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2课时课件(共33张PPT)+教案+学案+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2课时课件(共33张PPT)+教案+学案+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3 07:46:3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同步检测
(满分:70分 时间:60分钟)
一、基础积累(34分)
1.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瞻仰( ) 矗立( ) 重幔( ) 髻子( )
liú( )金 梭biāo( ) chān( )扶 diǎn( )基
2.字义探究。(2分)
《说文解字》:“  ”“豎石也。从石卑聲。”碑bēi,竖立的刻字石块。字形采用“石”作边旁,“卑”是声旁。本义指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喻指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可以作为象征或标志的大事。请根据“碑”字本义、比喻义分别组词( )、( )。
3.根据意思写词语。(4分)
(1)( ):指光辉的事业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2)( ):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3)( ):勇敢地一直向前走。
(4)( ):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B.同学们登上莲花山,仰望着邓小平塑像,回想起小平爷爷一生的丰功伟绩,不禁肃然起敬。
C.对她的恶劣行径和粗暴的语言,大家怒形于色,并纷纷指责他的不道德,不守规矩。
D.近日,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别出心裁地发表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存在的言论,极大地伤害了南京人民的感情。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2分)(   )
  A.千年京杭大运河畔,一曲合作与共赢、欢乐与友谊的华美乐章正在奏响。
B. 秉承“开放、包容、创新”精神,国际经贸旅游节开幕式暨项目开工仪式在风光绮丽的京杭大运河畔。
C.4月18日上午,沐浴着明媚的春光,来自海内外的近3000多名嘉宾相聚扬州,以节会友,共享商机,共谋发展。
D.同时,经贸唱戏、节庆搭台,一批外资、民资项目集中投产、开工、规划。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纪念碑东面的第一幅浮雕是《虎门销烟》,描述的是鸦片战争前夕,群众在虎门销毁鸦片的事迹。
B.童老师教音乐课,真是出神入化全心全意;那内容,是层出不穷的新鲜;那教态,却又有“流水淡然去,轻舟随意还”的活泼。
C.这家花店,品种繁多,玫瑰啊、百合啊、康乃馨啊……应有尽有。
D.泰州素有“凤凰城”之称,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
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有一句与其他三句不同,这一句是(2分)(  )
A.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
B.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
C.我踏着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
D.看完了所有的浮雕,我又一次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和碑文。
8.写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并任选一句分析其作用。(5分)
(1)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 )
(2)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      )
(3)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
9.调整句子顺序,并说明这样安排的依据。(3分)
  ①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六十吨重、十四点七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②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
  ③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
  ④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
  顺序:______ 依据:______
10.《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在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时有了一些改动,请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改动?(3分)
原句:每幅浮雕里有20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性格、思想、感情和姿态都不相同。
改句:每幅浮雕里有20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表情和姿态都不相同。
修改原因: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5分)
记者日前从有关部门获悉,人民英雄纪念碑修缮方案已经获得国家文物局审批,目前北京市发改委正在对施工单位进行招标,修缮工程将于近期开工。据了解,这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后第二次大规模的修缮。据方案设计者、中国文物研究所的刘忠平介绍,此次修缮主要是解决人民英雄纪念碑地下室的漏水问题,并对基座的裂缝进行修缮,预计修缮资金需要300万元。
仔细阅读上面这段话,抓住关键的信息拟一个标题,并谈谈你读完这段话后的感受。
标题:
感受:
二、阅读理解(26分)
(一)读选段,回答问题。(16分)
①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②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8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 )全国人民对他们永远( )和( )。③碑顶是民族传统的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④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1.在选段第②句括号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词语,它们是(2分)( )
A.表明 思念 敬爱 B.体现 纪念 尊敬
C.表现 想念 敬仰 D.表示 怀念 敬仰
2.这段文字依次介绍了纪念碑的 、 、 三个部位,说明顺序是________。(4分)
3.给选段划分层次:(2分)
① ② ③ ④
4.选段第③、④两句分别运用了 、 的表达方式。(2分)
5.读下面咏牡丹的诗句,选出与小碑座四周雕刻牡丹的寓意相同的一项(2分)(  )
A.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唐·裴潾)
B.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刘禹锡)
C.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雨枝残。(唐·白居易)
D.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唐·薛涛)
6.为什么说“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试作具体分析。(4分)
(二)对比阅读《读碑》,进一步领会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10分)
读碑
刘成章
我说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20余年前,我第一次看到它,印象十分深刻,它庄严、雄伟、壮观,像一个有着汉白玉肌肤的巨人,站立在天安门广场。
它正面的题词,我细细地读;它背面的碑文,我细细地读;它底座的浮雕,我一一细心地看了。题词和碑文沁入我心,浮雕又夯实了我对它的记忆。
忘不了的还有,离开的时候,见石栏杆前,一位喜盈盈的少妇,抱着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少妇抬抬下巴指点,孩子伸出嫩藕般的小手,抚摸石栏上突起的圆柱。它使我怦然心动,刹那间,昨天,今天,明天,一齐在心头涌现。我不由再次仰起头:彼苍者天,伟哉此碑!丰碑千秋!
后来,我每次去北京,天安门广场都是少不了要去的地方,去了,自然要去瞻仰纪念碑。那碑上毛泽东的题词,那碑上毛泽东起草、周恩来手书的碑文,我不敢说倒背如流,起码是牢记在心里了。随着阅历的增长,我对它的体会更深。
但是,那年去了一趟南泥湾,我竟发觉,我并没有读懂!
南泥湾有个泉,叫做九龙泉,泉上小亭如开花的浓阴,掩映着一座烈士纪念碑。那是当年王震同志率领的三五九旅,在这里开展大生产运动时立下的。多年的风雨剥蚀,那碑身已经有些残破。
它的正面,像个储得满满当当的铅字架;它的背面,也像个储得满满当当的铅字架;整个碑上,是字的堆积,字的重叠,字的密密麻麻。什么字?森林一样的烈士的名字!
我的呼吸急促起来。啊,一个旅历年就牺牲了这么多的战士!
