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饮酒·其五
陶渊明
导入新课
一
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大丈夫呢?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本单元里面哪一位或者说哪几位人物可以称为孟子所说的大丈夫呢?
周亚夫、愚公、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朴质清雅。
关于本诗
《饮酒》是一组五言古体诗,共20首。
写于陶渊明辞官归隐以后。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里选的是第五首,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本篇写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领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
知识补充
古体诗 主要形式有“诗经”、“楚辞”、“汉乐府”、“南北朝乐府”等。 “歌”“行”“吟”“引” 即是古体诗的一种形式。
近体诗
绝句:五绝 七绝(四句)
律诗:五律 七律(八句)
排律 (十句以上)
古典诗歌
古体诗是指唐代格律诗产生以前的诗歌形式,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主要形式有“诗经”、“楚辞”、“汉乐府”、“南北朝乐府”等。
古体诗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形式比较自由,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等,即使在唐代也有很多诗人喜爱用古体写诗,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歌”“行”“吟”“引” 即是古体诗的一种形式。
近体诗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押韵都有严格的要求,讲究平仄对仗。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于历史文化的研究,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朗读诗歌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听朗读(把握语调、语气和节奏。朗读时按二/三结构。)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三、翻译诗歌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
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译:你问我何能如此?
心灵清远,地自静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译: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
悠然间,
那远处的山映入眼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译:山气氤氲,雾气缭绕,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伴而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其中有人生的真意,想说出来,却不知怎样用语言表达。
赏析
这首诗讲了几层意思,分别写的是什么?
闲适心境(1-4)结庐人境、心远地偏
恬静生活(5-6)采菊东篱、悠然见山
山间美景(7-8)山气佳、飞鸟还
做人真意(9-10)此中真意、欲辨忘言
思考讨论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
“车马喧”指上层人士之间的应酬和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名利等。
2、“心远地自偏”,“远”的对象是什么?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远离官场,远离尘俗。
流露出作者摆脱官场束缚,
陶醉于自然,悠然自得、恬淡闲适的心境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历来都被视为陶诗意境、风格的名句,宋代大诗人苏轼赞叹:“因采菊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而王国维称其为“无我之境”,这时物我合一,浑然一体。
3、思考:“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望”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答题步骤:
1.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2.运用的……艺术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
3.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体现了作者……
“见”是不经意间看到了,是无意识的。而“望”是有意盯着看,是有意识的。
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无意间望见了南山的情景,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状态。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悠然”之态荡然无存。
4、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答: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
赏析:
①借景抒情。借飞鸟结伴飞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的景象,含蓄地寄托了诗人回归自然,与山林为伍的意趣。
②动静结合。两句诗一静一动,写出了日近黄昏,云入山峰,鸟入山林的景象,借此表达了诗人弃官归隐后的自在心境。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该如何理解?
“ 此”这,指闲适生活。“真意”指从自然景物中领略到的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忘言” 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暗含辞官归隐、寄情山水乃是人生的真谛。
诗的主题
答题步骤:
①分析具体写了什么;
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以及决心归隐、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1、写隐居的闲适生活为何偏采“菊”?
探究:
陶渊明爱菊,寄寓了自己孤芳自赏、高洁傲岸的品格。
他也爱采菊悠然自得的生活; 包含着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志趣。
(1).陶渊明《饮酒》中抒写诗人闲适自得心境的诗句(或:体现诗人悠然自得,物我两忘的思想境界)(千古名句) , 。
练习
(2).我们常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饮酒》中有与其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1.默写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