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诗词五首之《赤壁》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诗词五首之《赤壁》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7 21:5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赤壁》
杜牧
学习目标
1、了解边塞战争诗相关的文学常识;
2、熟读古诗,理解诗歌的含义。
3、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你们知道赤壁吗?
关于赤壁的古诗,知道多少呢?
赤壁 (明 崔廷槐)
黄州逐客玉堂仙,水落山高载酒船。
片帆未挂临皋岸,两赋空令百代传。
登赤壁亭 (明 廖道楠)
亭傍石宕开,风鸣万树哀。人闲不知去,鸟倦忽飞来。
江势平吞阁,山形曲抱台。云林秋色霁,真自可幽怀。
关于赤壁的古诗,知道多少呢?
赤壁怀古 (秋瑾)
潼潼水势向江东,此地曾闻用火攻。
怪道侬来凭吊日。岸花焦灼尚余红。
赤壁怀古 (曹雪芹)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姓名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流。
咏史诗
古代诗歌一个重要类型。不仅是对历史的歌咏,
更包含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
名为咏史,实为咏怀。
用典、怀古伤今、借古咏史
常见情感:
对统治者的不满;报国无门、不被重用的愤懑;对古人的惋惜;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人以地名为题,实则是咏古咏史之作。
诗人名片
杜牧
(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晚唐诗歌趋于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以济世之才自负,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有《樊川文集》。
读准字音
折戟 jǐ 铁未销xiāo
磨mó洗 铜雀què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读一读
要求:
1.读准字音 2.看清字形
3.读出节奏 4.读出韵律
赤 壁 (七言)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借助课下注释翻译
折戟沉沙:断了戟没入沙中;戟:一种武器。
销:销蚀。
将:拿起。
前朝:三国时期。
东风:东吴以火攻攻打西面的曹营要借助东风。
铜雀:铜雀台,曹操暮年享乐之地。
磨洗:磨光洗净。
周郎:周瑜,吴军统率。
二乔:吴国二美女,大乔嫁给吴国国君;小乔嫁给周瑜。
古诗译文
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
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
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
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内容分析
诗人是直接写赤壁吗?从什么开始写起?
折戟沉沙铁未销。
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
句子赏析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诗以小见大,以大小乔的命运来代表东吴命运。
写了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胜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就要重写了。
表现了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抑郁之情。
写法探究
1、题咏历史重大题材,却从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
2、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
以小见大、咏史怀古
赤 壁
兴感之由
感慨咏叹
未销蚀的铁戟
是前朝之物
若非东风之便
历史将会改写
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告诫统治者不要有侥幸心理
这首是咏史吊古诗,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
主旨探究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理解性默写
1、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慨: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2、作者用形象思维,用假设语气提出的议论句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的诗句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理解性默写
4、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句子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本诗中用典的语句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选择填空
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D )
A 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 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 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 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