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教学设计[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平行线教学设计[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5-10-28 12:3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8《平行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通过现实情境,了解两条直线平行关系。
2、 理解平行线的定义与平行公理,掌握两直线平行的表示方法。
3、 能用三角板、直尺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积累操作活动的经验。
4、 理解平行公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对问题的解决中,拓宽学生的思考环境。
2、 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经历多方位的分析问题,建立与发展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与信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 经历对知识的探索,培养与他人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行线及定义;用三角板、直尺画两直线平行。
难点:平行公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份学案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要求学生在纸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老师巡视,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出“相交”和“平行”的两组位置关系并多媒体展示。引出课题。(板书) 学生动手画图、观察自己所画的图与他人的异同。 在已知知识体系中纳入未知的知识,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联系生活,导出定义 1、提出问题:你能举出生活中有关平行线的形象吗? 2、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平行线形象。如铁轨、双杠、扶梯、斑马线、跑道等。并演示图片中哪些部位是平行关系的。3、根据上面图片提问::铁轨不平行,跑道不平行会有什么后果? 那么什么是平行线呢?问:“为什么要加条件在同一平面内呢?”多媒体举例演示说明 :“立交桥上、下车道过汽车,汽车经过的路线”成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现象。师总结定义,强调“在统一平面内”的必要性。(板书)4、介绍平行符号,表示方法。(板书) 学生小组交流,畅所欲言学生仔细观察欣赏,思考寻找平行关系。学生联系生活想像后回答学生思考归纳、发言,互相补充,在老师指导下得出定义。 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层层设问,步步紧扣,引导得出什么是平行线的问题,激发兴趣,保持良好情绪。并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归纳,培养其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用多媒体演示主要是揭示问题的关键点。
三、应用新知,及时反馈1、基础练习:用符号“∥”表示图中平行四边形A D的两组对边平行。 B C2、加深理解:一个长方体如图,和A′A平行的棱有多少条?和AB平行的棱有多少条?请用符号把它们表示出来。(校对时,注意引导在同一平面内寻找)四、合作交流、探讨画法(一)无条件限制画平行线1、提出问题:你能在本子上画出两条平行线吗?(根据所摆情况,教师适当评价)2、小组合作:你能用三角板、直尺在你的本子上画出两条平行线吗?(方法不限、尽量多种)教师到小组中去,指导画图。并根据不同的画法情况,做适当评价。师:刚才我们画图是没有条件限制的,那么如果增加条件限制,你还能画吗?(引入例题)(二)有条件限制的画平行线。例题教学:问题:铁路工人在为一段笔直的铁路设计图纸时,已经确定一条铁轨的位置如图AB,另一条铁轨要经过标记点P,请你帮他们画出另一条铁轨的图上位置。学生画毕,教师用多媒体动态演示作平行线。师说明此题的实质就是数学问题“过已知直线AB和直线AB外一点,过点P画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AB平行” 学生练习,互相交流,在练习中进一步领会定义中“同一平面的内”的意义(学生板演)学生在桌子上摆放学生同桌合作,互相探讨,最后在本子上确定下来。并把不同情况进行板演 P·A B 学生试画、板演 用不同层次的练习来体现“人人学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思想。(练习1、2体现层次性)从任意画法到用三角板画平行线体现了从简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老师融入学生小组中,体现了师生平等,民主教学。 把例题改为生活实践题,旨在体现出数学的应用价值,而且有了上面推平行线画法的教学,应该不会增加太大的难度。动态演示易懂,可提高兴趣。把生活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表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运用新知,推导公理问题:如图,在三角形ABC中,P是AC边上的一点,过点P请做AB的平行线。 AP· C B运用平移法解决上述例题。启发学生发现画出的平行于AB的直线有几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请归纳。得平行公理。师强调其存在性和唯一性 学生画图。思考、同桌讨论、归纳。代表发言,并补充。 充分讨论,提高归纳能力。
六、联系生活, 应用新知 生活应用题:生活情境题Ⅰ—— 体育课上,体育老师是这样整队的: ①全体立正,各排向前看齐; ② 以某一排为基准,各排向左、向右看齐 ; ③以某一排为基准,各排排成广播操队形散开后做准备动作。体育老师做①、 ②步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排成的队伍整齐美观,为什么?(给出:生活中的平行形象给我们美观、整齐、协调的感觉,所以做操队伍要列整齐、课桌要摆整齐,。)生活情境题Ⅱ—— 七年级二班要开一个主题班会,小聪和小慧想在教室的墙上挂一条整齐的横幅,你认为应怎样挂?你的理由是什么?请就此用语言来描述。(给时间讨论,代表发言) 学生练习,师生校对 (练习体现情境性、实践性)用“生活应用题”让知识升华,理解加深,提高兴趣。合作学习,集思广益。
六、梳理结构,课时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总结,畅所欲言。 让学生自己梳理结构,表达收获,达到知识的内化
七、作业布置(具体见练习卷)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选择A档或B档A组:1、请举出几个现实生活中体现平行线的例子。其他见练习卷B组:其他见卷3、你能用所学的几何作图方法临摹下面的图案吗?请试一试,并涂上你喜欢的颜色。4、如图,矩形ABCD,AC、BD相交于点O。(1)过点B画AC的平行线与过点C画BD的平行线相交于点E,(2)、先观察线段OB、BE、EC、CO的大小,并测量验证你的观察结果;(3)、你能说出四边形COBE是哪种形状的图形吗? 作业1体现生活实践性作业5体现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业6体现思维的层次性。不同档次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体现了对作业方面的自主性,不搞一刀切。
【课堂设计说明】
本节课根据生活中的平行现象,通过观察、讨论、概括出平行的定义。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动手操作、探索,由浅入深的明白画平行线的方法。并在画图(即解决例题)的操作过程学生自行中得出平行公理。同时辅以梯度不同的练习,带有生活实际内容的练习,以达到知识的巩固和升华。
7.8节 平行线学案
1、 练习部分:
1、一个长方体如图,和A′A平行的棱有多少条?和AB平行的棱有多少条?请用符号把它们表示出来。
2、你能在纸上画出两条平行线吗?用三角板,直尺呢?(方法不限,尽量多种)
3、铁路工人在为一段笔直的铁路设计图纸时,已经确定一条铁轨的位置如图AB,另一条铁轨要经过标记点P,请你帮他们画出另一条铁轨的图上位置.
4、如图,在三角形ABC中,P是AC边上的一点,过点P请做AB的平行线。
5、生活情境题Ⅰ——
体育课上,体育老师是这样整队的:
①全体立正,各排向前看齐;
② 以某一排为基准,各排向左、向右看齐 ;
③以某一排为基准,各排排成广播操队形散开后做准备动作。
体育老师做①、 ②步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排成的队伍整齐美观,为什么?
6、生活情境题Ⅱ——
七年级一班要开一个主题班会,小聪和小慧想在教室的墙上挂一条整齐的横幅,你认为应怎样挂?你的理由是什么?
请就此用语言来描述。
2、 作业部分:(请同学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A组或B组)
6、请举出几个现实生活中体现平行线的例子。
4、、你能用所学的几何作图方法临摹下面的图案吗?请试一试,并涂上你喜欢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