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卷(20分钟,60分)
一、选择题(36分)
1.下图是立体农业、灌溉农业、茶叶园艺农业、热带作物种植业的主要制约条件图,按顺序判断正确的是( )
A.①立体农业;②灌溉农业;③茶叶园艺农业;④热带作物种植业
B.①热带作物种植业;②茶叶园艺农业;③灌溉农业;④立体农业
C.①茶叶园艺农业;②立体农业;③灌溉农业;④热带作物种植业
D.①灌溉农业;②热带作物种植业;③立体农业;④茶叶园艺农业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①主要受制于水源,②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③受制于地形条件,④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分析可知选D项。
答案 D
2.法国地中海沿岸和我国内陆新疆都出产著名物产葡萄,与下列哪个因素关系最密切( )
A.灌溉水源充足 B.传统种植经济
C.地形都是盆地 D.特殊气候
解析 葡萄适合在夏季高温少雨且温差大的气候条件下生长,法国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新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少雨。
答案 D
陕西是我国优质苹果产业基地。2010年某果业公司与当地农民签订了生产收购300吨符合欧洲人口味的“粉红女士”优质苹果的合同,出口欧洲市场,但由于当地农民生产管理中因苹果套袋、疏果、喷施高毒农药、大量施用氮肥等原因导致苹果着色、果体大小、农药残留量超标、酸度不够,致使合同只完成了30吨的出口订单。据此完成3~4题。
3.该果业公司在陕西生产收购“粉红女士”苹果主要原因是( )
①市场需求 ②消费习惯 ③环境条件优越 ④劳动力成本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4.陕西苹果出口到欧洲市场主要得益于( )
①欧洲市场需要陕西苹果 ②交通技术进步 ③保鲜技术的发展 ④苹果生产成本低、质量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4.解析 陕西劳动力成本低且欧洲市场广大,交通技术进步和保鲜技术的发展使得陕西苹果出口到欧洲市场。
答案 3.C 4.B
读下列四幅图,完成5~6题。
5.四幅图所表示的发展农业生产时分别改造的区位因素是( )
A.温度、地形、水源、土壤
B.光照、土壤、地形、水源
C.湿度、土壤、地形、水源
D.通风、地形、水源、土壤
6.图①的农业生产方式所出现的地区最可能是( )
A.北京市郊区 B.河西走廊
C.三江平原 D.南疆盆地
5~6.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第5题,图①玻璃温室主要是对农业生产条件中的温度进行改造;从等高线数值能看出图②中显示的是梯田景观,主要是在山地丘陵地带,属于对地形的改造;③新疆坎儿井主要是把地表水变为地下水,以减少干旱区的水汽蒸发,属于对水源的改造;华北平原土地盐碱化严重,实施井排井灌是为了改良土壤。第6题,图①为利用玻璃温室进行农业生产,这种生产方式投入较高,技术要求高,一般多出现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在大城市的郊区,河西走廊、三江平原及南疆盆地均远离经济发达地区。
答案 5.A 6.A
下面是“某农场土地利用示意图”,该农场放牧地主要用于牧羊。据此完成7~8题。
7.这种类型的农业分布区最典型的是( )
A.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
B.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
C.我国成都平原
D.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解析 由图可知,该地域是放牧和种植小麦结合起来的混合农业。这类农业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地,其中以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最为典型。
答案 B
8.与该农场属于同类农业地域类型的我国农业地区是( )
A.内蒙古草原放牧业
B.长江中下游平原季风水田农业
C.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
D.海南岛橡胶园
解析 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将甘蔗、果树、桑蚕的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形式新颖的混合农业。
答案 C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回答9~10题。
9.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解析 本题考查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图中显示的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立体农业”的布局模式,这种农业的发展主要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地形复杂、水热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而发展起来的。
答案 C
10.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的发展变化,解题关键在于审清题意。题中假定条件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这就需要考生明确引起该地农业结构变化的指挥棒应是市场这一重要因素,由此联想到城郊农业的发展对象主要为花卉、蔬菜、乳肉、果品等。
答案 A
如图为某地人类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气候和地形 B.科技和资金
C.政策和劳动力 D.市场和交通
解析 从图中可见由于地形崎岖,此地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发展立体农业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地形。柑橘林、常绿阔叶林种植受当地的气候影响。
答案 A
12.图中地理事物布局最不合理的是( )
A.鱼塘 B.温室大棚
C.养猪场 D.蓄水池
解析 养猪场应该分布在地形平坦,交通便捷的地方,而图中养猪场分布在河流的上游,不仅地表崎岖,交通不便,而且会造成河流中下游水污染。
答案 C
二、综合题(24分)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该图中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按生产对象分)为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农业区位的角度,分析农场在P地农田种植花卉的有利条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农业地域类型在世界上比较典型的国家是________。该农业地域类型有哪些优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南方珠江三角洲因地制宜发展的________生产也属于这种农业地域类型。
答案 (1)混合农业 两种以上农业生产方式同时进行,而且规模相当
(2)交通便利 有河流提供水源
(3)澳大利亚 两种生产方式互惠互利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时间上是互补的,可以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 两种生产方式结合可以保证农场收入的稳定
(4)基塘
