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之路》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评: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状元之路》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评: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12-27 17:0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测评(六)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测试内容 ①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②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一、选择题(60分)
2011年10月28日上午9点30分,我国首次航空生物燃料用于客机试飞取得成功。本次试飞所需航空生物燃料的原料来自麻风树结出的果实。据此完成1~2题。
1.云南、四川、江西、贵州等地山区建立麻风树种植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是(  )
A.宜林山地广布 B.灌溉水源较多
C.气候温和干燥 D.土壤深厚肥沃
解析 我国的云南、贵州地区多喀斯特地貌区,地表崎岖不平,地表水因迅速下渗而缺少,所以该地区适合麻风树的生长和当地的宜林地区广有关。
答案 A
2.推广使用以麻风树果实为原料的生物燃料,积极的生态意义是(  )
A.降低航空运输成本 B.缓解地面下沉
C.解决地区人地矛盾 D.缓解气候变暖
解析 生物燃料在航空中使用,可有效的减少CO2的排放,缓解气候变暖的影响。
答案 D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下列漫画体现着不同的环境问题,其中与上述国际会议所讨论议题密切相关的是(  )
解析 气候变化大会的主要议题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问题,C图反映了这一问题。A图反映的是水污染,B图反映的是酸雨的危害,D图反映的是植被的破坏。
答案 C
4.2010年11月29日到12月10日坎昆气候变化大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集中在“责任共担”上,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解析 “责任共担”体现的是共同性原则。
答案 C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所耗用的能量要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据此完成5~6题。
5.下图中表示节能标志的是(  )
解析 A为生产许可标志,B为节能标志,C为绿色食品标志,D为节水标志。
答案 B
6.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家庭尽量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B.多用电子邮件,少用传真、打印机
C.用小汽车作为代步工具
D.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电脑睡眠模式
解析 小汽车的运输效率低,用小汽车代步,相对而言排放的废气较多,不符合低碳生活方式,要尽量使用公共交通方式。
答案 C
如图为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完成7~8题。
7.有关a过程结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提供新的自然资源 B.产生新的废弃物
C.减少污染 D.节约资源
解析 产生的废弃物经过分类、分解、处理等过程,可以减少污染。
答案 C
8.下列行为,能较好体现循环经济的是(  )
①东北大豆和小麦间作 ②消费者选用一次性用品 ③我国农耕区谷物种植和家畜饲养 ④城市垃圾用于焚烧发电、集中填埋 ⑤北京留民营村的生产模式 ⑥生产企业减少对商品的过度包装 ⑦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 ⑧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
A.①③④⑤⑧ B.②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⑤⑦ D.③⑤⑥⑦⑧
解析 循环经济主要包括生态农业(如③⑤⑦)和清洁生产(如④、⑧)。
答案 D
庭院经济是指农户充分利用家庭院落及闲置空间,从事高度集约化生产的一种经营形式。农家乐是农民向城市居民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的休闲旅游方式。读某地农业经济模式图,完成9~10题。
9.该经济模式对当地农村的有利影响有(  )
A.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粮食生产
B.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C.吸引城市游客,减轻环境压力
D.降低资源消耗,解决生活用能
解析 该经济模式既发展畜牧业,又发展林果业,可以循环利用,又能增加农民收入。
答案 B
10.为发展农家乐旅游,下列规划不合理的是(  )
A.加强交通建设,改善住宿条件
B.营造人造景点,丰富旅游资源
C.挖掘民风民俗,增加休闲情趣
D.建设农产超市,方便游客购物
解析 农家乐旅游是向城市居民提供一种回归自然的休闲旅游方式,不需要营造人造景点。
答案 B
《2002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的自然资源会在2075年之前耗尽。这份报告除评估全球生态系统现状外,还根据每个国家人口数量和各国自给自足能力的平衡关系,计算各国的“生态脚印”大小,换言之,也就是指各国消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地球留下最大“生态脚印”的国家。据此完成第11题。
11.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国“生态脚印”大,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  )
A.发展速度快
B.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太小
C.资源消费量大
D.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不协调
解析 “生态脚印”就是可供人们从事农林牧渔业和纤维生产,维持能源消耗和容纳基础设施的全部陆地和海洋面积。生态脚印越大,表示人类消耗的资源越多。
答案 D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12~14题。
12.下列有关图中字母F、H代表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A.F表示资源开发 B.F表示废弃物排放
C.H表示废弃物排放 D.H表示产品消费
解析 从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可看出,F表示产业活动过程,H表示废弃物排放过程,E表示资源开发。
答案 C
13.E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
