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的长短比较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如图,在数轴上有A、B、C、D、E五个整数点(即各点均表示整数),且AB=2BC=3CD=4DE,若A、E两点表示的数的分别为﹣13和12,那么,该数轴上上述五个点所表示的整数中,离线段AE的中点最近的整数是( )
A、﹣2 B、﹣1
C、0 D、2
2、已知AB=8cm,BC=3cm,且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AC=( )
A、11cm B、5cm
C、8cm或3cm D、5cm或11cm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直线的一半是射线 B、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叫线段
C、线段AB的长度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 D、若有一点P,使,则P是线段AB的中点
4、如图,C,D是线段AB上两点,若CB=4cm,DB=7cm,且D是AC的中点,则AC的长等于( )
A、3cm B、6cm
C、11cm D、14cm
5、已知线段AB,在BA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CA=3AB,则线段CA与线段CB之比为( )
A、3:4 B、2:3
C、3:5 D、1:2
6、如图,长度为12cm的线段AB的中点为M,C点将线段MB分成MC:CB=1:2,则线段AC的长度为( )
A、2cm B、8cm
C、6cm D、4cm
7、下面给出的四条线段中,最长的是( )
A、a B、b
C、c D、d
8、已知线段AB=8,延长AB到C,使BC=AB,若D为AC的中点,则BD等于( )
A、1 B、2
C、3 D、4
9、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BC的中点,下面等式不正确的是( )
A、CD=AD﹣BC B、CD=AC﹣DB
C、CD=AB﹣BD D、CD=AB
10、已知,P是线段AB上一点,且,则等于( )
A、 B、
C、 D、
11、如图,若C是线段AB的中点,D是线段AC上的任一点(端点除外),则( )
A、AD?DB<AC?CB B、AD?DB=AC?CB
C、AD?DB>AC?CB D、AD?DB与AC?CB大小关系不确定
12、点M、N都在线段AB上,且M分AB为2:3两部分,N分AB为3:4两部分,若MN=2cm,则AB的长为( )
A、60cm B、70cm
C、75cm D、80cm
13、在直线l上顺次取A,B,C三点,使得AB=5cm,BC=3cm,如果O是线段AC的中点,那么线段OB的长度是( )
A、1cm B、1.5cm
C、2cm D、4cm
14、平面上有三点A,B,C,如果AB=8,AC=5,BC=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C在线段AB上 B、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
C、点C在直线AB外 D、点C可能在直线AB上,也可能在直线AB外
15、已知线段AB=10cm,点C是直线AB上一点,BC=4cm,若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则线段MN的长度是( )
A、7cm B、3cm
C、7cm或3cm D、5cm
16、如图,AB=CD,那么AC与BD的大小关系是( )
A、AC=BD B、AC<BD
C、AC>BD D、不能确定
17、如图,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E是AC的中点,F是BD的中点,若EF=m,CD=n,则AB=( )
A、m﹣n B、m+n
C、2m﹣n D、2m+n
18、如图所示,把一根绳子对折成线段AB,从P处把绳子剪断,已知AP=PB,若剪断后的各段绳子中最长的一段为40cm,则绳子的原长为( )
A、30cm B、60cm
C、120cm D、60cm或120cm
1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点C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则BA=BC﹣AC B、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C、若点C在线段AB上,则AB=AC+BC D、若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AB<AC+BC
20、如果点B在线段AC上,那么下列表达式中:①AB=AC,②AB=BC,③AC=2AB,④AB+BC=AC,能表示B是线段AC的中点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如图,线段AB=BC=CD=DE=1厘米,那么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等于 _________ 厘米.
22、已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B=2,则BC= _________ .
23、如图,点C是线段AB上的点,点D是线段BC的中点,若AB=10,AC=6,则CD= _________ .
24、已知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M、N分别为线段AB、BC的中点,且AB=60,BC=40,则MN的长为 _________ .
25、如图,延长线段AB到C,使BC=4,若AB=8,则线段AC的长是BC的 _________ 倍.