14.读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图中字母表示的内容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D________E________。
(2)如对A、B因素利用不当,容易产生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3)C、D、E因素中,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________。
(4)分析回答形成下列各地农业类型最主要的区位因素。
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一年一熟,华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两年三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南方红壤地区种植茶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析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就可以得出。第(2)题,判断出A为地形,B为土壤,便可答出利用不当产生的环境问题。对A因素的改造是修筑梯田,在梯田建设中,如果坡度大于25°就不适宜修筑梯田了,极易造成水土流失。第(3)题,基础知识考查。第(4)题,主要考查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相对高度大,从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变化大,可适宜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影响的主导因素是地形。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分属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造成熟制不同的原因是热量的差异。茶树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
答案 (1)地形 土壤 政策 交通运输 市场
(2)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3)E
(4)地形 气候(热量) 土壤
B卷(20分钟,60分)
一、选择题(36分)
2012年2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确定“特优582”等30个品种为全区水稻主导品种。可以在广西实现“超级稻+超级稻+冬菜(或马铃薯)”的“双超”栽培模式,粮食产量将大大增加。据此完成1~2题。
1.超级杂交稻的培育成功说明( )
A.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越来越强烈
B.加大科技投入成为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
C.水稻的生长已不受地域限制
D.自然条件在农业生产中已不是重要条件
解析 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的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科技,由此加大科技投入成为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
答案 B
2.双季稻生产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土壤 B.地形
C.水热 D.技术
解析 水稻的生长发育对水热条件的要求较高,因而双季稻生产的决定因素是水热条件。
答案 C
下图为美国本土小麦区和玉米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有关图示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劳动力充足,精耕细作
B.多种经营,市场适应性强
C.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
D.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4.与②小麦区相比,①小麦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是( )
A.地形 B.热量
C.科技 D.市场
3~4.解析 此题组主要考查了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的相关知识。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此农业地域类型应是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其特点主要有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等。第4题,与②小麦区相比,①小麦区的纬度偏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主要是热量。
答案 3.D 4.B
读①、②两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5~6题。
地区
种植业比重
畜牧业比重
商品率
投入劳动力数量
①
86%
14%
20%
多
②
45%
55%
90%
少
5.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畜牧业
6.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
A.刚果盆地 B.四川盆地
C.大自流盆地 D.墨累—达令盆地
5~6.解析 从表中可知①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低,投入劳动力多,由此可知为季风水田农业。②地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大体相当,故为混合农业,墨累—达令盆地分布有混合农业。
答案 5.A 6.D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动植物良种工程实施力度,加强西北、西南、海南等优势种子繁育基地建设。据此完成7~8题。
7.西北地区相对于西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全年温度高,生长期长
C.草原面积广,黑土肥沃
D.后备土地充足
解析 西北地区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西北地区夏季温度高,生长期短。
答案 A
8.海南岛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B.季风水田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乳畜业
解析 海南岛属热带季风气候,发展季风水田农业。
答案 B
9.下图甲~丁表示四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特色,其中表示季风水田农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甲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以作物为主,属自给农业,最符合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答案 A
10.读“北半球某农场的工作历程(农事安排)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农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域类型属混合农业
B.地域类型属商品谷物农业
C.作物一年两熟
D.可能位于东南亚地区
解析 该农场以小麦为主要生产对象,出售小麦是重要农事环节,属商品谷物农业。作物一年一熟,小麦是主要作物,不可能位于东南亚地区。
