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周亚夫军细柳(课件)(共5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5 周亚夫军细柳(课件)(共5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7 12:3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解题[汉]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驻军、驻扎地名人名学习目标
了解司马迁与《史记》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重点)
学习运用对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的方法。(难点)
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重点)
周亚夫(?—前143),西汉名将,绛侯周勃之子,封条侯,历仕汉文帝、汉景帝两朝,以善于治军领兵,刚正不阿著称。军事才华卓越,在吴楚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一个多月便平定了叛军,拯救了汉室江山。
了解人物
文帝,即刘恒(前202—前157),西汉第五位皇帝。他励精图治,兴修水利,施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发展经济,巩固中央集权,开启了“文景之治”。
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早年游遍南北,考察风俗,采集传说。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继父职,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纪传体和书表的编写体例。《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鲁迅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军士吏被甲( )
改容式车( )
通假字
“被”同“披”,穿着
“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字词清单
上自劳军
[ ]
军中不得驱驰( )
锐兵刃( )
古义:特指皇帝。
今义:方位词,位置在高处的(跟“下”相对)。
古今异义
古义:兵器,武器。 今义:士兵。
古义:赶着马快跑。 今义:跑得很快。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
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今义:物体各段之间相连的地方。
古义:营垒。
今义:墙,像墙那样直立的山石。
使人称谢( )
成礼而去( )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
古义:问候。 今义:感谢。
古义:离开。 今义:到某地。
古义:传达命令。
今义:辗转流传的话。
一词多义

上自劳军( )
至霸上及棘门军( )
军霸上( )
名词,军营
动词,驻军
名词,军队

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
以备胡( )
请以军礼见( )
动词,任命
连词,来
介词,用
使
使人称谢( )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动词,派
名词,使者

已而之细柳军( )
不闻天子之诏( )
称善者久之( )
动词,到,往
助词,的
用在表时间的副词后面,表示时间的持续等状态

天子为动( )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

不闻天子之诏( )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介词,被
动词,作为
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
动词,发布命令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

将军令曰( )
军中闻将军令( )
副词,就
副词,才
动词,下令
名词,命令
词类活用
军霸上( )
改容式车( )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介胄之士不拜( )
名词用作动词,披甲戴盔
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名词用作动词,下诏,下命令
名词用作动词,扶轼
文言句式
判断句:
此真将军矣(“此……矣”表判断。)
被动句:
天子为动(“为”表被动。)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自由朗读。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找出文中写慰问细柳营的内容。试试分角色朗读。
读文言文要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语气,注意圈点标画难点障碍。
结合预习成果,分小组合作讨论,理解词语,疏通文意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出现疑难,小组内讨论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其他小组帮助解决。
小组合作,用现代文翻译经典。
(角色扮演的方式:叙述词、先行卫队、将官、使者、亚夫、文帝)
二、译课文——平白如话识将军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 大 入边。 乃 以
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
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以 备 胡。
大规模
侵入边境
于是

防备
作为
驻军
译文: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慰问
军营
不久
同“披”
把弓拉满
先行引导的人员
将要
皇帝发布的命令
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
译文: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驱驰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营垒
控制住车马。辔,马缰绳。
手执兵器行礼
铠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指披甲戴盔。
将领
被感动
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告知
译文: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在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先前
必,一定
语气词,表示反问
译文: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军士吏被甲( )
改容式车( )
通假字
“被”同“披”,穿着
“式”同“轼”,车前横木。文中用作动词,指扶轼
古今异义
上自劳军
( )
锐兵刃( )
军中不得驱驰( )
古义:特指皇帝。 今义:方位名词,上面。
古义:兵器,武器。 今义:士兵。
古义:使劲赶马。 今义:跑得很快。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
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今义:物体各段之间相连的地方。
古义:营垒。
今义:墙,像墙那样直立的山石。
请以军礼见
( )
使人称谢
( )
古义:请允许我。
今义:请求,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
古义:问候。 今义:感谢。
成礼而去
( )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 )
古义:离开。 今义:到某地。
古义:传达命令。
今义:辗转流传的话。
一词多义

上自劳军( )
至霸上及棘门军( )
军霸上( )
名词,军营
动词,驻军
名词,军队

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
以备胡( )
以军礼见( )
动词,任命
连词,以,来
介词,用,行
使
使人称谢( )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动词,命令,派
名词,使臣