三、解答题(共5小题)
26、如图,有一数轴原点为O,点A所对应的数是﹣1,点A沿数轴匀速平移经过原点到达点B.
(1)如果OA=OB,那么点B所对应的数是什么?
(2)从点A到达点B所用时间是3秒,求该点的运动速度.
(3)从点A沿数轴匀速平移经过点K到达点C,所用时间是9秒,且KC=KA,分别求点K和点C所对应的数.
27、阅读材料:我们知道: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在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所以式子|x﹣3|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有理数3的点与表示有理数x的点之间的距离.
根据上述材料,解答下列问题:
(1)若|x﹣3|=|x+1|,则x= _________ ;
(2)式子|x﹣3|+|x+1|的最小值为 _________ ;
(3)若|x﹣3|+|x+1|=7,求x的值.
28、在数学中玩,在玩中学数学
1:某车间2005年的产值为a万元,以后每年产值均比上一年增长x%.
(1)用代数式表示2006年和2007年的产值;
(2)当a=100,x=10,求2007年的产值.
2: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8cm,CB=6 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1)求线段MN的长;
(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CB=acm,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你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描述你发现的结论吗?
3:第一行的图形绕虚线转一周,能形成第二行的某个几何体,按要求填空.
图1旋转形成 _________ ,图2旋转形成 _________ ,图3旋转形成 _________ ,图4旋转形成 _________ ,图5旋转形成 _________ ,图6旋转形成 _________ .
4:如图,正方形ABCD内部有若干个点,用这些点以及正方形ABCD的顶点A、B、C、D把原正方形分割成一些三角形(互相不重叠):
(1)填写下表:
正方形ABCD内点的个数
1
2
3
4
…
n
分割成的三角形的个数
4
6
…
(2)原正方形能否被分割成2004个三角形?若能,求此时正方形ABCD内部有多少个点;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9、已知方程3m﹣6=2m的解也是关于x的方程2(x﹣3)﹣n=4的解.
(1)求m、n的值;
(2)已知线段AB=m,在直线AB上取一点P,恰好使,点Q为PB的中点,求线段AQ的长.
30、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
(1)若BC=300,求点A对应的数;
(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
(3)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动到点A的过程中,QC﹣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
线段的长短比较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如图,在数轴上有A、B、C、D、E五个整数点(即各点均表示整数),且AB=2BC=3CD=4DE,若A、E两点表示的数的分别为﹣13和12,那么,该数轴上上述五个点所表示的整数中,离线段AE的中点最近的整数是( )
A、﹣2 B、﹣1
C、0 D、2
考点:数轴;比较线段的长短。
专题:数形结合。
分析:根据已知点求AE的中点,AE长为25,其长为12.5,然后根据AB=2BC=3CD=4DE求出A、C、B、D、E五点的坐标,最后根据这五个坐标找出离中点最近的点即可.
解答:解:
根据图示知,AE=25,
∴AE=12.5,
∴AE的中点所表示的数是﹣0.5;
∵AB=2BC=3CD=4DE,
∴AB:BC:CD:DE=12:6:4:3;
而12+6+4+3恰好是25,就是A点和E点之间的距离,
∴AB=12,BC=6,CD=4,DE=3,
∴这5个点的坐标分别是﹣13,﹣1,5,9,12,
∴在上面的5个点中,距离﹣0.5最近的整数是﹣1.
故选B.
点评:此题综合考查了数轴、绝对值的有关内容,用几何方法借助数轴来求解,非常直观,且不容易遗漏,体现了数形结合的优点.
2、已知AB=8cm,BC=3cm,且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AC=( )
A、11cm B、5cm
C、8cm或3cm D、5cm或11cm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直线的一半是射线 B、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叫线段
C、线段AB的长度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 D、若有一点P,使,则P是线段AB的中点
考点:两点间的距离;直线、射线、线段;比较线段的长短。
专题:推理填空题。
分析:根据相关的定义或定理逐一判断,排除错误答案.
