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愚公移山-超全知识点整理(讲课用,可打印)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方:古代计量面积用语 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之:的
翻译: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且:副词,将近 面:面对,名作动 面山而居,而:表修饰
翻译:北山有个叫愚公的老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
③惩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可乎?”
惩:苦于 山北之塞:之,的 塞(sè):阻塞 出入之迂,之,主谓之间 迂:曲折,绕远
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而,顺承;室:家人;谋:商量,谋划 汝:你,你们 毕力平险: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毕:尽,全 险:险峻。这里指险峻的大山。形作名 指通豫南:一直通到豫州南部
指:直 汉阴:汉水南岸。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达于汉阴,于,到
翻译:他苦于山北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远。集合全家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达到汉水南岸,可以吗?”
④杂然相许(省略句)。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同;杂然:纷纷地 许:赞同 其妻献疑曰:其,代词,他的,指愚公的 献疑:提出疑问 以:凭借 以君之力:之,的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连...都...”损:削减
魁父之丘:之,这样的 如...何: 把...怎么样 且:况且 焉:往哪里、在哪里 置:放置、安放
且焉置土石?: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 (宾语前置的倒装句)——且置土石焉?
翻译:(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
⑤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hè)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
诸:兼词,相当于“之于” 渤海之尾:之,的 隐土之北:之,的 子孙:儿子和孙子 荷:肩负,扛
叩石垦壤:敲石头,挖泥土;叩,敲、打 箕畚jī běn:簸箕和箩筐。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名作状) 于渤海:介词,到 遂率子孙荷(hè)担者三夫:(省+定语后置)——遂率子孙三夫荷担者
翻译:大家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⑥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城氏之孀妻:之,的 孀妻:寡妇 遗男:死了父亲的男孩 始:才、刚 龀:换牙 跳往助之:之,代词,他们 易:更替 节:季节 始:才 反:通“返”,往返 焉:语气词
翻译: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⑦河曲智叟(sǒu)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
叟:老年男子 笑而止之:而,表修饰;之,代词,他 甚:严重 汝之不惠:你也太不聪明了 惠 :通“慧”,聪明 汝之不惠 :之,主谓之间
甚矣,汝之不惠 (主谓倒装)——汝之不惠,甚矣
翻译:河湾上的智叟讥笑着阻止他说:“你也太不聪明了。”
⑧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以:凭 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 山之一毛:之,的 毛:草木 其:放在“如……何”的句式前,加强反问语气。 长息:长叹 汝心之固:之:主谓之间 固:固执,顽固
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不若:不如,比不上 弱子:幼儿,小孩
翻译: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不能毁掉,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
⑨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判断句),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虽:即使 虽我之死:之,主谓之间 焉:用在句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呢 穷匮:穷尽
加增 :增加(高度) 而山不加增:而,转折 苦: 愁苦,担心 何苦而不平:担心什么铲不平?
何苦而不平:而,连词,表目的(不要讲来)(宾语前置的倒装句)——苦何而不平?
亡:通“无”,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以,连词,来 亡以应:没有话来回答
翻译: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呢; 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再增高加大了,担心什么铲不平?”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⑩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操蛇之神:之,的 神闻之:之,代词,这件事 惧其不已:害怕他不停地做下去
其:代词,他,指愚公 已:停止 告之于帝:之,代词,这件事,于,介词,向 状语后置倒装句
翻译:握着蛇的山神听说愚公移山这件事,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cuò)朔(shuò)东,一厝雍(yōnɡ)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被动句)(主语“帝”是被动者,译为“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感:被......感动
负:背 厝:放置、安放 陇断:山冈阻隔;陇:同垄,高地 断:隔绝 冀之南,汉之阴:之,的
一厝(cuò)朔(shuò)东,一厝雍(yōnɡ)南: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 (省略句)
翻译: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着这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置在雍州的南部。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岸,再没有山冈阻隔了。
本文通过愚公带领家人和邻人之遗男挖山不止,最后感动天帝移走山的故事,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坚定意志和必胜的信念。
愚公移山--文言现象
一、通假字
1.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 )
2.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
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二、一词多义
1.且:年且九十 (将近,副词)
且焉置土石 (况且,连词)
2.焉:且焉置土石 (哪里)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语气词)
始一反焉 (语气词)
无陇断焉 (语气词)
3.以:以君之力 (凭借,介词)
以残年余力 (凭借,介词)
河曲智叟亡以应 (来,连词)
不以物喜 (因为,介词)
必以分人 (介词,把)--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4.其:其妻献疑曰 (他的,代词)
其如土石何 (放在“如……何”的句式前, 加强反问语气)
惧其不已 (代词,他)
帝感其诚 (代词,他的)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其中的,代词)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种声音来
5.许:杂然相许 (赞同)
一百许里 (表示约数)
6.曾:曾益其所不能 (同“增”,增加)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7.于:达于汉阴 (介词,到)
告之于帝 (介词,向)
于渤海之尾(介词,到)
8.而:面山而居 (面对,名词用作动词)
聚室而谋 (表顺承)
何苦而不平 表顺承)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表修饰)
而山不加增 表转折)
9.之:
①结构组词“的”
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惩山北之塞;
以君之力; 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京城氏之孀妻;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操蛇之神
②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出入之迂也
③主谓之间无实义
汝之不惠;汝心之固;虽我之死
④指示代词,这样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公输盘替楚国造云梯这样攻城的器械
⑤代词,这件事
草蛇之神闻之 ;告之于帝
⑥人称代词,他们
跳往助之
⑦人称代词,他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三:词类活用
①毕力平险 (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③面山而居 (名词作动词,面向着)
四:特殊句式
①(大家)杂然相许 (省略句)
②且焉置土石? (宾语前置的倒装句)——且置土石焉?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省+定语后置)——遂率子孙三夫荷担者
④甚矣,汝之不惠 (主谓倒装)——汝之不惠,甚矣
⑤何苦而不平? (宾语前置的倒装句)——苦何而不平?
⑥告之于帝 (状语后置倒装句)——于帝告之
⑦帝感其诚 (被动句)(主语“帝”是被动者,译为“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⑧ 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 (省略句)
⑨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判断句)
五、固定句式
如太行、王屋何?
其如土石何?(“如……何”固定结构,表示“把……怎么样”,表示反问)
古今异义
方七百里:方,古,计算面积用语;今,方向
达于汉阴:阴,古,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今阴天
惩山北之塞:惩,古,苦于;今,惩罚
山之一毛:毛,古,草木;今,毛发
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叹息;今,休息
何苦而不平:何苦,古,担心什么;今,反问语气不值得。
七、成语积累: 愚公移山:借指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
问题答疑
1. 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
【答案】(l)两座山又高又大,移山很艰难: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2)移山的人少,且老的老、小的小: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3)工具简陋,运土路程远:箕畚运于渤海之 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 智叟对待愚公移山的态度如何?试结合其语言分析。
【答案】持反对的态度。智叟出语句句都是讥笑与责难。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出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语气很重,简直就是讥笑愚公无能了。
3. 愚公是怎样驳斥智叟的?
【答案】面对智叟的嘲笑,愚公驳斥了他的错误观点,阐述了人力无穷、自然能被征服的思想。愚公在“长息”之后,先是斥,接着是驳,用顶真的修辞格,显得气势宏大。
4. 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对于愚公形象的塑造起着怎样的作用?试分析。
【答案】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对于愚公形象的塑造起着衬托作用。更加突出了愚公移山的决心、信心、恒心。
5. 如何理解本文的神话结尾?
【答案】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有位名人说过: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的方式,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它跟宣传轮回、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