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共6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共6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1 10:4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6张PPT)








YUGONGYISHAN
列子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主张
清静无为。
列子聚徒讲学,弟子甚众,一次,列子往谒南郭子时竟挑选“弟子四十人同行”,可知列子后学众多。
作者介绍
《列子》又名《冲虚经》或《冲虚真经》,是道家的重要典籍,也是我国古代思想史和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一书深刻反映了夏末周初交替与春秋战国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当时的哲学、神话、音乐、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
作品介绍
其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常典故事,如列子学射、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对后人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本文选自《列子 汤问》第五章,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
文体知识
概念
特点
结构
寓 言
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意味。
①篇幅一般比较短小,结构简单,语言凝练而富有表现力;②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③故事具有虚构性;④常运用拟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
寓体——所述故事;寓意——所托意旨(所给启示)。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hánɡ



zēnɡ
kuí


běn
shuānɡ
chèn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整体感知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sǒu
zēnɡ
kuì

cuò
zēnɡ
shuò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纵横面积七百里,高几千丈(1尺=0.1丈,1尺=0.333米),本来坐落在冀州南部,河阳北边。
译 文
古代计量面积用语。表示纵横若干长度。方圆面积。
长度单位。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 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将,近。
连词,表修饰。
苦于。
阻塞。
曲折,绕远。
你,你们。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直通。
汉水南岸。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纷纷地。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北山下有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北路途阻塞,出入道路都要绕远,就召集全家人来商量,(他)说:“我和你们一道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直通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行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译 文
面向,面对着
尽、全
赞同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 焉 置 土石?”杂曰:“投 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众人纷纷说:“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去。”
译 文
提出疑问
“连……都……”
如……何,能把……怎么样?
放置、安放
诸,兼语词,相当于“之于”。
介词,凭借
这,这样
纷纷
况且
哪里
安置
边,边上
削减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 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
节,始一 反 焉。
于是愚公带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他的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愚公。(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译 文
肩负、扛。
敲、打
用箕畚装土石
龀,儿童脱去乳齿,长出恒齿,当在七八岁之际,因以指童年。
语气词
介词,到。
代词,指愚公。
更替
季节
同“返”,往返
率领、带领

河曲智叟笑而 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河曲的智叟嘲笑着劝阻愚公干这件事,他说:“你也太不聪明了!凭你这点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块怎么样呢?”
译 文
同“慧”,聪明
指草木
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劝阻,阻止
表修饰,不译
严重
凭借
“连……都……”
主谓间取消独立性,无实义
把……怎么样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 以 应。
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你连寡妇和小孩都不如。即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呀!儿子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但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它吗?”河曲智叟听了,无话可答。
译 文
长叹
通达,这里指改变
不如,比不上。
即使
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语气词
穷尽
加大增高。
愁苦。这里指担心。
回答
表转折,但是。

主谓间取消独立性,无实义
顽固
同“无”,没有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 于 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 陇 断 焉。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害怕愚公他们不停地挖下去,便向天帝禀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去背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部。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
译 文
停止
介词,向。
指神话中的天帝。
被……感动
放置、安放。
山冈阻隔
代指这件事
代指这件事

水的南岸
陇,同“垄”,高地
断,隔绝。
握、拿
通假字
始一反焉
“反”同“返”,往返
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
无陇断焉
“陇”同“垄”,高地
字词清单
亡以应
通“无”,没有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副词,将近
连词,况且

杂然相许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动词,赞同
副词,表约数,上下,左右
《与朱元思书》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荡胸生曾云
曾益其所不能
同“层”,重叠
同“增”,增加
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望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词多义

汝心之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形容词,顽固
动词,巩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
动词,愁苦,这里指担心
动词,使……痛苦

河曲智叟亡以应国恒亡
动词,同“无”,没有
动词,灭亡、消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固执己见、顽固不化

