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1-5.2 变量与常量 函数
一、变量、常量的概念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要点:一般地,常量是不发生变化的量,变量是发生变化的量,这些都是针对某个变化过程而言的.例如,,速度60千米/时是常量,时间和里程为变量.
二、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 如果有两个变量与,并且对于的每一个确定的值,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 是自变量,是的函数.
要点:对于函数的定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函数的实质,揭示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2)对于自变量的取值,必须要使代数式有实际意义;
(3)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有函数关系,要看对于允许取的每一个值,是否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相对应.
(4)两个函数是同一函数至少具备两个条件:
①函数关系式相同(或变形后相同);
②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相同.
否则,就不是相同的函数.而其中函数关系式相同与否比较容易注意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有时容易忽视,这点应注意.
三、函数值
是的函数,如果当=时=,那么叫做当自变量为时的函数值.
要点:对于每个确定的自变量值,函数值是唯一的,但反过来,可以不唯一,即一个函数值对应的自变量可以是多个.比如:中,当函数值为4时,自变量的值为±2.
四、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实数叫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要点: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
首先,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解析式有意义:
(1)当解析式是整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当解析式是分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零的实数;
(3)当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不小于零的实数;
(4)当解析式中含有零指数幂或负整数指数幂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相应的底数不为零;
(5)当解析式表示实际问题时,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五、函数的几种表达方式:
变量间的单值对应关系有多种表示方法,常见的有以下三种:
(1)解析式法: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等式叫做函数关系式,也称函数的解析式.
(2)列表法:函数关系用一个表格表达出来的方法.
(3)图象法:用图象表达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要点: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各有不同的长处.解析式法能揭示出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但较抽象,不是所有的函数都能列出解析式;列表法可以清楚地列出一些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对应值,这会对某些特定的数值带来一目了然的效果,例如火车的时刻表,平方表等;图象法可以直观形象地反映函数的变化趋势,而且对于一些无法用解析式表达的函数,图象可以充当重要角色.
六、函数的图象
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要点:由函数解析式画出图象的一般步骤:列表、描点、连线.列表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注意兼顾原则,既要使自变量的取值有一定的代表性,又不至于使自变量或对应的函数值太大或太小,以便于描点和全面反映图象情况.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圆的周长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式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变量,是常量 B.、是变量,2是常量
C.、是变量,2是常量 D.、是变量,是常量
2.下列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函数关系的是( )
A.长方形的宽一定,其长与面积 B.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
C.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与面积 D.速度一定时,行驶的路程与时间
3.下列曲线中,能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 )
A. B.
C. D.
4.在式子①,②,③,④⑤中,y是x的函数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下列关于变量x,y的关系,其中y不是x的函数的是( )
A. B.
C. D.
6.下表是某报纸公布的世界人口数据情况:表中的变量( )
年份 1957 1974 1987 1999 2010
人口数 30亿 40亿 50亿 60亿 70亿
A.仅有一个,是时间(年份) B.仅有一个,是人口数
C.有两个,一个是人口数,另一个是时间(年份) D.一个也没有
7.弹簧挂重物会伸长,测得弹簧长度最长为20cm,与所挂物体重量间有下面的关系.
x 0 1 2 3 4 ……
y 8 8.5 9 9.5 10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与y都是变量,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B.所挂物体为6kg,弹簧长度为11cm
C.物体每增加1kg,弹簧长度就增加 D.挂30kg物体时一定比原长增加15cm
8.某函数满足条件:当时,;当时,.给出结论①这个函数一定是,②这个函数可以是,③这个函数可以是,④有无数多个函数满足这样的条件.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9.此图象中所反映的过程是张强从家跑步去体育场,在那里锻炼了一阵后,又走到文具店去买笔,然后散步走回家.其中x表示时间,y表示张强离家的距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体育场离张强家5千米 B.张强在体育场锻炼了30分钟
C.体育场离文具店1千米 D.张强从文具店回家的平均速度是3千米/时
10.一水池中有水,如果每分钟放出的水,水池里的水量与放水时间有如下关系:
放水时间(分) 1 2 3 4 …
水池中水量 38 36 34 32 …
下列数据中满足此表格的是( )A.放水时间8分钟,水池中水量 B.放水时间20分钟,水池中水量
C.放水时间26分钟,水池中水量 D.放水时间18分钟,水池中水量
二、填空题
11.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某日共售出x张票,票房收入为y元,在这一问题中,_____是常量,_____是变量.
