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优化训练】浙教版2022-2023学年九下数学第1章 解直角三角形 测试卷1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下面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在Rt△ABC中,∠C=90°,若sin∠A=,则cosB=( )
A. B. C. D.
2.在中,、均为锐角,且,则是( )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3.某铁路路基的横断面是一个等腰梯形(如图),若腰的坡比为2:3,路基顶宽3米,高4米,则路基的下底宽为( )
A.7米 B.9米 C.12米 D.15米
4.如图,OA=4,线段OA的中点为B,点P在以O为圆心,OB为半径的圆上运动,PA的中点为Q.当点Q也落在⊙O上时,cos∠OQB的值等于( )
A. B. C. D.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5.如图,两条宽度都为1的纸条,交叉重叠放在一起,且它们的交角为α,则它们重叠部分(图中阻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B. C. D.1
6.如图,将一个Rt△ABC形状的楔子从木桩的底端点P处沿水平方向打入木桩底下,使木桩向上运动,已知楔子斜面的倾斜角为20°,若楔子沿水平方向前移8cm(如箭头所示),则木桩上升了( )
A.8tan20° B. C.8sin20° D.8cos20°
7.我国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首创割圆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即通过圆内接正多边形割圆,从正六边形开始,每次边数成倍增加,依次可得圆内接正十二边形,内接正二十四边形,…….边数越多割得越细,正多边形的周长就越接近圆的周长.再根据“圆周率等于圆周长与该圆直径的比”来计算圆周率.设圆的半径为R,图1中圆内接正六边形的周长,则.再利用圆的内接正十二边形来计算圆周率则圆周率约为( )
A. B. C. D.
(第7题) (第8题)
8.如图,在 中, , 为 上一点,连接 ,将 沿 翻折,点 恰好落在 上的点 处,连 .若 , ,则 的长度为( )
A. B. C. D.
9.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点E是CD边上的一点,点F是点D关于直线AE对称的点,连接AF、BF,若tan∠ABF=2,则DE的长是( )
A.1 B. C. D.
10.在 中, , 为 上一动点,若 , ,则 的最小值为( )
A.5 B.10 C. D.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要注意认真看清题目的条件和要填写的内容,尽量完整地填写答案.
11.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巨型雪花状主火炬塔的设计,体现了环保低碳理念.如图所示,它的主体形状呈正六边形.若点A,F,B,D,C,E是正六边形的六个顶点,则tan∠ABE= .
12.某校数学兴趣小组开展无人机测旗杆的活动:已知无人机的飞行高度为30m,当无人机飞行至A处时,观测旗杆顶部的俯角为30°,继续飞行20m到达B处,测得旗杆顶部的俯角为60°,则旗杆的高度约为 m.(参考数据:,结果按四舍五八保留一位小数)
13.图1是一款折叠式跑步机,其侧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忽略跑步机的厚度).该跑步机由支杆AB(点A固定),底座AD和滑动杆EF组成.支杆AB可绕点A转动,点E在滑槽AC上滑动.已知AB=60cm,AC=125cm.收纳时,滑动端点E向右滑至点C,点F与点A重合;打开时,点E从点C向左滑动,若滑动杆EF与AD夹角的正切值为2,则察看点F处的仪表盘视角为最佳.
(1)BE= cm;
(2)当滑动端点E与点A的距离EA= cm时,察看仪表盘视角最佳.
(第13题) (第14题)
14.如图,在矩形中,为上的点,,,则 .
15.如图,在四边形中,,平分.若,,则 .