且焉置土石
有子存焉
疑问代词,哪里
语气词,不译

以残年余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介词,凭借
连词,来

其妻献疑曰
其如土石何
惧其不已也
代词,他的,指愚公
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代词,他,指愚公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告之于帝
于我如浮云
舜发于畎亩之中
介词,到
介词,向
介词,对、对于
介词,从

河阳之北
跳往助之
汝心之固
助词,的
代词,他们,指愚公及其家人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论语〉十二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曰
而山不加增
连词,表修饰,不译
连词,表修饰,不译
连词,表转折,但是

帝感其诚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名词,诚心
副词,真正、确实
《富贵不能淫》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劝阻,阻止
通“止”仅,只
《狼》
方七百里
古义:古代计量面积用语。
今义:方向,方面。
惩山北之塞
古义:苦于。
今义:惩罚。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古义: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今义:曾经。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古义:指草木。
今义: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
何苦而不平
古义:愁什么,担心什么。
今义:何必自寻苦恼,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得。
古今异义
面山而居
吾与汝毕力平险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名词用作动词,面对
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词类活用
愚公移山:借指做事有毅力,有
恒心,不怕困难。
孀妻弱子:指寡妇及年幼的孩子。
残年余力:指晚年衰弱的体力。
成语积累
1.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出愚公移山遇到的困难。
困难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两山高大
年且九十,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箕畚运土石
渤海之尾,一年始返
年老力衰,人员少
工具简陋
运土石的路途遥远
深入研读
研讨品析
感知态度
人物 相关语句 态度分析
愚公家人
愚公妻子
邻人弱子
河曲智叟
操蛇之神
天帝
杂然相许。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支持并献计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
有疑虑
始龀,跳往助之
支持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轻视、嘲讽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畏惧
帝感其诚……
感动并帮助
随堂思考
2.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话,在句式上有相似之处,那他们的态度相同吗?
其妻献疑曰
献:提出,
不反对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以君之力
以残年余力
君:尊称
残年:轻视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为愚公着想
嘲讽挖苦
如太行王屋何
其如土石何
有顾虑
讥笑愚公无能
愚公之妻:关切 担心 疑虑 智叟:嘲笑,讥讽、轻视
笑:讥笑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遗 男
智 叟
以遗男的热情帮助,突出表现智叟的顽固不化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对比
研讨品析
3.本文以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两座山的神话结尾,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赞扬了愚公的伟大抱负、坚强毅力、不怕困难的精神。
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战胜自然的美好愿望。
以神话结尾更能突出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体现了寓言的特点。
研讨品析
4.读完本文,你眼中的愚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简要概括。
愚公是一个有远大抱负,不畏困难,有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敢于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劳动人民。
研讨品析
愚 公
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智 叟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显示智叟的目光短浅、安于现状、自以为是,突出愚公的志向远大、不畏困难、坚持不懈、大智若愚
5.作者在愚公和智叟的命名上有什么深意?
①“愚”和“智”是一对反义词,作者用一对反义词为两人命名,可以形成鲜明对比。②作者在命名上还特意将两个人物加以颠倒:愚公大智大勇、坚定执着,命名为“愚”;智叟鼠目寸光、冥顽不灵,命名为“智”。这一颠倒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调,而且增强了讽刺的效果。③“公”和“叟”的称呼也值得深思。“公”和“叟”带有一定的感彩:“公”是敬称,相当于“老人家”;“叟”则是一般的甚至带有一丝不敬的称呼,相当于“老头子”。作者对人物的命名,反映了作者的感情倾向,不仅加重了对比色调,而且增强了讽刺效果。
愚公
智叟
6.这则寓言记叙了一件“改天换地”的事,描写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想一想它的寓意是什么。
1、赞美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
2、只要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坚持斗争,就能够改造客观世界。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填塞)于东海。
三处差异
人数,外援,结局
延伸拓展
英国人