12.长方形的周长为20,宽为x.若设长方形的面积为S,则面积S与宽x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13.城市绿道串连起绿地、公园、人行横道和自行车道改善了城市的交通环境,引导市民绿色出行截至2019年年底,某市城市绿道达2000千米,该市人均绿道长度y(单位:千米)随人口数x的变化而变化,指出这个问题中的所有变量________________.
14.完成以下问题:
(1)某人持续以a米/分钟的速度t分钟内跑了s米,其中常量是_______________ ,变量是_______________;
(2)在t分钟内,不同的人以不同的速度a米/分钟跑了s米,其中常量是______________,变量是 _______________;
(3)s米的路程不同的人以不同的速度a米/分钟各需跑t分钟,其中常量是 ____________,变量是 _______________;
(4)根据以上叙述,写一句关于常量与变量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变量y与x之间的关系式为,当自变量时,因变量y的值为________.
16.函数y= 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_____.
17.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已知一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物体的质量x(kg)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物体的质量(kg) 0 1 2 3 4 5
弹簧的长度(cm) 12 12.5 13 13.5 14 14.5
写出y与x的关系式________.
18.甲乙两位同学住在同一小区,学校与小区相距2700米,一天甲从小区步行出发去学校,12分钟后乙先骑共享自行车,途经学校又骑行一段路到达还车点后,立即步行走回学校.已知步行速度甲比乙每分钟快5米.图中的折线表示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米)与甲步行时间(分钟)的函数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可知:甲步行速度为______米/分;乙骑自行车的速度为______米/分;乙到还车点时,甲乙两人相距_______米.
三、解答题
19.写出下列各问题中的关系式中的常量与变量:
(1)分针旋转一周内,旋转的角度n(度)与旋转所需要的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式n=6t;
(2)某市居民用电价格是0.58元/度,居民生活应付电费y(元)与用电量x(度)之间满足y=0.58x.
20.分析并指出下列关系中的变量与常量.
(1)一物体自高处自由落下,这个物体运动的距离h (m)与它下落的时间t (s)的关系式是h=gt2 (其中g=9.8 m/s2);
(2)已知苹果每千克的售价是6.8元,则购买数量m千克与所付款y元之间的关系式是y=6.8m.
21.设路程为s km,速度为v km/h,时间为t h,指出下列各式中的常量与变量.
(1)v=;
(2)s=15t-2t2;
(3)vt=100.
22.一辆小汽车在公路上从静止到启动5s内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时间t/s 0 1 2 3 4 5
速度v/m/s 0 0.3 1.3 2.8 2.6 4.5
(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随着时间(s)的变化,速度v(m/s)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3)当t每增加1s,v的变化情况相同吗?在哪个时间段(相邻两秒之间,如1s~2s)内,v增加的最快?
23.一慢车和一快车沿相同路线从A地到B地,两车所行的路程s(千米)与慢车行驶的时间x(时)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像解决下列问题:
(1)快车比慢车晚 小时出发,快车比慢车早到 小时.快车追上慢车时,快车行驶了 千米.
(2)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4.某公交车每月的支出费用为4000元,每月的乘车人数(人)与每月利润(利润=收入费用-支出费用)(元)的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每位乘客的公交票价是固定不变的);
(人)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
(元) -3000 -2000 -1000 0 1000 2000 ……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______是自变量,______是因变量;(填中文)
(2)观察表中数据可知,每月乘客量达到______人以上时,该公交车才不会亏损;
(3)请你估计当每月乘车人数为3500人时,每月利润为_______元?
(4)若5月份想获得利润5000元,则请你估计5月份的乘客量需达_______人.
25.一辆轿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在每段行驶中分别保持匀速行驶,图中的折线与线段分别表示轿车和货车离甲地的路程(千米)与行驶时间(小时)之间的关系.
(1)观察图象,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轿车在途中停留了多长时间?
(2)通过计算,求货车速度和图象对应的轿车速度;
(3)求货车出发多长时间与轿车相遇?