解答:解:A、直线是无限长的,故本选项错误;
B、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构成一条线段,故本选项错误;
C、线段AB的长度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故本选项正确;
D、P点在AB的反向延长线上时,,P不是线段AB的中点,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本的几何概念,熟记定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4、如图,C,D是线段AB上两点,若CB=4cm,DB=7cm,且D是AC的中点,则AC的长等于( )
A、3cm B、6cm
C、11cm D、14cm
5、已知线段AB,在BA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CA=3AB,则线段CA与线段CB之比为( )
A、3:4 B、2:3
C、3:5 D、1:2
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因为CA=3AB,则CB=CA+AB=4AB,故线段CA与线段CB之比可求.
解答:
解:如上图所示
∵CA=3AB
∴CB=CA+AB=4AB
∴CA:CB=3:4.
故选A.
点评:在未画图类问题中,正确画图很重要.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十分关键.
6、如图,长度为12cm的线段AB的中点为M,C点将线段MB分成MC:CB=1:2,则线段AC的长度为( )
A、2cm B、8cm
C、6cm D、4cm
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
分析:由已知条件知AM=BM=0.5AB,根据MC:CB=1:2,得出MC,CB的长,故AC=AM+MC可求.
解答:解:∵长度为12cm的线段AB的中点为M
∴AM=BM=6
∵C点将线段MB分成MC:CB=1:2
∴MC=2,CB=4
∴AC=6+2=8.
故选B.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形弄清线段的关系,求出AC的长.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
7、下面给出的四条线段中,最长的是( )
A、a B、b
C、c D、d
8、已知线段AB=8,延长AB到C,使BC=AB,若D为AC的中点,则BD等于( )
A、1 B、2
C、3 D、4
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
专题:计算题。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AC=AB+BC,又因为D为AC的中点,则CD=AB,故BD=CD﹣BC可求.
解答:
解:如上图,BC=AB,AB=8
∴BC=4,AC=AB+BC=12
∵D为AC的中点
∴CD=AD=6
∴BD=CD﹣BC=2
故选B.
点评:在未画图类问题中,正确画图很重要,这样可以让线段间的关系更清晰.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十分关键.
9、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BC的中点,下面等式不正确的是( )
A、CD=AD﹣BC B、CD=AC﹣DB
C、CD=AB﹣BD D、CD=AB
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
分析:因为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BC的中点.那么CD=AD﹣BC;CD=AC﹣DB;CD=AB﹣BD;CD≠AB.
解答:解:根据分析:CD=AD﹣BC;CD=AC﹣DB;CD=AB﹣BD;CD≠AB.故选D.
点评: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
10、已知,P是线段AB上一点,且,则等于( )
A、 B、
C、 D、
11、如图,若C是线段AB的中点,D是线段AC上的任一点(端点除外),则(
A、AD?DB<AC?CB B、AD?DB=AC?CB
C、AD?DB>AC?CB D、AD?DB与AC?CB大小关系不确定
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
分析:熟练掌握线段的概念和灵活的应用,对图中各个线段进行分析即解.
解答:解:因为AB=AC+BC,BD=BC+CD,又因为AC=BC,那么可得出:
AD?BD=(AC﹣CD)(BC+CD)=AC?BC﹣CD2,因此AD?DB<AC?CB,
故选A.
点评: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
12、点M、N都在线段AB上,且M分AB为2:3两部分,N分AB为3:4两部分,若MN=2cm,则AB的长为( )
A、60cm B、70cm
C、75cm D、80cm
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
专题:计算题。
分析:由题意可知,M分AB为2:3两部分,则AM为AB,N分AB为3:4两部分,则AN为AB,MN=2cm,故MN=AN﹣AM,从而求得AB的值.
解答:解:如图所示,假设AB=a,
则AM=a,AN=a,
∵MN=a﹣a=2,
∴a=70.
故选B.
