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方略 人教】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精品课件(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全程方略 人教】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精品课件(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12-27 21:20:02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1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2知识目标:
1.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完整性及功能。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介绍研究兴奋传导的材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3足球比赛的胜负取决于队员的合作和个人的良好技术,配合需要语言、动作等信息的传递,技术要靠身体各器官的协调,这都与人体神经系统的调节密不可分。那么神经系统是如何实现调节的呢?4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神经元结构模式图5膝跳反射61.反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反射弧73.反射之所以能够发生,是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
了兴奋,兴奋沿着反射弧的五部分依次传导的结果。
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到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89-++-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是什么?
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示意图:在神经系统中,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102.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模式图:11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2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颅腔中的脑
脊柱椎管内
的脊髓13下丘脑
(调节体温、水盐平衡和内分泌的中枢)大脑皮层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脑干
(有调节呼吸、心血管运动等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小脑
(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脊髓
(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各级中枢示意图14资料分析 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反射的控制资料1:尿在肾脏中不断生成,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贮
存。当膀胱储尿达到一定程度时,引起尿意。控制排尿的
低级中枢在脊髓。
资料2: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即可以“憋尿”,在适宜的环境下才排尿;但婴儿经常尿床。
资料3:有些人因为外伤等情况使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那
样尿床的现象。
资料4:在医院做尿检时,在没有尿意的情况下也能排出尿
液。15讨论 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反射的控制1.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二者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的功能有什么差别?
2.有些患者出现资料3所提到的不受意识支配的排尿情况,是哪里出了问题?
3.这些例子说明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联系?16四、人脑的高级功能
1.语言功能:
资料分析
资料一:1861年,法国外科医生保尔·布洛卡在巴黎召开的人类学会议上,公布了一个令人感兴趣的病例:病人能听懂别人讲话,能用面部表情和手势同别人交流思想,可是说话非常困难,只能说一个“Tan”字。对病人进行检查,结果一无所获,病人与讲话有关的肌肉和发音器官完全正常。17 病人死后,经解剖检查发现,他大脑左半球的额下回后部(S区)有病变,这个病变部位正好位于大脑皮层控制口咽肌运动的区域之前,显然与口咽肌完成发音和说话动作有关。
这种病称为运动性失语症。18此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话此区发生障碍,不能讲话此区发生障碍,不能看懂文字此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人类大脑皮层(左半球侧面)的言语区前后192.学习与记忆功能:
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人类对于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还比较浅显,更深层次的奥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201.(2011·浙江高考)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
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C21【解析】曲线图中,a~c段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即发生动作电位,原因是Na+由浓度高的膜外经过Na+通道进入浓度低的膜内,该过程不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运输。c~e段表示神经纤维兴奋后恢复静息状态,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原因是K+由浓度高的膜内经过K+通道流到浓度低的膜外,该过程也不消耗能量,也属于被动运输。 222.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如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
传导方向(横向箭头)。其中正确的是( )C233.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甲神经元轴突→突触→乙神经元树突(或细胞体)
B.甲神经元树突→突触→乙神经元轴突(或细胞体)
C.乙神经元树突→突触→甲神经元轴突(或细胞体)
D.乙神经元树突→突触→甲神经元树突(或细胞体)A244.某病人上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视、听觉正常,
但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最有可能受损的部位是
( )
A.大脑皮层 B.脑干
C.小脑 D.脊髓胸段D255.如图是突触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内写标号):
(1)用箭头在图下方的长框中标出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
(2)⑤的名称是_______,它的形成与细胞器_______有
关,⑤所含的化学物质被称为_______。26(3)维持Na+、K+浓度在细胞内外的差异,与[ ]_______的代谢活动密切相关。
(4)若⑦内的氧分压为A,二氧化碳分压为B,⑦外的氧
分压为A′,二氧化碳分压为B′, 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A_______A′,B_______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④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在神经纤维末梢受到刺激时,该处细胞膜的膜_______(填“内”或“外”)为负电位。 27
答案:(1)← (2)突触小泡 高尔基体 神经递质
(3)[⑦]线粒体 (4)小于 大于 (5)轴突
外 28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反射的结构基础:
3.反射是兴奋沿着反射弧传导的结果。
4.兴奋是神经元上产生的电信号。
5.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元上传导。
6.兴奋通过突触结构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反射。反射弧。29问候不一定要慎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课件26张PPT。1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2知识目标:
1.了解促胰液素的发现史。
2.理解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血糖平衡中的作用。
3.掌握人体内血糖的来源与去向。
能力目标:
1.能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2.能通过课堂活动与实例分析,画出血糖调节的图解式模型。3 目前,常用的兴奋剂类型主要包括刺激类、麻醉止痛类、合成类固醇、阻滞剂和利尿剂等。不管是哪一种兴奋剂,都会对使用者的身体造成不可弥补的损伤。
你知道兴奋剂为何能提高比赛成绩吗?