加拿大人
对愚公的评价
……
延伸拓展
1 .愚公开始了一项他自己知道不能完成的工作,这令我觉得奇怪。他指望家人继续做下去。如果我父亲开始一项工作,他不会指望我去完成,他会自己完成。
2.这是一项机械的工作。愚公只运用了体力,没有运用头脑和智力。
3. 文中没有涉及女性,除了那个寡妇。而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她失去了丈夫。英国的故事里可能会有一个女主角,而不像这里,主角都是男性。
4.这是一个关于愚蠢老头的故事,移山是荒谬愚蠢的想法。如果在西方,我们不会想到移山,我们会绕道而行。
5.愚公……这老头一定是发了疯!
而且令人奇怪的是,为什么他不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动工呢?
延伸拓展
一个疑问
聪明的中国人,为什么会对这样一个疯狂的愚老人,津津乐道?

延展思考
现实意义
像愚公一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顽强拼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当代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如果想建立一番事业,不可避免要面对许多困难,所以继承并发扬“愚公精神”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延展思考
一个人只要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最终一定会取得成功。表达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和“人定胜天”的理想。
传统解读
朗健精神 儒家思想
延展思考
伪作乎? 误读乎?
延展思考
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儒家的进取精神)
两小儿辨日
事物具有多重性,不要盲目相信自己的直觉。
(道家的辩证思想)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
——《庄子》
困乏;疲惫
一个人要胸怀大志,坚定不移的向自己的理想前进,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退缩 。
(儒家的进取精神)
夸父逐日
一个人不要自不量力,肆意妄为,去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
(道家的无为思想)
“道”,可以用言语表述的,
就不是永恒的“道”。
“名”,可以用名称界定的,
就不是恒久的“名”。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破而不立
几个假如
假如你是智叟,在愚公发表“造人移山”演说后,你会怎么反驳他?
假如你是智叟,在“移山成功”后又碰到了愚公,你会怎么反驳他?
几个假如
假如你是愚公的子孙,你会对你的先祖说些什么?
几个思考
“愚”与“智”
老人崇拜
家长制度
人口问题
女人问题
成功问题
人与自然
……
不唯书
不唯师
不唯势
常见的考查形式 答题技法
这则寓言有什么寓意(或讽刺/揭示了什么)?
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看寓言的标题。
看寓言的开头和结尾。
看重点段落和关键语句。
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故事情节。
联系实际。
2.愚公移山的壮举,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对于愚公应当搬家还是移山,大家看法不一。如果用现代人的眼光重新审视,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阐述理由。
愚公应当移山。愚公移山,是正视生活中的困难,对其毫不逃避、迎难而上的表现。这个故事的教育意义,不在于愚公能否移走大山,而在于他那认准目标、矢志不移的精神。另外,搬家是逃避困难、逃避现实的表现,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愚公移山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出入之迂”的问题,也为家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搬家则只能让家乡更闭塞、贫穷、落后又何谈发展呢?
愚公应该搬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的精神固然重要,但不能无限夸大人的能力,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移山破坏了生态,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搬家和移山,都是为了更好地与外界沟通。搬家可使自己和子孙免于受苦,也可保护生态。此外,搬家还体现了创新意识,破除了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
1.故事情节曲折巧妙。
开篇极写山之高大,交代“移山”背景;接着写愚公移山的决定,仅以全家之力“平险”,所用工具简陋,运土石路途遥远等,突出愚公之“愚”;后写与智叟之辩”,突出愚公之“智”;最后以天帝助其移山成功作为高潮与结局。情节设计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写作特色
2.善用对比、烘托表现人物形象。
比如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就具有强烈的对比效果。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 去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突出了愚公才是真正的“智”。