A.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B.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C.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
D.资源开采一定会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解析 E表示资源开发,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答案 A
14.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  )
①高经济增长 ②发展清洁生产 ③倡导循环经济 ④减少资源开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发展清洁生产和倡导循环经济。
答案 B
如图为“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模式图”,完成15~16题。
15.人地关系中“环境反过来作用于人类社会”体现在图中的(  )
A.①箭头中 B.②箭头中
C.③箭头中 D.④箭头中
解析 ①表示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②表示人类社会作用于环境,③表示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社会,④表示人类社会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答案 C
16.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与环境关系,这符合(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公开性原则
解析 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
答案 B
如图为“甜菜制糖废水的末端处理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该流程(  )
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B.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C.提高了糖的产量和质量
D.促进了技术的进步和提高
18.应用新流程后该厂附近最适合布局(  )
A.罐头厂 B.啤酒厂
C.造纸厂 D.养猪场
17~18.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清洁生产的知识。第1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工厂之间的废弃物可以再利用,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第18题,图中的产品之一动物饲料没有应用,因而可在该厂附近建设养猪场。
答案 17.B 18.D
读“我国某企业集团型生态产业园区的生产联系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影响该生态产业园的核心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能源 B.技术
C.原料 D.市场
解析 从产业联系图可知,制糖业是核心企业,需要大量原料,为原料导向型工业。
答案 C
20.该生态产业园区中(  )
A.企业的集聚避免了市场的竞争
B.技术协作带动了企业间的集聚
C.企业彼此间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D.物质的循环利用形成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联系
解析 根据材料看出企业间的集聚不一定是由技术协作带动的,也不是所有企业间都具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企业集聚依然存在市场的竞争。由蔗田中的甘蔗到制糖等物质的循环利用形成了农业与工业的联系,即形成了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联系。
答案 D
二、综合题(40分)
21.读我国某农村地区发展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该农村地区发展模式属于________。
(2)通过对以上模式分析,将该地区社会、经济、生态三个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填入下图中。
(3)在发展模式图中描出其中一个恶性循环,并针对其设计一个调控方案,从而使社会、经济、生态三个系统相互协调,形成良性循环。把调控方案的措施填入下图。
答案 (1)传统发展模式
(2)上: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率低;左:燃料匮乏,粮食减产,毁林开荒;右:气候失调、水旱灾害增加,水土流失,淤积加重
(3)上:制定合理的区域发展政策、法规,进行科学规划;左: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提高单产;右:恢复改善生态系统
22.读海南某橡胶产业园生产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分析海南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2)指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对应说明其在上图中的具体表现。
(3)此产业园的生产模式有何优点?
答案 (1)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量丰富、降水充足(水热条件好),农作物生长期长(可一年三熟或四季皆可生长);热带生物资源丰富;热带海域广阔,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不断扩大的国内外市场,交通条件改善,农业技术的发展(或冷藏、保鲜技术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
(2)经济持续发展:通过橡胶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度开发,提高了经济效益。社会持续发展:通过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生态持续发展:通过废水和废弃物(废橡胶)的回收利用,节约能源和水资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节约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23.绿色消费成为时尚,“绿色产品”是指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对环境都不造成污染。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I表示商品,F表示原材料,H表示产品,G表示废品,J表示自然资源,请将下列代码①—⑤填到A—E处。
①使用、复用 ②原材料采集和处理 ③运输销售 ④废弃、再循环 ⑤产品的加工制作
(2)以下环节,最容易对产品造成污染的是(  )
A.使用 B.加工制作
C.运输 D.销售
(3)以下做法与绿色消费相悖的是(  )
A.使用无汞电池 B.产品多层包装
C.废品回收利用 D.完善质检体系
(4)在意大利,人们家里的咖啡壶大多用回收的可乐罐制得,请列举我们身边生活垃圾回收的事例。
答案 (1)A—②,B—④,C—⑤,D—①,E—③。
(2)B
(3)B
(4)废纸、废塑料制复合板;有机废料炼油;废包装纸盒造纸;废旧服装纺纱织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