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字母表示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用字母表示数》是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的第一节课。本节内容是在小学算数和简单地用字母列式的基础上展开的,它标志着整个代数教学就此拉开了序幕。用字母表示数实现了数到式的飞跃,是以后学习方程、函数及不等式的基础,也是刻画实际生活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模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体验创新的喜悦。
2、教学目标
新课程理念下,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前提下,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①会利用字母表示数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和数学规律。
②掌握字母与数一起参与运算时的正确写法。
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体会到从数到用字母表示数实际上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上的一个飞跃。
情感目标:①经历主动探索、合作的过程,让学生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一般性。
②密切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用字母表示数。
用字母表示数学规律,涉及对数学规律的理解,符号的使用等多方面问题是本节教学中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启发式、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亲身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形成、创新与应用,使自己的知识技能、思维方法、情感态度得到发展。密切联系生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并结合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实施教学,体现直观性。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好奇心强,对具有一定规律性的问题充满了探求的欲望。针对此特点,具体情境下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触发学生的情感,在各教学环节自主探索规律、归纳总结、表达,达到体验性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播放儿歌: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扑通扑通两声跳下水……问:你们能唱完吗?能用一句话把它非常清楚的表达出来吗? 学生接着录音唱儿歌,通过亲身体验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归纳:用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扑通n声跳下水。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儿歌中体验知识产生的必要性,激发学生装的求知欲望。通过自主探索体验知识形成过程,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学习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
新旧结合初步体验 在以前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了一些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谁能举出几个?学习中有字母表示数的例子,那能在生活中找找用字母表示数的身影吗?能说说的实际意义吗? 回顾旧知,寻找运算律、面积公式等用字母表示数的实例,体验用字母表示数在学习中的简明性;密切联系生活,寻求用字母表示数在生活中的体现,体验用字母表示数是刻画生活中数量关系的一种方法;利用已有学习、生活经验,发散思维,自编符合意义的生活实例。 用旧知验证新知,既可巩固新知,又可使旧知得到升华,初步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化。数学体验离不开生活,以生活为素材,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规范格式应用体验 [出示问题]1、长方形的长是a米,宽是3米,则面积是______米2 ;2、买n千克苹果,花了m元,则这种苹果的单价是____元;3、a的1倍表示为_____ 应用新知,规范数与字母、字母与字母运算时的书写格式。课堂练习:课本P89页课内练习第1、2题。两位学生上台写出结果。 遵循教材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练习题,重视双基教学,强调书写格式,体现数学严谨性。讲练结合,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合作探究体验创新 [多媒体出示]搭1条如图如示的小鱼需要8根火柴,那么搭2条这样的小鱼需要多少根火柴?4条呢?100条呢? 如果搭X条这样的小鱼,那么需要用多少根火柴? 拿出准备的火柴,以四人为一单位动手拼图,合作、探究、交流,探索规律,解决问题。(每组由组长记录本组结论,并由中心发言人表述本组的观点。) 学生要牢固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创造与体验。在交流中促进对新知的体验,激发灵感,发挥学生创造力。
回顾小结 谈一谈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讨论、整理、口答相互补充。 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引导学习思考、交流、梳理所学知识,建立起符合自身认识特点的知识结构
布置作业 出示作业:1、必做题:课本第89页A组、B组题2、选做题:课本第90页C组题。 思考、自我评价、记录 体现分层教学的思想,在重视双基的同时,拓展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思维。
五、板书设计
4.1 用字母表示数
[多媒体投影区] 1、意义2、书写格式 例题及学生易错点
六、教学评价
本节课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确定了教学目标;以教材为蓝本,生活为素材,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为主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手段,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促使学生在体验中得到发展。所谓“教无定法”,再好的教学设计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在上课过程中还要根据课堂实施的情况和学生反馈的信息(答题、小结、自我检测等)的情况汇报,随时调节课堂教学环节,并根据学生课后作业反馈的情况及时做好课后反思,以便今后改进教学。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