(第15题) (第16题)
16.如图,岸边堤坝和湖中分别伫立着甲、乙两座电线塔,甲塔底 和堤坝 段均与水平面 平行, 为 中点, 米, 米.某时刻甲塔顶 影子恰好落在斜坡底端 处,此时小章测得2米直立杆子的影长为1米.随后小章乘船行驶至湖面点 处,发现点 , , 三点共线,并在 处测得甲塔底 和乙塔顶 的仰角均为 ,则塔高 的长为 米;若小章继续向右行驶10米至点 ,且在 处测得甲、乙两塔顶 , 的仰角均为 .若点 , , , 在同一水平线上, ,则甲、乙两塔顶 , 的距离为 米.(参考数据: , , , )
三、解答题(本题有8小题,第17~19题每题8分,第20~22题每题10分,第23题每题12分,第24题14分,共80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推演步骤.
17.计算:
(1);
(2).
18.如图,在△ABC中,∠C=150°,AC=4,tanB= .
(1)求BC的长;
(2)利用此图形求tan15°的值(精确到0.1,参考数据: =1.4, =1.7, =2.2)
19.如图,在△ABC中,∠C=90°,D是BC边上一点,以DB为直径的⊙O经过AB的中点E,交AD的延长线于点F,连结EF.
(1)求证:∠1=∠F.
(2)若sinB= ,EF=2 ,求CD的长.
20.某校门前正对一条公路,车流量较大,为便于学生安全通过,特建一座人行天桥.如图,是这座天桥的引桥部分示意图,上桥通道由两段互相平行的楼梯AB、CD和一段平行于地面的平台CB构成.已知∠A=37°,天桥高度DH为5.1米,引桥水平跨度AH为8.3米.
(1)求水平平台BC的长度;
(2)若两段楼梯AB:CD=10:7,求楼梯AB的水平宽度AE的长.
(参考数据:sin37°≈ ,cos37°≈ ,tan37°≈ )
21.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在周围数十千米范围内形成气旋风暴,有极强的破坏力.今年首个超强台风“圣帕”第0709号超强台风于8月13日在北纬21.3度,东经123.3度的太平洋上生成,其中心气压925百帕,近中心最大风速55米/秒,生成时还是热带风暴的“圣帕”,在连跳两级后,15日晚8时已“变身”为超强台风.向台湾东部沿海逼近并登陆台湾岛,之后于19日上午将在福建中南部沿海福州一带再次登陆.在这之前,台风中心在我国台湾海峡的B处,在沿海城市福州A的正南方向240千米,其中心风力为12级,每远离台风中心25千米,台风就会减弱一级,如图所示,该台风中心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北偏东30°方向向C移动,且台风中心的风力不变,若城市所受风力达到或超过4级,则称受台风影响.试问:
(1)该城市是否会受到台风影响?请说明理由.
(2)若会受到台风影响,那么台风影响该城市的持续时间有多长?
(3)该城市受到台风影响的最大风力为几级?
22.如图1,在△ABC中,∠ACB=90°,∠CAB=30°,△ABD是等边三角形,E是AB的中点,连接CE并延长交AD于F.
(1)求证:①△AEF≌△BEC;②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
(2)如图2,将四边形ACBD折叠,使D与C重合,HK为折痕,求sin∠ACH的值.
23.在△ABC中,∠ABC=90°.
(1)如图1,分别过A、C两点作经过点B的直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求证:△ABM∽△BCN;
(2)如图2,P是边BC上一点,∠BAP=∠C,tan∠PAC= ,求tanC的值;
(3)如图3,D是边CA延长线上一点,AE=AB,∠DEB=90°,sin∠BAC= , ,直接写出tan∠CEB的值.
24.已知:点 在 上,弦 ,垂足 ,弦 ,垂足为 ,弦 与 相交于点 ;
(1)如图 ,求证: ;
(2)如图 ,连接 ,当 平分 时,求证:弧 弧 ;
(3)如图 ,在(2)的条件下,半径 与 相交于点 ,连接 ,若 ,求线段 的长.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 / 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优化训练】浙教版2022-2023学年九下数学第1章 解直角三角形 测试卷1
(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下面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在Rt△ABC中,∠C=90°,若sin∠A=,则cosB=(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如图,在Rt△ABC中,∠C=90°,∵sinA=,cosB=,∴cosB=.
