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第二章《生物与环境》过关训练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下第二章《生物与环境》过关训练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1-23 11:17:5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下第二章《生物与环境》过关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镜湖湿地公园在水面上铺设生态浮床(如图),浮床上种植水生美人蕉、钱币草、聚草等观赏性好、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用以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污染。这些水生植物构成了一个......( )
A.种群 B.植物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2.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浮游生物
B.一个海岛上的全部昆虫
C.一个水库中的全部鱼类
D.一个校园中的全部小叶榕树
3.绍兴拥有“水乡泽国”“鱼米之乡”的盛誉。下列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 )
A.湖中的水 B.清水鱼 C.湖中的芦苇 D.湿地风景区
4.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生物圈。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圈是由全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的统一整体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圈的表面和水圈的大部分
D.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海平面上下各100米的范围
5.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各种关系而彼此联系,其中最主要的是......( )
A.生态关系 B.能量关系 C.物质关系 D.食物关系
6.在草→鹿→狼这条食物链中,狼被大量捕杀以后,图中哪个曲线有可能代表鹿的个体数量变化( )
7.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示意图,其中表示生产者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兔→狐
B.小虾→小鱼→大鱼
C.松树→啄木鸟→松毛虫
D.绿色植物→鼠→真菌
9.在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能使CO2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 )
A.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D.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10.下列哪项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增加物种的种类和数量
C.对生态系统的演替进行限制 D.平衡生产者、消费者的数量
11.如图表示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的表示方式为⑤→④→③→②→①
B.若②的数量大量增加,则③的数量会无限制地增加
C.若水中含有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⑤
D.该淡水生态系统是由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共同组成的
12.与如图所示生物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物是一种杆状细菌
B.在生态系统中,该生物属于生产者
C.该生物依靠呼吸作用贮存能量
D.该生物有细胞核
13.如图所示是接种到一定容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的生长曲线图,曲线中哪段表示由于有限空间资源的限制使种内竞争增加......( )
A.CD段 B.DE段 C.EF段 D.FG段
14.如图所示是一个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关于该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此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有食虫鸟和食草昆虫
B.此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是植物制造的有机物
C.猫头鹰在此食物网中占有3、4、5三个营养级
D.此食物网包含3条食物链
15.如图所示表示碳循环图解,甲、乙、丙分别代表不同的生物类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B.甲是生产者,乙是分解者,丙是消费者
C.甲是分解者,乙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
D.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
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狐、蛇、鹰等多种生物。图1是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2中的甲、乙、丙各表示植物、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三类生物中的一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方框中的生物可能是老虎
B.图2中乙对应的生物类别是植物
C.若人类大量捕杀鹰,短时间内蛇会减少
D.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7.如图曲线a、b、c与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可组成一条食物链的三种生物相对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a是生产者,则c是分解者
B.这条食物链可以写成a→b→c
C.若b灭绝,则c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
D.该生态系统由a、b、c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
18.年复一年,森林里的落叶层并没有越积越厚的主要原因是......( )
A.被人类收集走用作柴火烧掉了
B.落叶被鸟儿叼走建筑巢穴了
C.牛、羊等食草动物将其吃掉了
D.细菌和真菌逐渐将其分解了
19.农业农村部宣布,自2020年1月1日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如图是长江某食物网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只有甲是生产者
B.戊与丁构成的生物间的关系有两种
C.该食物网中,戊获得的能量及毒素最多
D.戊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甲
20.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4个营养级,分别以a、b、c、d表示。一年内输入这4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营养级 a b c d
能量(J·m-2) 141.10×105 15.91×105 0.88×105 871.27×105
A.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渠道是d→a→b→c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照射在d上的太阳能
C.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1.3%
D.a营养级所摄取食物中的能量不等于流入a营养级的能量
二、填空题(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38分)
21.(2分)2014年5月20日,我国的“月宫一号”试验获得成功。“月宫一号”是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组成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试验人员收获种植的粮食、蔬菜和水果,供自己食用,同时利用植物残枝落叶喂养的黄粉虫为人提供部分动物蛋白,生活所必需的氧气、水等可以在系统内循环再生。
(1)“月宫一号”中阳光、空气、水、温度等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
(2)月宫一号”中的植物为该生态系统提供的物质有 。