点评:在未画图类问题中,正确画图很重要.所以能画图的一定要画图这样才直观形象,便于思维.
13、在直线l上顺次取A,B,C三点,使得AB=5cm,BC=3cm,如果O是线段AC的中点,那么线段OB的长度是( )
A、1cm B、1.5cm
C、2cm D、4cm
14、平面上有三点A,B,C,如果AB=8,AC=5,BC=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C在线段AB上 B、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
C、点C在直线AB外 D、点C可能在直线AB上,也可能在直线AB外
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
分析:本题没有给出图形,在画图时,应考虑到A、B、C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再根据正确画出的图形解题.
解答:解:
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AC+BC=AB,
所以点C在线段AB上.
故选A.
点评:在未画图类问题中,正确画图很重要,所以能画图的一定要画图这样才直观形象,便于思维.
15、已知线段AB=10cm,点C是直线AB上一点,BC=4cm,若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则线段MN的长度是( )
A、7cm B、3cm
C、7cm或3cm D、5cm
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
专题:分类讨论。
分析:本题应考虑到A、B、C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多种可能,即当点C在线段AB上时和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
解答:解:(1)当点C在线段AB上时,则MN=AC+BC=AB=5;
(2)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则MN=AC﹣BC=7﹣2=5.
综合上述情况,线段MN的长度是5cm.
故选D.
点评:首先要根据题意,考虑所有可能情况,画出正确图形.再根据中点的概念,进行线段的计算.
16、如图,AB=CD,那么AC与BD的大小关系是( )
A、AC=BD B、AC<BD
C、AC>BD D、不能确定
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
分析:由题意已知AB=CD,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两边都减去BC,等式仍然成立.
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可知AB=CD,而CB为AB和CD共有线段,故AC=BD.
故选A.
点评:注意根据等式的性质进行变形.
17、如图,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E是AC的中点,F是BD的中点,若EF=m,CD=n,则AB=( )
A、m﹣n B、m+n
C、2m﹣n D、2m+n
18、如图所示,把一根绳子对折成线段AB,从P处把绳子剪断,已知AP=PB,若剪断后的各段绳子中最长的一段为40cm,则绳子的原长为( )
A、30cm B、60cm
C、120cm D、60cm或120cm
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
专题:分类讨论。
分析:本题没有给出图形,在画图时,应考虑到绳子对折成线段AB时,哪一点是绳子的端点或者哪一点是绳子的对折点的多种可能,再根据题意正确地画出图形解题.
解答:解:本题有两种情形:
(1)当点A是绳子的对折点时,将绳子展开如图.
∵AP:BP=1:2,剪断后的各段绳子中最长的一段为40cm,
∴2AP=40cm,
∴AP=20cm,
∴PB=40cm,
∴绳子的原长=2AB=2(AP+PB)=2×(20+40)=120(cm);
(2)当点B是绳子的对折点时,将绳子展开如图.
∵AP:BP=1:2,剪断后的各段绳子中最长的一段为40cm,
∴2BP=40cm,
∴BP=20cm,
∴AP=10cm.
∴绳子的原长=2AB=2(AP+BP)=2×(20+10)=60(cm).
综上,绳子的原长为120cm或60cm.
故选D.
点评:本题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在今后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防止漏解.
1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点C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则BA=BC﹣AC B、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C、若点C在线段AB上,则AB=AC+BC D、若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AB<AC+BC
20、如果点B在线段AC上,那么下列表达式中:①AB=AC,②AB=BC,③AC=2AB,④AB+BC=AC,能表示B是线段AC的中点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观察图形,一一分析选项,排除错误答案.
解答:
解:如图,若B是线段AC的中点,
则AB=AC,AB=BC,AC=2AB,
而AB+BC=AC,B可是线段AC上的任意一点,
∴表示B是线段AC的中点的有①②③3个.
故选C.
点评: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如图,线段AB=BC=CD=DE=1厘米,那么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等于 20 厘米.