故答案为:A.
2.在中,、均为锐角,且,则是( )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答案】B
【解析】∵|tanB |+(2sinA )2=0,
∴|tanB |=0,(2sinA )2=0,
∴tanB=,∠B=60°,
2sinA-=0,sinA=,∠A=60°,
在△ABC中,∠C=180°-60°-60°=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故答案为:B.
3.某铁路路基的横断面是一个等腰梯形(如图),若腰的坡比为2:3,路基顶宽3米,高4米,则路基的下底宽为( )
A.7米 B.9米 C.12米 D.15米
【答案】D
【解析】
∵腰的坡度为i=2:3,路基高是4米,
∴BE=6米,
又∵EF=AD=3米,
∴BC=6+3+6=15米.
故选D.
4.如图,OA=4,线段OA的中点为B,点P在以O为圆心,OB为半径的圆上运动,PA的中点为Q.当点Q也落在⊙O上时,cos∠OQB的值等于(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当点P运动到恰好点Q落在⊙O上,连接QB,OP,BC,再连接QO并延长交⊙O于点C,则∠CBQ=90°(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B、Q分别是OA、AP的中点,
∴BQ∥OP,
∵OP=OB=BA=OA=2,
∴QB=1
在Rt△CQB中,∠CBQ=90°
∴cos∠OQB==.
故选C.
5.如图,两条宽度都为1的纸条,交叉重叠放在一起,且它们的交角为α,则它们重叠部分(图中阻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B. C. D.1
【答案】A
【解析】【分析】如图所示,过A作AE⊥BC,AF⊥CD,垂足分别为E、F,依题意,有AE=AF=1,可证得∠ABE=∠ADF=α.
然后可证得△ABE≌△ADF,得AB=AD,则四边形ABCD是菱形.在Rt△ADF中,AD== ,由此根据菱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其面积.
【解答】如图所示,
作AE⊥BC,AF⊥CD,垂足分别为E、F,
依题意,有AE=AF=1,
根据已知得∠ABE=∠ADF=α,
所以△ABE≌△ADF,
∴AB=AD,
则四边形ABCD是菱形.
在Rt△ADF中,AD==
所以S菱形ABCD=DC AF=×1=
故选A.
6.如图,将一个Rt△ABC形状的楔子从木桩的底端点P处沿水平方向打入木桩底下,使木桩向上运动,已知楔子斜面的倾斜角为20°,若楔子沿水平方向前移8cm(如箭头所示),则木桩上升了( )
A.8tan20° B. C.8sin20° D.8cos20°
【答案】A
【解析】根据已知,运用直角三角形和三角函数得到上升的高度为:8tan20°.
【解答】由已知图形可得:tan20°=,
木桩上升的高度h=8tan20°.
故选A.
7.我国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首创割圆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即通过圆内接正多边形割圆,从正六边形开始,每次边数成倍增加,依次可得圆内接正十二边形,内接正二十四边形,…….边数越多割得越细,正多边形的周长就越接近圆的周长.再根据“圆周率等于圆周长与该圆直径的比”来计算圆周率.设圆的半径为R,图1中圆内接正六边形的周长,则.再利用圆的内接正十二边形来计算圆周率则圆周率约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如图:
∵十二边形是正十二边形,
∴,
∵于H,又,
∴,∴圆内接正十二边形的周长,
∴
故答案为:A.
8.如图,在 中, , 为 上一点,连接 ,将 沿 翻折,点 恰好落在 上的点 处,连 .若 , ,则 的长度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如图,记 交于 过 作 于 过 作 于
中 上的高相等,
, ,
,
由对折可得:
是 的中垂线,
,
设 则
整理得:
检验:当 时, 不合题意舍去,取
故答案为:A
9.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点E是CD边上的一点,点F是点D关于直线AE对称的点,连接AF、BF,若tan∠ABF=2,则DE的长是( )
A.1 B. C. D.