22.如图为某一水域的生态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水域内的小球藻是生态系统中的 。
(2)此水域内各种生物通过 关系构成食物链,请写出一条最短的食物链: 。
23.(2分)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即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如猴群为了争夺“猴王”之位,几只公猴大打出手,这种种内关系称为 。另外,一些生物一生寄居在另一种生物体表或体内,从中吸取营养,一方有利另一方受害的关系,这是种间关系中的 。
24.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逐渐减少的。某简单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种生物间具有食物关系并构成食物链,如图表示它们体内各自所含能量的多少。
(1)请写出这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 。
(2)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看,除甲、乙、丙三种生物外,至少还有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和 。
2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回答问题:
(1)写出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2)图中的草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3)若不考虑人为干扰,该生态系统中动物的数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 。
26.如图是某市产粮(水稻)区的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关系的部分示意图,请依此图分析作答:
(1)在此生态系统中,没有显示的成分是 。
(2)这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
27.2014年5月20日谢倍珍等三位志愿者从生活了105天的“月宫一号”密闭舱中走出(如图),标志着我国首次长期多人密闭实验获得成功。“月宫一号”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由1个综合舱和2个植物舱组成,舱内种植有21种植物,还有一种黄粉虫(以植物为食)为人提供动物蛋白。为了防止病原菌感染,用于植物栽培的水和人生活所需的水都需先净化。请回答:
(1)写出这个密闭的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
(2)下列关于“月宫一号”生态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黄粉虫属于生产者
B.物质循环不需要微生物
C.土壤、空气和阳光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氧在该生态系统内可以循环
28.(10分)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生物,其中有以植物各器官为食的羊、鼠和昆虫;有吃羊的狼;有吃昆虫的鸟;有以鼠为食的蛇;还有以鼠、蛇和鸟为食的鹰。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为该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其中的①、②、③所代表的生物依次是 。
A.鼠、蛇、鸟 B.蛇、鸟、鼠 C.蛇、鼠、鸟 D.鸟、蛇、鼠
(2)若丙图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狼所在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相对含量,与甲、乙对应的生物是 。
(3)乙图中a和b两种生物的关系是 。
(4)草原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蕴含丰富的矿产资源。近年来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造成了草场退化、荒漠化扩大以及污染加剧。研究发现甲图含昆虫的食物链中, 体内积累的重金属铅最多,这是因为 。如果牧民大量捕杀了草原上的狼,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这是因为 。
(5)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甲图的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其中生物数量最多的是 ,如果甲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图中还需要添加的成分是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29.当今许多都市建筑出现“屋顶绿化”,它一般分为屋顶花园和植被屋面两大类。屋顶花园的植物种类丰富,能够形成一定层次的植物群落,观赏性和稳定性高,但对屋顶的承载能力和土壤的要求高。相比之下,植被屋面是屋顶绿化最简单的形式。植被屋面常选择一些地被植物种植,种类相对单一,对环境条件要求低,维护成本小。
(1)整个植被屋面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屋顶花园,其成分简单,所以 能力较弱。
(2)考虑屋顶环境特征,适合屋顶植被的植物应具有的特征是 。
A.耐干旱 B.喜阴湿
(3)下列不属于屋顶绿化的生态效益的是 。
A.改善空气质量 B.预防火灾 C.缓解温室效应
30.如图是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①所示的生理作用是 ,②所示的生理作用是 。
(2)③过程中起作用的生物主要是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分解者。
(3)③过程能为植物提供的物质除二氧化碳外,还有 。
31.杭州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是一个生态湿地公园,它收集流域内的污水,利用自然廊道输送至下游的水质调节池。之后,池水被泵送到亭子下面的“迷你污水处理系统”进一步净化处理。2009年公园建成后,经长桥溪流入西湖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从原来的劣V类水跃升为Ⅲ类水。该公园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2012年度“全球百佳范例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公园内水质调节池中的水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了 ,其中 可以大量吸收池水中的N、P等元素,从而使水质得到初步净化。
(2)亭子下面的地埋式“迷你污水处理系统”具有较好的保温作用,能提供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促进污水中的微生物通过 作用将池水中的有机物分解。
(3)污水流经该生态修复公园后得到了有效的净化,但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没有被破坏。这一事实说明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下第二章《生物与环境》过关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镜湖湿地公园在水面上铺设生态浮床(如图),浮床上种植水生美人蕉、钱币草、聚草等观赏性好、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用以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污染。这些水生植物构成了一个......(▲)
A.种群 B.植物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答案】B
【解析】(1)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种群。
(2)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称为生物群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的辨析能力。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特点是个体间彼此可以交配,实现基因交流。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种群的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详解】AB、群落是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故我市某地在水面上铺设生态浮床,浮床上种植水生美人蕉、钱币草、聚草等观赏性好、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这些水生植物构成了一个植物群落,B正确;A错误;
