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微信公众号爱上新课标地理课
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第一章 认识区域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性的角度,比价、归纳不同区域的区域特征。
2、熟练掌握区域差异比较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能运用图表资料分析说明区域差异,理解因地制宜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微信公众号爱上新课标地理课
新课导入
1. 在我国地图上找出上述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
2、查找资料,说一说我国四类主体功能区定位和发展重点的设定依据有哪些?
3. 在四类主体功能区中,各选取一个区域,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其发展现状、开发优势和限制性因素。
区域的发展阶段
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区域发展的差异性
目录
随堂练习
01
区域的发展阶段
区域的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一定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核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特点: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和发展条件各不相同,其发展的程度和水平也存在着显著差异。
微信公众号爱上新课标地理课
区域的发展阶段
(一)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经济发 展水平
区域产 业结构
区域空 间结构
区域发 展状态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
传统农业占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力密集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缺少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
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
区域的发展阶段
案例分析:十八洞村的变化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
如今,十八洞村的村民们有的做起了苗绣生意,有的做起了特色种养殖产业,还有的做起了乡村游。2019年,十八洞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466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了100万元。
区域的发展阶段
探究活动
1. 在区域发展的初级阶段,某一优势因素,比如矿产、能源、农副产品、地理区位等,往往成为地区经济成长的突破口,并由此形成支柱产业。选择一个处于初级阶段的区域,说一说如何确定该区域发展的突破口,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美国建国初期,匹兹堡只是一个普通的毛皮贸易场所。尽管附近有优质大煤田,但几乎无工业可言。19世纪中叶,随着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苏必利尔湖附近出产的铁矿石,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区域的发展阶段
探究活动
2.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我国乡村振兴的目标和任务,指出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结合我国农村发展状况,说一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生态的振兴、社会的振兴,文化、教育、科技的振兴,以及农民素质的提升。乡村产业、生态、乡风、治理、生活,“五子”登科,内在要求是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兴旺就是要紧紧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生态宜居就是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大力改善水、电、气、道路、住房、通信等基础设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建设,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乡风文明就是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的发展,推进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弘扬优良传统,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治理有效就是要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让社会正气得到弘扬、违法行为得到惩治,使农村更加和谐、安定有序。生活富裕就是要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宽裕,衣食无忧,生活便利,共同富裕。
区域的发展阶段
(二)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
生产活动 工业为主,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经济水平 发展迅速,水平较高
开放程度 较高
内部差异 较大,中心城市率先发展
对地理环境影响 环境污染严重,呈现明显的不协调
微信公众号爱上新课标地理课
区域的发展阶段
物质、能量的输入、输出大幅度增加
由点到面发展
产业结构
空间结构渐趋复杂
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
环境受到明显破坏
资源不断消耗
人地关系呈现不协调
城市化
工业化
工业化阶段区域发展特征
区域的发展阶段
(1)在美国地图上找出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和布法罗,分析它们的地理区位特点。
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沿岸地区,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
(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级阶段相比,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产业结构趋于复杂化,出现了机械、化工、纺织等工业部门,空间结构由匹兹堡扩展到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等工业中心。资源的不断开发,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导致的。
探究活动
微信公众号爱上新课标地理课
区域的发展阶段
(3)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在成长阶段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4)有人说,如果一个区域的环境条件较差,即使这个区域拥有丰富的资源,还是难以实现良性发展。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同意,生态环境是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最终会导致经济发展受限。
探究活动
问题:工业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废弃物严重影响了本地环境,五大湖的生态也遭到一定破坏,人地关系变得空前紧张。
影响:资源的大量消耗会导致区域内逐渐出现资源短缺的现象,导致工业生产增长速度下降,效益降低;环境受到明显破坏,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降低人们的生活品质,甚至导致人口外迁。
微信公众号爱上新课标地理课
区域的发展阶段
(1)长沙县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从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到以工业化为主的成长阶段。
(2)在长沙县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由乡村生活进入城市生活,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由低矮瓦房到高楼大厦,生活观念发生变化;居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消费能力增强;交通便利,出行更加便利。
(3)议一议,长沙县的发展壮大给我们哪些启迪?
发展需要认清本地区位优势,扬长避短,积极融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工业发展要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探究活动
微信公众号爱上新课标地理课
区域的发展阶段
(三) 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化阶段
生产活动 原有工业萎缩,产业转型发展
经济水平 经济整体萎缩,衰败状态
发展之路 产业转型,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新型工业化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区域的发展阶段
(四) 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阶段发展方式 以创新驱动为主,产业创新、城市创新、科技创新和开放创新
阶段发展路径 信息化、生态化、智能化、循环化
人地关系 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区域的发展阶段
阅读材料
“中国制造2025”以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主要包括八项战略对策: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制造基础;提升产品质量;推行绿色制造;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和优势产业: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
中国制造2025
02
区域发展的差异性
区域发展的差异性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构成等。
2.区域划分: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或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3.人文发展指数:即以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地区生产总值三项指标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区域发展水平
微信公众号爱上新课标地理课
区域发展的差异性
1.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大致与 1 月平均气温 0℃线和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成为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结合有关材料,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探究活动
区域发展的差异性
探究活动
(1)分析湖南省城乡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城市空间分布变化的原因。
城市化过程明显,人口结构变化明显:乡村人口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产业结构由第一、二产业为主,逐渐转变为第二、三产业为主,占比最大的由第一产业逐渐转变为第三产业。城市级别明显提升,城市空间分布向东部聚拢,形成了城市群。
(2)议一议,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动力有哪些?
城市化、工业化、科技创新等。
03
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对于某一特定区域来说,必须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推行适宜本区域的发展战略,并采取相应的对应措施。
瑞士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号爱上新课标地理课
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1. 美国农业发达,是世界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在农业生产方面,美国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对种植业和畜牧业进行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实行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根据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微信公众号爱上新课标地理课。
探究活动
微信公众号爱上新课标地理课
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乳畜带主要分布在美国东北部和沿五大湖各州;
小麦带位于美国中部(冬小麦)和北部(春小麦);
玉米带位于乳畜带以南的地区;
棉花带位于冬小麦带和混合农业带以南(35°N以南)、亚热带作物带以北地区。
(1)读图 1-24,指出美国的乳畜带、小麦带、玉米带和棉花带分布的大体范围。
探究活动
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2)对照图 1-23,分析美国的自然条件(光照、温度、降水、土壤等)对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形成与分布的影响。
探究活动
美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中低纬度,温度条件较为适宜,南部地区的光照条件、热量条件都好于北部地区,同时西部高大山脉地区温度条件相对较差。
美国大部分地区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带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较多,部分农业区处于密西西比河冲积平原,土壤较肥沃。
微信公众号爱上新课标地理课
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3)议一议,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形成,对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哪些积极的作用?
探究活动
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便于把一定的农业部门和农作物集中在条件适宜的地区,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资源和发挥地区优势,挖掘增产潜力;
便于集中使用农业机械和技术装备,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提高土地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便于扩大农产品的商品生产,保证国家对某些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
04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1.读图,有关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地都以水稻种植业为主
B. 两地都是世界著名的产油
C. 两地同属于亚洲的一个分区
D. 两地纬度相同,但气候类型不相同
D
随堂练习
2.下列农业类型的排列顺序中,反映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变化规律的是( )
A. 水田为主的农业一旱地为主的农业一灌溉农业
B. 水田为主的农业一灌溉农业一旱地为主的农业
C. 草原牧业一灌溉农业一高山牧业
D. 草原牧业一高山牧业一农耕区牧业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