泉水如泣如诉。
烈士的名字究竟有多少,我没有数,只是粗估了一下;然后,我将目光投向前边开阔的川道。我在想:要是把每一个名字都复活为一个血肉之躯,那么,他们足足可以把多半条川道站满!要是他们又像开誓师会那样高呼,那么,这条川道将震响着一片多么恢宏的声音!
我于是想起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我以前实在没有读懂它。那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只从字面上读读就行了吗?它的背面还有什么呢?难道不是铭刻着的密密麻麻重重叠叠逶逶迤迤起起伏伏触目惊心比森林还要辽阔十倍百倍的烈士的名字么?名字的数目,不是几十万,不是几百万,而是几千万!他们的人数,是要比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公民数还要多的!然而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这么多,这么多的英雄儿女,竟都倒在血泊里了!
这一层,看起来浅显,但的确不易读出它的最基本的东西。
读书往往要读注释,才能读懂。读碑文也需要注释。南泥湾的九龙泉纪念碑,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条极好的注释。
现在完全读懂了吗?不敢说。但起码,每看见人民英雄纪念碑,心中便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
1.比较课文和《读碑》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6分)
2.读了这两篇文章后,待到清明祭扫烈士墓之时,你站在墓碑前会想到些什么?(4分)
三、小练笔(10分)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新闻评论。
  材料一:英烈保护法草案:明确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法律地位
  新华网北京12月22日电  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英雄烈士保护法草案规定,矗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人民自由幸福和国家繁荣富强的精神象征,是国家和人民纪念、缅怀英烈的永久性纪念设施。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名称、碑题、碑文、浮雕、图形、标志等受法律保护。(记者杨维汉、陈菲 据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报道)
  材料二:罗昌平侮辱英烈被批捕  
2021年10月6日,微博网民罗昌平在社交媒体平台针对抗美援朝发表评论,并在留言中对志愿军“冰雕连”英烈使用侮辱性称呼,造成恶劣影响。10月7日,公安机关接群众举报,当天依法传唤罗昌平并开展调查,经审查,罗某平对其通过微博发表侮辱抗美援朝志愿军英烈言论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目前,三亚市公安局吉阳分局已经以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对罗某平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答案与部分解析
一、
1.zhān chù màn jì 镏 镖 搀 奠
2.石碑/丰碑/碑文  有口皆碑
3.(1)永垂不朽(2)慷慨激昂(3)勇往直前(4)顶天立地
4. D 解析:D“别出心裁”: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褒义贬用不当。
5.A 解析:B项缺谓语中心语,在最后加上“举行”。C项“近”和“多”都表示不确定,重复,去掉其一。D项语序不当,应改为“规划、开工、投产”。
6.D 解析:A项“虎门销烟”是浮雕的主题,不是书名等,故将书名号改为引号。B项第一个分号前的内容与后面不是并列,是概括性的内容,故将第一个分号改为句号。C项并列词语带有语气词不用顿号,故将顿号改为逗号。
7.B
8.(1)列数字。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运用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浮雕高大壮观的特点。
(2)列数字、作比较。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纪念碑与天安门的高度加以比较,并运用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了纪念碑的高度,突出了纪念碑雄伟的特点。
(3)打比方。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纪念碑比作巨人,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高大巍峨的特点。
9.④③①② 空间顺序
10.因为原句中的“思想、感情”是不能从浮雕外表形象上看得出的,改为“表情”后,则既能感受到思想感情,又能与前后词语搭配。
11.示例:标题:人民英雄纪念碑修缮方案已获批准。
阅读感受示例:
修缮烈士纪念碑,刻不容缓,这是对烈士在天之灵的慰藉。英雄纪念碑是凝固的史诗,能让我们在对烈士的缅怀中铭记历史,弘扬烈士精神,励志笃行勇担重任,自强不息开创未来。 
二、
(一)
1.D
2.碑身东西两侧上部 小碑座四周 碑顶 空间顺序
3.①②③∥④
解析:第一层(①-③句):分别介绍碑身、小碑座四周、碑顶。第二层(④句):对前面三句进行归纳,说明整个纪念碑既有民族风格,又有新时代精神。
4.说明 议论
5.B
6.因为纪念碑碑顶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这是具有我国民族传统特色的建筑风格;同时,纪念碑碑身和小碑座四周刻有的花纹,象征了革命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所以这样说。
(二)
1.两篇文章都写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庄严、雄伟、壮观,表达了对英雄的崇敬与怀念之情。(2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一篇说明文,也是一篇新闻特写,作者以自己瞻仰纪念碑的过程为轴线,以回顾中国革命的史迹为经线,以纪念碑的空间顺序为纬线,立体地呈现了纪念碑的建筑形式、承载内容和历史分量,使得文章既简练清晰又厚重深沉。(2分)《读碑》是一篇散文,记叙了作者解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程,体会到了纪念碑所承载的历史分量的沉重和中华民族为了国家的胜利、人民的幸福所付出的巨大代价,让我们在巨大的震撼中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2分)(言之成理,能答出一二点即可)
2.示例:想到了战士们奋不顾身冲向敌人,又倒在血泊中;想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等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
三、
示例:英雄烈士为国为民,不容亵渎,不能侮辱!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对侮辱、诽谤或以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的行为,公安机关应该依法严厉查处,我们决不能让那些恶意诋毁英烈的人肆无忌惮、为所欲为。(观点积极向上,言之成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核心素养:
1.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认识本文说明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
2.学习将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的说明方法。
3.缅怀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继承和发扬先辈的光荣革命传统。
重点:学习将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的说明方法。
:2课时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内容理解
(一)课文分析(第1段)
1.齐读课文第一小节,找出体现作者对纪念碑总印象、概括总特征的词。
明确:巍峨 雄伟 庄严
2.“落成”一词表明工程胜利结束,内含“ ___________”之意。(庄重、庆贺)
3.“瞻仰……纪念碑”既提示了本文述说的主要内容,也与本小节“ __________________”扣合,体现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
4.讨论第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明确:①回答了全国人民极为关注的问题。
②点明了作者对纪念碑的总体印象和当时的心情。
③点题、总领全文。
(二)课文分析(第2--5段)
思考:
1.文中通过哪些语句来说明纪念碑的特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
巍峨——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列数字 作比较)
雄伟——他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打比方)
庄严——纪念碑是用17000块坚硬的花岗岩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装饰花纹象征……8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列数字)
作用:更具体准确形象地说明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特征
2.为什么纪念碑大量使用花岗岩和汉白玉材质?