C、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C错误;
D、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B
2.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浮游生物
B.一个海岛上的全部昆虫
C.一个水库中的全部鱼类
D.一个校园中的全部小叶榕树
【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略
3.绍兴拥有“水乡泽国”“鱼米之乡”的盛誉。下列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
A.湖中的水 B.清水鱼 C.湖中的芦苇 D.湿地风景区
【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略
4.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生物圈。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圈是由全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的统一整体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圈的表面和水圈的大部分
D.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海平面上下各100米的范围
【答案】B
【解析】【分析】【详解】A、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A正确。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故B错误。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故C正确。
D、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在生物圈内。但是绝大多数生物的生活范围比较集中,大多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的范围内,故D正确。
故选:B
5.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各种关系而彼此联系,其中最主要的是......(▲)
A.生态关系 B.能量关系 C.物质关系 D.食物关系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之间的关系,可以从生物与生物之间有哪些关系方面来切入,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详解】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合作关系)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又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 植物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是消费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消费者吃生产者,生产者被消费者吃,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即食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 植物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是消费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消费者吃生产者,生产者被消费者吃,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即食物关系就构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织构成了食物网。动物植物死后的遗体遗物被细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盐等,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又被植物体利用。因此,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各种关系而彼此联系,其中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故选:D
6.在草→鹿→狼这条食物链中,狼被大量捕杀以后,图中哪个曲线有可能代表鹿的个体数量变化(▲)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从食物链的角度来分析。
【分析】此题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详解】因为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在该生态系统中存在:草→鹿→狼的食物链,狼被大量捕杀以后会使鹿的数量增加,从而使草原上的植物(鹿的食物)减少,后来鹿的数量会随着植物的减少而减少.所以导致因鹿缺乏食物又迅速下降。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7.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示意图,其中表示生产者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解析】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食物链可以表示为:生产者→消费者,食物链的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从图中看出两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甲,因此该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甲,绿色植物草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乙、丙、丁都是动物属于消费者。
故选A
8.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兔→狐
B.小虾→小鱼→大鱼
C.松树→啄木鸟→松毛虫
D.绿色植物→鼠→真菌
【答案】A
【解析】【分析】【详解】A、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绿色植物与消费者兔、狐它们之间的关系,故正确;
B、小虾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故不正确;
C、啄木鸟是肉食性动物,不吃植物,把啄木鸟与松毛虫的吃与被吃的关系搞错,故不正确;
D、真菌属于分解者,食物链的概念未包括分解者,故不正确。
故选:A
9.在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能使CO2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
A.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D.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个整体,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
【分析】理解掌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网)向后传递的。
【详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从而使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体内。
故选:B
10.下列哪项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增加物种的种类和数量
C.对生态系统的演替进行限制 D.平衡生产者、消费者的数量
【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低;故增加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增加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生物多样性,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
【详解】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会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简单,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A错误;
增加适宜的物种种类会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复杂,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B正确;C、限制生物群落演替的过程会抑制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增强,C错误;