(4)行驶时间为多少小时,两车在相遇后相距千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1-5.2 变量与常量 函数
一、变量、常量的概念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要点:一般地,常量是不发生变化的量,变量是发生变化的量,这些都是针对某个变化过程而言的.例如,,速度60千米/时是常量,时间和里程为变量.
二、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 如果有两个变量与,并且对于的每一个确定的值,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 是自变量,是的函数.
要点:对于函数的定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函数的实质,揭示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2)对于自变量的取值,必须要使代数式有实际意义;
(3)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有函数关系,要看对于允许取的每一个值,是否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相对应.
(4)两个函数是同一函数至少具备两个条件:
①函数关系式相同(或变形后相同);
②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相同.
否则,就不是相同的函数.而其中函数关系式相同与否比较容易注意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有时容易忽视,这点应注意.
三、函数值
是的函数,如果当=时=,那么叫做当自变量为时的函数值.
要点:对于每个确定的自变量值,函数值是唯一的,但反过来,可以不唯一,即一个函数值对应的自变量可以是多个.比如:中,当函数值为4时,自变量的值为±2.
四、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实数叫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要点: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
首先,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解析式有意义:
(1)当解析式是整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当解析式是分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零的实数;
(3)当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不小于零的实数;
(4)当解析式中含有零指数幂或负整数指数幂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相应的底数不为零;
(5)当解析式表示实际问题时,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五、函数的几种表达方式:
变量间的单值对应关系有多种表示方法,常见的有以下三种:
(1)解析式法: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等式叫做函数关系式,也称函数的解析式.
(2)列表法:函数关系用一个表格表达出来的方法.
(3)图象法:用图象表达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要点: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各有不同的长处.解析式法能揭示出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但较抽象,不是所有的函数都能列出解析式;列表法可以清楚地列出一些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对应值,这会对某些特定的数值带来一目了然的效果,例如火车的时刻表,平方表等;图象法可以直观形象地反映函数的变化趋势,而且对于一些无法用解析式表达的函数,图象可以充当重要角色.
六、函数的图象
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要点:由函数解析式画出图象的一般步骤:列表、描点、连线.列表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注意兼顾原则,既要使自变量的取值有一定的代表性,又不至于使自变量或对应的函数值太大或太小,以便于描点和全面反映图象情况.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圆的周长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式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变量,是常量 B.、是变量,2是常量
C.、是变量,2是常量 D.、是变量,是常量
【答案】D
【提示】根据变量和常量的定义判断即可.
【解答】解:关于圆的周长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式中,、是变量,是常量.
故选:.
【点睛】本题考查了变量和常量的定义,解题关键是明确变量和常量的定义,注意:是常量.
2.下列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函数关系的是( )
A.长方形的宽一定,其长与面积 B.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
C.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与面积 D.速度一定时,行驶的路程与时间
【答案】C
【提示】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存在两个变量 对于变量的每一个值,变量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我们就说:是的函数,根据函数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长方形的宽一定,其长与面积,符合函数定义,故不符合题意;
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符合函数定义,故不符合题意;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与面积,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还有底边上的高是变量,所以不符合函数定义,故符合题意;
速度一定时,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符合函数定义,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函数的定义,掌握“函数的定义判断变量之间是不是函数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3.下列曲线中,能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 )
A. B. C. D.
【答案】B
【提示】根据函数的定义: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有两个变量,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对于每一个确定的自变量,都有唯一确定的因变量与之对应,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A、部分自变量对应多个因变量,不是函数,不符合题意;
B、是函数,符合题意;
C、当时,对应3个值,不是函数,不符合题意;
D、部分自变量对应2个因变量,不是函数,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的定义.熟练掌握函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4.在式子①,②,③,④⑤中,y是x的函数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D
【提示】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据此即可逐一判断.
【解答】解:在①,②,③,④中,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所以y是x的函数;
⑤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一个或两个值与之对应,所以y不是x的函数;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概念,解题关键是明确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两个变量为函数关系.
