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7.5一次函数的简单运用(1) 第 3 页 共 3 页
教 学 目 标 教学切入口
重 点 难 点 教 学 过 程
1、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过实验获得的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建立一次函数模型的一般过程.2、会综合运用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函数图象以及结合方程(组)等其他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 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函数图象取得函数解析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难点:例2涉及的情境比较复杂并且涉及分段定义函数,是本节的难点.
3、 教学切入口
练习引入
4、 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某弹簧在弹性限度内,所挂物体的质量x(千克)与弹簧长度y(厘米)的关系如下表:
所挂物体质量(千克) 0 1 2 3 4 5 …
长度y(厘米) 0.9 1.2 1.5 1.8 2.1 2.4 …
(1)y是x的函数吗?为什么?(2)请写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处理:由学生口答完成.
2. 内容组织
处理:1、由学生合作探讨,师生共同参与.2、解题由师生共同完成.
注意:1、实验数据的偏差、图象近似一条直线,这样求得一次函数解析式只能近似地刻画x和y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2、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根据图象选取数值较简单但又不靠得太近的两对.
处理:1、(1)由学生口答完成.2、梯度设计:a.沙尘暴经历了多长时间b.风速的取值范围是多少?c.图象由几条线段组成?d.指导学生分别指出每条线段表示风速y和时间t怎样的一种函数关系?能用一个函数解析式表示吗?e.要表示风速y和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由于不同的时间段的函数解析式不相同,所以要分段求出函数的解析式,你认为应分几段?3.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分段求出函数解析式.
处理:由学生独立完成,共同评价.
3. 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帮助归纳总结)
4. 布置作业
1、作业本
2、课本P176作业题
合作探讨:如何判定一次函数呢?并板书课题7.5一次函数的简单运用(1)
合作探讨:根据图象大致确定这是一次函数,如何根据图象求函数解析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