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蝉》课件(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蝉》课件(共4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5 20:2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蝉法布尔 古人以为蝉是靠餐风饮露为生的,常把蝉视为高洁的象征,并咏之颂之。古人咏蝉,或寄托理想抱负,或暗喻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中的鸣蝉成了诗人立身高洁,不是凭借外在力量才被重用的表白。骆宾王的《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借蝉抒怀,写处境的险恶、仕途上的不得意、受压制……另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借佩玉蝉、戴蝉饰表达自己对美好品德的追求。
今天,让我们跟随法布尔的脚步去了解蝉的生活习性和成长经历。
导入新课
1、掌握本课生字词以及法布尔和《昆虫记》的相关文学常识。
2、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语言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学习目标
法布尔(1823-1915), 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圣莱昂的一户农家。他童年时代就迷上了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他在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他一生不知疲倦地从事着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完成了《昆虫记》这部著作,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蝉》这篇课文就是改编自《昆虫记》。
作者简介
法布尔买下了塞里尼昂的荒石园,并一直居住在那里,直到逝世。这是一块不毛之地,但却是昆虫钟爱的土地,除了可供家人居住外,那儿还有他的书房、工作室和试验场,能让他安静地集中精力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观察与实验中去,可以说这是他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天地。就是在这儿,他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和科学札记,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
背景链接
《昆虫记》共十卷,每卷由若干章节组成,绝大部分完成于荒石园。1878年第一卷发行,此后大约每三年发行一卷。被称之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与“昆虫的史诗”。
《蝉》在《昆虫记》第5卷中,《蝉》原文共有5章, 分别是第13章“蝉和蚂蚁的寓言”,第14章“蝉的地穴”,第15章“蝉的变态”, 第16章“蝉的歌唱”, 第17章“蝉的产卵和孵化”。
背景链接
科学小品文,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的说明文体。经常运用一些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下定义,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方法。科学小品文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这类文章能活跃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文体知识
隧道(suì)    涂墁(màn)   
防御(yù) 纤维(xiān) 轧扁(yà) 跳蚤(zǎo)
车辙(zhé) 孵化(fū)
喧嚣(xiāo) 欢愉(yú)
字音字形
①纤弱:纤细而柔弱。
②罅隙:缝隙。
③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④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
⑤一无所知:什么都不知道。
⑥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
⑦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嚣,吵闹、喧哗。
⑧匹敌:对等;相当。
词语释义
文题解说
题目点明了写作对象,直截了当。
文章的两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从幼虫到成虫。
第二部分“蝉的卵”:从产卵到幼虫。
整体把握
分别为这两部分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
第一层(1):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一层(2-7):写蝉的地穴和幼虫的地底生活。
第一层(9-11):写蝉出洞脱皮的过程,十分细致。
整体把握
第二部分:蝉的卵
第一层(12-13):写蝉怎样产卵的:蝉选择产卵的地方、蝉产卵的过程、产卵的数目。
第二层(15-17):写蚋怎样破坏蝉刚产出的卵。
第三层(18-20):写蝉卵孵化,幼虫出壳。
第四层(21-23):写幼虫落地。
第五层(24):写幼虫挖穴隐藏。
第六层(25-26):概括写蝉的生活历程。
整体把握
第一部分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与本部分内容之间有何关系?
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
合作探究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
地下造洞
爬出地穴
脱掉外皮
变成成虫
“蝉的地穴”介绍了蝉从幼虫到成虫经历的哪些过程?
合作探究
第2-3段中,蝉的洞口有何特点?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特点:道路上面有小圆孔,孔口与地面相平;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写了蝉穴的角度、形状、大小及洞穴周边的情况。
说明方法:作比较。将蝉的洞穴与金蜣的洞相比较,突出了蝉的地穴的特点。
合作探究
第4段中蝉的隧道有何特点?蝉幼虫身上的汁液有何作用?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特点:蝉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英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介绍了蝉的隧道的长度、构造。
汁液作用:蝉幼虫身上的汁液是一种极黏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
说明方法:作比较。用矿工与铁路工程师来与蝉比较,形象地揭示出蝉的幼虫聪明、能干。
合作探究
介绍“蝉的地穴”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写地穴是按照考察的过程,从外到内的顺序写的,写内部构造的同时介绍了建造地穴的方法。
合作探究
蝉的地穴为什么不会坍塌?
其实,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利用砖墙使地道坚固。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粘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是为了从这些根须取得汁液。
合作探究
“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风暴——纤弱的幼虫脱皮的时候,这是一件顶重要的事情——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如果气侯看来很温暖,它就用爪击碎天花板,爬到地面上来。” 第6段这两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拟人,赋予蝉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蝉的神奇、聪明。
合作探究
蝉在建隧道时,泥土都搬到哪里去了?
“它掘土的时候,将汁液喷洒在泥土上,使泥土成为泥浆,于是墙壁就更加柔软。幼虫再用它肥重的身体压上去,使烂泥挤进干土的罅隙。”
合作探究
第8-11段中,作者如何介绍幼虫出穴成长的?
作者又将目光转向地面,描写了幼虫出洞后的活动,主要介绍了幼虫脱壳变为成虫的经过。首先寻找着力点——用前足的爪紧紧地把握住,丝毫不动;接着,开始蜕皮——背上的皮最先开裂,然后依次头、吸管、前腿、后腿、折着的翅膀相继出来,最后使出最大的努力,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蜕掉尾端的皮。经过阳光和空气的沐浴,强壮的蝉能够起飞。
合作探究
淡绿色
合作探究
蝉体的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棕色
找出第10段中描写蝉从壳中脱出的动词,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动词:“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翻”“钩住”。
通过这些动词把蝉从壳中艰难脱出的过程具体写了出来,既生动又准确。
合作探究
小标题为“蝉的卵”,与本部分内容之间有何关系?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卵”,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卵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产卵、孵化和成虫的考察从介绍产卵开始。
合作探究
第二部分:蝉的卵
第12-13是怎样写蝉产卵的?