5.下列关于变量x,y的关系,其中y不是x的函数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答】解:A、对于的每一个确定的值,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所以是的函数,此项不符题意;
B、对于的每一个确定的值,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所以是的函数,此项不符题意;
C、对于的每一个确定的值,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所以是的函数,此项不符题意;
D、当时,有两个的值与其对应,所以不是的函数,此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熟记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与,并且对于的每一个确定的值,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是自变量,是的函数)是解题关键.
6.下表是某报纸公布的世界人口数据情况:表中的变量( )
年份 1957 1974 1987 1999 2010
人口数 30亿 40亿 50亿 60亿 70亿
A.仅有一个,是时间(年份) B.仅有一个,是人口数
C.有两个,一个是人口数,另一个是时间(年份) D.一个也没有
【答案】C
【提示】根据变量的定义直接判断即可.
【解答】解;观察表格,时间在变,人口在变,故正确;
故选:.
【点睛】本题考查了变量的定义,解题关键是明确变量的定义,能够正确判断.
7.弹簧挂重物会伸长,测得弹簧长度最长为20cm,与所挂物体重量间有下面的关系.
x 0 1 2 3 4 ……
y 8 8.5 9 9.5 10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与y都是变量,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B.所挂物体为6kg,弹簧长度为11cm
C.物体每增加1kg,弹簧长度就增加 D.挂30kg物体时一定比原长增加15cm
【答案】D
【提示】弹簧长度随所挂物体的重量的变化而变化,由表格数据可知物体每增加,弹簧长度就增加,可以计算当所挂物体为或时弹簧的长度,但应注意弹簧的最大长度为.
【解答】解:A.因为弹簧长度随所挂物体的重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是自变量,是因变量.故本选项正确;
B.当所挂物体为时,弹簧的长度为.故本选项正确;
C.从表格数据中分析可知,物体每增加,弹簧长度就增加.故本选项正确;
D.当所挂物体为时,弹簧长度为.故本选项不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变量、自变量、因变量的概念,认真审题能从题目中抽取出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8.某函数满足条件:当时,;当时,.给出结论①这个函数一定是,②这个函数可以是,③这个函数可以是,④有无数多个函数满足这样的条件.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提示】分别把,代入①②③中的函数关系式求解的值,可判断①②③,再把条件转化为:函数经过两个点,再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判断④,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对于,
满足:当时,;当时,,
但不能说:这个函数一定是,故①不符合题意;
对于,
满足:当时,;当时,,
所以这个函数可以是,故②符合题意;
对于,
当时,;当时,,故③不符合题意;
由题意可得:,满足给出的条件,
其实只要满足经过这两个点的函数都满足条件,
这样的函数有无数个,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函数的性质,掌握“只要满足经过这两个点的函数都满足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9.此图象中所反映的过程是张强从家跑步去体育场,在那里锻炼了一阵后,又走到文具店去买笔,然后散步走回家.其中x表示时间,y表示张强离家的距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体育场离张强家5千米 B.张强在体育场锻炼了30分钟
C.体育场离文具店1千米 D.张强从文具店回家的平均速度是3千米/时
【答案】C
【提示】A选项,因为张强从家直接到体育场,故第一段函数图象所对应的y轴的最高点即为体育场离张强家的距离;B选项,第一段平线表示张强在体育场锻炼的时间;C选项,根据观察函数图象的横坐标,可得体育场与文具店的距离;D选项,先求出张强家离文具店的距离,再求出从文具店到家的时间,求出二者的比值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 A.体育场离张强家2.5千米,原说法错误,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B.张强在体育场锻炼的时间为:30-15=15(分钟),原说法错误,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C.由函数图象可知,张强家离文具店1.5千米,离体育场2.5千米,所以体育场离文具店1千米,原说法正确,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从图象可知:文具店离张强家1.5千米,张强从文具店散步走回家花了100-65=35分, ∴张强从文具店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千米/时),原说法错误,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函数图象,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一水池中有水,如果每分钟放出的水,水池里的水量与放水时间有如下关系:
放水时间(分) 1 2 3 4 …
水池中水量 38 36 34 32 …
下列数据中满足此表格的是( )A.放水时间8分钟,水池中水量 B.放水时间20分钟,水池中水量
C.放水时间26分钟,水池中水量 D.放水时间18分钟,水池中水量
【答案】D
【提示】根据题意可得蓄水量y=40-2t,从而进行各选项的判断即可.