【答案】C
【解析】过点F作FN⊥AB于点N,并延长NF交CD于点M,
∵AB∥CD,
∴MN⊥CD,
∴∠FME=90°,
∵tan∠ABF=2,
∴=2,
设BN=x,则FN=2x,
∴AN=4﹣x,
∵点F是点D关于直线AE对称的点,
∴DE=EF,DA=AF=4,
∵AE=AE,
∴△ADE≌△AFE(SSS),
∴∠D=∠AFE=90°,
∵AN2+NF2=AF2,
∴(4﹣x)2+(2x)2=42,
∴x1=0(舍),x2=,
∴AN=4﹣x=4﹣=,MF=4﹣2x=4﹣=,
∵∠EFM+∠AFN=∠AFN+∠FAN=90°,
∴∠EFM=∠FAN,
∴cos∠EFM=cos∠FAN,
∴=,即,
∴EF=,
∴DE=EF=.
故答案为:C.
10.在 中, , 为 上一动点,若 , ,则 的最小值为( )
A.5 B.10 C. D.
【答案】B
【解析】以 为顶点, 为一边在下方作 ,过 作 于 ,过 作 于 ,交 于 ,如图:
,要使 最小,只需 最小,
∵ , ,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最小即是 最小,此时 与 重合, 与 重合,即 最小值是线段 的长度,
∵ , ,
∴ ,
∵ ,
∴ , ,
又 ,
∴ , ,
∵ ,
∴ ,
而 ,
∴ ,
∴ ,
∴ 的最小值是 ,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要注意认真看清题目的条件和要填写的内容,尽量完整地填写答案.
11.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巨型雪花状主火炬塔的设计,体现了环保低碳理念.如图所示,它的主体形状呈正六边形.若点A,F,B,D,C,E是正六边形的六个顶点,则tan∠ABE= .
【答案】
【解析】连接BC、AC,
∵点A,F,B,D,C,E是正六边形的六个顶点,
∴AB=BC=AC,BE垂直平分AC,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C=60°,
∵BE⊥AC,
∴∠ABE=∠ABC=30°,
∴tan∠ABE=tan30°=,
故答案为:.
12.某校数学兴趣小组开展无人机测旗杆的活动:已知无人机的飞行高度为30m,当无人机飞行至A处时,观测旗杆顶部的俯角为30°,继续飞行20m到达B处,测得旗杆顶部的俯角为60°,则旗杆的高度约为 m.(参考数据:,结果按四舍五八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2.7
【解析】设旗杆底部为点C,顶部为点D,延长CD交直线AB于点E,依题意则DE⊥AB,
则CE=30m,AB=20m,∠EAD=30°,∠EBD=60°,
设DE=x m,
在Rt△BDE中,
解得
则m,
在Rt△ADE中,,
解得m,
∴CD=CE-DE.
故答案为:12.7.
13.图1是一款折叠式跑步机,其侧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忽略跑步机的厚度).该跑步机由支杆AB(点A固定),底座AD和滑动杆EF组成.支杆AB可绕点A转动,点E在滑槽AC上滑动.已知AB=60cm,AC=125cm.收纳时,滑动端点E向右滑至点C,点F与点A重合;打开时,点E从点C向左滑动,若滑动杆EF与AD夹角的正切值为2,则察看点F处的仪表盘视角为最佳.
(1)BE= cm;
(2)当滑动端点E与点A的距离EA= cm时,察看仪表盘视角最佳.