明确:①象征先烈的丰功伟绩,标志全国人民的怀念之情;
②汉白玉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雄伟庄严;
③花岗岩坚硬,汉白玉洁白,象征先烈们坚强和纯洁的品格之美;
④这两种石材耐久度高,象征革命先烈精神永垂不朽。
3.读第四小节完成下列各题。(PPT)
(1)这段文字按_____ 顺序说明,条理清晰。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和 _______文中第一句的表达方式是 _______。“闪闪发光”四字蕴涵着 _____________在闪闪发光。
(2)“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这一句中的“亲自”“亲笔”不能删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碑文中标出三个年代:“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这三个历史年代,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① 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
(4)三段碑文分开写,为什么?
4.第五小节介绍碑身两侧,小碑座和碑顶的 _______与造型,揭示它的____________ ,点明纪念碑造型体现的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装饰 象征意义 民族风格 时代精神)
5.关于“装饰花纹”和“大花圈”的象征意义。
明确:红星、旗帜,是革命者的重大标志。松柏,自古以来人们就赞美它们不畏严寒、傲视霜雪冰雹、四季常青、生机勃勃的品性。因此,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
牡丹,花大色艳,富丽堂皇,是我国的名贵特产花卉,号称“花中之王”,素有“国色天香”之誉,一向被推崇为“中国名花之最”,常被视为富丽繁荣的象征。
荷花,又名莲花,自从宋代周敦颐作《爱莲说》赞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后,荷花便赢得了“花中君子”的美誉,为世人所推崇,并成为虚心正直、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象征。
菊花,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喜爱的花卉,古往今来,多少人钦佩它,赞美它。菊花以其傲霜和耐寒的品格赢得了美誉。
因此,小碑座四周雕刻着的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8个大花圈,象征着英雄们高尚、纯洁的品质。
6.人民英雄纪念碑要纪念的英雄究竟是哪些人?
明确:所有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献出生命的人。
7.如果要在纪念碑上补充建国以来的人民英雄,你认为应该增加哪些
(三)课文分析(第6--10段)
1.这一部分重点介绍了哪10座浮雕?
明确:10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
每幅浮雕里有20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性格、表情和姿态都不相同。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的?
明确:东南西北,时间先后
3.认识10座浮雕,明确内容和含义。(PPT)
4.示范分析第一幅浮雕:“销毁鸦片烟”。
明确:作者用了4句话,分三层来介绍。
第一句是第一层,写明了事件(销毁鸦片烟)、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时间(1839年6月3日)、地点(虎门)、人物(群众)──这是记叙部分。
第二、三句是第二层,描述了画面,先详写销烟场面,作者抓住人物“愤怒”的神情,显现了他们对帝国主义的仇恨;用“运”、“倾倒”等词表达销烟态度的坚决;用“一箱箱”、“倾倒”与“一股股”、“升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了中国人民挺身而出,还击帝国主义的威风。第三句略写了炮台和群众的战船,烘托了两军对峙的紧张局势和中国人民严阵以待、毫不动摇的销烟决心。
最后一句是第三层,以简明的语言点明了这幅浮雕的主题。
5.指导分析第二幅浮雕。
明确:第二幅浮雕的写法与第一幅相比稍有变化,三句话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先交代事件──1851年的金田起义;接着阐述历史意义:“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然后形象地再现画面。
6.借鉴上述方法自读课文,完成余下几幅浮雕的分析。
提示:作者介绍浮雕时一般是交代事件(包括时间),再现画面,揭示画面表现的意义。
小结:作者介绍10幅浮雕的方法不同。
有的直接从画面开始(如“销毁鸦片烟”、“武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
有的从革命斗争的历史意义谈起(如“金田起义”、五四爱国运动”);
有的从历史事件的经过介绍谈起(如“五卅运动”、“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变化多姿,避免了行文的呆板。
在介绍时作者正确选用了“碑身东面”“碑身后面”“碑身西面”“碑身正面”等方位词,交代清观察部位,在介绍的顺序上巧妙地把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结合起来。
(四)课文分析(第11段)
1.集体朗读最后一段。
2.思考:本段共几句话,分别与上文什么地方照应?
明确:共有三句话。在第一句中,第三次出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字样,呼应前文2、4小节,篇末点题,“又一次瞻仰”的“又”字,不是机械重复,而是感情的深化。
第二句与第三句呼应第三节所说的建碑意义。”是分别对“象征”和“标志”的说明和注释。以上是说内容和感情上的照应,这里还有行踪的照应:
开头越过广场──踏上台阶──到了平台,这里是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整个活动记叙完整,从而使全篇文章线索分明,重点突出,浑然一体,充分揭示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一主题。
二、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不仅具有说明文准确、客观的一般特点,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请自选角度品析以下句子。
1.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明确:“巍峨、雄伟、庄严”既体现了作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的印象,又概括了纪念碑的总体特征。“瞻仰”一词则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心情,与“万分崇敬”相照应,体现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
明确:“‘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一句语带双关,既指镏金大字本身在阳光下具有“闪闪发光”的效果,又含有烈士精神永存的意思。准确的数字运用说明了纪念碑的高大雄伟。
3.10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1000年之久。大部分浮雕里有20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表情和姿态都不相同。
明确:概括说明了大碑座上的10幅浮雕。“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1000年之久”这一句话既令人信服地说明了浮雕质料的耐久性,也深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寓意。“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一句则表明后面的数据是有科学根据的,“至少”表示最小限度,说明了这些浮雕可以保持在800到1000年以上,这些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浮雕的画面显示出学生们齐集于天安门前举行爱国示威游行的情景。”“齐集”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学生运动是有目的、有组织的,有表达人心一致,队伍整齐之意。
5.“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
6.“愤激的青年演说者”
自主赏析上面两句加横线的词。
7.看完了所有的浮雕,我又一次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和碑文。我想,人们从这里可以了解到中国革命所经过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为了取得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价。当我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的时候,我再一次向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默默致敬。
明确:第三次提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字,反复强调对人民英雄的高度评价和热情赞颂,突出了本文的中心。“又一次瞻仰”“再一次向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默默致敬”与开头呼应,加上“默默”一词,深沉地表达了人民英雄的革命业绩感人之深以及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与深切悼念。
8.体会说明中的记叙。
明确:说明文中以说明为主,如同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议论文以议论为主一样,但同时也不排除其他表达方式,常常是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
本文则是以说明为主,兼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
例如文中对行踪的记叙:“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我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瞻仰纪念碑。”等等,直到离开纪念碑,把事情的整个经过交代得一清二楚。
再如介绍10幅浮雕时,将每幅浮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人、时、地、事等记叙因素交代明白。
总之,在说明文中运用记叙,增强了文章生动性和形象性。
三、拓展延伸
烈士们已经远离我们而去了,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能做些什么?
