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之路》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评: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状元之路》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评: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12-27 17:0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测评(五)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测试内容 ①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②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一、选择题(60分)
1.读图,分析影响宁西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  )
①合理布局交通网 ②促进沿线及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③先进的科学技术 ④有利的自然条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① D.④①②
解析 宁西铁路的建设使得我国东西向的交通网更加的合理,促进了东西方向的经济发展,也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的发展,铁路的修建线路穿过不同的地形区,技术也就成为了其修建的保障。
答案 A
2.京津城际铁路被设计成“空中铁路”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为了减少建设成本 ②为了少占耕地,节约土地资源
③防止不同交通线路相互干扰 ④避开低洼地对交通的不利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 京津城际铁路沿线地区经济发达,农田广布,修建为“空中铁路”能少占耕地,避免交通线之间的干扰。
答案 C
读某城市内部和对外联系路线图,完成3~4题。
3.最不可能发展成为商业中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丁处既不符合市场最优原则,也不符合交通最优原则。
答案 D
4.对图中路线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城市内部道路网比较合理
B.城市内部道路不宜改造成为“井”字形
C.城市内部联系十分便利
D.高速公路、铁路应穿越城市中心
解析 高速公路、铁路穿过市中心,会干扰城市交通。
答案 D
投资130亿元的浙江舟山跨海大桥正式通车,舟山进入“半岛时代”,这座富裕岛屿的生产力也将得到第二次大解放。读图,完成第5题。
5.宁波市外环道路网的构建,对交通的影响是(  )
A.外环道路网与多条过境道路交会,容易产生交通拥堵现象
B.公路、铁路交会,方便旅客转乘
C.有效减少市区交通流量,缓解市中心交通压力
D.缩短了城市对角线方向的运输距离
解析 城市外环道路网的建设,主要目的是减少市中心交通流量,缓解市中心交通压力。
答案 C
6.如果图中a、b、c分别表示有关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运速、运量和运费因素,沿箭头方向表示量的递增变化。则表示航空运输和海运方式的分别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④和⑤ D.①和④
解析 从图中看①②⑤运速较快,②③④⑤运量较大,①②③运费较高。而航空运输特点是运量小、运费高,故①表示航空运输,海运特点是运速慢、运费低、运量大,故④符合。
答案 D
沪汉蓉高速铁路,亦称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是中国一条兴建中的高速铁路,全长2 078 km,由上海出发,途经南京、合肥、武汉、重庆等城市,到达成都。据此完成7~8题。
7.沪汉蓉高速铁路修建的决定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经济因素
C.国防因素 D.科技因素
8.下列有关沪汉蓉高速铁路修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将填补中国陇海和浙赣线之间无横向铁路的空白,提高中国铁路的灵活性
B.把上海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C.有利于加强东中西部地区之间资源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D.有利于东中西部资本、技术、人力资源跨区域快速流动
7~8.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及意义。第7题,当前,决定铁路建设的决定因素是经济因素。第8题,沪汉蓉高速铁路的建设,将填补中国陇海和浙赣线之间无横向铁路的空白,大大提高中国铁路的灵活性;有利于把川渝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东中西部资本、技术、人力资源跨区域快速流动,加强东中西部地区之间资源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答案 7.B 8.B
读“京杭运河古、今通航图”,完成9~10题。
9.“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是古人对扬州的赞誉与向往。历史上的扬州曾经是全球十大繁华都市之一,地位堪比今天的纽约、巴黎。下列造成扬州地位下降的原因正确的是(  )
A.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垦使环境恶化
B.洪水淹没了原来的扬州
C.环境污染使它发展变慢
D.交通运输线路的发展变化
10.下列关于扬州城市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展速度加快
B.现代城市发展沿运河伸展
C.城市形态变化缓慢
D.历史上城市形态是多方向发展
9~10.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交通运输的变化对城市的影响。在历史上,由于靠近京杭大运河,交通便利,扬州发展较快,城市沿运河扩展;随着清末大运河的淤积,加之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使扬州发展缓慢,城市沿河伸展的空间形态基本保持不变。
答案 9.D 10.C
出行期望线是连接起点和终点的直线,宽度表示出行期望量的多少,圆圈的相对大小表示区域。读图,完成11~12题。
11.出行期望量的变化规律是(  )
A.与聚落之间的距离没有相关性
B.与聚落的规模呈负相关的关系
C.与聚落之间的距离呈正相关的关系
D.与聚落的规模呈正相关的关系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聚落规模越大的城市,其出行期望路线的宽度就越大,即出行期望量与聚落的规模呈正相关。
答案 D
12.实际交通线一般是依据哪个因素来建设的(  )
A.人口多少的需要 B.聚落规模的大小
C.聚落之间的远近 D.出行期望量的多少
