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我为什么而活着
罗 素
教 学 目 标
1、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3、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
一个人应当为活着而吃饭,而不是为吃饭而活着。
——莫里哀
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
——肖洛霍夫
课 堂 导 入
人活着,为了什么?
我们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有思想的人总是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各位同学,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我们今天来就一起走进英国哲学家罗素的文章,看看他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课 堂 导 入
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他是20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除哲学、数学、文学外,他的著述还涉及教育学、社会学等领域,因而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思想家”。主要著作有《哲学原理》《论教育》《西方哲学史》等。
作 家 作 品
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情之一。
——爱因斯坦
作 家 作 品
哲理散文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善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
写景散文以描景物为主,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景物特征,移步换景法成文。如《昆明的雨》
文 体 常 识
散文分类
叙事散文,侧重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从一个角度选材,表现思想感情。 如《背影》。
抒情散文,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如《白杨礼赞》
文 体 常 识
散文分类
写 作 背 景
罗素一生追求和平,反对战争。他的一生,是激情澎湃、热情浪漫的一生;是不息求索、追求知识的一生;是捍卫和平,对人类的苦难充满同情、关爱的一生。这样的一生,当然也是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的一生。透过这篇文章可以窥见他一贯的人生态度与高尚情怀。
1、重点字音
遏制( ) 飓风( ) 肆意( )
濒临( ) 震颤( ) 俯瞰( )
深渊( ) 云霄( )
基 础 积 累
è
jù
sì
bīn
kàn
yuān
chàn
xiāo
2、词语释义
俯瞰:从高处向下看。
濒临:紧接,临近。
缩影:指同一类型的人或事物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遏制:制止,控制。
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
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形容水、洞穴等很深。
基 础 积 累
整 体 感 知
1、说说本文是按怎样的结构来表达观点的。
三种感情
总
分
总
渴望爱情
追求知识
同情苦难
总结上文
照应开头
2、作者怎样论述自己的观点?
第一部分(1):开篇提出总的观点,即“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2、作者怎样论述自己的观点?
第二部分(2—4):作者分别叙述了人生的三大追求即爱情、知识、同情心。
2、作者怎样论述自己的观点?
第三部分(5):总结全文,“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
合 作 探 究
1、本文的题目是“我为什么而活着”作者罗素一生到底是为什么而活着?
三大追求
对爱情的渴望
对知识的追求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心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冰心
2、作者寻求爱情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
爱情可以带来狂喜
爱情可以解除孤寂(安慰和力量)
爱情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1、裴多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2、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
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
4、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卢照邻
罗素一生有过几段爱情,他曾这样说过:“在我所爱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们,我的心地将偏狭得多。”爱情让他的胸怀变得更宽广、更博大。
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3、作者寻求知识体现在对哪些领域的追求?
知识
了解人类心灵
了解星星为什么发光
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
4、指出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作者同情那些遭受苦难的人们: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但作者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对苦难的拯救往往失败,这就使人更加痛苦。
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
1958年为促进核裁军活动,罗素创立非暴力反抗运动百人委员会。
1960年,他反对越南战争,和萨特一起成立了罗素-萨特特别法庭。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除夕之夜,睡在街头的老人
死于流弹的平民
罗素从小失去双亲,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对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他因反战而入狱,在晚年,他仍致力于禁核运动,为此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89岁高龄的罗素因参与核裁军的游行被拘禁7天。1967年他和萨特还成立了民间法庭——“罗素法庭”,揭露美国的战争罪行。就在他逝世的当天,他还为以阿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
5、三种追求中哪一个更让他执着、痛苦呢?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7、从作者的追求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人?
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的胸怀充满正义、良知、睿智、温情,多姿多彩,博大精深。本文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充分显示了作者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或者说有爱心,有责任心,敢于奉献自己,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胸怀宽广,精神崇高等。
6、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罗素?
