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变化的爸爸
4岁:我爸爸无所不能。
5岁:我爸爸无所不知。
6岁:我爸爸比你爸聪明。
8岁:我爸爸并不是无所不知的。
10岁:我爸爸长大的那个时代跟我们长大的时代非常不一样。
12岁:哦,好吧!自然喽,爸对这件事毫无所知。他太老了,所以记不得他的童年。
14岁:别太在意我爸。他是一个老古板。
20岁:他?我的天!他的陈腐实在是无药可救。
25岁:爸对我所知甚少,但他在我旁边这么久,实在应该知道。
30岁:也许我该问问老爸是怎么想的?毕竟他经验丰富。
35岁:除非我和爸爸谈过,否则我不做任何事。
40岁:我想知道爸爸是怎样来处理这种事的。他如此有智慧,又拥有整个世界的经验。
50岁:如果爸爸还在这儿让我和他讨论事情,我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我不能欣赏他的聪明,真是再糟不过的事。我本来可以向他学到更多东西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爸爸的看法一直在改变,但爸爸的爱一直没有变!
背 影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48年朱自清为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罪恶行径,在拒绝领取美国救济粮的宣言上签字,因此毛泽东称赞他“有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他最大的创作成就是散文,文风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的气息。散文代表作品有《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背影》等。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作者简介
交卸( ) 奔丧( ) 狼藉( )
赋闲( ) 迂腐( ) 栅栏( )
琐屑( ) 游逛( ) 马褂( )
踌躇( ) 蹒跚( ) 颓唐( )
举箸( ) 簌簌( ) 拭泪( )
shì
ɡuà
bēn sānɡ
yū
xiè
jí
sù
fù
ɡuànɡ
chóu chú
pán shān
zhà
suǒ xiè
zhù
tuí
字词积累
【交卸】旧时官吏卸职,向后任交代。
【祸不单行】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郁,(忧愁、气愤等)积聚。
【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字词积累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回答:
1.这篇文章主要记叙的事件是什么?
2.读了这篇课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写人记事散文
父亲的背影
父亲的语言
儿子的眼泪
背影 在文中共出现四次,请圈画出来。
父亲的背影
<1>惦记背影(思念父亲)(第1段)
<2>刻画背影(望父买橘)(第6段)
<3>惜别背影(父子分别)(第6段)
<4>回忆背影(别后怀念)(第7段)
哪一次背影最能打动 你?为什么?
我看见他戴着_________,穿着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蹒跚地__到铁道边,慢慢___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___过铁道,要___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__,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黑布小帽
布大马褂
走
探
穿
爬
攀
缩
倾
<2>刻画背影(望父买橘)(第6段)
黑
深青布棉袍
“黑布小帽”
“深青布棉袍 黑布大马褂”
“肥胖的身子”
外貌描写。写父亲的衣着和身材,表现父亲的素朴。
攀
写手向上伸抓的动作,可见月台之高、陡;
缩
写脚的动作,表明两脚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在手上;
倾
写身躯的动作,表现行动不灵便,照应上文“父亲是一个胖子”。形象写出父亲吃力攀爬的困难但却很努力的样子。
这句话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年老的父亲过铁道、爬月台的动作。这一系列动作描写,没有修饰渲染,却细腻而又简练地描写出父亲攀爬月台的过程,突出了其动作的艰难,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疼爱儿子的慈父形象。这个背影流露出了强烈的爱子之心和巨大的父爱力量,催人泪下。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体现父亲对“我”的爱,想把好的东西都给我,期待“我”一路平安。
“扑扑”动词,是父亲拍打衣服灰土的动作,表现了父亲爬站台的辛苦;“轻松”形容词,是表示父亲放轻松的心情,越是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心里越感到满足踏实。表达了父亲对“我”的爱。
背影 在文中共出现四次:
第一次是在文章开头,作用是呼应题目,引出下文;
第二次是“望父买橘”部分,是作者重点刻画的背影,像雕塑一般定格在脑海中;
第三次是在父子分别时;
第四次是在文末,此处的背影是虚写,呼应开头和题目,表达对父亲的思念和愧疚之情。
明线:背影
请找出父亲说的五句话,并体会其深意。
父亲的语言
父亲的语言 父亲的心理、情感或性格
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父亲对儿子的不放心,和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进去吧,里边没人。
父亲想用他的坚强安慰儿子
父亲的细心和对儿子的深切关怀
父亲对儿子的不舍和深深牵挂
父亲的细心
父亲的语言
这五句话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朴实,但朴素的言语中含有深沉的爱;平淡的语言里有不平静的心情,一言一语都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牵挂之情。
安慰儿子
送儿子上火车
搬行李
过铁道买橘子
写信
……
慈父形象
作者的眼泪
文中写了作者四次流泪,请找出并分别说说为什么而流泪?
悲哀的泪:
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感动的泪:
望父买橘,深受感动。
感伤的泪:
依依惜别,目送背影。
思念的泪:
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孝子
在这篇文章中,“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情感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聪明”一词是反语,是作者对当时自己行为的一种自责和反讽,悔恨自己当时没有理解父亲的一片苦心。
这种事后醒悟的话语,既突出了父亲对自己的关心,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爱。
1915年,朱自清父亲包办朱自清婚烟,朱自清有怨言。父子生隙。
1917年,父亲失业,祖母去世,家庭经济陷入困顿。朱自清二弟几乎失学。《背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年。
1921年,朱自清北大毕业参加工作,父亲为了缓解家庭经济紧张私自扣留了朱自清工资。父子发生剧烈矛盾。朱自清离家出走。
1922年,朱自清带儿子回家,父亲不准他进门,只能怅然离开。
1923年,朱自清再次回家,父亲不搭理他。父子开始长达多年的冷战。
1925年,朱自清父亲写信给儿子: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在泪水中完成了《背影》。
就文章整体的回忆往事的角度来看,作者其实在文章开头和最后一段隐约透露出父子之间曾有过隔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父子双方境遇的变化,“我”对父亲的情感从对冷漠、不满、怨怼duì,慢慢变成了理解和思念。
真挚地怜爱
深切地怀念
父亲
爱的表达和期待……
儿子
爱的理解和延续……
暗线:父子情深
父子情深
思念父亲 难忘背影
回忆往事 描绘背影
别后思念 再现背影
背影
(1)
(2-6)
(7)
明线
暗线
父爱象征点
父子之情交汇点
父子关系改善触发点
“我”情感变化的转折点
“背影” 作用:
“1928年,我家已搬至扬州东关街仁丰里一所简陋的屋子。秋日的一天,我接到了开明书店寄赠的《背影》散文集,我手捧书本,不敢怠慢,一口气奔上二楼父亲卧室,让他老人家先睹为快。父亲已行动不便,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了老花眼镜,一字一句诵读着儿子的文章《背影》,只见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珠,好象猛然放射出光彩。
“父亲在看到《背影》的几年后,便去世了。”
——摘自朱国华《朱自清与<背影》
至爱亲情是我们拥有的无上财富。说说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值得我们感恩的细节。
一桌准备好的饭菜,一件放在床头的衣服,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都凝聚着亲人对我们的期望和关怀……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