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25 周亚夫军细柳
人物
地点
事件
周亚夫驻军细柳营。
周亚夫(?—前143),西汉名将,绛侯周勃之子,封条侯。
1.了解作者司马迁及《史记》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把握本文写人叙事的技巧,学习运用对比、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的手法,体会本文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3.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精神,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品质。
(重点)
(难点)
学习目标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ɡòu
zī
jí
pī
nǔ
zhào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整体感知
wéi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zhòu
pèi
yī
nǎnɡ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人大举入侵(汉朝的北部)边境。
译 文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匈奴,战国后期以来兴起的北方民族名,活动在今天的内蒙古及蒙古国一带。
侵入边境。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主管叙录皇族的谱牒及处理皇族人员的犯罪问题。
于是,(汉文帝)派宗正刘礼为将军,率军驻扎在霸上;任祝兹侯徐厉为将军,率军驻扎在棘门;命河内郡郡守周亚夫为将军,率军驻扎在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译 文
率军驻扎
守,郡守,是汉代郡一级的行政长官。
连词,来。
防备,戒备。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军营。
(有一天)汉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当他)到达霸上和棘门的两座军营时,(都是让汉文帝的车驾侍从)直接长驱而入,以将军为首的骑兵都下马俯伏迎送皇帝。不久(汉文帝)又来到了细柳军营,军中的官兵们都身披铠甲,(士兵们一个个都)刀出鞘,张开弓弩,把弓拉满(戒备森严得很)。
译 文
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
劳,慰劳。
不久。
到,往。
同“披”,穿着。
这里指刀出鞘。
张开弓弩。
把弓拉满。
此句翻译有争议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先遣队,先行引导的人员。
皇帝的车驾先驱到了(营门前),(门前的卫兵拦住了他们,)不能进入。先驱说:“皇帝将要驾到了!”守卫军营的都尉说:“将军命令我们‘军营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皇帝发布的诏令’。”
译 文
将要。
把手营门的都尉。都尉的级别相当于校尉,职位低于将军。
听从。
皇帝发布的命令。
助词,的。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手持符节。节,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过了不久,汉文帝的车架来到(营前),(卫兵拦住了他们,)也无法进入军营。于是汉文帝只好派使者手持符节下命令给将军:“皇帝要入营慰劳官兵。”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门。
译 文
过了不久。居,经过。无何,不久。
派使者。第一个“使”,动词,派;第二个“使”,名词,使者。
营门
副词,才。
符 节
“节”就是兵符,一般作虎型,为虎符,制成两半,右半留存在国君手里,左半交给统帅。西汉时期规定,但凡皇上传令或调发军队,必须在兵符验合后,方能生效。
文化常识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营门的守卫对跟随皇帝车马的侍从们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允许车马飞跑。”于是汉文帝就(告诉侍从们)一律勒住缰绳,缓步前进。
译 文
规定。
勒着缰绳,控制住车马。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手执兵器行礼。
(当文帝)到了(主帅所在的)营帐,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陛下)。”皇帝被感动,他严肃地俯身在车前的横木上(向官兵们致礼),表示敬意。并派人向周亚夫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仪式完成后离开。
译 文
披甲戴盔之将不行跪拜礼。介胄,铠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指披甲戴盔。士,将领。
被感动。为,被
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介词,依照、按照。
“拜”和“揖”的区别
《说文解字》曰:“跪,拜也。”说明古人的跪就是用来行拜礼的。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三叩九拜”中的“九拜”,就是古人九种拜的礼节。这九种拜分别是: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
素养提升
“拜”和“揖”是用于不同的场合,“拜”比“揖”的礼节更重。“拜礼”多用于下级对上级,如臣子对君王;“揖礼”用于平辈之间,有时也用在与陌生人打交道时。
文化常识
式 车
式,同“轼”,车前横木。轼车,就是从车上站起身来,然后用双手扶车前的横木(扶手),身子也微微往前躬,表示敬意。
文化常识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汉文帝)出了细柳军营后,跟随皇帝的群臣们都感到惊诧。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呀!先前霸上、棘门的军队,简直就像儿戏一样,他们的主将一定可以(被敌人)所偷袭,所俘虏。至于周亚夫,(谁)能够侵犯得了呢!”(这件事一直被汉文帝)称赞了很久。
译 文
已经。
先前,刚才。
像。
必,一定。
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面,表示时间的持续等状态。
助词,用在时间后,表停顿。
军士吏被甲
改容式车
“被”同“披”,穿着
“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通假字
字词清单
上自劳军
军中不得驱驰
锐兵刃
古义:特指皇帝。
今义:方位词,位置在高处的(跟“下”相对)。
古义:兵器,武器。 今义:军人。
古义:赶着马快跑。
今义:(车马等,使车马等)跑得很快。
古今异义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今义:物体各段之间相连的地方。
古义:营垒。
今义:墙。
天子先驱至
古义:先行引导的人员。
今义:走在前面引导(多虚用)。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使人称谢
成礼而去
古义: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今义:道谢。
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古义:传达命令。
今义:辗转流传的话。
军
军霸上( )
上自劳军( )
至霸上及棘门军( )
以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
以备胡( )
请以军礼见( )
公亦以此自矜( )
以残念余力( )
动词,任命
连词,来
介词,依照、按照
动词,驻军、驻扎
名词,军队
名词,军营
介词,因为
介词,凭借
《卖油翁》
《愚公移山》
一词多义
使
使人称谢( )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动词,派
名词,使者
之
已而之细柳军( )
不闻天子之诏( )
称善者久之( )
闻之于宋君( )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动词,到、往
助词,的
用在表时间的副词后面,表示时间的持续等状态
代词,这件事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穿井得一人》
《狼》