四、本课小结
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用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抓住特征以说明为主有机插入叙述;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为主,空间顺序为辅,兼以逻辑顺序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具体而全面的介绍,热情赞颂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和他们英勇奋斗,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
五、教师寄语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来具有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那是因为中华儿女身上饱含着中华民族千年不屈的英雄气质,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顽强的英雄意志。中华民族之所以饱尝艰辛而不衰,历经磨难而不屈,靠的就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六、随堂练习
班级开展“观纪念碑,走英雄路”主题活动,邀请你参加,请你协助完成如下任务。
(1)以下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两幅浮雕,请你分别写出浮雕所表现的主题。(PPT)
(2)结合建党百余年,请你为此次的主题活动设计两个小栏目。
示例:①【学习党史】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过程 ②【讲述故事】浮雕英雄人物的故事
(3)如果要向校报推荐一幅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你打算推荐下面图片中的哪一幅?(PPT)为什么?
示例一: 我打算推荐第①幅图片。因为该图片显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伟庄严、气势恢宏,给人的整体感觉较为大气。
示例二: 我打算推荐第②幅图片。因为该图片突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主题,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放眼今天的中国,英雄之光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时闪现。如果要在纪念碑上增加三幅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党和人民做出贡献的英雄的浮雕,你认为应该增加哪三幅?
示例: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②“感动中国”的任意一位人物;③任意一位抗疫英雄。
七、作业布置
1.背诵三段碑文 。
2.运用所学说明顺序,简要地写一写我们的学校。
附:板书设计
人民英雄纪念碑
周定舫
介绍纪念碑
歌颂丰功伟绩
表达崇敬、悼念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4张PPT)
核心素养
1.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认识本文说明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
2.学习将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的说明方法。
3.缅怀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继承和发扬先辈的光荣革命传统。
◎重点:学习将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的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
1. 齐读课文第一小节,找出体现作者对纪念碑总印象、概括总特征的词。
3.“瞻仰……纪念碑”既提示了本文述说的主要内容,也与本小节“ __________________”扣合,体现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
2.“落成”一词表明工程胜利结束,内含“ ___________”之意。
庄重、庆贺
巍峨
雄伟
庄严
4.讨论第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课文分析(第1段)
①回答了全国人民极为关注的问题。
②点明了作者对纪念碑的总体印象和当时的心情。
③点题、总领全文。
内容解析
思考:1.文中通过哪些语句来说明纪念碑的特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巍峨——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雄伟——他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庄严——纪念碑是用17000块坚硬的花岗岩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装饰花纹象征……8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
作用:更具体准确形象地说明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特征
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列数字
课文分析(第2--5段)
2.为什么纪念碑大量使用花岗岩和汉白玉材质?
①象征先烈的丰功伟绩,标志全国人民的怀念之情;
②汉白玉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雄伟庄严;
③花岗岩坚硬,汉白玉洁白,象征先烈们坚强和纯洁的品格之美;
④这两种石材耐久度高,象征革命先烈精神永垂不朽。
3.读第四小节完成下列各题:
(1)这段文字按_____ 顺序说明,条理清晰。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 和 _______文中第一句的表达方式是 _______。
(2)“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这一句中的“亲自”“亲笔”不能删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碑文中标出三个年代:“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这三个历史年代,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① 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
(4)三段碑文分开写,为什么?
列数字
作比较
记叙
这能说明毛主席、周总理对此事态度非常慎重,显示建碑意义的重大。
解放战争
五四运动
鸦片战争
空间
三段碑文分开写,由近溯远,层次清晰,表达了人民对各个历史阶段革命先烈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4.第五小节介绍碑身两侧,小碑座和碑顶的 _______与造型,揭示它的____________ ,点明纪念碑造型体现的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装饰
象征意义
民族风格
时代精神
5.关于“装饰花纹”和“大花圈”的象征意义。
红星、旗帜,是革命者的重大标志。松柏,自古以来人们就赞美它们不畏严寒、傲视霜雪冰雹、四季常青、生机勃勃的品性。因此,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
牡丹,花大色艳,富丽堂皇,是我国的名贵特产花卉,号称“花中之王”,素有“国色天香”之誉,一向被推崇为“中国名花之最”,常被视为富丽繁荣的象征。
荷花,又名莲花,自从宋代周敦颐作《爱莲说》赞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后,荷花便赢得了“花中君子”的美誉,为世人所推崇,并成为虚心正直、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象征。
菊花,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喜爱的花卉,古往今来,多少人钦佩它,赞美它。菊花以其傲霜和耐寒的品格赢得了美誉。
因此,小碑座四周雕刻着的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8个大花圈,象征着英雄们高尚、纯洁的品质。
6.人民英雄纪念碑要纪念的英雄究竟是哪些人?
所有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献出生命的人。
7.如果要在纪念碑 上补充建国
以来的人民英雄,你认为应该增
加哪些
10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
每幅浮雕里有20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性格、表情和姿态都不相同。
课文分析(第6--10段)
(分组讨论)
1.这一部分重点介绍了哪10座浮雕?
2.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的?