【解答】设水池中水量为y,放水时间为t,则根据表格数据可得.
A项,放水时间8分钟,水池中水量为,故本选项错误
B项,放水时间20分钟,水池中水量为,故本选项错误;
C项,放水时间26分钟,水池中水量为,故本选项错误;
D项,放水时间18分钟,水池中水量为,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关系式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确定函数关系式.
二、填空题
11.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某日共售出x张票,票房收入为y元,在这一问题中,_____是常量,_____是变量.
【答案】 电影票的售价 电影票的张数,票房收入.
【提示】根据常量,变量的定义进行填空即可.
【解答】解:常量是电影票的售价,变量是电影票的张数,票房收入,
故答案为电影票的售价;电影票的张数,票房收入.
【点睛】本题考查了常量和变量,掌握常量和变量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12.长方形的周长为20,宽为x.若设长方形的面积为S,则面积S与宽x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答案】
【提示】先用x表示出长方形的长,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解答即可.
【解答】解:因为长方形的周长为20,宽为x,所以长方形的长为(10-x),所以长方形的面积S与宽x的关系式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用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准确掌握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13.城市绿道串连起绿地、公园、人行横道和自行车道改善了城市的交通环境,引导市民绿色出行截至2019年年底,某市城市绿道达2000千米,该市人均绿道长度y(单位:千米)随人口数x的变化而变化,指出这个问题中的所有变量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人均绿道长度y ,人口数x
【提示】根据常量与变量的定义进行填空即可.
【解答】解:这个问题中的所有变量是该市人均绿道长度与人口数,
故答案为:人均绿道长度y ,人口数x.
【点睛】本题考查了常量与变量,掌握常量与变量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14.完成以下问题:
(1)某人持续以a米/分钟的速度t分钟内跑了s米,其中常量是_______________ ,变量是_______________;
(2)在t分钟内,不同的人以不同的速度a米/分钟跑了s米,其中常量是______________,变量是 _______________;
(3)s米的路程不同的人以不同的速度a米/分钟各需跑t分钟,其中常量是 ____________,变量是 _______________;
(4)根据以上叙述,写一句关于常量与变量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t,s;(2)t;a,s;(3)s;t,a;(4)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称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称为常量.
【解答】(1)某人持续以a米/分钟的速度t分钟内跑了s米,其中常量是a,变量是t,s;(2)在t分钟内,不同的人以不同的速度a米/分钟跑了s米,其中常量是t,变量是a,s;(3)s米的路程不同的人以不同的速度a米/分钟各需跑t分钟,其中常量是s,变量是t,a;(4)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称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称为常量.
故答案为(1).a;t,s;(2).t;a,s;(3).s;t,a;(4).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称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称为常量.
15.变量y与x之间的关系式为,当自变量时,因变量y的值为________.
【答案】17
【提示】把x= 6代入y= 2x + 5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把x=6代入y=2x+5得,y=2×6+5= 17,
故答案为:17.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值,理解函数值的意义,把x= 6代入y= 2x + 5进行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6.函数y= 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_____.
【答案】x≠6.
【提示】该函数是分式,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等于0,故分母x-6≠0,解得x的范围.
【解答】根据题意得:x 6≠0,
解得:x≠6.
故答案为x≠6.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分式的意义.
17.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已知一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物体的质量x(kg)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物体的质量(kg) 0 1 2 3 4 5
弹簧的长度(cm) 12 12.5 13 13.5 14 14.5
写出y与x的关系式________.
【答案】y=12+0.5x
【提示】由表中的数据可知,x=0时,y=12,并且每增加1千克的重量,长度增加0.5cm,所以y=0.5x+12.
【解答】解:根据上表y与x的关系式是:y=12+0.5x.
故答案为:y=12+0.5x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关系式,需仔细分析表中的数据,进而解决问题;关键是写出解析式.
18.甲乙两位同学住在同一小区,学校与小区相距2700米,一天甲从小区步行出发去学校,12分钟后乙先骑共享自行车,途经学校又骑行一段路到达还车点后,立即步行走回学校.已知步行速度甲比乙每分钟快5米.图中的折线表示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米)与甲步行时间(分钟)的函数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可知:甲步行速度为______米/分;乙骑自行车的速度为______米/分;乙到还车点时,甲乙两人相距_______米.
