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卷(20分钟,60分)
一、选择题(36分)
1.下列中国古人的行为或主张蕴含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以人为本,人定胜天
B.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C.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D.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解析 “斩伐养长,不失其时”可以保证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答案 D
2.关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将林地和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B.在西北地区积极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C.围湖造田以增加粮食产量
D.在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以扩大耕地面积
解析 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应发展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不能围湖造田;陡峻的山坡应植树造林;应退耕还林还草。
答案 B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
A.a表示资源开发
B.b表示生产活动
C.c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D.d表示废弃物排放
解析 C表示人类开发资源,表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 C
4.属于a阶段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A.煤矿开采——地面沉降
B.化工厂——水污染
C.火电厂——大气污染
D.冰箱使用——臭氧层破坏
解析 a表示从环境中索取资源,A项正确。
答案 A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存续问题,是德班大会期待解决的首个关键问题。但在这一议题上,各国矛盾重重,达成一致殊非易事。会上特别强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必须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完成5~6题。
5.《京都议定书》承诺,体现了各国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 )
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区域性原则
解析 《京都议定书》承诺是指“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主要强调共同性原则。
答案 C
6.我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在对控制CO2排放量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中,错误的是( )
A.植树造林 B.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C.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D.发展循环经济
解析 题干强调“减排”,植树造林是加强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答案 A
“宇宙飞船经济”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除了能量要依靠太阳供给外,人类的一切物质需要靠完善的循环来得到满足。生命就是在这川流不息的物质循环中得以体现。“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人类按照生态学原理建造一个自给自足的、不产生污染的经济或生产体系,它将是一种封闭的经济体系,其内部具有极完善的物质循环和更新的性能。据此完成7~8题。
7.“宇宙飞船经济”体现( )
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类中心论思想
C.人地协调思想
D.人地对抗性思想
8.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使( )
A.人类崇拜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B.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C.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
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加快
7~8.解析 材料中“完善的物质循环和更新的性能”表明了该种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循环经济”,属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体现了“人地协调”的思想,该种发展模式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加速、良性发展。
答案 7.C 8.D
谋求人地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人类的共识。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是当前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举措,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
A.世界各国承担同等责任,共同保护地球
B.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改变生产方式,寻求经济活动的利润最大化
D.制定全球统一目标和政策,以解决跨国界环境问题
解析 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责任;在追求经济利润的同时应保护生态环境;不同的环境问题应制定不同的目标和政策。
答案 B
10.关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农村环境问题以生态破坏为主,环境污染危害不大
B.农村经济落后,应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
C.发展经济需协调好与生态、社会的关系
D.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是治理污染最有效的措施
解析 农村的环境污染危害很大;发展经济的同时,应注意环境保护。
答案 C
如图为“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
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
解析 结合人类的发展历史可知,在早期的农业文明时期,人类消耗的主要是生物能源;而进入了工业化社会,则以消耗矿物能源为主;从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的消耗数量不断增长。
答案 D
12.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
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
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解析 农业社会主要是利用生物能,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人类为了获得能源而大量地乱砍滥伐,从而易出现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问题。
答案 B
二、综合题(24分)
13.读“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请完成上面的“可持续发展示意图”。
(2)可持续发展包括________持续发展、________持续发展和________持续发展。
(3)孤立追求经济发展,必然导致________,如果单纯强调经济发展,势必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潜伏着________和________。
(4)可持续发展以________为基础,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国家和民族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根本。
(5)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原则。写出下列做法符合的原则。
①保持生物多样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国际合作解决气候变暖、酸雨蔓延等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答案 (1)
(2)生态 经济 社会
(3)经济崩溃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高速发展 环境破坏 生态危机
(4)生态持续发展 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性
(5)公平性 共同性 持续性
14.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2010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低碳生活”。2012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
材料二 下面为“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劳动力、土地、技术、资本中的一项。
(1)在四类经济增长主导因素中,a表示________,d表示________。
(2)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________时代。试分析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
(3)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此阶段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4)推行低碳经济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低碳经济对于生态可持续发展有何意义?