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会限制生物多样性的增加,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
故选:B
11.如图表示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食物链的表示方式为⑤→④→③→②→①
B.若②的数量大量增加,则③的数量会无限制地增加
C.若水中含有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⑤
D.该淡水生态系统是由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共同组成的
【答案】C
【解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4)有害物质如铅、汞沿着食物链传递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即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
【详解】A、食物链是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图中所示的一条食物链:①→②→③→④→⑤,A错误。
图中所示的一条食物链:①→②→③→④→⑤,若③的数量大量增加,则④的数量在短期内增加,B错误。
有害物质如铅、汞沿着食物链传递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即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⑤的营养级别最高,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C正确。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D错误。
故选:C
12.与如图所示生物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物是一种杆状细菌
B.在生态系统中,该生物属于生产者
C.该生物依靠呼吸作用贮存能量
D.该生物有细胞核
【答案】D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蘑菇的结构特点、生殖方式。
【详解】A、该生物是蘑菇,属于真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A错误;
B、蘑菇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蘑菇能分解稻壳、棉籽壳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在生态系统中是分解者,B错误;
C、蘑菇依靠呼吸作用释放能量,C错误;
D、蘑菇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是真核生物,D正确;
故选:D
13.如图所示是接种到一定容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的生长曲线图,曲线中哪段表示由于有限空间资源的限制使种内竞争增加......(▲)
A.CD段 B.DE段 C.EF段 D.FG段
【答案】D
【解析】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
【分析】本题考查了“S”型曲线中种群内部的种内斗争情况,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详解】由于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随着种群密度增加,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最后变为零,此时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允许的最大值,种内斗争最为剧烈。
故选:D
14.如图所示是一个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关于该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此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有食虫鸟和食草昆虫
B.此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是植物制造的有机物
C.猫头鹰在此食物网中占有3、4、5三个营养级
D.此食物网包含3条食物链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此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是阳光的能量;此食物网有4条食物链,即①植物→鼠→猫头鹰,②植物→食虫昆虫→蛙→蛇→猫头鹰,③植物→食虫昆虫→食虫鸟→蛇→猫头鹰,④植物→食虫昆虫→食虫鸟→猫头鹰;消费者级别是指消费者在某一食物链的位次,此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有鼠和食草昆虫;营养级是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生产者则总是第一营养级,在食物网中,消费者的级别是不固定的,营养级也是不固定的。如在食物链①中,鹰为二级消费者,则为第三营养级,鹰在此食物网中占有3、4、5三个营养级。
故选:C
15.如图所示表示碳循环图解,甲、乙、丙分别代表不同的生物类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B.甲是生产者,乙是分解者,丙是消费者
C.甲是分解者,乙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
D.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
【答案】B
【解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详解】生产者(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生产者和大气中的箭头是双向的,因此甲是生产者,甲丙都有箭头指向乙,表示甲丙的残体都能被乙利用,因此乙是分解者,则丙是消费者。
故选:B
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狐、蛇、鹰等多种生物。图1是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2中的甲、乙、丙各表示植物、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三类生物中的一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1方框中的生物可能是老虎
B.图2中乙对应的生物类别是植物
C.若人类大量捕杀鹰,短时间内蛇会减少
D.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答案】B
【解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植物→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植物。
(2)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物质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详解】若图2中甲、乙、丙各表示植物、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所在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相对含量,根据食物链中物质流动的特点,植物的含量最多,肉食性动物含量最少,所以甲对应的生物是肉食性动物,乙对应的生物是植物,属于生产者,丙对应的生物是草食性动物。因此图2中乙对应的生物类别是植物,若人类大量捕杀鹰,则短时间内蛇和食虫鸟因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导致鼠、昆虫的数量减少。
故选:B
17.如图曲线a、b、c与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可组成一条食物链的三种生物相对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a是生产者,则c是分解者
B.这条食物链可以写成a→b→c
C.若b灭绝,则c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
D.该生态系统由a、b、c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
【答案】C
【解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但这个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很难恢复。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
【详解】A、据图可知:a是生产者,b和c都是消费者,A错误;
