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过关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28分)
1.下列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卑微(bì) 黑默契(qì) 蔓延(màn)
B.遏制(è) 井冈山(gāng)狼藉(jí)
C.洗涤(dí) 踌躇(chú) 扳尖(bān)
D豁然(huò)暂时(zhàn)虬枝(qiú)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锤炼 飓风 苔痕 坦荡如砥
B.吆唤 交卸 肆意 潜滋暗长
C.赋闲 星辰 狼藉 张目接舌
D.踌躇 荫蔽 震颤 深不可测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石长10余米,宽仅1米,两侧是千仞悬崖,深不可测,其形颇似出没于波涛之中的鲫鱼之背,故名鲫
B.在男子400m自由泳决赛的争夺中,孙杨惜败于霍顿屈居亚军,那天从赛场出来,孙杨抱着熟悉的记者哭到不能自已。
C.从80年代中期起,一股对抗光辉道路的思想在潜滋暗长,它的源头是经济学家赫尔南多·德·素托。
D.驾车在S306蚌埠至沫河口段疾驰,路面坦荡如砥,阳光从树叶的间隙投射到道路上,给路面增添了许多斑斓色彩。
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反语)
B.一盘红烧鸡纵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比喻)
C.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比喻)
D.这三种感情就像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比喻、拟人)
5.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全场的目光和掌声一下子都集中到竖立在操场主席台前的旗杆上。
B.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学习稍有懈怠,就会落伍于时代。
C.我们听到一个中学生见义勇为的英勇事迹对我们教育意义很大。
D.由于游泳场所的不断建设,为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游泳活动提供了条件。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背影》一文表面上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实则以“背影”为主线贯穿全文。
B.《白杨礼赞》一文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赞扬了我们民族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C.汪曾祺在《昆明的雨》中想念的不仅仅是“雨”,还有物、景、人、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的生活;想念那段动乱年代里少有的宁静、恬然。
D.法国作家罗素从三个方面回答了“我为什么而活着”。
7.名著阅读(4分)
作家 的小说《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他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是他的希望一次次破灭。第一次他的车被大兵抢去,第二次 ,第三次
,希望彻底破灭。经历了这三起三落,祥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变成了 的行尸走肉。
8.综合性学习(6分)
学校决定在学校礼堂举行一次网络安全知识讲座,下面是学校办公室草拟的一则
通知,请找出其中的不妥当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通知
②学校决定本周五(4月23日)下午四点举办网络安全知识讲座,
③请同学们届时莅临。
④苏东双语学校办公室2021年4月19日
(1)
(2)
(3)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古诗文阅读(6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①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②飞。
春暮西园
[明]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②蛱(jiá)蝶:蝴蝶。
9.(2分)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 ”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 ”三字,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10.(4分)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5分)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岁除日,新旧岁之交,即除夕。,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节选自王禹俑《黄冈竹楼记》)
1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2)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3)作小楼两间
(4)被鹤氅衣
1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B.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C.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D.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