解析 在原始文明时代,人类只需凭劳动力到自然界狩猎、采集野果即可。到了农业文明时代,则主要通过劳动力在土地上进行农业生产来获得物质产品。在工业文明时代,又可分为三个阶段,它们显示该时代内资本的影响力在下降,而科技的影响力在上升;这一时代,因人类增长过快、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人地矛盾也最为尖锐,因此人类必然谋求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当然就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大气中的碳主要来自能源燃烧排放的废气。低碳经济是指提高能源利用率,适度消费,减少能源消耗;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利用含碳的能源。
答案 (1)土地 技术
(2)工业文明 人口压力巨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污染与破坏严重。
(3)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 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4)提高能源利用率 适度消费、节约能源 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
(5)减少能源开采和二氧化碳排放,缓解全球变暖趋势;使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B卷(20分钟,60分)
一、选择题(36分)
1.我国2002年全面启动退耕还林(草)生态工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冻结征用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草地、林地、湿地
B.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全部实行退耕还林还草
C.大江大河的上游地区全部实行退耕还林还草
D.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所需费用由各级地方政府负责
解析 为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一些不宜农耕、生态环境脆弱的重点地区要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如河流上游的高山峡谷、悬崖峭壁上或有利于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的地段。
答案 A
2.为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 ②生态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
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草还林措施 ④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西部地区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开发资源与保护环境并举,在生态环境较危急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措施,既要注意经济效益,又要注意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答案 B
2012年北京国际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清洁能源车型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多。据此完成3~4题。
3.若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B.减轻大气污染
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D.提高能源利用率
4.若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将会产生的影响是( )
A.缓解土地荒漠化
B.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
C.减轻耕地压力
D.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3~4.解析 新能源车的广泛使用,会减轻石油资源的需求压力,并使汽车尾气排放量的增长放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大量使用乙醇作为汽车燃料,会导致粮食作物被消耗,造成粮食紧张。
答案 3.B 4.B
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读我国某地区地理要素关联图,完成5~6题。
5.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地区景观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D.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
解析 图示内容主要反映的是我国南方地区,只有选项B符合。
答案 B
6.该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多,增长快 B.不合理利用资源
C.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D.工业化快速发展
解析 四个选项均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但其根本原因是人口数量多,增长速度快。
答案 A
2012年5月7日,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讨论通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在该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以纯电驱动为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指出了我国将以纯电动汽车为主要技术发展路径,并且将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进程”。据此完成7~8题。
7.电动汽车相对于燃油汽车的优势主要是( )
A.启动速度快 B.能源利用率高
C.大气污染小 D.噪声污染小
解析 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相比,最大的优势是不排放汽车尾气,从而降低对大气的污染。
答案 C
8.若电动汽车大规模推广,可能会造成的影响是( )
A.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B.加剧电能供应紧张局面
C.缓解交通拥挤局面
D.增加CO2排放量
解析 当今在用电高峰期还会出现“电荒”,若是电动汽车大规模推广后,会加剧电能供应的紧张局面。
答案 B
读图,回答9~10题。
每取得100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量(相当于石油。单位:千克)
9.有关我国资源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资源分布均衡但与经济布局不匹配
B.从现实和长远看,资源相对短缺,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大的制约作用
C.解决我国资源问题,主要是立足于自然资源基本自给和国内市场
D.开发与节约资源并重,把开发资源放在首位
解析 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且与经济布局不匹配,故A项错误;我国人均占有资源量少,故B项正确;针对我国资源利用现状,应把节约放到首要位置,立足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答案 B
10.图中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
A.我国能源消耗量巨大
B.我国人均能源消耗量居世界前列
C.我国能源利用率高
D.我国能源浪费严重
解析 根据图可知,我国单位产值能耗高,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答案 D
读“我国南方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完成11~12题。
11.该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 )
A.杂草秸秆、沼渣、化肥
B.沼渣、粪肥、塘泥
C.化肥、植物的秸秆、沼渣
D.菌渣、沼渣、塘泥
解析 读图可知,箭头指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有粪肥、沼渣、塘泥。
答案 B
12.该地农民使用沼气作为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是( )
A.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净化环境
B.由于杂草填入沼气池减少了秸秆还田,所以土地的肥力下降
C.饲料、肥料、燃料之间相争激烈,农民需要根据实际调整三者关系
D.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但不利于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
解析 南方多低山丘陵区,农民使用沼气作为燃料,可以减轻对山地植被的破坏,减少水土流失;可以减轻燃烧秸秆、煤等产生的大气污染,有利于净化环境。
答案 A
二、综合题(24分)
13.读“留民营村农副产品综合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A、B、C、D、E分别表示: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这个人工生态系统的主要生产者是________________,进入该系统的能量是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的环境效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留民营村的成功经验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解析 从原料箭头指向A,加工饲料运出去,可判断A为饲料加工厂;从加工食品从B运出去,可判断B为食品加工厂;从太阳能箭头指向C,可判断C为初级生产者(绿色植物);从饲料及农副产品箭头指向D,可判断D为初级消费者(家禽、家畜);从秸秆箭头指向E,沼气箭头从E指向农户,可判断E为沼气池。
答案 (1)饲料加工厂 食品加工厂 初级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沼气池
(2)粮食、果品、蔬菜等 太阳能
(3)降低污染,净化环境,改变农田施肥结构,有效地保护了土地资源
(4)发展“生态农业”,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力,而且可以避免“石油农业”带来的一些弊病,维持自然界良好的生态平衡。
1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国内各大白酒企业的2011年度业绩报告中沱牌舍得酒业业绩增速表现格外抢眼。2011年沱牌舍得酒业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1.8%和155.2%,沱牌舍得酒业取得业绩高增长,是酒业宏观环境下,其自身实力的综合体现,更是其依靠循环经济铸就的生态品质优势,塑造的核心竞争力展现。
材料二 “沱牌舍得”的循环体系是指“粮—酒—糟—畜—沼—粮”循环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沱牌舍得酒业将储粮、酿酒、废料处理、热电厂、包装、园区绿化等各环节整合起来,实现生态酿酒工艺流程闭路循环,使废水、渣、气、节能减排实现低消耗、低(无)污染的良性生态循环,最终达到使废弃物在共生工业体系内交换、增值,实现综合利用。
(1)材料一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哪种效益?其最终会带来什么效益?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循环经济的哪种表现形式?该种循环经济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案 (1)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2)清洁生产。清洁生产要求从原料—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整个过程都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其可以带来更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