从图中可以看出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a、C、b。 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a→c→b,B错误。C、若b灭绝,c由于天敌减少而数量迅速增加,随着c的增加,a的数量又减少,所以导致c因缺乏食物又迅速下降。C正确;
D、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可见该生态系统由a、b、c、分解者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D错误。
故选:C
18.年复一年,森林里的落叶层并没有越积越厚的主要原因是......(▲)
A.被人类收集走用作柴火烧掉了
B.落叶被鸟儿叼走建筑巢穴了
C.牛、羊等食草动物将其吃掉了
D.细菌和真菌逐渐将其分解了
【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分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分解者的作用。
【详解】自然界中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分解动物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森林里的落叶就是被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
故选:D
19.农业农村部宣布,自2020年1月1日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如图是长江某食物网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只有甲是生产者
B.戊与丁构成的生物间的关系有两种
C.该食物网中,戊获得的能量及毒素最多
D.戊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甲
【答案】B
【解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
【详解】A、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图中食物链有:甲→乙→丙→丁→戊;甲→己→丁→戊;甲→己→戊,因此该食物网共有3条食物链,A错误;
“该食物网中”,戊吃丁,因此戊与丁是捕食关系,戊与丁都吃己,二者相互争夺食物,因此戊与丁又是竞争关系。所以戊与丁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B正确;
戊位于食物链的末端,因此该食物网中营养级最高的是戊,在食物链中能量是逐级递减的,因此戊获得的能量最少,但是有害物质浓度最高;C错误;
戊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D错误。
故选:B
20.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4个营养级,分别以a、b、c、d表示。一年内输入这4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营养级 a b c d
能量(J·m-2) 141.10×105 15.91×105 0.88×105 871.27×105
A.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渠道是d→a→b→c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照射在d上的太阳能
C.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1.3%
D.a营养级所摄取食物中的能量不等于流入a营养级的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略
二、填空题(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38分)
21.(2分)2014年5月20日,我国的“月宫一号”试验获得成功。“月宫一号”是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组成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试验人员收获种植的粮食、蔬菜和水果,供自己食用,同时利用植物残枝落叶喂养的黄粉虫为人提供部分动物蛋白,生活所必需的氧气、水等可以在系统内循环再生。
(1)“月宫一号”中阳光、空气、水、温度等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 。
(2)月宫一号”中的植物为该生态系统提供的物质有 ▲ 。
【答案】(1)非生物成分
(2)氧气和有机物
【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主要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分析】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生态系统的组成、组成生态系统的各生物成分的作用。
【详解】(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主要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月宫一号”中的光、空气、水、温度等属于非生物成分。
(2)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氧气和有机物等。
故答案为:(1)非生物成分
(2)氧气和有机物。
22.如图为某一水域的生态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水域内的小球藻是生态系统中的 ▲ 。
(2)此水域内各种生物通过 ▲ 关系构成食物链,请写出一条最短的食物链: ▲ 。
【答案】(1)生产者 捕食与被(捕)食(或吃与被吃)
(2)小球藻→虾→黑鱼(或小球藻→鲫鱼→黑鱼)
【解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多以识图题或是材料题的形式出现,要理解掌握。
【详解】(1)水域内的小球藻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通过捕食关系构成食物链,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小球藻→水蚤→鲫鱼→黑鱼,小球藻→鲫鱼→黑鱼,小球藻→虾→黑鱼,小球藻→螺→青鱼→黑鱼,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小球藻→鲫鱼→黑鱼或小球藻→虾→黑鱼。
故答案为:(1)生产者 捕食与被(捕)食(或吃与被吃)
(2)小球藻→虾→黑鱼(或小球藻→鲫鱼→黑鱼)
23.(2分)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即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如猴群为了争夺“猴王”之位,几只公猴大打出手,这种种内关系称为 ▲ 。另外,一些生物一生寄居在另一种生物体表或体内,从中吸取营养,一方有利另一方受害的关系,这是种间关系中的 ▲ 。
【答案】种内斗争 寄生
【解析】【分析】【详解】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即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如猴群为了争夺“猴王”之位,几只公猴大打出手,这种种内关系称为种内斗争。另外,一些生物一生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表或体内,从中吸取营养,一方有利另一方受害的关系,这是种间关系中的寄生。
故答案为:种内斗争 寄生
24.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逐渐减少的。某简单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种生物间具有食物关系并构成食物链,如图表示它们体内各自所含能量的多少。
(1)请写出这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 ▲ 。
(2)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看,除甲、乙、丙三种生物外,至少还有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和 ▲ 。
【答案】(1)乙→甲→丙 (2) 分解者
【解析】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减少,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的理解。属于基础题,难度较低。
【详解】(1)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别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中乙的相对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甲次之,丙相对数量最少,营养级别最高。所以图示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乙→甲→丙。