东南西北,时间先后
人民英雄纪念碑
销毁鸦片烟 1839年
金田起义 1851年
(东)
武昌起义
1911年
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
五卅运动
1925年
人民英雄纪念碑
(南)
人民英雄纪念碑
(西)
南昌起义 1927年
抗日敌后游击战 抗日战争时期
人民英雄纪念碑
(北)
胜利渡长江 解放全中国
热烈支援前线
欢迎解放军
示范分析第一幅浮雕:“销毁鸦片烟”。
作者用了4句话,分三层来介绍:
第一句是第一层,写明了事件(销毁鸦片烟)、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时间(1839年6月3日)、地点(虎门)、人物(群众)──这是记叙部分。
第二、三句是第二层,描述了画面,先详写销烟场面,作者抓住人物“愤怒”的神情,显现了他们对帝国主义的仇恨;用“运”、“倾倒”等词表达销烟态度的坚决;用“一箱箱”、“倾倒”与“一股股”、“升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了中国人民挺身而出,还击帝国主义的威风。第三句略写了炮台和群众的战船,烘托了两军对峙的紧张局势和中国人民严阵以待、毫不动摇的销烟决心。
最后一句是第三层,以简明的语言点明了这幅浮雕的主题。
分析浮雕
指导分析第二幅浮雕。
归纳:第二幅浮雕的写法与第一幅相比稍有变化,三句话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先交代事件──1851年的金田起义;接着阐述历史意义:“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然后形象地再现画面。
借鉴上述方法自读课文,完成余下几幅浮雕的分析。
提示:作者介绍浮雕时一般是交
代事件(包括时间),再现画面,
揭示画面表现的意义。
作者介绍10幅浮雕的方法不同。
有的直接从画面开始(如“销毁鸦片烟”、“武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
有的从革命斗争的历史意义谈起(如“金田起义”、“五四爱国运动”)
有的从历史历史事件的经过介绍谈起(如“五卅运动”、“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变化多姿,避免了行文的呆板。
在介绍时作者正确选用了“碑身东面”、“碑身后面”、“碑身西面”、“碑身正面”等方位词,交代清观察部位,在介绍的顺序上巧妙地把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结合起来。
小结浮雕的分析。
1.集体朗读最后一段。
2.思考:本段共几句话,分别与上文什么地方照应?
共有三句话。在第一句中,第三次出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字样,呼应前文2、4小节,篇末点题,“又一次瞻仰”的“又”字,不是机械重复,而是感情的深化。
第二句与第三句呼应第三节所说的建碑意义。”是分别对“象征”和“标志”的说明和注释。以上是说内容和感情上的照应,这里还有行踪的照应:
开头越过广场──踏上台阶──到了平台,这里是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整个活动记叙完整,从而使全篇文章线索分明,重点突出,浑然一体,充分揭示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一主题。
课文分析(第11段)
本文语言不仅具有说明文准确、客观的一般特点,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请自选角度品析以下句子。
品味语言
1.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巍峨、雄伟、庄严”既体现了作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的印象,又概括了纪念碑的总体特征。“瞻仰”一词则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心情,与“万分崇敬”相照应,体现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一句语带双关,既指镏金大字本身在阳光下具有“闪闪发光”的效果,又含有烈士精神永存的意思。准确的数字运用说明了纪念碑的高大雄伟。
3.10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1000年之久。大部分浮雕里有20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表情和姿态都不相同。
  概括说明了大碑座上的10幅浮雕。“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1000年之久”这一句话既令人信服地说明了浮雕质料的耐久性,也深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寓意。“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一句则表明后面的数据是有科学根据的,“至少”表示最小限度,说明了这些浮雕可以保持在800到1000年以上,这些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浮雕的画面显示出学生们齐集于天安门前举行爱国示威游行的情景。”“齐集”说明了什么?
说明学生运动是有目的、有组织的,有表达人心一致,队伍整齐之意。
5.自主赏析下面两句加横线的词。
(1)“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主义
革命的序幕……严重地动摇了清朝
封建统治的基础。”
(2)“愤激的青年演说者”
6.看完了所有的浮雕,我又一次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和碑文。我想,人们从这里可以了解到中国革命所经过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为了取得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价。当我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的时候,我再一次向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默默致敬。
  第三次提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字,反复强调对人民英雄的高度评价和热情赞颂,突出了本文的中心。“又一次瞻仰”“再一次向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默默致敬”与开头呼应,加上“默默”一词,深沉地表达了人民英雄的革命业绩感人之深以及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与深切悼念。
说明中的记叙。
说明文中以说明为主,如同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议论文以议论为主一样,但同时也不排除其他表达方式,常常是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
本文则是以说明为主,兼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
例如文中对行踪的记叙:“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我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瞻仰纪念碑。”等等,直到离开纪念碑,把事情的整个经过交代得一清二楚。
再如介绍10幅浮雕时,将每幅浮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人、时、地、事等记叙因素交代明白。
总之,在说明文中运用记叙,增强了文章生动性和形象性。
烈士们已经远离我们而 去了,作为新时期的青 年,我们能做些什么?
拓展延伸
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用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抓住特征以说明为主有机插入叙述;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为主,空间顺序为辅,兼以逻辑顺序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具体而全面的介绍,热情赞颂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和他们英勇奋斗,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
本课小结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来具有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那是因为中华儿女身上饱含着中华民族千年不屈的英雄气质,凝聚着中华民族
几千年顽强的英雄意志。中华民族之所
以饱尝艰辛而不衰,历经磨难而不屈,
靠的就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
神。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继承
并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师寄语
( 五四运动 )
五四运动
( 胜利渡长江 )
胜利渡长江
随堂练习
班级开展“观纪念碑,走英雄路”主题活动,邀请你参加,请你协助完成如下任务。
(1)以下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两幅浮雕,请你分别写出浮雕所表现的主题。
(2)结合建党百余年,请你为此次的主题活动设计两个小栏目。
示例:
①【学习党史】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过程 
②【讲述故事】浮雕英雄人物的故事
 示例一:我打算推荐第①幅图片。因为该图片显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伟庄严、气势恢宏,给人的整体感觉较为大气。
(3)如果要向校报推荐一幅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你打算推荐下面图片中的哪一幅?为什么?
示例二:我打算推荐第②幅图片。因为该图片突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主题,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放眼今天的中国,英雄之光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时闪现。如果要在纪念碑上增加三幅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党和人民做出贡献的英雄的浮雕,你认为应该增加哪三幅?
