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1课时) 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1课时) 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1-23 16:4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阐述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氧气;光合作用的条件——光照。
学习重点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及产物。
学习难点
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
学习方法与媒体
小组合作探究 学案
材料用具:天竺葵、黑纸片、曲别针、碘液、大烧杯、小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等。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 的形式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
2、蒸腾作用的部位
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上的 来完成。气孔由两两相对的半月形 构成, 保卫细胞与表皮细胞的区别是它含有 。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的 。
3、影响因素:蒸腾作用强弱受 、 、 、 等因素影响。
4、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可以降低叶面温度。
②促使根从土壤中洗收 。
③促进对 、 的运输。
④增加大气 ,增加降雨量。
⑤促进 。
注意:植物吸收的水分 __都用于植物的 。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环节一
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学生活动一
自主学习:课本54页—55页“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
本实验共分几个步骤?用最简练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学生活动二
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1、 第一步骤里面:为什么要将生长旺盛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2、 第二步骤里面: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起来的有何用意?
3、 第三步骤里面:具体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处理?
4、 第五步骤里面:加上碘液后你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提示:淀粉有遇碘液变蓝的特性)
5、 通过本实验你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总结:“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包括两种实验方法:一种是______实验,利用的是淀粉遇______变_______色的特点,根据这个实验的结果可得出结论是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实验,形成对照的部分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光合作用的产物: 、 。
学生活动三
动手完成实验(注意步骤及安全)
环节二
实验: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自主学习课本55—56页明确以下问题。
1、明确实验装置及步骤。
2、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
3、本实验的主要现象是什么?(提示:氧气具有助燃性)
三、质疑问难
四、整体建构
1、光合作用的产物 和 。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___。
五、当堂测试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
①用酒精去掉叶绿素 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 ③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片遮盖一部分
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
⑥用清水漂洗叶后滴加碘液
A.④③②⑤①⑥ B.④③⑥①⑤②
C.②③④⑤①⑥ D.②④③⑤⑥①
2、“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证明了( )
A.光合作用需要光才能进行,并释放氧气
B.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光产物有淀粉
C.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和氧气
D.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和叶绿体
3、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在验证实验结果以前要用酒精脱去叶绿素,目的是( )
A.避免叶子继续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实验结果 C.减少叶片内淀粉的含量
B.避免叶绿素颜色干扰,以使结果不明显 D.增加叶片内淀粉的含量
4、检验金鱼藻是否进行光合作用,最简单的方法是测定( )
A.叶内细胞淀粉的形成 B.氧气的释放量
C.二氧化碳进入叶的速度 D.水分消耗的多少
5、在金鱼缸内放些新鲜的水草,对金鱼的意义是( )
A.美观 B.为金鱼提供营养
C.增加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D.增加水中氧气的浓度
6、下图是某同学为验证“氧气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的”而设计的实验装置,分析:
(1)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的是______装置,要证明此气泡是否是氧气,可以_______。
(2)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乙、丙能否构成一组对照 _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后反思
你的收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