解析 根据乙图可以看出,在甲图中出行期望量较大的两城市之间建设了交通干线道路,即交通线的建设是依据出行期望量进行的。
答案 D
读下列两幅图,完成13~14题。
13.两图反映出(  )
①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只存在负相关关系 ②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既存在负相关,也存在正相关关系 ③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小于公交站点 ④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大于公交站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根据题中左图折线的走向可知,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既存在正相关,也存在负相关;根据题中右图可知,在同等距离的情况下,道路交叉口的零售商业面积远大于公交站点处,即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要大于公交站点的吸引力。
答案 D
14.影响零售商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市场 B.行人、营业面积
C.营业面积,人口密度 D.人口密度、交通
解析 零售商业在布局时主要考虑市场和交通条件。
答案 A
读江苏铁路网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影响江苏铁路建设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
B.地价
C.河流流向
D.技术水平
16.江苏铁路网的建设将(  )
A.占用大量耕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害无利
B.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生态平衡
C.加快江苏社会经济运转的节奏,促进区际间的联系
D.不利于城市体系的形成
15~16.解析 影响交通线建设的主要的区位因素是经济。交通网的建设有利于加快当地的经济运转,促进区域的联系,加快经济的发展。
答案 15.A 16.C
如图为某岛屿图,完成17~18题。
17.最适宜建港口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8.⑤处建飞机场的有利条件是(  )
A.离海港近,便于客货的中转
B.该岛风景优美,游客多,经济效益好
C.地势较高,云雾少,降水少
D.地形平坦,视野开阔,利于飞机的起飞降落
17~18.解析 根据经纬网可推断出图中岛屿位于太平洋,且常年受东北信风的影响。①处位于背风坡,风浪小,又有良好的港湾,适宜建港。由河流分布状况可看出⑤处地形平坦,且临海,视野开阔,利于飞机起飞降落。
答案 17.A 18.D
读图,完成19~20题。
19.下列关于图示线路的运输方式说法正确的是(  )
A.高压输电线路 B.水路交通线路
C.铁路运输线路 D.管道运输线路
解析 图示为我国川气东送线路,天然气主要通过管道运输。
答案 D
20.下列说法符合图示运输方式特点的是(  )
A.机动灵活 B.损耗小、连续性强
C.运量大、投资少 D.速度快、效率高
解析 管道运输的特点是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能好,连续性强和管理方便。
答案 B
二、综合题(40分)
2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因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兴起的城市是________和________。A城的主导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________工业。
(2)B、C两城市之间的铁路线建成后,B城________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明显增加。
(3)读图分析E城港口发展的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4)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该地区拟再建一条铁路线,请你帮助设计合理的线路,并在图中用规范图例绘制出来。
答案 (1)B C 棉纺织
(2)钢铁或机械
(3)交通便利,可以实现海陆联运;经济腹地广阔,腹地内经济发达;以大城市E为依托。
(4)答案见图(从C城向北的铁路线可设计为从C城至E城):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 港珠澳大桥主体建造工程(如图),预期于2015年至2016年完成,大桥投资超700亿元,约需6年建成。将要建设的港珠澳大桥全长约50千米,跨海逾35千米,相当于9座深圳湾公路大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将建6千米多长的海底隧道,施工难度世界第一;大桥建成后,使用寿命长达120年,可以抗击八级地震。
(1)兴建港珠澳大桥的主导因素是(  )
A.政治因素 B.自然因素
C.科技因素 D.经济因素
(2)港珠澳大桥修建过程中的不利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答案 (1)D
(2)①海域宽阔;②台风多;③潮差大;④流速急;⑤水深、风浪大;⑥海洋腐蚀作用严重;⑦桥墩地基不稳定。
2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城市A与B相比,形成较早的是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B与C相比,形成较早的是________,理由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中铁路线为京九线,则与C城市地域形态最为接近的是(  )
A.株洲 B.武汉
C.九江 D.天津
(3)C城市中的商业区区位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C城市的①、②、③、④四处,布局工业区最合理的是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判断城市形成的早晚,应看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然后依据主导因素的作用情况做出判断。影响图中城市的主导因素是交通,而铁路交通形式要晚于水运。第(2)题,若图中铁路线为京九线,则C城市地处通航河流与铁路交汇处,与此地域形态最为接近的是九江市。第(3)题,城市的城区图中,主要商业区位于多条道路交汇的市中心,交通便利,消费人口众多。第(4)题,工业区位的选择应注意盛行风向、河流等问题,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城市居民的影响。
答案 (1)B 位于河流交汇处,有三个方向上的航运优势 B 铁路交通的建设晚于河运
(2)C
(3)位于市中心,有多条道路交汇,交通方便,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消费人群
(4)③ 位于城市的下风向、河流下游,有公路、铁路经过,交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