答案 B
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如图为商品谷物农业区位条件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a、b、c、d与下列区位条件对应正确的是( )
①农业科技先进 ②人均耕地面积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市场广阔
A.a—①、b—②、c—③、d—④
B.a—②、b—①、c—④、d—③
C.a—①、b—③、c—④、d—②
D.a—②、b—④、c—③、d—①
解析 利用科技可以提高作物单产;市场广阔有利于提高商品率;人均耕地面积大,有利于提高机械化水平,从而提高生产率。
答案 C
1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A.水热条件优越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市场广阔 D.农业科技先进
解析 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不足,但人均耕地面积大,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答案 B
二、综合题(24分)
1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图中A、B、C三地所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依次为________(填序号)。
①混合农业 ②商品谷物农业 ③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2)B处农业地域类型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
(3)与A处相似的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在世界上A类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
(4)A处农业地域类型的地理位置为________,主要特征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美国发展A类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包括: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A类农业提供机械、电力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________(填序号)。
①人口密度 ②先进的科学技术 ③便利的交通运输 ④发达的工业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根据图上信息判断出A、B、C三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解题的关键。第(1)题,结合A、B、C的图示位置可知,A为商品谷物农业区,B为季风水田农业区,C为混合农业区。第(2)题,B为季风水田农业区,这里发展季风水田农业区位优势明显,主要表现在自然条件优越,人口众多,人们喜食大米等方面。第(3)题,由于A处为商品谷物农业,所以该种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东北和西北地区;同理,发展该种农业生产的国家也应具备地广人稀的条件。第(4)题,由图示可知A为美国的中央大平原,这里的农业具有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的特点。第(5)题,美国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表现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雨热同期等。第(6)题,美国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为农业提供机械和技术支持。
答案 (1)②③①
(2)地势平坦;人口密集,粮食需求量大;劳动力资源丰富;雨热同期;种植历史悠久。
(3)西北 东北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等国。
(4)美国中部平原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5)地势平坦广阔 土壤深厚、肥沃 水源充足 气候温和,降水较多,雨热同期
(6)②④
14.读“亚洲水稻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图中水稻分布区所在的地区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1)从气候上看,A、B、C三地均为________气候区,________资源丰富。从地形上看,A、B、C三地均分布在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
(2)本地区________稠密,________资源丰富,为发展水稻种植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3)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有哪些?
解析 解答本题不仅要了解季风水田农业生产的特点,更要从气候、地形、人口密度、劳动力、生产传统等方面理解其成因。
答案 (1)东亚 东南亚 南亚
(1)季风 水热 河流中下游平原 河口三角洲
(2)人口 劳动力
(3)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商品率低、小农经营、单产高。
B卷(20分钟,60分)
一、选择题(36分)
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大牧场放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阿根廷主要从事养羊业
B.美国主要从事牧牛业
C.大牧场放牧业的杰出代表是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
D.大牧场放牧业的条件之一是大面积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
2.下列国家从事大牧场放牧业的有( )
A.蒙古、丹麦 B.日本、新西兰
C.阿根廷、南非 D.荷兰、法国
1~2.解析 大牧场放牧业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其中美国、阿根廷为牧牛业,其他为牧羊业;从自然条件来看,大牧场放牧业要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且植被稀疏,不适宜经营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牲畜,杰出代表为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其形成以密集型商品经营为主的牧业。
答案 1.B 2.C
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各地农业集约度的示意图,集约度指数越高,表示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越高。据此完成3~4题。
3.乳畜业最可能出现的集约度指数地区是( )
A.75~100 B.100~125
C.125~150 D.150以上
解析 欧洲西部的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北海沿岸的英国、法国、荷兰等国,即图中集约度指数150以上的地区。
答案 D
4.影响欧洲农业集约度指数分布空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平原面积 B.水利设施