文中运用烘托的例子也不少。例如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石路程的遥远,挖山者的年纪等,对显示愚公的气魄、说明移山工程的艰巨,有烘托作用。又如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烘托了愚公精神的影响力。
3.人物语言生动传神。
故事中的对话不仅有展开情节的作用,而且不同的对话用不同的语气,反映了人物不同的思想情态。如北山愚公“聚室而谋”,是用商量的语气征询家人的意见,由此引出妻子的“献疑”;妻子“献疑”,表示了对移山的关心,又引起全家人讨论“焉置土石”的问题,引出移山行动的开端;河曲智叟的“笑而止之”,表现了其思想的顽固,引出愚公的驳斥,由此过渡到神话的结尾。
愚公移山
结构梳理
不怕困难、改造自然
移山背景
大山规模、位置移山不易
移山过程
(开端)
移山之争
(发展)
提出移山主张讨论运土方案开始协力移山
愚公不愚
智叟不智
智叟阻止移山愚公初心不改
天帝感其诚意
助公移山
移山结果
(高潮、结局)
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定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主旨归纳
古诗文中的山水阴阳
1.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望岳》
素养提升
阴阳原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我国古代地名中的“阴”和“阳”实际上是一种方位指示,“日之所照曰阳”,也就是说太阳所能照到的地方就称为阳。山水阴阳是说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由于我国大部分区域,一年四季太阳光都是从偏南方向照射过来,山峰高耸,日光能照射到的地方多是山的南面;而河流位于地平面以下,所以太阳能照射到的地方多是河流的北面。故有“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的说法。
在我国历史上,很多地名及地理表述都与此关系密切,如江阴、衡阳、汉阳等。《愚公移山》中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和姚鼐(nài)《登泰山记》
中的“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其阴,济水东流”等都体现了
“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
谓之阴”之说。
有关坚持的名言警句
1.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2.锲(qiè)而舍之,朽木不折(zhé);锲而不舍,金石可镂(lòu)。 ——荀子
3.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pù)十日寒。 ——胡居仁
4.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张孝祥
“愚公移山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请结合愚公和毛相林“移山”的经历,说说你对“愚公移山精神”的认识。
当代愚公——毛相林
2021年2月17日,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名单公布,有“当代愚公”之称的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支书毛相林入选。下庄村坐落在一个巨大的天坑里,四周高山绝壁合围,外出只有一条盘旋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村民们世世代代几乎与世隔绝,祖祖辈辈生活在贫困中。自1997年以来,毛相林带领村民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凿出了一条长达8公里的“天路”,下庄村从此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因大山阻路,愚公带领子孙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将山移走;深受天坑之苦,毛相林带领村民,历时7年在悬崖峭壁上凿出“天路”。“愚公移山精神”是造福他人、知难而进、坚持不懈的精神。
【参考答案】
从下面两个场景中任选其一,以课文相关内容为基础,发挥想象,写一个片段。不少于200字。
愚公一家和邻家小儿“移山”
愚公与智叟辩论
课后作业
2. 写愚公及其子孙们移山,为什么要穿插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的情节?
这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①“遗男”“跳往助之”,必然是得到了他母亲的同意,是出自真心,高高兴兴去的,可见愚公的伟大壮举得到众人的支持;②把孩子高兴的神态生动地描写出来,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避免了单调;③和下文智叟的态度形成对比,增强讽刺的艺术效果。
愚公形象
不怕困难
意志坚定
抱负远大
深思熟虑
目光长远
信念坚定
两山高大
年老力衰
路途遥远
人少力微
工具简陋
移山目标明确
确知移山之利
深明人山关系
懂得人力无穷
“愚”

移山困难
高山可移
大智若愚
判断句:
“……也”,表判断
省略句:
省略主语,即“(家人)杂然相许”
杂然相许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倒装句:
甚矣,汝之不惠
主谓倒装,即“汝之不惠甚矣”
告之于帝
状语后置,即“于帝告之”
被动句:
“感”是“被……感动”的意思
帝感其诚
文言句式
倒装句:
甚矣,汝之不惠
主谓倒装,即“汝之不惠甚矣”
告之于帝
状语后置,即“于帝告之”
文言句式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定语后置,即“遂率子孙荷担三夫者”
且焉置土石
宾语前置,即“且土石置焉”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