考点: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比较线段的长短。
分析:从图可知长为1厘米的线段共4条,长为2厘米的线段共3条,长为3厘米的线段共2条,长为4厘米的线段仅1条.所以可以求出所有的线段之和.
解答:解:因为长为1厘米的线段共4条,长为2厘米的线段共3条,长为3厘米的线段共2条,长为4厘米的线段仅1条.
所以图中所有线段长度之和为1×4+2×3+3×2+4×1=20(厘米).
故答案为:20.
点评:本题考查看图能力,关键是能够数出1cm,2cm,3cm,4cm的线段的条数,从而求得解.
22、已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B=2,则BC= 1 .
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中点把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解答.
解答:解:根据题意,BC=AB=1.
点评:本题根据线段的中点的定义求解.
23、如图,点C是线段AB上的点,点D是线段BC的中点,若AB=10,AC=6,则CD= 2 .
24、已知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M、N分别为线段AB、BC的中点,且AB=60,BC=40,则MN的长为 10或50 .
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
专题:分类讨论。
分析:画出图形后结合图形求解.
解答:解:(1)当C在线段AB延长线上时,
∵M、N分别为AB、BC的中点,
∴BM=AB=30,BN=BC=20;
∴MN=50.
(2)当C在AB上时,同理可知BM=30,BN=20,
∴MN=10;
所以MN=50或10.
点评:本题考查线段中点的定义,比较简单,注意有两种可能的情况;解答这类题目,应考虑周全,避免漏掉其中一种情况.
25、如图,延长线段AB到C,使BC=4,若AB=8,则线段AC的长是BC的 3 倍.
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
专题:计算题。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AC=AB+BC,代入求值,则线段AC与BC的倍数关系可求.
解答:解:∵BC=4,AB=8,则AC=12,
∴线段AC的长是BC的3倍.
点评:借助图形来计算,这样才直观形象,便于思维.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倍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三、解答题(共5小题)
26、如图,有一数轴原点为O,点A所对应的数是﹣1,点A沿数轴匀速平移经过原点到达点B.
(1)如果OA=OB,那么点B所对应的数是什么?
(2)从点A到达点B所用时间是3秒,求该点的运动速度.
(3)从点A沿数轴匀速平移经过点K到达点C,所用时间是9秒,且KC=KA,分别求点K和点C所对应的数.
故点C所对应的数为7,点K所对应的数为3.
点评:考查了数轴和路程问题,熟练掌握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的求法,本题虽有几题,但基础性较强,难度不大.
27、阅读材料:我们知道: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在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所以式子|x﹣3|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有理数3的点与表示有理数x的点之间的距离.
根据上述材料,解答下列问题:
(1)若|x﹣3|=|x+1|,则x= 1 ;
(2)式子|x﹣3|+|x+1|的最小值为 4 ;
(3)若|x﹣3|+|x+1|=7,求x的值.
考点:绝对值;比较线段的长短。
专题:分类讨论。
分析:(1)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可知|x﹣3|是数轴上表示数x的点与表示数3的点之间的距离,|x+1|是数轴上表示数x的点与表示数﹣1的点之间的距离,若|x﹣3|=|x+1|,则此点必在﹣1与3之间,故x﹣3<0,x+1>0,由此可得到关于x的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
(2)求|x﹣3|+|x+1|的最小值,由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1≤x≤3时,|x﹣3|+|x+1|有最小值.
(3)由于x﹣3及x+1的符号不能确定,故应分x>3,x≤﹣1≤3,x<﹣1三种情况解答.
解答:解:(1)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可知,此点必在﹣1与3之间,故x﹣3<0,x+1>0,
∴原式可化为3﹣x=x+1,
∴x=1;
28、在数学中玩,在玩中学数学
1:某车间2005年的产值为a万元,以后每年产值均比上一年增长x%.
(1)用代数式表示2006年和2007年的产值;
(2)当a=100,x=10,求2007年的产值.