【答案】(1)65
(2)(13±2)
【解析】(1)由题意得BE=AC-AB=125-60=65cm,
故答案为:65;
(2) 如图2-1,当∠BAE是锐角时,过点B作BT⊥AE于点T,
∵ 在Rt△BTE中,BE=65cm,,
∴ET=13cm,BT=26cm,
∴AT=cm,
∴AE=AT+ET=(13+2)cm,
如图2-2中,当∠BAE是钝角时,过点B作BT⊥AE于点T,
同法可得,ET=13cm,AT=cm,
∴AE=ET-AT=(13-2)cm,
综上所述,AE的长为(13±2)cm,
故答案为:(13±2).
14.如图,在矩形中,为上的点,,,则 .
【答案】或
【解析】设,
在矩形中,为上的点,,,
,
,
,
故答案为:.
15.如图,在四边形中,,平分.若,,则 .
【答案】
【解析】过点D作BC的垂线交于E,
,
四边形ABED为矩形,
,
,
平分,
,
,
,
∴∠CDB=∠CBD
,
,
,
,
,
.
故答案为:.
16.如图,岸边堤坝和湖中分别伫立着甲、乙两座电线塔,甲塔底 和堤坝 段均与水平面 平行, 为 中点, 米, 米.某时刻甲塔顶 影子恰好落在斜坡底端 处,此时小章测得2米直立杆子的影长为1米.随后小章乘船行驶至湖面点 处,发现点 , , 三点共线,并在 处测得甲塔底 和乙塔顶 的仰角均为 ,则塔高 的长为 米;若小章继续向右行驶10米至点 ,且在 处测得甲、乙两塔顶 , 的仰角均为 .若点 , , , 在同一水平线上, ,则甲、乙两塔顶 , 的距离为 米.(参考数据: , , , )
【答案】17;
【解析】如图,延长AB交MN延长线于点G,延长FE交AG于点H,过点D作DR⊥FH于点R,交MN延长线于点I,
由题意得CB=BD=CD=6米,
∵四边形HGRI为矩形,
∴HR∥GI∥BD,HR=GI=BD=6米,
∴∠DFR=∠DPI=α=26.7°,
∴=tan26.7°=0.5,
∴设DR=x,则RF=2x,
又∵EF=2米,
∴RE=2x-2=2(x-1)米,
在Rt△DRE中,DE=5米,
∴x2+[2(x-1)]2=25,
整理,解得:x=-(舍去)或x=3,
∴DR=3米,RE=4米,
∴HE=HR+RE=6+4=10米
∵某时刻甲塔顶A的影子恰好落在斜坡底端E处,此时小章测得2米直立杆子的影长为1米 ,
∴2:1=AH:HE,
∴AH=20米,
∴塔高AB=AH-BG=AH-DR=20-3=17米;
连接AT,过点T作TK∥MN交AB于点K,
∵tanα=tan26.7°==0.5,
∴IP=6+2RI,
∵PQ=10米,
∴GQ=GI+IP+PQ=22+2RI,AG=AH+RI=20+RI,
在Rt△AGQ中,∠AQG=β =36.8°,
∴tan36.8°==0.75,即=,
解得:RI=7米,
∴GQ=22+2×7=36米,AG=20+7=27米,
在Rt△TNP中,∠TPN=α=26.7°
∴tan26.7°==0.5,
∴PN=2TN,
在Rt△TQN中,∠AQN=β =36.8°,
∴tan36.8°==0.75,
∴QN=TN,
∴PQ=10=PN-QN=2TN-TN,
解得:TN=15米,
∴QN=20米,
∴KT=GN=GQ+QN=36+20=56米,AK=AG-TN=27-15=12米,
∴在Rt△AKT中,由勾股定理得:AT=,
∴AT=4.
故答案为:17,4.
三、解答题(本题有8小题,第17~19题每题8分,第20~22题每题10分,第23题每题12分,第24题14分,共80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推演步骤.
17.计算:
(1);
(2).
【答案】(1)解:
;
(2)解:
=
=.
18.如图,在△ABC中,∠C=150°,AC=4,tanB= .