  示例: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②“感动中国”的任意一位人物;③任意一位抗疫英雄。
1.背诵三段碑文 。
2.运用所学说明顺序,简要地写一写我们的学校。
作业布置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点题,总领全文
详细介绍纪念碑,赞扬先烈精神
抒发瞻仰感受
无限崇敬
深切怀念
板书设计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2.了解课文的主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和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3.了解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进而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伟大意义。
学法指导:
1.查找资料和图片,在形象感知上先对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和了解。
2.画一幅纪念碑方位的简图,然后结合书上标志性的词句,填图。
【课中导读】
第二课时
一、内容理解
(一)课文分析(第1段)
1.齐读课文第一小节,找出体现作者对纪念碑总印象、概括总特征的词。
明确:
2.“落成”一词表明工程胜利结束,内含“ ___________”之意。
3.“瞻仰……纪念碑”既提示了本文述说的主要内容,也与本小节“ __________________”扣合,体现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4.讨论第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明确:
(二)课文分析(第2--5段)
思考:
1.文中通过哪些语句来说明纪念碑的特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
2.为什么纪念碑大量使用花岗岩和汉白玉材质?
明确:
3.读第四小节完成下列各题:
(1)这段文字按_____ 顺序说明,条理清晰。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和 _______文中第一句的表达方式是 _______。“闪闪发光”四字蕴涵着 _____________在闪闪发光。
(2)“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这一句中的“亲自”“亲笔”不能删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碑文中标出三个年代:“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这三个历史年代,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① 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
(4)三段碑文分开写,为什么?
4.第五小节介绍碑身两侧,小碑座和碑顶的 _______与造型,揭示它的____________ ,点明纪念碑造型体现的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5.关于“装饰花纹”和“大花圈”的象征意义。
明确:红星、旗帜,是革命者的重大标志。松柏,自古以来人们就赞美它们不畏严寒、傲视霜雪冰雹、四季常青、生机勃勃的品性。因此,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
牡丹,花大色艳,富丽堂皇,是我国的名贵特产花卉,号称“花中之王”,素有“国色天香”之誉,一向被推崇为“中国名花之最”,常被视为富丽繁荣的象征。
荷花,又名莲花,自从宋代周敦颐作《爱莲说》赞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后,荷花便赢得了“花中君子”的美誉,为世人所推崇,并成为虚心正直、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象征。
菊花,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喜爱的花卉,古往今来,多少人钦佩它,赞美它。菊花以其傲霜和耐寒的品格赢得了美誉。
因此,小碑座四周雕刻着的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8个大花圈,象征着英雄们高尚、纯洁的品质。
6.人民英雄纪念碑要纪念的英雄究竟是哪些人?
明确:
7.如果要在纪念碑上补充建国以来的人民英雄,你认为应该增加哪些
(三)课文分析(第6--10段)
1.这一部分重点介绍了哪10座浮雕?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的?
3.认识10座浮雕,明确内容和含义。(文中批注)
4.示范分析第一幅浮雕:“销毁鸦片烟”。
作者用了4句话,分三层来介绍:
第一句是第一层,写明了事件(销毁鸦片烟)、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时间(1839年6月3日)、地点(虎门)、人物(群众)──这是记叙部分。
第二、三句是第二层,描述了画面,先详写销烟场面,作者抓住人物“愤怒”的神情,显现了他们对帝国主义的仇恨;用“运”、“倾倒”等词表达销烟态度的坚决;用“一箱箱”、“倾倒”与“一股股”、“升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了中国人民挺身而出,还击帝国主义的威风。第三句略写了炮台和群众的战船,烘托了两军对峙的紧张局势和中国人民严阵以待、毫不动摇的销烟决心。
最后一句是第三层,以简明的语言点明了这幅浮雕的主题。
5.指导分析第二幅浮雕。
归纳:第二幅浮雕的写法与第一幅相比稍有变化,三句话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先交代事件──1851年的金田起义;接着阐述历史意义:“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然后形象地再现画面。
6.借鉴上述方法自读课文,完成余下几幅浮雕的分析。
提示:作者介绍浮雕时一般是交代事件(包括时间),再现画面,揭示画面表现的意义。
小结:作者介绍10幅浮雕的方法不同。
有的直接从画面开始(如“销毁鸦片烟”、“武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
有的从革命斗争的历史意义谈起(如“金田起义”、五四爱国运动”);
有的从历史事件的经过介绍谈起(如“五卅运动”、“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变化多姿,避免了行文的呆板。
在介绍时作者正确选用了“碑身东面”“碑身后面”“碑身西面”“碑身正面”等方位词,交代清观察部位,在介绍的顺序上巧妙地把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结合起来。
4.烈士们已经远离我们而去了,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能做些什么?
(四)课文分析(第11段)
1.集体朗读最后一段。
2.思考:本段共几句话,分别与上文什么地方照应?
明确:
二、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不仅具有说明文准确、客观的一般特点,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请自选角度品析以下句子。
1.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明确:“巍峨、雄伟、庄严”既体现了作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的印象,又概括了纪念碑的总体特征。“瞻仰”一词则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心情,与“万分崇敬”相照应,体现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
明确:
3.10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1000年之久。大部分浮雕里有20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表情和姿态都不相同。
明确:
4.“浮雕的画面显示出学生们齐集于天安门前举行爱国示威游行的情景。”“齐集”说明了什么?
明确:
5.自主赏析下面两句加横线的词。
(1)“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
(2)“愤激的青年演说者”
6.看完了所有的浮雕,我又一次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和碑文。我想,人们从这里可以了解到中国革命所经过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为了取得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价。当我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的时候,我再一次向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默默致敬。
明确:
三、随堂练习
班级开展“观纪念碑,走英雄路”主题活动,邀请你参加,请你协助完成如下任务。
(1)以下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两幅浮雕,请你分别写出浮雕所表现的主题。(PPT)
(2)结合建党百余年,请你为此次的主题活动设计两个小栏目。
(3)如果要向校报推荐一幅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你打算推荐下面图片中的哪一幅?(PPT)为什么?