2: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8cm,CB=6 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1)求线段MN的长;
(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CB=acm,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你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描述你发现的结论吗?
3:第一行的图形绕虚线转一周,能形成第二行的某个几何体,按要求填
空.
图1旋转形成 d ,图2旋转形成 a ,图3旋转形成 e ,图4旋转形成 f ,图5旋转形成 b ,图6旋转形成 c .
4:如图,正方形ABCD内部有若干个点,用这些点以及正方形ABCD的顶点A、B、C、D把原正方形分割成一些三角形(互相不重叠):
(1)填写下表:
正方形ABCD内点的个数
1
2
3
4
…
n
分割成的三角形的个数
4
6
…
(2)原正方形能否被分割成2004个三角形?若能,求此时正方形ABCD内部有多少个点;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4、有1个点时,分割为4个三角形,2个点时,分割为4+2=6个三角形,有3个点时,分割为4+2×2=8个三角形,有4个点时分割为4+2×3=10个三角形;那么有n个点时,被分割为4+2×(n﹣1)=2n+2个三角形.
解答:解:1、(1)2006年的产值为a(1+x%)万元;
2007年的产值为a(1+x%)2万元;
(2)a=100,x=10时,a(1+x%)2=121万元.
2、(1)∵M为AC中点,N为BC中点.
∴MC=AC,NC=BC,
∴MN=MC+NC=(AC+BC)=AB=7cm.
(2)MN=AB,MN的长度与C的位置无关,都是等于AB.
3、根据图形的旋转规律可知空中依次填为:daefbc.
4、(1)8,10,2n+2
(2)∵2n+2=2004
∴n=1001.
点评:本题概括的知识面较宽,涉及的知识点很多,要读懂题意,找到所求量的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注意观察,分析,探讨得到结论的过程.
29、已知方程3m﹣6=2m的解也是关于x的方程2(x﹣3)﹣n=4的解.
(1)求m、n的值;
(2)已知线段AB=m,在直线AB上取一点P,恰好使,点Q为PB的中点,求线段AQ的长.
考点:同解方程;比较线段的长短。
专题:计算题。
分析:(1)先求出m,再将m的值等于x,代入即可求得n的值;
(2)分两种情况,点P在线段AB上,AP=2BP;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点B为AP的中点,从而求得AQ的长即可.
解答:解:(1)解3m﹣6=2m得m=6,
将x=6代入方程2(x﹣3)﹣n=4得n=2;
(2)①点P在线段AB上,如图,
∵AB=6,AP=2BP,∴AP=4,∴BP=2,
∵点Q为PB的中点,∴PQ=BQ=1,
∴AQ=5;
30、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对应的数是200.
(1)若BC=300,求点A对应的数;
(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
(3)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动到点A的过程中,QC﹣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比较线段的长短。
分析:(1)根据BC=300,AB=AC,得出AB=600,利用点C对应的数是200,即可得出点A对应的数;
(2)假设x秒Q在R右边时或Q在R左边时,恰好满足MR=4RN,得出等式方程求出即可;
(3)假设经过的时间为y,得出PE=10y,QD=5y,进而得出+5y﹣400=y,得出﹣AM=﹣y原题得证.
解答:解:(1)∵BC=300,AB=,
所以AB=600,
C点对应200,
∴A点对应的数为:200﹣600=﹣400;
(2)设x秒时,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
∴MR=(10+2)×,
RN=[600﹣(5+2)×],
∴MR=4RN,
∴(10+2)×=4×[600﹣(5+2)×],
解得:x=120;
∴120秒时恰好满足MR=4RN;
设x秒时,Q在R左边时,恰好满足MR=4RN,
∴MR=(10+2)×,
RN=[(5+2)×﹣600],
∴MR=4RN,
∴(10+2)×=4×[(5+2)×﹣600],
解得:x=300;
∴300秒时恰好满足MR=4RN;
∴综上所述,120秒或300秒时恰好满足MR=4RN;
(3)设经过的时间为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