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二篇》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的难度很大,因为学生很少用议论性散文的角度解读文本。但是两篇散文都从生命的视角来展示展现对生命的探索和延续,这样的主题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却如一盏人生的明灯,他们几乎都能感受到文本的生动、凝练、真挚和热烈。只是限于认知水平及阅读视野,只能对文章浅尝辄止。
所以,教学中应紧扣学生内在的思想和心理需求,立足文本,通过反复的诵读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应通过多种阅读方法的应用,点拨其联想拓展,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其与文本相交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读懂《散文两篇》,我们会从中获得智慧的启迪。从而学习更好地面对生命。
请学生读读自己在预学中圈划出的最有哲理意味的语句。
二、求同比异,整体把握
1.大家在读这两篇文章时,有没有想过教材为什么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呢?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预设:都是散文。
语句都很优美。
都有很多具有哲理味道的句子。
主题都是关于生命的。
都教会我们热爱生命,感悟生命,绽放生命的价值追求。
2.了解议论性散文的概念
两篇文章选择的材料、写作角度不同,但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种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感情的叙述,表达字的观点的文章,叫做议论性散文。
屏显:
议论性散文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考和联想的空间。
3.明确两文的关系
明确: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告诉我们生命为什么是永久的,而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则是从如何达到永久这两个不同的视角,探究生命的意义。两篇文章互为注解,相辅相成,
屏显:
两篇文章互为注解,相辅相成。
三、探究生命的永久性
1.初读梳理
学习议论性散文,老师教大家第一个方法,叫做“关键词咀嚼法”。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在文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字:叫永。
⑴析字
①严文井用“永久”来形容生命,什么是“永”
屏显:
永,(1) 象形。小篆字形,象水流曲曲折折的样子。本义:水流长。
(2)久远。
(3)泛指长。兼指时间和空间。
②析题
从“永”字的含义中,你能发现生命的“永久”性有哪些特点?
预设:像水一样曲曲折折流淌不息。
时间很久远。
空间很广阔。
③请你找一找文中带“永”字的语句.
屏显:
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然离开, 就永远不会再返回。
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
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它充满了希望, 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反复诵读这些句子。
2.再读发现。
作者说“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然离开, 就永远不会再返回”。又说“它充满了希望, 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永”字所体现出的内容是否矛盾?结合课后阅读提示和旁批来阅读。
屏显:
课后阅读提示:《永久的生命》先感慨个人生命的短暂,进而歌颂“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不朽,从悲观中发掘希望,在柔弱中寻觅刚强 。
旁批:从时光一去不返,个人生命有限写起
怎样理解“生命自身”的不朽?
“分开来”“合起来”分别指什么?
生命在“ 终于要凋谢” 的花朵中“永存””,看似矛盾,却富有哲理。
⑴提示: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整理,你能发现哪个旁批告诉你阅读议论性散文的方法?
明确:“ ‘生命在‘终于要凋谢’ 的花朵中‘永存’’,看似矛盾,却富有哲理。”提醒我们注意相反的词语,这叫矛盾分析法。
⑵“永”字所体现的内容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①个体短暂,但整体生命现象永存。
②个体生命是会消逝,但种族群体会延续。
③个体生命会凋零,有价值的精神是永存的。
⑶用自然万物为例,将“永久的生命”所包含的两个方面组合一起。
屏显:
, 它既然离开, 就永远不会再返回,但, 却永远存在,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预设:一头牛的逝去,牛群繁衍;花儿凋谢,但花的身影一直会在;草儿枯萎,但草芽在来年永远会萌发;名人逝去,但他的精神延续。
3.三读品味
再读带“永”字的语句,运用“关键字词咀嚼法”和“矛盾分析法”,思考结尾句“凋谢和不朽混为一谈,这就是奇迹。”的含义。
明确:个体的生命的“凋谢”不意味生命的消逝,整体的生命将永存、种族群体会延续,更重要的是个体体现出的有价值的精神将一直延续,这就是“不朽”。
4.诵读全文
四、探究生命如何达到永久
我们怎样让自己的生命变成奇迹,让生命达到永久?活了98岁的罗素,在他95岁完成的《罗素自传》的序言中,揭示了“为什么而活着”的答案,告诉我们让生命达到永久的方法。
1.初读梳理
①罗素在文章开篇就告诉我们他活着的原因,请划出这句话。
明确: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②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开门见山回答作为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然后在下文中逐一阐释,这种行文结构叫做什么?
明确:总分式。
③思考:具体分析罗素选择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明确:爱情给人带来狂喜,解除孤寂,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
知识让罗素了解人的心灵,知道星辰为什么发光,理解毕达哥拉斯思想。
同情心让他渴望减轻世界的不幸。
2.再读探究
①罗素说“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从“引向云霄”中可以看出爱情和知识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那为什么说同情心会将我从云霄带回尘世?