14.两文都写于作者贬官期间,它们都表达了作者面对贬谪旷达的心态。但情感也有不同之处,请结合选文做简要分析。(4分)
(三)现代文阅读(21分)
阅读课文《背影》选段,完成题目。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5.文段画线句运用了何种描写方法?请从父亲和“我”两个角度分析,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16.文中两次写“我”流泪,分别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
17.选段最后一句“我的眼泪又来了”中的“又”字用得很恰当,请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做简要分析。(2分)
18.《背影》这个标题别具匠心,如果把它改为《浦口别父》或《回忆我的父亲》之类,你觉得怎么样?(3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上的最后一课
胡一虎
父亲出生在安徽桐城一个比较富裕的地主家庭,是家里的二少爷。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在讲自己故乡的时候,最常讲起的就是他的母亲。自小失去母爱的父亲并没有因此失去爱心,每当收租的季节,父亲总是一个乐善好施的少年,尽其所能地帮助乡亲,“善良的二少爷”是父亲自小落下的好名声。
“没有祖产,无祖可祭”,这是跟随国民党来台湾岛的人的隐痛。我始终没有问过父亲,他有没有后悔过。来到台湾后不久,父亲就与他的大伯父走散了。一个23岁的青年,一下子从一个地主家的二少爷,变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儿。
不知道父亲有没有流过眼泪,总之在我懂事之时,父亲便已决定将一切深锁于心底。我看到的是一个对生活积极乐观的父亲,一个刚正不阿的父亲,一个正直廉洁的父亲。“心如松柏坚,性若金刚石,遇事讲是非,不为威武屈。”这是他的自咏。
在我高三那年,发生了一件对我影响非常大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因为那件事,我才走进新闻这一行。那一年我17岁,父亲已经从军中退役,在高雄市车船管理处做事。当时高雄的公交车是自动授币的,于是就有部分公交车司机作假,使一部分车票钱流到自己的口袋里。当时的公交车司机很多都有黑社会背景,所以一直没有人敢出面制止。父亲当时是主管稽查工作的,发现这一情况后,不顾朋友和家人的反对,坚持将贪污的司机查办到底。事情刚刚结束,父亲便遭到黑社会的报复,被人砍伤右臂,顿时血流如注,但他还是带伤忍痛继续追歹徒。在送他去医院救治时,我们5个兄弟姐妹惊慌失措,号响大哭,父亲却淡然一句: “这是为正义而流的血,不必大惊小怪。”
直至今日,这句话仍然影响着我的人生态度。
随后的那段时间里,家里的恐吓电话响个不停,我至今还记得话筒那边传来的阴森森的声音:“我要杀你全家……”就连父亲经常骑的那辆摩托车,储油箱里也被人灌了硫酸,若发动车子便会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即便这样,父亲 也没有低头。记得当时我还对父亲说:“别人的爸爸都聪明,只有我的爸爸最笨。可是在心里,父亲的硬骨头却着实让我佩服。
看着父亲身上的伤疤,我心痛之余,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虽然没法跟那些黑帮硬碰硬,但是我可以做一个新闻记者,去维护社会公正。父亲听说我的志愿后极力反对,他告诉我:“做新闻实在太累,我不愿你像我一样陷入是非圈里,你应该过一种安定的生活。”我当时笑着告诉父亲:“你放心,我绝不会像你那样,整天被黑帮追杀,我要圆滑一点儿。”可现在想来,我依然是做了父亲的翻版。我骨子里流着父亲的血,这也许就是基因的力量吧。
父亲是2005年端午节因心肌梗死猝然离世的。在整理父亲遗物的时候,我看到了父亲于2003年写的遗嘱: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这是出家人对人生的看法,其实我也是恍恍惚地生,恍恍惚惚地死,不过我要生得光明磊落,死得无声无息……
我的骨灰坛,生前已买好,两旁的对联:生前为善不求报;死后但求子孙贤。望尔等勿事负我的愿望。
人生不过梦一场,夫妻、儿女都是前世因缘,此生缘已了,一眼万缘空。你们不必为我死去而悲伤,我也不必为你们牵挂,该去的就让他们去吧。何况我已走完这无怨无悔的一生,应该含笑而去。
亲爱的家人,别了!永别!感谢你们为我生前身后所做的一切努力和辛劳!
父亲用他最后的力量给儿子上了人生最重要的一堂课,教会我怎样从正面的角度看待生离死别。
法国女作家尤瑟纳尔曾经说过一句话:“学会估算自己与上帝的距离,是非要到40岁不可的。”今天40岁的我越来越频繁地出入殡仪馆——这个象征生命终点的地方,我却同时在这个地方开始了自己人生下半场的思索与感悟: 人生的第一堂课就是死亡,只有这样才会懂得珍惜,才不会感到畏惧。
(选自《读者》2017年第15期)
19.父亲给儿子上的最后一堂课是什么?(3分)
20.父亲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情是什么?这件事给了“我”哪些影响?(3分)
21.父亲为维护正义不怕流血牺牲,但听到孩子的志愿后却说“做新闻实在太累,我不愿你像我一样陷入是非圈里,你应该过一种安定的生活”,这样的言行是否矛盾?应如何理解?(3分)
22.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
三、写作(50分)
23. 请以“享受这过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具有真情实感;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体裁不限(诗歌不少于20行);④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