(1)求BC的长;
(2)利用此图形求tan15°的值(精确到0.1,参考数据: =1.4, =1.7, =2.2)
【答案】(1)解:过A作AD⊥BC,交BC的延长线于点D,如图1所示:
在Rt△ADC中,AC=4,∵∠C=150°,∴∠ACD=30°,∴AD= AC=2,CD=AC cos30°=4× =2 ,在Rt△ABD中,tanB= = ,∴BD=16,∴BC=BD﹣CD=16﹣2 ;
(2)解:在BC边上取一点M,使得CM=AC,连接AM,如图2所示:
∵∠ACB=150°,∴∠AMC=∠MAC=15°,
tan15°=tan∠AMD= ≈ ≈0.27≈0.3.
19.如图,在△ABC中,∠C=90°,D是BC边上一点,以DB为直径的⊙O经过AB的中点E,交AD的延长线于点F,连结EF.
(1)求证:∠1=∠F.
(2)若sinB= ,EF=2 ,求CD的长.
【答案】(1)证明:连接DE,
∵BD是⊙O的直径,
∴∠DEB=90°,
∵E是AB的中点,
∴DA=DB,
∴∠1=∠B,
∵∠B=∠F,
∴∠1=∠F;
(2)解:∵∠1=∠F,
∴AE=EF=2 ,
∴AB=2AE=4 ,
在Rt△ABC中,AC=AB sinB=4,
∴BC= =8,
设CD=x,则AD=BD=8﹣x,
∵AC2+CD2=AD2,
即42+x2=(8﹣x)2,
∴x=3,即CD=3.
20.某校门前正对一条公路,车流量较大,为便于学生安全通过,特建一座人行天桥.如图,是这座天桥的引桥部分示意图,上桥通道由两段互相平行的楼梯AB、CD和一段平行于地面的平台CB构成.已知∠A=37°,天桥高度DH为5.1米,引桥水平跨度AH为8.3米.
(1)求水平平台BC的长度;
(2)若两段楼梯AB:CD=10:7,求楼梯AB的水平宽度AE的长.
(参考数据:sin37°≈ ,cos37°≈ ,tan37°≈ )
【答案】(1)解:延长DC交AH于F,
根据题意得,四边形BCFA为平行四边形,
故BC=AF,BA=CF,
∵BA∥CF,
∴∠HFC=∠A=37°,
在Rt△DHF中,DH=5.1,
∴HF= ═6.8(m),
∴BC=AH﹣HF=1.5(m)
(2)解:如图
作CG⊥AH于G,得CG=BE,
∵CG∥DH,
∴△FCG∽△FDH,
∴ ,
∵AB:CD=10:7,
∴ ,
∴CG=3,
∴AE= =4米
21.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在周围数十千米范围内形成气旋风暴,有极强的破坏力.今年首个超强台风“圣帕”第0709号超强台风于8月13日在北纬21.3度,东经123.3度的太平洋上生成,其中心气压925百帕,近中心最大风速55米/秒,生成时还是热带风暴的“圣帕”,在连跳两级后,15日晚8时已“变身”为超强台风.向台湾东部沿海逼近并登陆台湾岛,之后于19日上午将在福建中南部沿海福州一带再次登陆.在这之前,台风中心在我国台湾海峡的B处,在沿海城市福州A的正南方向240千米,其中心风力为12级,每远离台风中心25千米,台风就会减弱一级,如图所示,该台风中心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北偏东30°方向向C移动,且台风中心的风力不变,若城市所受风力达到或超过4级,则称受台风影响.试问:
(1)该城市是否会受到台风影响?请说明理由.
(2)若会受到台风影响,那么台风影响该城市的持续时间有多长?
(3)该城市受到台风影响的最大风力为几级?
【答案】(1)解:该城市会受到台风影响.
理由:如图1,
过点A作AD⊥BC于D点,则AD即为该城市距离台风中心的最短距离.
在Rt△ABD中,因为∠B=30°,AB=240.