(2)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非生物部分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图中乙是生产者,甲、丙是消费者,因此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看,除甲、乙、丙三种生物外,至少还有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和分解者。
故答案为:(1)乙→甲→丙 (2)分解者
2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回答问题:
(1)写出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
(2)图中的草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
(3)若不考虑人为干扰,该生态系统中动物的数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 ▲ 。
【答案】(1)草→鼠→蛇→猫头鹰
(2)生产者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详解】(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图中草是生产者,图中的食物链有:①草→兔→鹰,②草→鼠→鹰,③草→鼠→蛇→鹰,共3条.食物链的长短主要看营养级的多少,图中食物链最多的有4个营养级即:草→鼠→蛇→鹰。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因此图中的青草属于生产者;消费者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需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的动物。因此兔、鼠、鹰等动物都属于消费者。
(3)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处于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平衡,因此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1)草→鼠→蛇→猫头鹰
(2)生产者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6.如图是某市产粮(水稻)区的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关系的部分示意图,请依此图分析作答:
(1)在此生态系统中,没有显示的成分是 ▲ 。
(2)这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共有 ▲ 条食物链。
【答案】(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或阳光、空气和水等) (2)3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营养结构和功能。结合题意,识图作答。
【分析】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营养结构和功能。
【详解】(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D植物,消费者是E鼠、G蛇、F青蛙、B昆虫、C蜘蛛,分解者是A细菌、真菌。没有显示的成分是非生物成分是阳光、空气和水等。
(2)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从生产者开始,求出每个分支上所有食物链条数的和,书写食物链格式是以生产者为起点,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该食物网中有3条食物链即:植物→昆虫→蜘蛛→青蛙、植物→昆虫→青蛙→蛇、植物→鼠→蛇。
故答案为:(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或阳光、空气和水等) (2)3
27.2014年5月20日谢倍珍等三位志愿者从生活了105天的“月宫一号”密闭舱中走出(如图),标志着我国首次长期多人密闭实验获得成功。“月宫一号”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由1个综合舱和2个植物舱组成,舱内种植有21种植物,还有一种黄粉虫(以植物为食)为人提供动物蛋白。为了防止病原菌感染,用于植物栽培的水和人生活所需的水都需先净化。请回答:
(1)写出这个密闭的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 。
(2)下列关于“月宫一号”生态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 (填序号)。
A.黄粉虫属于生产者
B.物质循环不需要微生物
C.土壤、空气和阳光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氧在该生态系统内可以循环
【答案】(1)植物→黄粉虫→人;
(2) C D
【解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有两部分组成: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主要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食物链的正确写法: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环节是生产者 。
【分析】解答此题目需明确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有关知识。
【详解】(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因食物关系形成食物链。在该密闭的生态系统中,含有2条食物链:植物→黄粉虫→人;植物→人。
(2)该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土壤、和水等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同时释放氧气,供人呼吸;人和黄粉虫属于消费者,进行呼吸释放二氧化碳,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原料,植物又可利于人和黄粉虫释放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因此,氧在该生态系统可以循环。
故答案为:(1)植物→黄粉虫→人
(2)C D
28.(10分)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生物,其中有以植物各器官为食的羊、鼠和昆虫;有吃羊的狼;有吃昆虫的鸟;有以鼠为食的蛇;还有以鼠、蛇和鸟为食的鹰。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为该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其中的①、②、③所代表的生物依次是 ▲ 。
A.鼠、蛇、鸟 B.蛇、鸟、鼠 C.蛇、鼠、鸟 D.鸟、蛇、鼠
(2)若丙图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狼所在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相对含量,与甲、乙对应的生物是 ▲ 。
(3)乙图中a和b两种生物的关系是 ▲ 。
(4)草原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蕴含丰富的矿产资源。近年来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造成了草场退化、荒漠化扩大以及污染加剧。研究发现甲图含昆虫的食物链中, ▲ 体内积累的重金属铅最多,这是因为 ▲ 。如果牧民大量捕杀了草原上的狼,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这是因为 ▲ 。
(5)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甲图的食物网中有 ▲ 条食物链,其中生物数量最多的是 ▲ ,如果甲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图中还需要添加的成分是 ▲ 。
【答案】(1)C (2) 羊、植物 (3)竞争关系
(4)鹰;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而积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 太阳能;4; 植物→昆虫→鸟→鹰(或植物→鼠→蛇→鹰);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解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
(3)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低,获得的物质越多,生物的数量越多。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生态系统的组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知识点。