(4)放眼今天的中国,英雄之光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时闪现。如果要在纪念碑上增加三幅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党和人民做出贡献的英雄的浮雕,你认为应该增加哪三幅?
四、作业布置
1.背诵三段碑文 。
2.运用所学说明顺序,简要地写一写我们的学校。
【课后导练】
阅读《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节选),回答问题。
①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碑文是: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②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1.第①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和 _______文中第一句的表达方式是 _______。“闪闪发光”四字蕴涵着 _____________在闪闪发光。
2.对第①段说明顺序的分析,选正确的一项是( )
A. 采用空间顺序,即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先正面,后背面。
B. 采用空间顺序,即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先背面,后正面。
C. 采用逻辑顺序,即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由主到次,条理清晰。
D. 采用时间顺序,先看四周,后看中间;先上台阶,后看碑身;先看背面,后看正面。
3.第②段介绍碑身两侧,小碑座和碑顶的 _______与造型,揭示它的____________ ,点明纪念碑造型体现的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4.碑身上的雕饰均有象征意义。请选出装饰花纹“松柏”的象征意义( )
A.象征先烈的品质纯洁。 B.象征先烈的光辉永照人间。
C.象征先烈的精神永存。 D.象征先烈的精神永远指导我们前进。
5.人民英雄纪念碑要纪念的英雄究竟是哪些人?
6.如果要在纪念碑上补充建国以来的人民英雄,你认为应该增加哪些
7.文中运用了许多数字说明,对于用这些数字说明的目的,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说明材料的珍贵,来之不易。
B. 为了说明所用材料的大小,修建的困难。
C. 为了突出工程的艰巨,花费的巨大。
D. 为了说明党和国家对建碑的重视,表现了对先烈的深切怀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2.了解课文的主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和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3.了解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进而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伟大意义。
学法指导:
1.查找资料和图片,在形象感知上先对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和了解。
2.画一幅纪念碑方位的简图,然后结合书上标志性的词句,填图。
【课中导读】
第二课时
一、内容理解
(一)课文分析(第1段)
1.齐读课文第一小节,找出体现作者对纪念碑总印象、概括总特征的词。
明确:巍峨 雄伟 庄严
2.“落成”一词表明工程胜利结束,内含“ ___________”之意。(庄重、庆贺)
3.“瞻仰……纪念碑”既提示了本文述说的主要内容,也与本小节“ __________________”扣合,体现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
4.讨论第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明确:①回答了全国人民极为关注的问题。
②点明了作者对纪念碑的总体印象和当时的心情。
③点题、总领全文。
(二)课文分析(第2--5段)
思考:
1.文中通过哪些语句来说明纪念碑的特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
巍峨——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列数字 作比较)
雄伟——他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打比方)
庄严——纪念碑是用17000块坚硬的花岗岩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装饰花纹象征……8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列数字)
作用:更具体准确形象地说明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特征
2.为什么纪念碑大量使用花岗岩和汉白玉材质?
明确:①象征先烈的丰功伟绩,标志全国人民的怀念之情;
②汉白玉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雄伟庄严;
③花岗岩坚硬,汉白玉洁白,象征先烈们坚强和纯洁的品格之美;
④这两种石材耐久度高,象征革命先烈精神永垂不朽。
3.读第四小节完成下列各题。(PPT)
(1)这段文字按_____ 顺序说明,条理清晰。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和 _______文中第一句的表达方式是 _______。“闪闪发光”四字蕴涵着 _____________在闪闪发光。
(2)“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这一句中的“亲自”“亲笔”不能删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碑文中标出三个年代:“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这三个历史年代,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① 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
(4)三段碑文分开写,为什么?
4.第五小节介绍碑身两侧,小碑座和碑顶的 _______与造型,揭示它的____________ ,点明纪念碑造型体现的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装饰 象征意义 民族风格 时代精神)
5.关于“装饰花纹”和“大花圈”的象征意义。
明确:红星、旗帜,是革命者的重大标志。松柏,自古以来人们就赞美它们不畏严寒、傲视霜雪冰雹、四季常青、生机勃勃的品性。因此,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
牡丹,花大色艳,富丽堂皇,是我国的名贵特产花卉,号称“花中之王”,素有“国色天香”之誉,一向被推崇为“中国名花之最”,常被视为富丽繁荣的象征。
荷花,又名莲花,自从宋代周敦颐作《爱莲说》赞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后,荷花便赢得了“花中君子”的美誉,为世人所推崇,并成为虚心正直、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象征。
菊花,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喜爱的花卉,古往今来,多少人钦佩它,赞美它。菊花以其傲霜和耐寒的品格赢得了美誉。
因此,小碑座四周雕刻着的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8个大花圈,象征着英雄们高尚、纯洁的品质。
6.人民英雄纪念碑要纪念的英雄究竟是哪些人?
明确:所有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献出生命的人。
7.如果要在纪念碑上补充建国以来的人民英雄,你认为应该增加哪些
(三)课文分析(第6--10段)
1.这一部分重点介绍了哪10座浮雕?
明确:10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
每幅浮雕里有20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性格、表情和姿态都不相同。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的?
明确:东南西北,时间先后
3.认识10座浮雕,明确内容和含义。(PPT)
4.示范分析第一幅浮雕:“销毁鸦片烟”。
明确:作者用了4句话,分三层来介绍。
第一句是第一层,写明了事件(销毁鸦片烟)、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时间(1839年6月3日)、地点(虎门)、人物(群众)──这是记叙部分。
第二、三句是第二层,描述了画面,先详写销烟场面,作者抓住人物“愤怒”的神情,显现了他们对帝国主义的仇恨;用“运”、“倾倒”等词表达销烟态度的坚决;用“一箱箱”、“倾倒”与“一股股”、“升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了中国人民挺身而出,还击帝国主义的威风。第三句略写了炮台和群众的战船,烘托了两军对峙的紧张局势和中国人民严阵以待、毫不动摇的销烟决心。
最后一句是第三层,以简明的语言点明了这幅浮雕的主题。
5.指导分析第二幅浮雕。
明确:第二幅浮雕的写法与第一幅相比稍有变化,三句话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先交代事件──1851年的金田起义;接着阐述历史意义:“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然后形象地再现画面。
6.借鉴上述方法自读课文,完成余下几幅浮雕的分析。
提示:作者介绍浮雕时一般是交代事件(包括时间),再现画面,揭示画面表现的意义。
小结:作者介绍10幅浮雕的方法不同。
有的直接从画面开始(如“销毁鸦片烟”、“武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
有的从革命斗争的历史意义谈起(如“金田起义”、五四爱国运动”);
有的从历史事件的经过介绍谈起(如“五卅运动”、“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变化多姿,避免了行文的呆板。
在介绍时作者正确选用了“碑身东面”“碑身后面”“碑身西面”“碑身正面”等方位词,交代清观察部位,在介绍的顺序上巧妙地把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结合起来。
(四)课文分析(第11段)
1.集体朗读最后一段。
2.思考:本段共几句话,分别与上文什么地方照应?
