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愚 公 移 山
本文选自《列子 汤问》。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列御寇所著,早已散佚,现在我们读到的八篇《列子》可能是东晋人根据古代有关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纪昌学射》《夸父逐日》《杞人忧天》等。
列御寇,战国时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代表人物。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主张清静无为,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先后著文二十篇。
寓言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者劝诫的意味。
一、篇幅短小,语言凝练,结构简单而有表现力;
二、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
三、故事一般是虚构的;
四、常用拟人、比喻、夸张等手法进行写作。
读准字音
孀妻( ) 智叟( )
箕畚( ) 厝( )
雍( ) 亡以应( )
sǒu
shuānɡ
jī běn
cuò
yōnɡ
wú
明确停顿
惩山北之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
/
/
/
/
/
结合注释 翻译文章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北边。
结合注释 翻译文章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译文: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北路途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行吗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结合注释 翻译文章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译文: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 况且,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呢 ”众人纷纷说:“把那些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结合注释 翻译文章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文: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敲石头,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愚公。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结合注释 翻译文章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译文: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
结合注释 翻译文章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译文: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改变,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河湾上的智叟无话可答。
结合注释 翻译文章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愚公他们没完没了地挖下去,便向天帝报告。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
文言积累
1.通假字
汝之不惠:
始一反焉:
无陇断焉:
“惠”同“慧”,聪明。
“反”同“返”,往返。
“陇”同“垄”,高地。
文言积累
2.一词多义
且
许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杂然相许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将近)
(况且)
(赞同)
(表约数,左右)
文言积累
2.一词多义
负
焉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且焉置土石
有子存焉
始一反焉
(背着)
(凭借)
(疑问代词,哪里)
(语气助词,无意义)
(语气助词,无意义)
文言积累
2.一词多义
以
而
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而山不加增
(凭借)
(来)
(表修饰)
(表转折)
文言积累
2.一词多义
之
汝心之固
冀州之南
告之于帝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意义)
(的)
(代词,指愚公移山这件事)
1、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翻译抽问
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改变,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
5、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
初读概括
简要复述本文内容。
再读梳理
概括故事发展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
背景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太行、王屋二山之“险”
愚公提出移山主张,全家讨论决定运土方案,叩石垦壤,毕力平险。
愚公与智叟论战。
山神恐惧,帝感愚公之诚,大山得移。
品析形象
寻读愚公之“愚”
愚公移山的原因: 。
移山目标: 。
所移的山状态是: 。
愚公年龄: 。
得到的支持: 。
如何安置土石: 。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方七百里,高万仞”
山高且大路途遥远工期漫长年老力衰人力单薄
装备简陋
“年且九十”
析言行,品形象
比读众人态度
人物 相关语句 态度分析
大部分家人
杂然相许。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支持移山,并主动献计献策,解决移山中存在的问题
愚公妻子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对移山存有疑虑,担心愚公的力量和无处放置土石
邻人之孀妻弱子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不顾力量弱小,支持移山
人物 相关语句 态度分析
智叟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轻视、嘲讽愚公,认为移山是愚蠢的行为,根本不可能成功
操蛇之神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对愚公的决心和勇气感到畏惧
天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被愚公移山的行动及其精神感动
对“愚公移山”的态度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关心、担心,不反对,表疑虑)
(责备、轻视、讥笑与嘲讽,阻止)
析读感知形象
比读愚公之智
愚公 智叟
看待主观条件
看待客观条件
观点
心态
语气
论战结果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甚矣,汝之不惠……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而山不加增”
“山高万仞”
发展的、长远的观点
静止的、眼前的观点
“何苦而不平?”
“其如土石何?”
坚定、成竹在胸
讥笑、挖苦、责难
成功
“亡以应”
愚公形象
智:目光长远,信念坚定,考虑问题周密,驳斥有理有据,抱负远大,志于造福子孙后代
勇: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勇于改造客观世界
一人扮愚公;
一人扮愚公妻;
一人扮智叟;
一人读叙述文字;
“杂曰”由全班齐读。
分角色朗读
析读感知形象
析手法理构思
析对比手法
愚公与智叟之对比
愚——智
公——叟
颠倒对比,增强讽刺
称呼中见感情倾向
延读拓展
俗谓之愚者,未必非智也(注愚公)
俗谓之智者,未必非愚也(注智叟)
——晋 张湛
析手法理构思
析对比手法
人力之弱与自然之强
遗男之弱与智叟之强
突出赞美
增强讽刺
析手法理构思
析对比手法
人力之“动”与自然之“静”
突显愚公移山的坚强信心来自他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正确认识
衬托
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
运土路程的遥远
一年返家一次
操蛇之神的“惧”
天帝的“感”
移山劳动的艰巨
愚公决心不可动摇
析手法理构思
析衬托手法
敢于迎接挑战
坚持就是胜利
志当存高远
发展眼光看问题
团结就是力量
析多角度寓意
”世咸知积小可以高大,而不悟损多可以至少。夫九层起于累土,高岸遂为幽谷。苟功无废舍,不期朝夕,则无微而不积,无大而不亏矣。“
——张湛
”虽为寓言,实含至理。盖人之所以有子孙者,为夫生年有尽,而义务无穷;不得不以子孙为延续生命之方法,而于权利无关。是即人之生存,为义务而不为权利之证也。“
——蔡元培
”我们可以从这里透彻地悟到,人类的文化和福利是一层一层堆积来的,群众是不灭的,不灭的群众力量可以战胜一切自然界地……人类地进化恰合了愚公的办法。人类所以能据有现在的文化和福利,都因为从古以来的人类不知不觉地慢慢移山上的石头、土块,人类不灭,因而渐渐平下去了。然则愚公的移山论,竟是合于人生的真义,断断乎无可疑了。“
——傅斯年
析多角度寓意
本文通过愚公立志移山,终于搬掉两座大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只要我们下定决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析多角度寓意
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幻想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更能突出愚公的精神感天动地。
悟读时代特点
(1)具有“挖山”的信心和勇气;
(2)具有坚持不懈、长期艰苦奋斗的精神;
(3)具有远大的目标和发展变化的眼光。
悟读感悟精神
你认为愚公移山精神是什么呢?
延续愚公精神
2017年起,每年的6月11日被定为“愚公移山精神纪念日”
愚公,俗谓之愚,实则大智若愚焉。愚公之移山也,盖为子孙造福,非自谋其私也。今欲实现强国梦,其事之难,甚于移山。若吾辈皆学愚公,诸君争做愚公,则山何苦而不平?梦何苦而不圆?愿愚公精神,历久弥新,薪火相传。
你知道的具有愚公精神的事例?
延续愚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