AD= ×240=120(千米).
由题可知,距台风中心在(12﹣4)×25=200(千米)以内时,则会受到台风影响.
因为120千米<200千米,因此该城市将会受到“圣帕”影响
(2)解:依题(1)可知,当点A距台风中心不超过200千米时,会受台风影响,
故在BC上作AE=AF=200;
台风中心从点E移动到点F处时,
该城市会处在台风影响范围之内.(如图2)
DE=160(千米).
所以EF=2×160=320(千米).
又知“圣帕”中心以20千米/时的速度移动.
所以台风影响该城市320÷20=16(小时)
(3)解:∵AD距台风中心最近,
∴该城市受到这次台风最大风力为:12﹣(120÷25)=7.2(级).
答:该城市受台风影响最大风力7.2级
22.如图1,在△ABC中,∠ACB=90°,∠CAB=30°,△ABD是等边三角形,E是AB的中点,连接CE并延长交AD于F.
(1)求证:①△AEF≌△BEC;②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
(2)如图2,将四边形ACBD折叠,使D与C重合,HK为折痕,求sin∠ACH的值.
【答案】(1)证明:①在△ABC中,∠ACB=90°,∠CAB=30°,
∴∠ABC=60°.
在等边△ABD中,∠BAD=60°,
∴∠BAD=∠ABC=60°.
∵E为AB的中点,
∴AE=BE.
又∵∠AEF=∠BEC,
∴△AEF≌△BEC.
②在△ABC中,∠ACB=90°,E为AB的中点,
∴CE= AB,BE= AB.
∴CE=AE,
∴∠EAC=∠ECA=30°,
∴∠BCE=∠EBC=60°.
又∵△AEF≌△BEC,
∴∠AFE=∠BCE=60°.
又∵∠D=60°,
∴∠AFE=∠D=60°.
∴FC∥BD.
又∵∠BAD=∠ABC=60°,
∴AD∥BC,即FD∥BC.
∴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①在△ABC中,∠ACB=90°,∠CAB=30°,
∴∠ABC=60°.
在等边△ABD中,∠BAD=60°,
∴∠BAD=∠ABC=60°.
∵E为AB的中点,
∴AE=BE.
又∵∠AEF=∠BEC,
∴△AEF≌△BEC.
②在△ABC中,∠ACB=90°,E为AB的中点,
∴CE= AB,BE= AB.
∴CE=AE,
∴∠EAC=∠ECA=30°,
∴∠BCE=∠EBC=60°.
又∵△AEF≌△BEC,
∴∠AFE=∠BCE=60°.
又∵∠D=60°,
∴∠AFE=∠D=60°.
∴FC∥BD.
又∵∠BAD=∠ABC=60°,
∴AD∥BC,即FD∥BC.
∴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①在△ABC中,∠ACB=90°,∠CAB=30°,
∴∠ABC=60°.
在等边△ABD中,∠BAD=60°,
∴∠BAD=∠ABC=60°.
∵E为AB的中点,
∴AE=BE.
又∵∠AEF=∠BEC,
∴△AEF≌△BEC.
②在△ABC中,∠ACB=90°,E为AB的中点,
∴CE= AB,BE= AB.
∴CE=AE,
∴∠EAC=∠ECA=30°,
∴∠BCE=∠EBC=60°.
又∵△AEF≌△BEC,
∴∠AFE=∠BCE=60°.
又∵∠D=60°,
∴∠AFE=∠D=60°.
∴FC∥BD.
又∵∠BAD=∠ABC=60°,
∴AD∥BC,即FD∥BC.
∴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
(2)解:∵∠BAD=60°,∠CAB=30°,
∴∠CAH=90°.
在Rt△ABC中,∠CAB=30°,设BC=a,
∴AB=2BC=2a.
∴AD=AB=2a.