往之女家(《富贵不能淫》)
为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
天子为动( )
可以为师矣( )
诏
不闻天子之诏( )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介词,被
动词,作为
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
动词,下诏、下命令
动词,担当、充任
《〈论语〉十二章》
乃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
令
将军令曰( )
军中闻将军令( )
副词,就
副词,才
动词,下令
名词,命令
劳
上自劳军( )
劳其筋骨( )
居
居无何( )
居天下之广居( )
面山而居( )
动词,慰劳
动词,使……劳累
动词,经过
名词,住处
固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汝心之固( )
动词,居住
副词,必、一定
动词,巩固
形容词,顽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富贵不能淫》
《愚公移山》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介胄之士不拜( )
改容式车( )
锐兵刃( )
名词用作动词,披甲戴盔
名词用作动词,下诏、下命令
名词用作动词,扶轼
词类活用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锋利
判断句:
此真将军矣(“此……矣”表判断。)
被动句:
天子为动(“为”表被动。)
文言句式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点明背景,即匈奴大举入侵,周亚夫等将军奉命备战。
第二部分(2):写汉文帝劳军的场面,集中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第三部分(3):事件的尾声,写劳军结束后皇帝和群臣的反应。
研读赏析
自读文章,沿着“写了什么”“为什么写这些内容”品味,理解真将军的风采。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常备不懈,严阵以待。军队训练有素,周亚夫治军有方。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细柳军军纪严明,令行禁止。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周亚夫刚正不阿,忠于职守。
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周亚夫和汉文帝的人物形象。
“真将军”周亚夫
人 物
形 象
对上刚正不阿
对下治军严明
对己以身作则
对国尽忠职守
“明天子”汉文帝
心胸宽广
深明大义
知人善任
一个“惊”字,含义丰富。既可能是群臣为周亚夫治军之严感到吃惊,也可能是为周亚夫迎接皇帝不周到,冒犯天子之威而惊恐;既可能是群臣为文帝的深明大义而感到意外,也可能是为周亚夫过于拘泥于军纪而惊讶。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惊”字有什么深刻含义?
《史记》写人时常“用两种突出的性格或两种不同的情势,抑或两种不同的结果,作为对照”。细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使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对刻画人物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深入探究
军 营
驱行情势
性格
结果
霸上及棘门营
细柳营
直驰入
军中不得驱驰
将以下骑送迎
将军亚夫持兵揖,以军礼见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作用: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细柳军军纪严明,周亚夫治军有方、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写细柳军士吏全副武装,写军门都尉、壁门士吏传达将军的指示,写文帝及群臣的反应,都是从侧面衬托周亚夫的形象。
侧面衬托的写法避免了单一从正面来写的直露,提供了更多观察人物的视角,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侧面描写
作用
总结:本文是如何塑造周亚夫这一人物形象的?
对比
侧面
烘托
正面
描写
作者将周亚夫的细柳军营与刘礼的霸上军营、徐厉的棘门军营的备战状态进行对比,突出了细柳军的训练有素,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明的特点。
作者通过描述细柳军营军士吏、军门都尉、壁门士吏贯彻执行军纪的语言和行动,从侧面表现周亚夫治军有方;通过写文帝对周亚夫的高度肯定,侧面表现周亚夫是一位良将。
作者描写了周亚夫见汉文帝时“持兵揖”的举动和“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的语言,正面表现周亚夫刚正不阿、凛然不可犯的品质。
知识拓展
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早年遍游南北,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其父去世后继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作者作品
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形式记叙历史。如《史记》。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载史事。如《左传》《资治通鉴》。
国别体:以国(诸侯国)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如《国语》《战国策》。
出 处
背景
事件
本文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华书局2013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汉文帝即位之后,跟匈奴贵族继续采取“和亲”的政策,双方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后来匈奴的单于听信了汉朝奸细的挑拨,跟汉朝绝了交。公元前158年,匈奴单于起兵六万,袭扰上郡和云中。为了加强防卫,汉文帝委派刘礼、徐厉、周亚夫三位将军分别驻扎在霸上、棘门、细柳。
这三处地方离长安较近,为了鼓舞士气,汉文帝亲自入营慰劳将士。本文讲的就是这次劳军的事情。
背景链接
本纪
叙述历代帝王世系和军国大事,共十二篇。
世家
记载诸侯王或著名人物的大事
表
以表格形式,按照时代、内容去记述各个历史朝代的大事。
书
记载国家各个方面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列传
记载社会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司马迁独创)
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综合性史书体裁,因以纪、传为主体而得名。创始于司马迁的《史记》。
纪传体
文体知识
本纪
叙述历代帝王世系和军国大事,共十二篇。
世家
记载诸侯王或著名人物的大事
表
以表格形式,按照时代、内容去记述各个历史朝代的大事。
书
记载国家各个方面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列传
记载社会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司马迁独创)
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综合性史书体裁,因以纪、传为主体而得名。创始于司马迁的《史记》。
纪传体
文体知识
周亚夫军细柳
点明背景
上自劳军
文帝评价
——匈奴入侵,边关吃紧
——奉命备战
霸上、棘门——长驱直入——骑马送迎
细柳
全副武装——入须听令
不得驱驰——持兵揖见
真将军:
治军有方
恪尽职守
刚正不阿
对比——明天子:胸怀宽广、深明大义
结构梳理
若儿戏
真将军
本文通过描写汉文帝巡视、慰问细柳营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风采。
主旨归纳
《史记》长于记人,书中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从廉颇、蔺相如、屈原、项羽、张良、韩信、李广等人中任选一位,借助注释与工具书阅读相关的本纪、世家或列传,了解其生平事迹,领略人物的风采,感受《史记》的写人艺术。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