第23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2 18:4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富贵不能淫
《孟子三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懂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
3.背诵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名言警句。
壹·资料链接
资料链接
公孙衍(生卒年不详),名衍,战国时期魏国阴晋(今陕西省华阴市东)人,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曾任魏国犀首。
初在秦国任大良造掌握军政大权的高官。后至魏国任将军,主张合纵抗秦。魏襄王元年,发起楚、韩、赵、魏、燕五国合纵攻秦,并挑动义渠君袭秦后方,取得胜利,身佩五国相印。
人物小传
资料链接
张仪(?-前310),战国时魏国贵族的后代,纵横家。主张连横策略以瓦解反秦联盟。
迫使魏献上郡,入秦为相,帮助秦惠文君称王。用连横之策,使秦占有河西、上郡、河东等地。游说各国服从秦国,瓦解齐楚联盟,帮助秦国夺取楚汉中地区。封武信君。
人物小传
资料链接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 ,字 ,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时期 , 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 ”并称二人,尊称孟子为“ ”。
孟子主张以“ ”统一天下,并提出“ ”的民本思想。其言论汇编在《 》一书中。
作者简介

子舆
战国
思想家
儒家
孔孟
亚圣
仁政
民贵君轻
孟子
资料链接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孟子》作为孟子言行的汇编,集中反映了他作为先秦儒家主要代表的基本思想,是中国思想史和儒学史上重要的典籍。南宋时朱熹将《 》
与《 》《 》《 》合称“四书”。“五经”即《 》《 》《 》《 》《 》。
《孟子》的显著特点,一是 ,气势磅礴, 严密,雄辩色彩鲜明,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二是善于以 、
和 阐述道理。它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孟子》一书
孟子
论语
大学
中庸




春秋
长于言辞
论证
典型事例
比喻
寓言
资料链接
人性方面: (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
政治方面:主张 、 ,提出 的民本思想(提出“与民同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价值观方面:强调 。
孟子的主要思想
性善论
施仁政
行王道
民贵君轻
舍生取义
贰·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景春曰:“公孙衍(yǎn)、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guàn)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rǔ)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疏通文意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 大丈夫 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难道
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吗
连词,表顺承,就
真正,确实
安静下来
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疏通文意
孟子曰:“是 焉 得 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译文】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儿出嫁时,母亲教导她,

能够
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行冠礼
教导、训诲
怎么,哪里
是,算得上

疏通文意
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 正者,妾妇之道也。
【译文】
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把顺从当做准则,是妇女遵循的规则。

告诫
指夫家,“女”同“汝”,你
谨慎
不要
把…当做
准则、标准
指丈夫
规则
去、到
疏通文意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 之;不得志,独行其 道。
【译文】
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代词,自己的
最宽广的住宅,喻指“仁”


遵从
代词,指正道
最正确的位置,喻指“礼”
最正确的道路,喻指“义”
道路
疏通文意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 之 谓大丈夫。”
【译文】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使…迷惑

称得上
使…动摇
使…屈服
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叁·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1.通假字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女:
2.词类活用
丈夫之冠也 冠:
居天下之广居 居:
富贵不能淫 淫:
贫贱不能移 移:
威武不能屈 屈:
同“汝”,你
名词用作动词,行冠礼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动摇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迷惑
动词用作名词,居所、住宅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
知识梳理
3.古今异义
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古义: 今义:诚实
父命之 “命”古义: 今义:生命
以顺为正者   “正”古义: 今义:与“反”相对
与民由之 “由”古义: 今义:理由
4.一词多义
戒 ①戒之曰( ) ②必敬必戒( )
道 ①妾妇之道也( ) ②独行其道( )
教导、训诲
准则,标准
真正,确实
遵从
谨慎
告诫
规则
道路
知识梳理
重点虚词
丈夫之冠也
父命之
往送之门
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
与民由之
此之谓大丈夫

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代词,代指男子,可不译
动词,到
结构助词,的
结构助词,的
代词,代指正道
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以顺为正者
知识梳理
重点虚词
一怒而诸侯惧

连词,表顺承,就
是,称得上

以…为…,把…当做…
知识梳理
文言句式
1.省略句
戒之曰
省略主语“母亲”
译文:(母亲)告诫她说。
2.判断句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者,……也”,表判断,译为:……是……。
译文:把顺从当做准则,是妇女遵循的规则。
肆·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1.从景春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持什么态度?是如何看出来的?
景春对公孙衍、张仪持敬仰、崇拜、羡慕的态度。
从反问句式、副词“诚”以及对他们的能力的夸张性描述上可以看出来。
合作探究
2.孟子并不认同景春的观点,他的反驳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两个层次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至“妾妇之道也”,为第一层,内容是反驳景春的观点,认为公孙衍、张仪所行,不过是迎合主上的妾妇之道,称不上大丈夫。
“居天下之广居”至“此之谓大丈夫”,为第二层,主要内容是正面提出何为大丈夫。
合作探究
3.孟子提出的可以称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可以称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
入世之前的修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入世时面对不同境遇: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入世后的处事原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合作探究
4.这三个条件可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不能调换顺序:
“居天下之广居”三句是作为大丈夫应该坚持的根本原则,是核心是基础,所以必须放在最前面;
接下来“得志”“不得志”是分两种情况讨论,是对根本原则的一种补充;
“富贵”“贫贱”“威武”是三种极端情况,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又是进一步的补充,因此,放在最后。
合作探究
主旨归纳
在本文中,孟子通过批驳景春的观点,具体阐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什么境遇,做事都要合乎礼义,不失节操。
合作探究
5.结合现实生活和我国历史说一说,你认为有哪些人算得上是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 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 —— 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 —— 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伍·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把顺从当做准则,是妇女遵循的规则。
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当堂训练
景春曰:“公孙衍、 岂不诚 ?一怒而 ,安居而 。”
孟子曰:“是焉得为 ?子未 ?丈夫之冠也, ;女子之嫁也, ,往送 ,戒之曰:‘往之 ,必 必 ,无违 !’以顺 ,妾妇 。居天下之 ,立天下之 ,行天下之 。得志, ;不得志, 。富贵 ,贫贱 ,威武 ,此之谓 。”
减字法背诵
当堂训练
景春曰:“ 、 岂不诚 ?一怒 ,安居 。”
孟子曰:“是 ?子未 ?丈夫 , ;女子 , ,往送 ,戒之曰:‘往之 , ,无违 !’以顺 , 。居 ,立 ,行 。得志, ;不得志, 。富贵 ,贫贱 ,威武 ,此 。”
减字法背诵
当堂训练
景春曰:“ 、 ?一怒 , 。”
孟子曰:“是 ? ?丈夫 , ;女子 , ,往送 , :‘往 , , !’以顺 , 。 , , 。
得 , ; , 。 , ,
,此 。”
减字法背诵
学习·进步
《富贵不能淫》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