诏将军( )
其将固可袭( )
读jiānɡ,高级将领
读jiànɡ,将士

已而之细柳军( )
文帝之后六年( )
称善者久之( )
动词,到,往

天子为动( )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

不闻天子之诏( )
诏将军( )
助词,的
句末语气助词,不译
介词,被
动词,作为
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
动词,发布命令
词类活用
军霸上( )
改容式车( )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介胄之士( )
名词用作动词,披甲戴盔
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名词用作动词,发布命令
名词用作动词,扶轼
文言句式
判断句:
此真将军矣(“此……矣”表判断。)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也”表判断。)
被动句:
天子为动(“为”表被动。)
省略句:
曩者霸上、棘门军(省略谓语,应为“曩者见霸上、棘门军”)
已而之细柳军(省略主语,应为“皇上的车队已而之细柳军”)
小组合作,用现代文翻译经典。
(角色扮演的方式:叙述词、先行卫队、将官、使者、亚夫、文帝)
三、析人物——七嘴八舌议将军
1.文章通过文帝劳军的场面塑造了周亚夫的形象,文帝是如何评价周亚夫的?
文帝曰:“ 嗟乎!此真将军矣!”
2.你同意文帝的观点吗?请你从文中找出依据来!
1)军容严整。细柳军中“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说明周亚常备不懈、治军有方,恪尽职守。2)军纪严明。文帝一行到细柳军两次不得入,直至天子正式派使臣持节下诏书,“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在细柳军营中,“天子乃按辔徐行“,由此可见周亚夫军纪严明,令行禁止。3)军礼严谨。面对天子,周亚夫“持兵 揖曰:‘介 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可见周亚夫刚正不阿,恪守军规。正面描写侧面描写2.课文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上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写霸上、棘门军是为了和周亚夫军细柳形成对比,衬托细柳军军纪严明。这种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可以令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周亚夫“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 汉文帝在细柳军营被挡驾,周亚夫以军礼见,他不以为怒,反而大为感动,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胸怀宽广、深明大义的明君。
3.从文中你可以看出汉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司马迁,字子长,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年轻时漫游全国各地,丰富了阅历,了解了社会。汉武帝元封三年,其父司马谈去世,他继任太史令,开始广泛阅读史料,着手《史记》的写作。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护被捕下狱,受到宫刑。出狱后,满怀悲愤,以极大的毅力,继续《史记》的编写,公元前91年书成。《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 通史,又是文学名著。鲁迅赞《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作者简介
文体知识
纪传体 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以前的史书多以编年体记述),中国古代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其他二十三史,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
“细柳”、“细柳营”、“细柳兵”等成了后人用来比喻军纪严明的典故。
“棘门霸上”则成了比喻军纪松弛的典故。
知识延展—两个典故
课文小结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说明纪律在社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公共场所需要纪律,行军打仗需要纪律,学校学习也需要纪律。想当年,岳家军纪律严明,威震八方;戚家军令行禁止,勇退倭寇;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人人称颂。让我们做一个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吧。
周亚夫军细柳
点明背景
上自劳军
文帝评价
——匈奴入侵,边关吃紧
——奉命备战
霸上、棘门——长驱直入——骑马送迎
细柳
全副武装——入须听令
不得驱驰——持兵揖见
真将军:
治军有方
恪尽职守
刚正不阿
对比——明天子:胸怀宽广、深明大义
结构梳理
若儿戏
真将军
本文通过描写汉文帝巡视、慰问细柳营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风采。
主旨归纳
“拜”和“揖”的区别
《说文解字》曰:“跪,拜也。”说明古人的跪就是用来行拜礼的。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三叩九拜”中的“九拜”,就是古人九种拜的礼节。这九种拜分别是: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
素养提升
“揖”则是拱手礼,只是左手扶抱右手,抱拳而已。最常见的揖礼就是孔子画像中的姿势。
“拜”礼多用于下级对上级,如臣子对君王;“揖”礼多用于平辈之间,有时也用在与陌生人打交道时。
出 塞①
[清]徐锡麟
军歌应唱大刀环②,誓灭胡奴③出玉关④。
只解⑤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注释]①出塞:本是乐府旧题,后人多用此题反映军旅、边塞生活。②大刀环:战刀柄上有环,环和还”谐音,用它隐喻胜利而还。③胡奴:对清朝统治者的蔑称。④玉关:玉门关,这里用以指代山海关,⑤解:懂得。
[赏析]这是一首边塞诗,写于1906年前后。当时作者从日本回国,曾北上游历,在吉林、辽宁一带察看形势,一路走来,有许多感想,于是就有了这首诗。诗的前两句展现诗人反清斗争的信念,写出征的战士应高唱着战歌,挥举大刀,要一直把清朝统治者杀到关外,颇具气势;后两句写得极其悲壮,展现了一名战士为国捐躯的志向。全诗抒发了作者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
《史记》长于记人,书中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从廉颇、蔺相如、屈原、项羽、张良、韩信、李广等人中任选一位,借助注释与工具书阅读相关的本纪、世家或列传,了解其生平事迹,领略人物的风采,感受《史记》的写人艺术。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