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教学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6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教学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1 16:5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陶渊明
学习目标


读:诵读、背诵此诗。
写:写出炼字、炼句鉴赏文字。
感:品味作者悠然、自适、恬淡的心境和超脱世俗的追求。
自主学习
时代背景
陶渊明的时代背景在东晋末期至南朝宋初期。这个时代时局动荡不安,虽有过短暂的太平时期,但是战乱频繁。政治腐败,私欲横流,仕途险恶,官场黑暗。由于门阀制度森严,许多有志之士不能施展抱负,悲愤不已。
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写了不少描述田园生活,反映归隐自洁的人生追求的诗作。本诗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
作家作品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诵读诗歌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疏通诗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疏通诗意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疏通诗意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疏通诗意
合作探究
炼词
“在人境”与“无车马喧”不矛盾吗?为什么?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不矛盾。“车马喧”喻指喧嚣纷扰的尘世和官场的迎来送往,而“人境”本就是尘世,但作者内心却无喧扰,这种反差体现了作者大隐于世、恬淡自适、超脱世俗的心境。
炼字
请赏析这两个字。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远”指远离官场、远离喧嚣世俗,“偏”指远离尘俗,恬淡、自适的环境。
这两个字反映了作者超脱世俗的追求和对官场功名的鄙弃。
炼字
请赏析这两句诗。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诗人悠闲地在俯身篱下采菊,偶抬头,南山已在眼前。 “悠然”形象地写出诗人所见所感并非刻意为之,而是自然相遇,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写出了诗人不经意间看到南山美景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诗人内心与自然的契合,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炼字
你能说出作者的“真意”吗?最后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真意”指的是自然之趣,人生真谛,那就是人生不应该为功名利禄所累,不应该在污浊的现实前迷失自我,而应回归自然,坚守住心灵的净土。
总结全诗,揭示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