【答案】 80 200 840
【提示】根据甲12分钟步行了960米可得甲步行的速度,根据乙骑自行车8分钟行驶的路程比甲多960米即可得出乙骑自行车的速度;根据乙骑自行车的速度和乙步行的速度求出c的值,进而求出乙到还车点时,甲、乙两人的距离.
【解答】解:由题意得:甲步行的速度为:960÷12=80(米/分),
乙骑自行车的速度为:80+960÷(20-12)=200(米/分),
乙步行的速度为:80-5=75(米/分),
乙全程:200(c-12)-75(31-c)=2700,解得c=27,
所以乙骑自行车的路程为:200×(27-12)=3000(米),
所以自行车还车点距离学校为:3000-2700=300(米),
乙到还车点时,乙的路程为3000米,
甲步行的路程为:80×27=2160(米),
此时两人相距:3000-2160=840(米).
故答案为:80,200,840
【点睛】本题考查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理解点的坐标的含义.
三、解答题
19.写出下列各问题中的关系式中的常量与变量:
(1)分针旋转一周内,旋转的角度n(度)与旋转所需要的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式n=6t;
(2)某市居民用电价格是0.58元/度,居民生活应付电费y(元)与用电量x(度)之间满足y=0.58x.
【答案】(1)常量:6;变量:n,t.(2)常量:0.58;变量y,x
【提示】根据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称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称为常量,即可答题.
【解答】(1)分针旋转一周内,旋转的角度n(度)与旋转所需要的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式n=6t中,常量:6;变量:n,t;
(2)某市居民用电价格是0.58元/度,居民生活应付电费y(元)与用电量x(度)之间满足y=0.58x中,常量:0.58;变量:y,x.
【点睛】本题考查了常量与变量的知识,属于基础题,变量是指在程序的运行过程中随时可以发生变化的量.
20.分析并指出下列关系中的变量与常量.
(1)一物体自高处自由落下,这个物体运动的距离h (m)与它下落的时间t (s)的关系式是h=gt2 (其中g=9.8 m/s2);
(2)已知苹果每千克的售价是6.8元,则购买数量m千克与所付款y元之间的关系式是y=6.8m.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提示】根据常量与变量的性质进行作答.
【解答】(1) 解:变量是h,t,常量是g.
(2) 解:变量是m,y,常量是6.8.
【点睛】本题考查了常量与变量的性质,熟练掌握常量与变量的性质是本题解题关键.
21.设路程为s km,速度为v km/h,时间为t h,指出下列各式中的常量与变量.
(1)v=;
(2)s=15t-2t2;
(3)vt=100.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
【提示】根据常量与变量的性质进行作答.
【解答】(1)常量是60,变量是v,s
(2)常量是15,-2,变量是s,t
(3)常量是100,变量是v,t
【点睛】本题考查了常量与变量的性质,熟练掌握常量与变量的性质是本题解题关键.
22.一辆小汽车在公路上从静止到启动5s内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时间t/s 0 1 2 3 4 5
速度v/m/s 0 0.3 1.3 2.8 2.6 4.5
(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随着时间(s)的变化,速度v(m/s)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3)当t每增加1s,v的变化情况相同吗?在哪个时间段(相邻两秒之间,如1s~2s)内,v增加的最快?
【答案】(1)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t从0~3s和4~5s,v随着t的增大而增大,而t从3~4s,v随着t的增大而减小
(3)不相同,在第4~5s时,v增加的最快
【提示】(1)根据表中的数据,即可得出两个变量;
(2)根据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即可求出的变化趋势;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得出的变化情况以及在哪秒钟,的增加最大.
(1)
上表反映了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
v的变化趋势是t从0~3s和4~5s,v随着t的增大而增大,
而t从3~4s,v随着t的增大而减小.
(3)
在0~1s时,v增加0.3m/s;
在1~2s时,,v增加1m/s;
在2~3s时,,v增加1.5m/s;
在3~4s时,,v减小0.2m/s;
在4~5s时,,v增加1.9m/s;
所以当t每增加1s,v的变化情况不相同,在第4~5s时,v增加得最快.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表示方法,常量与变量;关键是理解题意判断常量与变量,然后结合图表得到问题的答案即可.
