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愚公移山》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愚公移山》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9 20:3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名称 《愚公移山》(第1课时)
教学目标 反复诵读,提升诵读能力,培养文言语感。 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寓意。 体会愚公精神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翻译。 2.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寓意及其现实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愚公移山》(第1课时)导学案
初步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导学过程】 一、学思合议(15分钟) (一)学(7-9分钟) 1.自学教材 (1)自学内容:研读第24课《愚公移山》。 (2)自学指导:在默读的过程中,梳理文章脉络。 (3)自学要求:坐姿端正,零抬头,零发呆,认真研读课本。 2.了解作者和作品 《列子》是一部著名的哲学著作。旧题周列御寇著。《汉书 ·艺文志》列为道家类。刘向、刘歆整理本早佚。今本 《列子》 8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每篇文字,不论长短,都自成系统,各有主题,浅显易懂,饶有兴趣。 列子,名御寇,相传是战国时期的道家人物。其学说来源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3.预习检查 太行( ) 万仞( ) 汝( ) 智叟( ) 4.朗读课文,注意停歇。 (二)思(5-6分钟) 5.借助课下注释,翻译文章第一二两段,并说说分别交代了哪些内容? 6.结合1、2两段内容,说说愚公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 7. 愚公的家人对此持怎样的态度? (三)议(7分钟) 1.要求:①先议自学中的疑惑,再议思的部分。 ②速度快,人人参与,及时补充或纠错,不讨论与学习无关的事。 2.对议:有疑惑,先对议,再组议,组长做好总结。 二、展示分享(15分钟左右) 口展:用语规范,声音洪亮。 板展:字迹工整,不连笔不绕字。 当堂检测。(3分钟) 1.年且九十 ________________ 4.毕力平险___________________ 2.且焉置土石_______________ 5.杂然相许___________________ 3.荷担者三夫_______________ 6.寒暑易节____________________ 1. 顺畅翻译课文 2. 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在疏通文意和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上学习本文对比和衬托的艺术特色 4.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
教 学 反 思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本节课中,我在比较愚公之妻和智叟的不同态度时设计了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机会,学生们在组内能够大胆发言,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虽然语言不是那么周密,但 却能看出学生们的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知识学习的互补,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课题名称 《愚公移山》(第2课时)
教学目标 反复诵读,提升诵读能力,培养文言语感。 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寓意。 体会愚公精神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翻译。 2.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寓意及其现实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愚公移山》(第2课时)导学案
初步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导学过程】 一、学思合议(15分钟) (一)学(7-9分钟) 1.自学教材 (1)自学内容:研读第24课《愚公移山》。 (2)自学指导:在默读的过程中,梳理文章脉络。 (3)自学要求:坐姿端正,零抬头,零发呆,认真研读课本。 (二)思(5-6分钟) 1.借助课下注释,翻译文章第三四两段,并说说分别交代了哪些内容? 2.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如何?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 3.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4. 你觉得愚公“愚”吗?智叟又是否“智”呢?“愚公”“智叟”两个名字有何妙处? 5.愚公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我们今天是否仍然需要愚公精神?为什么? (三)议(7分钟) 1.要求:①先议自学中的疑惑,再议思的部分。 ②速度快,人人参与,及时补充或纠错,不讨论与学习无关的事。 2.对议:有疑惑,先对议,再组议,组长做好总结。 二、展示分享(15分钟左右) 口展:用语规范,声音洪亮。 板展:字迹工整,不连笔不绕字。 当堂检测。(3分钟) 1.汝之不惠____________________ 5.无陇断焉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不可彻____________________ 6.亡以应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我之死____________________ 7.一厝朔东____________________ 4.惧其不已____________________ 8.河曲智叟____________________ 1、正确理解“方”、“阳”等文言实词和“而”、“其”等文言虚词,学习文言文的倒装句式和反问句式,能正确翻译课文。 2、学习对比、衬托的写法。 3.培养学生朗读、理解和背诵文言文的能力。 4.学习愚公移山精神,用顽强奋斗的精神去战胜人
教 学 反 思 寓言故事浅显易懂,情节吸引人,中心人物是愚公,中心事件是移山。在文中对愚公的移山壮举早有争论,最反对的人物是智叟,智叟认为愚公移山是一件极为愚蠢的行为。在授课时,我主要设计了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一是愚公愚吗 二是新时代的我们还要不要愚公精神。请给身边的愚公写一 则50字左右的颁奖词,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