明确:共有三句话。在第一句中,第三次出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字样,呼应前文2、4小节,篇末点题,“又一次瞻仰”的“又”字,不是机械重复,而是感情的深化。
第二句与第三句呼应第三节所说的建碑意义。”是分别对“象征”和“标志”的说明和注释。以上是说内容和感情上的照应,这里还有行踪的照应:
开头越过广场──踏上台阶──到了平台,这里是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整个活动记叙完整,从而使全篇文章线索分明,重点突出,浑然一体,充分揭示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一主题。
二、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不仅具有说明文准确、客观的一般特点,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请自选角度品析以下句子。
1.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明确:“巍峨、雄伟、庄严”既体现了作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的印象,又概括了纪念碑的总体特征。“瞻仰”一词则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心情,与“万分崇敬”相照应,体现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
明确:“‘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一句语带双关,既指镏金大字本身在阳光下具有“闪闪发光”的效果,又含有烈士精神永存的意思。准确的数字运用说明了纪念碑的高大雄伟。
3.10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1000年之久。大部分浮雕里有20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表情和姿态都不相同。
明确:概括说明了大碑座上的10幅浮雕。“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1000年之久”这一句话既令人信服地说明了浮雕质料的耐久性,也深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寓意。“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一句则表明后面的数据是有科学根据的,“至少”表示最小限度,说明了这些浮雕可以保持在800到1000年以上,这些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浮雕的画面显示出学生们齐集于天安门前举行爱国示威游行的情景。”“齐集”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学生运动是有目的、有组织的,有表达人心一致,队伍整齐之意。
5.自主赏析下面两句加横线的词。
(1)“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
(2)“愤激的青年演说者”
6.看完了所有的浮雕,我又一次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和碑文。我想,人们从这里可以了解到中国革命所经过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为了取得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价。当我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的时候,我再一次向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默默致敬。
明确:第三次提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字,反复强调对人民英雄的高度评价和热情赞颂,突出了本文的中心。“又一次瞻仰”“再一次向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默默致敬”与开头呼应,加上“默默”一词,深沉地表达了人民英雄的革命业绩感人之深以及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与深切悼念。
7.体会本文说明中的记叙。
明确:说明文中以说明为主,如同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议论文以议论为主一样,但同时也不排除其他表达方式,常常是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
本文则是以说明为主,兼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
例如文中对行踪的记叙:“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我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瞻仰纪念碑。”等等,直到离开纪念碑,把事情的整个经过交代得一清二楚。
再如介绍10幅浮雕时,将每幅浮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人、时、地、事等记叙因素交代明白。
总之,在说明文中运用记叙,增强了文章生动性和形象性。
三、随堂练习
班级开展“观纪念碑,走英雄路”主题活动,邀请你参加,请你协助完成如下任务。
(1)以下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两幅浮雕,请你分别写出浮雕所表现的主题。(PPT)
(2)结合建党百余年,请你为此次的主题活动设计两个小栏目。
示例:①【学习党史】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过程 ②【讲述故事】浮雕英雄人物的故事
(3)如果要向校报推荐一幅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你打算推荐下面图片中的哪一幅?(PPT)为什么?
示例一: 我打算推荐第①幅图片。因为该图片显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伟庄严、气势恢宏,给人的整体感觉较为大气。
示例二: 我打算推荐第②幅图片。因为该图片突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主题,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放眼今天的中国,英雄之光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时闪现。如果要在纪念碑上增加三幅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党和人民做出贡献的英雄的浮雕,你认为应该增加哪三幅?
示例: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②“感动中国”的任意一位人物;③任意一位抗疫英雄。
四、作业布置
1.背诵三段碑文 。
2.运用所学说明顺序,简要地写一写我们的学校。
【课后导练】
阅读《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节选),回答问题。
①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碑文是: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②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1.第①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和 _______文中第一句的表达方式是 _______。“闪闪发光”四字蕴涵着 _____________在闪闪发光。
列数字 作比较 记叙 革命烈士精神
2.对第①段说明顺序的分析,选正确的一项是( A )
A. 采用空间顺序,即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先正面,后背面。
B. 采用空间顺序,即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先背面,后正面。
C. 采用逻辑顺序,即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由主到次,条理清晰。
D. 采用时间顺序,先看四周,后看中间;先上台阶,后看碑身;先看背面,后看正面。
3.第②段介绍碑身两侧,小碑座和碑顶的 _______与造型,揭示它的____________ ,点明纪念碑造型体现的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装饰 象征意义 民族风格 时代精神)
4.碑身上的雕饰均有象征意义。请选出装饰花纹“松柏”的象征意义:( C )
A.象征先烈的品质纯洁。 B.象征先烈的光辉永照人间。
C.象征先烈的精神永存。 D.象征先烈的精神永远指导我们前进。
5.人民英雄纪念碑要纪念的英雄究竟是哪些人?
所有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献出生命的人。
6.如果要在纪念碑上补充建国以来的人民英雄,你认为应该增加哪些
7.文中运用了许多数字说明,对于用这些数字说明的目的,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D )
A. 为了说明材料的珍贵,来之不易。
B. 为了说明所用材料的大小,修建的困难。
C. 为了突出工程的艰巨,花费的巨大。
D. 为了说明党和国家对建碑的重视,表现了对先烈的深切怀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