23.一慢车和一快车沿相同路线从A地到B地,两车所行的路程s(千米)与慢车行驶的时间x(时)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像解决下列问题:
(1)快车比慢车晚 小时出发,快车比慢车早到 小时.快车追上慢车时,快车行驶了 千米.
(2)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答案】(1)2,4,276
(2)828千米
【提示】(1)根据函数图像中的数据,可以写出快车比慢车晚几小时出发,快车比慢车早到几小时,快车追上慢车时,快车行驶了多少千米;
(2)根据图像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慢车的速度,然后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即可计算出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
解:由图像可得,
慢车比快车晚2小时出发,快车比慢车早到18﹣14=4(小时),快车追上慢车时,快行驶了276千米,
故答案为:2,4,276;
(2)
解:由图像可得,
慢车的速度为:276÷6=46(千米/时),
46×18=828(千米),
答:A、B两地相距828千米.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某公交车每月的支出费用为4000元,每月的乘车人数(人)与每月利润(利润=收入费用-支出费用)(元)的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每位乘客的公交票价是固定不变的);
(人)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
(元) -3000 -2000 -1000 0 1000 2000 ……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______是自变量,______是因变量;(填中文)
(2)观察表中数据可知,每月乘客量达到______人以上时,该公交车才不会亏损;
(3)请你估计当每月乘车人数为3500人时,每月利润为_______元?
(4)若5月份想获得利润5000元,则请你估计5月份的乘客量需达_______人.
【答案】(1)每月的乘车人数,每月利润;(2)2000;(3)3000;(4)4500.
【提示】(1)直接利用常量与变量的定义分析即可得答案;
(2)直接利用表中数据分析得出答案;
(3)利用由表中数据可知,每月的乘车人数每增加500人,每月的利润可增加1000元,进而得出答案;
(4)由(3)得出当利润为5000元时乘客人数,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每月的乘车人数是自变量,每月利润是因变量;
(2)∵观察表中数据可知,当每月乘客量达到2000人以上时,每月利润为0,
∴每月乘客量达到2000人以上时,该公交车才不会亏损;
(3)∵每月乘客量增加500人时,每月利润增加1000元,
∴当每月乘车人数为3500人时,每月利润为3000元;
(4)∵每月乘客量增加500人时,每月利润增加1000元,
∴若5月份想获得利润5000元,5月份的乘客量需达4500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常量与变量以及函数的表示方法,正确把握函数的定义是解题关键.
25.一辆轿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在每段行驶中分别保持匀速行驶,图中的折线与线段分别表示轿车和货车离甲地的路程(千米)与行驶时间(小时)之间的关系.
(1)观察图象,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轿车在途中停留了多长时间?
(2)通过计算,求货车速度和图象对应的轿车速度;
(3)求货车出发多长时间与轿车相遇?
(4)行驶时间为多少小时,两车在相遇后相距千米?
【答案】(1)千米;0.5小时
(2)60千米/小时;70千米/小时
(3)小时
(4)小时
【提示】(1)直接观察图象即可得出结果;
(2)由图象知,货车从乙地到甲地共行驶4.5小时,轿车从A到B段的路程为(270-60)千米,时间为(4.5-1.5)小时,由路程÷时间即可求得货车和轿车的速度;
(3)设货车出发小时与轿车相遇,由甲行驶的路程+乙行驶的路程=270列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相遇的时间,注意要减去轿车中途停留的时间;
(4)设相遇后小时,两车相距千米,由甲行驶的路程+乙行驶的路程=130列方程,解出x,再加上相遇时间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甲、乙两地相距千米,
段表示轿车在途中停留,停留了小时.
(2)货车的速度:千米/小时;
段的轿车速度:千米/小时.
(3)设货车出发小时与轿车相遇,
.
所以货车出发小时后与轿车相遇.
(4)由(3)可知,两车在小时时相遇,
设相遇后小时,两车相距千米,
,解得,
所以行驶时间小时,两车在相遇后相距千米.
【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函数的图象,解答的关键是能从图象中提取有效数据,寻找等量关系,列出对应的方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