【详解】(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根据题干可知,鼠吃植物、鸟吃昆虫,蛇吃鼠,因此图1为该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其中的①代表吃鼠的蛇,②代表吃植物的鼠、③代表吃昆虫的鸟,故选C。
狼所在食物链是:植物→羊→狼,而物质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因此植物体内有机物的相对含量最多,狼的体内有机物的相对含量最少。图2中乙有机物相对含量最多,所以图2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狼所在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相对含量,与甲对应的生物是羊,乙对应的生物是的生物是植物。
(3)图甲中,①被鹰吃,②是①和鹰的食物,所以①和鹰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图乙中刚开始a和b都上升,后a上升b下降,说明a和b是竞争关系。
(4)草原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蕴含丰富的矿产资源。近年来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造成了草场退化、荒漠化扩大以及污染加剧。研究发现图甲含昆虫的食物链中,鹰体内积累的重金属铅最多,这是因为有毒物质随食物链逐级递增。如果牧民大量捕杀了草原上的狼,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图甲中的食物链有:植物→②→①→鹰;植物→②→鹰;植物→昆虫→③→鹰;植物→羊→狼,共4条。其中生物数量最多的是植物,如果甲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图中还需要添加的成分是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羊、昆虫等影响植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
故答案为:(1)C (2) 羊、植物 (3)竞争关系
(4)鹰;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而积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 太阳能 4 植物→昆虫→鸟→鹰(或植物→鼠→蛇→鹰) 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29.当今许多都市建筑出现“屋顶绿化”,它一般分为屋顶花园和植被屋面两大类。屋顶花园的植物种类丰富,能够形成一定层次的植物群落,观赏性和稳定性高,但对屋顶的承载能力和土壤的要求高。相比之下,植被屋面是屋顶绿化最简单的形式。植被屋面常选择一些地被植物种植,种类相对单一,对环境条件要求低,维护成本小。
(1)整个植被屋面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屋顶花园,其成分简单,所以 ▲ 能力较弱。
(2)考虑屋顶环境特征,适合屋顶植被的植物应具有的特征是 ▲ 。
A.耐干旱 B.喜阴湿
(3)下列不属于屋顶绿化的生态效益的是 ▲ 。
A.改善空气质量 B.预防火灾 C.缓解温室效应
【答案】(1)自动调节 (2)A (3)B
【解析】【分析】【详解】(1)植被屋顶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屋顶花园,其成分简单,种植的植物各类相对单一,营养结构简单,所以自我调节能力较弱。
屋顶一般常年受太阳照射,环境比较干燥,所以适合屋顶植被的植物应具有耐干旱的特征,故A选项符合题意,B选项不符合题意。
(3)改善空气质量、环节温室效应均属于屋顶绿化的生态效益,预防火灾不属于绿化的生态效益,属于安全层面,故B选项符合题意,AC选项部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自动调节 (2)A (3)B
30.如图是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①所示的生理作用是 ▲ ,②所示的生理作用是 ▲ 。
(2)③过程中起作用的生物主要是 ▲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分解者。
(3)③过程能为植物提供的物质除二氧化碳外,还有 ▲ 。
【答案】(1)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细菌、真菌
(3)无机盐、水
【解析】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可知:图中①是绿色植物和动物向空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呼吸作用过程;②是绿色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③是细菌、真菌把残枝、败叶、尸体、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的过程。
【分析】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同学们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灵活作答。
【详解】(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其中光合作用原料:二氧化碳、水;条件:光能;场所:叶绿体;产物:有机物、氧气。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所以图示中的①是呼吸作用,②是光合作用。
(2)③是分解者将动植物的尸体、粪便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盐的过程。这些分解者是细菌和真菌。
(3)分解者是指生物圈中靠分解动植物的尸体或是粪便为食的细菌和真菌,它们将动植物的尸体、粪便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盐等又被生产者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故答案为:(1)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2)细菌、真菌
(3)无机盐、水
31.杭州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是一个生态湿地公园,它收集流域内的污水,利用自然廊道输送至下游的水质调节池。之后,池水被泵送到亭子下面的“迷你污水处理系统”进一步净化处理。2009年公园建成后,经长桥溪流入西湖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从原来的劣V类水跃升为Ⅲ类水。该公园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2012年度“全球百佳范例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公园内水质调节池中的水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了 ▲ ,其中 ▲ 可以大量吸收池水中的N、P等元素,从而使水质得到初步净化。
(2)亭子下面的地埋式“迷你污水处理系统”具有较好的保温作用,能提供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促进污水中的微生物通过 ▲ 作用将池水中的有机物分解。
(3)污水流经该生态修复公园后得到了有效的净化,但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没有被破坏。这一事实说明 ▲ 。
【答案】(1)生物群落 水生植物
(2)呼吸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呼吸作用的知识,据此答题。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人类活动只有尊重生态规律,才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详解】(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生物群落只相当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因此,公园内水质调节池中的水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了生物群落。
(2)微生物体内没有叶绿体,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污水中含有的大量有机污染物,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释放能量满足生命活动所需,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盐,从而使水得以净化。
(3)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污水流经该生态修复公园后得到了有效的净化,但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没有被破坏。这一事实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1)生物群落 水生植物
(2)呼吸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