设AH=x,则HC=HD=AD﹣AH=2a﹣x,
在Rt△ABC中,AC2=(2a)2﹣a2=3a2,
在Rt△ACH中,AH2+AC2=HC2,即x2+3a2=(2a﹣x)2,
解得x= a,即AH= a.∴HC=2a﹣x=2a﹣ a= a.∴sin∠ACH= .;解:∵∠BAD=60°,∠CAB=30°,
∴∠CAH=90°.
在Rt△ABC中,∠CAB=30°,设BC=a,
∴AB=2BC=2a.
∴AD=AB=2a.
设AH=x,则HC=HD=AD﹣AH=2a﹣x,
在Rt△ABC中,AC2=(2a)2﹣a2=3a2,
在Rt△ACH中,AH2+AC2=HC2,即x2+3a2=(2a﹣x)2,
解得x= a,即AH= a.∴HC=2a﹣x=2a﹣ a= a.∴sin∠ACH= .;解:∵∠BAD=60°,∠CAB=30°,
∴∠CAH=90°.
在Rt△ABC中,∠CAB=30°,设BC=a,
∴AB=2BC=2a.
∴AD=AB=2a.
设AH=x,则HC=HD=AD﹣AH=2a﹣x,
在Rt△ABC中,AC2=(2a)2﹣a2=3a2,
在Rt△ACH中,AH2+AC2=HC2,即x2+3a2=(2a﹣x)2,
解得x= a,即AH= a.∴HC=2a﹣x=2a﹣ a= a.∴sin∠ACH= .
23.在△ABC中,∠ABC=90°.
(1)如图1,分别过A、C两点作经过点B的直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求证:△ABM∽△BCN;
(2)如图2,P是边BC上一点,∠BAP=∠C,tan∠PAC= ,求tanC的值;
(3)如图3,D是边CA延长线上一点,AE=AB,∠DEB=90°,sin∠BAC= , ,直接写出tan∠CEB的值.
【答案】(1)解:∵AM⊥MN,CN⊥MN,
∴∠AMB=∠BNC=90°,
∴∠BAM+∠ABM=90°,
∵∠ABC=90°,
∴∠ABM+∠CBN=90°,
∴∠BAM=∠CBN,
∵∠AMB=∠NBC,
∴△ABM∽△BCN
(2)解:如图2,过点P作PM⊥AP交AC于M,PN⊥AM于N.
∵∠BAP+∠1=∠CPM+∠1=90°,
∴∠BAP=∠CPM=∠C,
∴MP=MC
∵tan∠PAC=,
设MN=2m,PN=m,
根据勾股定理得,PM=,
∴tanC=
(3)解:在Rt△ABC中,sin∠BAC= = ,
过点A作AG⊥BE于G,过点C作CH⊥BE交EB的延长线于H,
∵∠DEB=90°,
∴CH∥AG∥DE,
∴ =
同(1)的方法得,△ABG∽△BCH
∴ ,
设BG=4m,CH=3m,AG=4n,BH=3n,
∵AB=AE,AG⊥BE,
∴EG=BG=4m,
∴GH=BG+BH=4m+3n,
∴ ,
∴n=2m,
∴EH=EG+GH=4m+4m+3n=8m+3n=8m+6m=14m,
在Rt△CEH中,tan∠BEC= =
24.已知:点 在 上,弦 ,垂足 ,弦 ,垂足为 ,弦 与 相交于点 ;
(1)如图 ,求证: ;
(2)如图 ,连接 ,当 平分 时,求证:弧 弧 ;
(3)如图 ,在(2)的条件下,半径 与 相交于点 ,连接 ,若 ,求线段 的长.
【答案】(1)证明:连接
弧 弧
(2)证明:连接半径 并延长 交 于点
平分
弧 弧
(3)解:连接 与 相交于点
弧 弧
由(1)(2)可知
设 则
弧 弧
是 的垂直平分线
设 则
在 中 则
或 (舍)
过 点作 垂足为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