渴望爱情、追求知识是理想,而同情苦难则是现实。渴望爱情、追求知识是为了自己,同情苦难则是为了他人。对人类不可遏制的同情心是作者追求爱情和知识的真正动力。作者追求爱情和知识,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有一个辉煌的梦:关爱人类,救人类于水火之中。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6、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罗素?
人道主义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主张人格平等,互相尊重。法国大革命时期,把它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
罗素是一个具有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充满正义、良知、睿智、温情。本文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充分显示了作者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
罗素形象
8、作者的这几种追求有没有内在的逻辑顺序?
这三种激情是按照境界、感情的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排列的。对爱情的追求是人本能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则进了一层,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则升华到了博爱的境界。
9、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却总把我带回尘世。
罗素的人生有三大追求:爱情、知识以及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心。其中,“爱情和知识”把作者引向“天堂”,而“同情心”把作者带回“尘世”。
9、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却总把我带回尘世。
它们之间是有关联的。作者之所以还需要同情心来支配他的一生,是因为这一追求是作者另外两个追求的基础,它不仅使得另外两个追求有了现实意义,也表现了罗素关注现实,为人类的苦难而痛苦的高尚的人格和崇高的生活目的,使得他的人生超越了庸常。
语言赏析
1、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感叹生命的神奇,提示生命的规律,又为这一规律而欢呼。暗含着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戕害生命的暴君必将被充满生命力的人民打倒。
2、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形象而充满诗意的语言,描述了人孤寂中的情感体验。“冰冷死寂”“深不可测”揭示了孤寂的恐怖可怕。然而,作者越是描述孤寂的可怕,越是反衬出爱情的可贵美好,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热切追求。
3、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本句大致是说理想很美好,但是现实很残酷。作者因为追求理想,在现实中遭遇各种困窘,最严重的时候是已经绝望了,强调追求过程的艰难。其中“深深的苦海”指苦难深重的社会现实,这是形象的说法。
本文作者通过写自己一生的三大追求,深刻地阐述了“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一古老的哲学命题,表达了自己对爱情和知识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的悲悯情怀,彰显了作者崇高而博大的胸怀。
课 堂 总 结
写 作 特 色
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本文层次清晰,为“总—分—总”结构。文章开篇直抒胸臆,先指出支配自己—生的主要感情—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接着分别对上述人生追求进行详细解释;最后是作者对自己一生的总结。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拓 展 延 伸
1、在《我为什么而活着》中,罗素说他为了支配他的三种感情而活,并且认为是“值得活的”。你又为何而生?
冰心《谈生命》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拓 展 延 伸
1、在《我为什么而活着》中,罗素说他为了支配他的三种感情而活,并且认为是“值得活的”。你又为何而生?
毕淑敏:
生命本没有意义。没有人会替你确定人生的意义,但如果你无法确定人生的意义,你将一辈子活在无意义状态里面。大到每一天,小到每做一件事,你都会感到无名的痛苦,因为你不知道往什么地方走。所以,每个人必须为自己的人生确定意义。这是做人的本分之一,而且确立目标要趁早。
拓 展 延 伸
1、在《我为什么而活着》中,罗素说他为了支配他的三种感情而活,并且认为是“值得活的”。你又为何而生?
只为家庭活着,这是自私;只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只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
——奥斯特洛夫斯基
拓 展 延 伸
2、读了这两篇文章,你对生命有怎样的认识?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同样是活着,不同人的生命意义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在万物复苏的时节生命是“春风吹又生”的坚韧强劲,是力量和意志的结晶。生命,需要的是拼搏奋进、无私奉献,只有真正了解了生命的意义,生活才会充满希望、信心与爱心。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只有懂得珍惜时光,充实自己,创造价值,人才会在有限的生命中发挥无限的光和热。
拓 展 延 伸
我 将 无 我
不 负 人 民
这是习近平主席在访问意大利期间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的一句话,迅速在社交媒体刷了屏。
夙夜在公、忘我工作,是习近平最平常的状态,风尘仆仆、马不停蹄是他治国理政最真实的写照。
板 书 设 计
渴望爱情
追求知识
同情苦难
博大的情怀
崇高的人格
我为什么而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