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赤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赤壁》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30 22:11:1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赤壁》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2.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
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文学常识简介
1、作者及背景简介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自唐敬宗宝历元年至哀帝天佑四年(825—907)年,共计八十三年,文学史上一般称为晚唐时期。这个时期,宦官专权,朋党交争,大唐帝国日益衰微,江河日下,藩镇势力日益强大,杜牧死后仅二十二年便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诗人杜牧就生活在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晚唐时期。他是宰相杜佑之孙,从小饱读诗书,自视甚高,喜好谈兵,对自己的军事才能十分自负,怀抱用世之心。二十六岁举进士,因为秉性刚直,被人排挤,在江西等地做了十年幕僚,“促束于簿书宴游间”,很不得志。三十六岁内迁为京官,后受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贬为黄州、池州等地剌史,始终郁郁不得志。在晚唐诗坛上,他与李商隐被合称为“小李杜”。杜牧的诗多感慨时事,抒写性情,诗风俊朗雄丽,是晚唐诗坛的一大成就。杜牧的咏史诗,是晚唐咏史诗的高峰。
2、题材简介
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是以历史为客体来抒写主体情志的诗歌。咏史诗大多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咏史诗发端于秦汉时期,而唐代是咏史诗创作的成熟与繁荣期。
三、朗读诗歌,理解内容
1、读准字音,把握古诗的诵读节奏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2、译读诗歌,理解内容
①词义解释
戟:古代一种兵器。
销:销蚀。
将:拿,取。
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的遗物。前朝,这里指赤壁之战的年代。
东风:春风。
周郎:吴国的将领周瑜。
铜雀:即铜雀台。
二乔:乔公二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②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拿起来自己磨洗,认出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四、精读诗歌,品味赏析
1、明晓诗歌题目
学生结合注释①理解题目的意思
赤壁,在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长江南岸。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刘备联合军在此击败了曹操大军。诗中所写的赤壁,实为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作者是借相同的地名来抒发感慨。
2、理解兴感之由
学生思考问题:《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归纳概括。
作用:开头两句属于记叙,借“折戟”起兴,慨叹三国人物事迹,引出下文对史事的议论。
3、悟出诗人情感
思考问题:
①为什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的“东风”指什么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归纳概括。
“东风”一语,除了实指之外,也可以理解为周瑜取胜的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的条件,特别是孙权对他的信任。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这两句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以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这种可能的命运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将会变换,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
7、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借用“东风”“铜雀台”的典故,以二乔的命运来暗示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非常含蓄,流露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有某种机遇,抒发了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8、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折戟”这一“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事迹的感叹,抒发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六、总结
附:有关资料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庐江舒县人 。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
二乔,指东汉末年乔公(后世盛传东汉末年的江东美女大乔、小乔为汉太尉乔玄之女,实为误传,乔公并非乔玄)的两个女儿大乔与小乔,名不详。二乔容貌美丽,以美貌出名,为皖国潜山氏(今安庆市潜山市)人也。诗中的大乔、二乔两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属于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