(提示:用矛盾分析法可知“尘世”和“云霄”相对,我们就知道同情心带来的不会是快乐和幸福。)
预设:因为有了同情心,人们就会关注到世界有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
②既然爱情和知识已经能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为什么罗素还要追求把人带来痛苦的同情心呢?
(提示:这里提到的“爱情”是不是就仅仅指男女之间的爱情呢?)
明确:人的幸福有两个来源,一是获得,一是奉献。获得是有限的,所以这样的幸福是有限的,但奉献是无止境的,那我们的追求就不会停止,幸福也会无穷无尽。当我们将目光转向人类,心灵就会在寻找解除苦难的途径中不断地获取力量。
③这三个原因是不是彼此孤立的呢
明确:他们是彼此联系的,因为有爱,罗素同情世界所有的不幸;因为有知识,爱情变得更有力量,同情心能更广范围地被付诸行动;因为有同情心,爱情变得更有深度,追求知识更有动力。
屏显:
④从罗素对追求永久生命的三个途径中,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明确:博爱、有责任心,敢于奉献自己,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胸怀宽广,精神崇高等。
3.品析语言
哪些语句能透露出作者这些情感?
预设:“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的“纯洁但无比强烈”、“激情”、“支配”等。
“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中的“如此强烈”、“经常愿意”、“牺牲”等。
“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似乎过于美好”和“最终”等。
“我希望了解人的心灵。我希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中“希望”等。
“爱情和知识,尽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中的“尽可能”、“引上”、“总”和“带回”等。
“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中的“回声”和“心中回荡”等。
提示:这些语句中都有关键字词可以咀嚼品味,同时还能从句式中发现规律:这些句子多为长句,罗素为了表达自己的内心对生命的复杂情感,就用长句。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揭示生命的哲理和思考,也是以用长句为主。
屏显:
长句结构繁复,内涵丰富,集中紧凑,逻辑严密,能细致地表达思想,多用于论说,书面语中出现频率高。
4.知人论世
屏显:
伯特兰·罗素(1872~1970),生于英国,2 岁丧母,4 岁丧父。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在多个领域(哲学、数学、政治、伦理、教育、文学、社会学)均有著述。被称为 20 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未来时代的先知”,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1950 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作家”。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
他一生追求真理,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二战期间,还因为反战坐了六个月的牢,但他仍不改初衷。1955 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1961年,89 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以反对美国政府发展核武器,结果被判两个月的监禁。1964 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1970年2月2日,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中东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
“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以其一生的探索和实践对这一问题作了最单纯而又最强烈的回答。请结合作者生平介绍,通过“关键字词咀嚼法”说说对开篇的第二句“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三种支配自己的情感,“像飓风”一样强烈,但如此美妙的感情出现的背景,却是令人痛苦、绝望的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意象——“深深的苦海”,这苦海就是后文写到的“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就是现实的苦难。作者同情苦难者,并为他们不断努力和抗争,不断受挫,甚至有时要绝望。
五、探究生命的意义
罗素为人类的无休止的战争而愤懑,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而痛苦,他呼吁和强调人类行为的理性化,尽管他的理性主义思想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没有能受到很大的欢迎,但他依然是满怀自信,以乐观坚决的态度力排众议,不阿谀时俗,不随波逐流,言人所不敢言,不顾一切地讲出自己的真心话。所以,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安德斯·奥斯 特林在授奖时曾说,诺贝尔奖推崇他,奖励他,不仅仅因为他在学术思想方面的杰出成就——
屏显:
“而是因为他能把精湛的哲学思想成功地介绍给大众,并用来关心大众。他一生的事业皆在于热诚地为公众的良知辩护。”
罗素是 “当代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代言人,以及西方思想解放与言论自由的巨擘。”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
这巨大的荣誉,罗素是当之无愧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心灵,爱情的获得和知识的追求使他体验到了如在天堂般的幸福,但世界上触目皆是的战争、疾病、贫困和孤独又使他从圣洁的天堂回到现实的人间。他为整个人类的苦难和人类的前途而悲悯,而痛苦,并且试图改变这种痛苦,使自己的一生都处在不懈的奋斗奔波中。但他又清楚地明白,自己为人类命运的奔走呼告在人类无理性的贪婪面前显得那样的微不足道,于是他只得深沉而又无奈地感叹
屏显:
“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
这就是罗素的一生,一个担当起 “伟大”二字的心灵与生命,他用他的人生告诉我们如何让生命永久。请让我们用罗素的一生填写这句话。
屏显:
,它既然离开,就永远不会再返回,但是, 却永远存在,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生填写。
分享。
屏显:
我的小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那些暴君们能够杀掉许许多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我们将要以不声不响的爱情来赞美它。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严文井《永久的生命》
师生共读,
师总结: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考和联想的空间,这就是议论性散文。
屏显:
课后作业
罗曼 · 罗兰在《名人传》的引言里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经常“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就会感觉到“人类中最优秀的和你们同在”。如果我们追逐英雄的足迹,那么,我们就有可能“使英雄的种族再生”。课后阅读冰心的《谈生命》、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勃兰兑斯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