选择产卵的地方: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产卵的过程:它找到适当的细树枝,就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这些小孔的形成,好像用针斜刺下去,把纤维撕裂,并微微挑起。如果它不受干扰,一根枯枝上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卵就产在这些孔里。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
合作探究
蝉的敌人是什么?蝉是用什么办法来拯救自己的家族的?
敌人:蚋。
文章说蝉有个“本能”是指它只会产卵却不懂得保护这些卵。蝉拯救自己家族的方式就是要产大量的卵,这样在遭到破坏时才可能有幸存者,它产这么多卵,是为了防御这种特别的危险。
合作探究
“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第19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蝉的幼虫在落地之前的生活状态,表现作者对蝉幼虫的喜爱之情。
合作探究
第20段中“我看到的昆虫再没有比这个更奇妙的了”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现作者对蝉在为出世做准备时的奇妙之举感到强烈的好奇和喜爱。
合作探究
第25段说“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对这个秘密,作者真的一无所知吗?
在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中,作者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蝉的地下生活。但说是“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体现了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秘密”是说人们对蝉的四年地下生活所知甚少,现在了解的情况只是对蝉的地穴考察后的推论,更多的情况有待于科学家们进一步考察与研究。
合作探究
齐读最后两段。找出这两段的中心句呢?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
合作探究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蝉在地上生活的时间很短,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
合作探究
如何从内容、结构和情感上理解最后两段?
最后两段总结了蝉的生活经历。
“四年黑暗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一句充满感慨的话概括了蝉的一生,既照应了对蝉的地穴的介绍,又结束了对蝉的产卵、孵化过程的叙述,并且对全文做了形象的总结,还激起了人们对蝉这种小生灵的敬佩、同情,令人印象深刻。
合作探究
文中称呼蝉为“统治者”“矿工”“铁路工程师”等,有什么作用?
运用拟人写法,称“蝉”是“统治者”说明了蝉多,声音响;称“蝉”是“矿工”“铁路工程师”说明了蝉挖掘隧道地穴时聪明,有智慧。
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蝉的喜爱之情。
合作探究
从全文来看,作者按照“幼虫——成虫——卵——幼虫”的顺序写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幼虫建筑地穴比成虫产卵要丰富有趣得多,从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难,符合认知规律,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引起读者的兴趣,突出蝉“四年黑暗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
合作探究
你从作者对蝉的观察中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观察的仔细、认真,体现了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和对昆虫的喜爱。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主 旨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对蝉做了长期、大量、细致的实地观察,用生动有趣的文笔科学而又详尽地介绍了有关蝉的地穴和蝉的卵的知识,表达了作者对蝉的生命历程的感慨。
这是一篇说明文,但我们读起来为什么并不觉得枯燥无味?
一是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
比如写蝉产卵,写出了“可怜做母亲的”生儿育女所付出的艰辛,同时也写出了蚋残害生灵的可恨。而由卵发育成蝉所经历的漫长艰苦的历程,更使我们为这个小生物的成长慨叹,多么不易啊!从而对作者在文末的一大段抒情产生共鸣。
合作探究
二是运用文学的语言表达。
如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的脱壳过程。它“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中脱出”。整个动作顺序有它自身的规律,其中的“腾跃”“翻转”“倒悬”等动词用得非常准确,把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准确而又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合作探究
三是把自己的观察过程写得富有波折,有情节,有描写,就像是讲故事一样,妙趣横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合作探究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蝉的一生,似乎就浓缩在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里。和人类相比,蝉是渺小的。然而,蝉的精神却是伟大的。更值得我们赞颂的是法布尔——一位著名的昆虫学家。感谢他,让科学离我们不再遥远;感谢他,让我们感受到科学是这么有趣;感谢他,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万物皆有灵。
课堂小结
地穴特点
出穴脱壳
树枝产卵
孵化幼虫
钻入土里
变为成虫
板书设计
蝉的地穴
蝉的卵
生动形象的文学笔法
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
细致深入的科学观察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袁枚《所见》
(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4)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5)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李商隐《霜月》
积累关于蝉的诗句:
拓展延伸
仿照前两个分句,再写一个分句,以构成排比句。
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污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苗,竟长成一株参天大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一只毫不起眼的小鸟 竟唱出诗一般美丽的歌曲
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发出玉一样清幽闪亮的光芒;
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竟钻得动铁一般坚硬的泥土。
1、下列词语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
(1)我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一到七月初,蝉就_____了我门前的树。
(2)我要____它们遗弃下的储藏室,必须用刀子来挖掘。
(3)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利用砖墙使地道_____。
(4)如果它不受干扰,一根枯枝上____刺出三四十个孔。
A.占据 观察 牢固 往往 B.占领 考察 坚固 常常
C.占领 观察 牢固 往往 D.占据 考察 坚固 常常
课堂检测
D
2、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 )
(2)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 ( )
(3)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 )
(4)危险来自一种极小的蚋,蝉和它比起来,简直成为庞大的怪物。 ( )
举例子
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课堂检测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小品文又名“知识小品文”,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
B.《蝉》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依次介绍了蝉从卵到幼虫再到成虫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
C.蝉从开始占据树枝脱壳到离枝飞去大概需要三个半小时。
D.作者写蝉的幼虫尾端从壳中脱出时用了一系列动词,将其脱出时的艰难过程既生动又准确地写了出来。
B
课堂检测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