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同学们,现在请大家来猜一个谜语:唱歌不用嘴,声音真清脆,嘴尖像根锥,专吸树枝水。说鸟不是鸟,躲在树上叫。自吹啥都懂,其实全不晓。这是什么昆虫?
19 蝉
八年级上册
1.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细读课文,感受作者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和细致严谨的科学方法。
学习目标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虞世南 《蝉》)
蝉,古称蜩(tiáo)、蚱(zhà)蝉等,俗名“知了”、爬树猴。蝉的一生有四个阶段,即卵、幼虫、拟蛹和成虫。雌蝉通常于7~8月份产卵于孔,幼虫孵化后会随树枝或自造细丝落到地面入土中,幼虫在地下生活的时间很长,最短也要2年左右,
我国古人按蝉的出现时间分为春蝉、夏蝉和寒蝉。从文字中我们大概知道蝉的基本知识,那么,面对大自然中小小的蝉,我们会有怎样的感悟?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章《蝉》。
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代表作:《昆虫记》(又名《昆虫的故事》)全书共10卷,以生动有趣的文笔向人们介绍昆虫世界。
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科普散文集,它以生动有趣的文笔,向人们展现出一个绚丽多彩的昆虫世界,《蝉》就是其中的一篇,课文选了文章中的两部分。
《昆虫的故事》问世以后,法布尔就成为蜚声世界的科普读物作家,为广大读者所熟悉和热爱。他的故居和实验室现已建成法布尔纪念馆。
法布尔有一句名言:“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有没有觉悟。”这话是他成功的秘诀,也会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作品介绍
(1)概念:科学小品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
(2)特点: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内容真实,结构严谨巧妙,语言生动准确。
文体知识——科学小品
字词积累
金蜣 涂墁 臃肿
罅隙 蚋 轧扁
qiāng
màn
xià
ruì
yà
yōng
黏土( ) 扒掘( )
喧嚣( ) 钹( )
nián
jué
xiāo
bó
喧 嚣:
暴 晒:
罅 隙:
匹 敌:
无动于衷:
声音杂乱,不清静。
指用强烈阳光照晒。
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二、记一记
缝隙。
对等、相称。
蝉的一生
快乐吗?
读课文:思考
卵在树洞生活10个月左右
幼虫在六月七月爬出来。
两个月后,若虫第二次脱皮,成为二龄若虫
一年后,长大两倍,变成四龄若虫
再过两年,长大两倍,脱皮成为五龄若虫,在夏天爬出地面。
产卵后的第6个夏天,羽化成虫。
羽化后五六天,雄蝉以歌声引诱雌蝉前来交配,等待死亡。
成虫大约只有两个星期的生命。
说明顺序
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说说每一部分说明的内容及其说明顺序。
第三层:(8—11)写对蝉的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第一层:(1)表明自己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2—7)写对蝉的地穴的考察。
1.文章2—7段写对蝉的地穴考察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的?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这一层次写对蝉的地穴考察是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进行的。第2-3段说明对地穴外部情形的考察,第4-6自然段说明对地穴内部情形的考察。
2.文章8-11段写对蝉的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又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的?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这一层次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时按实物发展顺序进行的。第8段写对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上的活动情形的观察,第9-10段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观察,第11段写对刚脱壳的蝉的情形的观察。
【答案】交代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说明下文的观察都是法布尔亲自观察的,使文章内容具有真实性。
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阅读方法解密
说明文开头句(段)作用分析法。
说明文开头句(段)的作用一般是:引出或交代说明对象;引出下文的说明内容;如果是通过事例引出说明对象,那就还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
第二层:(15—17)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首先说明产卵的数量多是为了在遭到破坏时能有幸存者,然后介绍蚋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无知。
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第一层:(12—14)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方式和数量等。
第四层:(25—26)概括写蝉的生活历程:“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这既照应了蝉的地穴的介绍,又结束了对蝉卵生长过程的说明,也是对全文做了形象化的总结。
第三层:(18—24)介绍蝉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活动。这一层次详细记述了蝉的幼虫从蜕皮、悬挂、落地,到藏身地下的经过。
1.在文中就蝉的挖洞、脱壳、产卵、幼虫钻土等细节细细品读,勾画出过程,根据主要特点进行概括。
(1)挖洞(第4段):蝉分泌粘液,使泥土成为泥浆,固定隧道。
(2)脱壳(8-10段):找支撑点,外层皮由背的中线慢慢裂开,表演奇怪的体操。
(3)产卵(12-13段):选择最小的向上翘起的树枝,在枯枝上刺成三四十个小孔。
(4)幼虫钻土(23-24段):四处寻找软土,挥着镐向下挖掘,将土抛出地面,挖开土穴,钻进去,隐藏自己。
2.从第10段中找出写蝉脱壳的动词,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1.列数字:“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
(1)动词:“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钩住”
作用:这些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蝉从壳中艰难脱出的具体过程,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
成虫卵
蝉卵孵化、幼虫出壳
幼虫脱皮
幼虫钻进地里
四年后,幼虫爬出地穴
“金蝉脱壳”变为成虫
成虫飞离枝头
五星期后,成虫交配、产卵、死亡
蝉的生命简史:
说明语言
这是一篇说明文,但我们读起来并不觉得枯燥无味,为什么?
