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赤
壁
杜牧
《赤壁》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背景介绍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走近诗人
文学常识
咏史诗指借吟咏、评论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来抒发情怀、讽刺时事。
一般咏史诗的写作手法都是借古讽今、咏古抒怀。
这首诗按体裁划分是一首
七言绝句
按题材划分是一首
咏史诗
导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朗读诗歌,感知音韵美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jǐ
xiāo
cháo
suǒ
qiáo
赤 壁
[唐]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古代兵器。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完全锈蚀,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销蚀
拿,取。
辨认出是前朝遗物。
这里指赤壁之战的时代。
疏通诗意
关于“戟”
知识链接
折戟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即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东汉末孙策、孙权手下的重要将领。他曾利用东风之势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即铜雀台。曹操建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
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言外之意,诗人认为,在赤壁大战中,周瑜侥幸战胜曹操。
即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东吴美女,被称为大乔、小乔。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这一支折戟与一场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借物起兴,为下文做铺垫)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东西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折戟
诗歌赏析
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
历史上的评价:周瑜火烧赤壁,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多赞美之词。
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4.“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两句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而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表现了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的胸襟。
周瑜:雄姿英发
有机遇
客观条件好
赢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杜牧:绝世才华
无东风
无机遇
无法施展才华和抱负,英雄无用武之地
杜牧出身名门,爷爷是唐朝宰相、岐国公杜佑。
杜牧政治、军事才华出众。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杜牧20岁时,博通经史,尤其专注于治乱与军事;杜牧二十三岁就写出著名的《阿房宫赋》;二十六岁考中进士,同年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
朝廷上两位重臣牛增孺和李德裕都很喜欢他,杜牧也与他们交好。牛、李二人是死对头,“牛李党争”说的就是以他俩为首的两派人,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利益互相攻击。杜牧因为和这两个人都很好,就被他们认为是对方的人……因此他从未被统治者重用过,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所以他总是感叹抑郁。
资料链接
前两句是叙事,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后两句是议论,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方便,那么交战的双方胜负就要易位,历史将重新改写。
先叙后议。
5.诗的前后两句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主旨归纳
这首怀古咏史诗借一件古物起兴,引出对历史的感慨,以两个女子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含蓄表达出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理解性默写
1.杜牧在《赤壁》中托物咏史,为后文议论作铺垫的句子是
2.《赤壁》中表达诗人对战争成败的独特见解,并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
3.杜牧《赤壁》中以小见大、用人物命运象征国家命运,构思巧妙的句子是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考题链接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为咏史诗,诗人杜牧借一件古物来表达对历史的慨叹,客观地反映了赤壁之战的史实。
B.诗人借“沉沙”叹指英雄无用武之地,暗讽当朝昏庸;而“铁未销"则叹指英雄壮心不已,期望大展身手。
C. "东风不与周郎便"中的“周郎”指的是东汉末年的重要将领周瑜。
D.诗人借题发挥,反说其事,用二乔的命运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答案:A
赤 壁
兴感之由
借题发挥
折戟未销
二乔命运
以小见大,借古讽今
板书设计
议论
叙事
非凡的史识
豪爽的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