C.降雨日数 D.工业化程度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欧洲西部工业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农业集约度指数就越高。
答案 D
下图为某地土地利用图(左)和农业产值构成图(右),完成5~6题。
5.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大牧场放牧业 B.种植园农业
C.混合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6.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
A.劳动投入多,科技含量低
B.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C.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D.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弱
5~6.解析 该地区小麦等种植业产值比重为55%,畜牧业产值比重为45%,所以属于混合农业。混合农业往往属于商品农业,专业化程度较高,生产规模较大,技术较为先进,商品率高。
答案 5.C 6.B
如图为“我国农业地域类型景观图”。读图,完成7~8题。
7.甲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优势是( )
A.地广人稀 B.接近市场
C.降水丰富 D.劳动力充足
8.乙、丙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征有( )
A.机械化程度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投入劳动力多 D.受市场影响大
7~8.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景观图确定甲、乙、丙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甲是内蒙古草原的畜牧业,突出优势是草原面积广阔,我国西部地区以放牧业为主;乙为城郊乳畜业;丙为家畜饲养业,两者均受市场影响大,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城市密集区。
答案 7.A 8.D
读图,完成9~10题。
9.美国的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图中(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解析 由图可知,A为乳畜带,B为混合农业区,C、F为小麦区,E为畜牧和灌溉农业区,D为玉米带。
答案 A
10.乳畜业分布于该地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气候适宜牧草生长 B.水源充足
C.市场广阔 D.交通便捷
解析 A区位于美国东北部,为美国的传统工业区,城市众多,人口稠密,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而对于乳畜业来说,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的因素。
答案 C
读图,完成11~12题。
11.该气候分布区的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①该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劳动力丰富 ③城市众多,市场广阔 ④机械化水平低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2.该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
A.内蒙古草原 B.珠江三角洲
C.大城市周围 D.东北平原
11~12.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乳畜业的区位因素及分布规律。由图示可知该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气温适宜,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由于西欧城市众多,乳畜产品的市场广阔,成为乳畜业的主要分布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答案 11.A 12.C
二、综合题(24分)
13.读美国农业专业化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将图中的字母与所属农业地域类型用线连接。
A 商品谷物农业
B 乳畜业
C 大牧场放牧业
(2)图中牛奶——蔬菜带考虑的区位因素是________;其中果、蔬、花卉在东南部生产,然后供应东北地区,更体现了________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的扩展,这只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才能得以实现。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A为畜产,适合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生产小麦,属于商品谷物农业;C牛奶—蔬菜带以市场为导向,属于乳畜业。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得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答案 (1)A—大牧场放牧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乳畜业
(2)市场 市场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14.下图是西欧国家农业生产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12分)
(1)A阶段农业生产以________业为主,B阶段农业生产是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C阶段则以________为主。
(2)C阶段的生产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是影响其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
(3)西欧人称牧草为“绿色金子”,我国西部人称牧草为“天然蓄水池”,可见种植牧草越来越受重视。试比较我国西部畜牧业与西欧乳畜业的差异:
①西欧的牧草大部分分布在________气候区,这种气候的特点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很适宜多汁牧草的生产。
②我国西部的牧草分布在________气候区和________气候区。
③西欧人称牧草为“绿色金子”,是因为西欧______________,对乳产品的需求量大。
④我国西部人称牧草为“天然蓄水池”,是因为西部种植牧草具有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解析 从图中看出,A阶段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耕地3年休耕一次,以保持土壤的肥力。B阶段为混合农业。C阶段为乳畜业,饲养奶牛,以专业方式生产牛奶、黄油及奶酪;种植的农作物只用作饲料。从A阶段变化到C阶段,是因为西欧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对乳畜产品的需求量大。
答案 (1)种植 乳畜
(2)奶牛 市场 饲料供应
(3)温带海洋性 夏季凉爽,冬季温暖,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温带大陆性 高山 经济发达,城市众多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