《蝉》实质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告,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但是,作者在表达上采用了一些文学性语言对说明对象的科学资料进行综合介绍,因此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①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如写蝉产卵,写出了一位“可怜的母亲”生儿育女所付出的艰辛,也写出了蚋残害生灵的可恨。写由卵发育成蝉,表现出了蝉所经历的四年漫长历程的艰苦。这就使文章具有了较强的感染力,能使读者为这个小生物的成长慨叹,从而对作者“幸福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又如此的转瞬即逝”的议论和抒情产生共鸣。
②运用文学的语言表达。如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的离壳过程。又如以准确而形象的语言描写所观察到的情形,写蝉“在空中腾跃,翻转”“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其中的动词准确而又生动地描写了蝉脱壳的整个过程。
③把自己的观察过程写得富有波折,有情节,有描写,就像是小故事一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案】本题运用说明文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四步法。不能。因为“大多数”是限制性词语,表示多数掘地昆虫的窠外面有土堆,只有少部分的掘地昆虫没有土堆,删去之后就变成掘地昆虫外面都有一堆土,与文意不符,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句中的“大多
数”能否删去?为什么?
第12段“往往”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案】本题运用说明文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四步法。“往往”一词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但不排除个别情况,说明蝉大多时候找向上翘起的树枝,但也有例外,如果去掉的话说明只有找到向上翘起的树枝蝉才会产卵,与原意不符,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答案】这句话运用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将“蝉”的地穴与“金蜣”的地穴相比较,说明“蝉”的地穴周围一点土都没有的特点,使读者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找出说明方法:
“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
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答案】最后一段运用了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总结了蝉的一生。
思考:
【难点探究】文章的两大部分,似乎颠倒了蝉由卵到幼
虫,由幼虫到成虫这样一个生长过程,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写作顺序?
【答案】课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作者并没有按照昆虫的一般成长过程——卵、幼虫、成虫的顺序来介绍,而是从幼虫时代入手,介绍这一过程,这正是作者别具匠心的地方:第一,蝉的幼虫生涯占了它生命的大部分时间,这样安排说明顺序旨在说明蝉的生长很艰难;第二,这部分的生活不为一般人了解,容易引起读者兴趣。
作者为什么能把我们熟视无睹的蝉的成长过程说明得这样清楚明白?
思考探究
这是因为作者经过了长期细致的观察。从文中看,比如蝉四年一个生命周期,一个月在阳光下歌唱,都说明作者对蝉的观察是长期而细致的。正是作者严谨认真、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和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让他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而能写出这样生动而又准确的文章。
全文以作者对蝉一生的观察进程为线索,以幼蝉夏至出洞开头,又以幼蝉入洞结尾,首尾衔接,将蝉艰难的生长过程清晰地呈现到读者面前,表达了作者的同情、怜爱之情。
1.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运用作比较、列数字等多种说明方法,具体而准确地描写了蝉的习性,让读者对蝉有深入细致的了解。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多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蝉以人的性格特点,写出了蝉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蝉的喜爱之情。
与昆虫有关的成语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蜻蜓点水
(3)金蝉脱壳(4)蛛丝马迹(5)蜂拥而来
(6)飞蛾扑火 (7)积蚊成雷 (8)螳臂挡车
(9)招蜂引蝶(10)作茧自缚 ……
关于描写蝉的诗句
1、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五代楚 刘昭禹《闻蝉》
2、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蝉》
3、门柳不连野,乍闻为早蝉。游人无定处,入耳更应先。
——《早蝉》
4、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
——《闻新蝉赠刘二十八》
5、一声初应候,万木已西风。偏感异乡客,先于离塞鸿。
——《闻蝉》
法布尔观察昆虫的故事
他为了研究昆虫,花费了一生的时间如醉如痴地观察昆虫的习性。一天,他趴在地上,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死苍蝇,一连看了三四个小时,以致周围挤满了人。有人还骂他是个“怪人”,可他全然不知。又有一次,他爬上果树观看蜣螂的活动入了迷,直到树下有人叫“抓小偷”,他才从昆虫王国的迷梦中惊醒过来。
法布尔为了研究昆虫,一生如痴如醉地观察昆虫习性。一天,他趴在地上,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死苍蝇,一连看了三四个小时,以致四周围满了人,还骂他是“怪人”,可是他全然不知。又有一次,他爬上果树观察螳螂的活动,直到树下有人大叫“抓小偷”,他才从昆虫王国的迷梦中惊醒过来。法布尔在普温斯教书时经常到附近一条沙路上观察昆虫。有一天大清早,他在沙路上走着,忽然听到蛐蛐的叫声,于是就循着声音来到一块大石头旁,轻轻地躺了下来。几个农妇早上下地时看见他,到黄昏收工时,仍看他躺在那里。她们实在不明白,这个人怎么花了一天时间,就看着一块石头,简直中邪了!其实他是在观察石头旁的蛐蛐。
布置作业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科学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