这些都与人体内的激素调节有关系。4一、激素调节的发现
案例:促胰液素的发现
学术背景:
在20世纪之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人和动物体的一切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调节的。
比如,对“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这一问题,19世纪的学术界普遍认为,胃酸刺激小肠的神经,神经将兴奋传给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5稀盐酸狗的上段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稀盐酸狗的血液中胰腺不分泌胰液狗的上段小肠肠腔稀盐酸胰腺分泌胰液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
沃泰默的解释:
这是由于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的缘故,所以是一个十分顽固的神经反射。 沃泰默的实验:67如果要证明斯他林和贝利斯的观点,应该如何设计实验?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假设:
这种实验现象不是神经反射而是化学调节的结果: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8实验过程:
狗的小肠黏膜+稀盐酸+砂子实验结果: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实验结论:胰液的分泌是促胰液素化学调节的结果。 制成提取液同一条狗的静脉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9导管血管10激素调节的概念:
人和动物体的生命活动,除了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外,还存在着另一种调节方式——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11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腺卵巢睾丸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分泌肾上腺素等分泌雌性激素等分泌雄性激素等分泌甲状腺激
素等分泌胸腺激素等其中的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12二、激素调节的实例
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问题探究1:
饭后,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到体内,但是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只有短暂的升高,很快就恢复正常,这是为什么?13
血糖
0.8~1.2 g/L人体中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正常情况下)14胰岛B细胞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还能够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15血糖降低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胰岛B细胞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分泌促进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16反馈调节:
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也是如此。
像这样,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17实例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问题情境:
当你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你的机体为了抵御寒冷作出了哪些反应?这些反应是通过怎样的调节机制实现的? 18下 丘 脑垂 体甲 状 腺促甲状腺激素
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细胞代谢反馈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19三、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特定激素会作用于特定的器官和细胞。201.下列各组腺体分泌的物质,均能够直接排放到血浆中
的是( )
A.唾液腺,垂体,肠腺 
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
C.睾丸,汗腺,皮脂腺 
D.卵巢,胃腺,肝脏B212.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②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③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④垂体通过下丘脑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①③D223.(2012·沈阳高二检测)关于人体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生理功能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①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②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将葡萄糖转化为各种氨基酸
③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为血糖
④胰高血糖素能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23【解析】选C。胰岛素可以促进血糖去向,抑制血糖来源;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促进组织细胞将葡萄糖转化为非必需氨基酸。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血糖来源,抑制血糖去向,使肝糖原分解为血糖,而肌糖原不能被分解;也可以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244.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 4 周,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
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B25一、激素调节的发现二、激素调节的实例血糖平衡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三、激素调节的特点26一条大河能容纳无数溪涧的流水,一座高山由千万吨土石垒成。广泛地吸收知识吧,愿您像高山大河一样博大精深!课件20张PPT。1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2知识目标: 1.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2.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能力目标: 1.描述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2.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 笑,可以使呼吸运动加深,刺激胃消化液分泌增多,食欲旺盛;心跳加快,容光焕发;刺激大脑产生一种激素,可减轻头痛、腰酸背痛。可见,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都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密切相关。4 体液调节的概念:是指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2019/1/8反射弧迅速体液运输较缓慢较广泛比较长准确、比较局限短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6体温的平衡: 产热 _____ 散热人体安静时以肝脏产热为主;运动时以骨骼肌产热为主。产热:散热:①汗液的蒸发散热。②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加大而增加散热。=细胞的呼吸作用二、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实例一:体温恒定的调节
体温恒定的原理7人处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热方式散热方式体温
回升体温调节
A图8人处在炎热环境中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热方式散热方式肌肉和肝脏等产热减少体温
下降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体温调节
B图2019/1/8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10体内水多时(饮水过多、盐丢失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大脑皮层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减少垂体后叶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量减少尿量增多11生活小知识:
某同学上学时,为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而很少喝水,你认为这种做法好吗?为什么?
不好。因为人体内随时都在形成尿,同时也会由皮肤和肺排出一定量的水,如果喝水很少,就有可能使体内水盐的平衡遭到破坏;尿量过少还会使代谢废物不能随尿排出而引起中毒(俗称“上火”),损害人体的健康。2019/1/8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及意义
1.关系
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2.意义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保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131.将小白鼠和青蛙从25 ℃的室温下移至4 ℃的环境中,两
者的耗氧量发生的变化是( )
A.均增加 B.青蛙增加,小白鼠减少
C.均减少 D.青蛙减少,小白鼠增加D142.(2011·福建高考)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15【解析】选C。酶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激素和神经递质与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并结合起作用,而酶也要与特定的底物结合发挥作用,C正确,A错误。激素中的性激素是固醇类物质;绝大部分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是RNA;神经递质不属于蛋白质,B错误。激素和神经递质起作用后会在相应酶的作用下被处理而失去活性,即激素和神经递质起作用后会发生代谢性失活,D错误。 16B3.(2012·全国新课标)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17(1)当食物过咸时,会引起
A 升高,使 B
受到刺激。
(2)渴觉的产生是由于下丘脑中的
把兴奋传至
而产生的。4.如图为抗利尿激素作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细胞外液渗透压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渗透压感受器 大脑皮层 18(3)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并由C 释放的D
促进了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减少
尿的排出。
(4)当人丢失Na盐太多时,E 下降,
就会减少对D 的释放。垂体后叶 抗利尿激素 细胞外液渗透压 抗利尿激素 19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二、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实例一:体温恒定的调节
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及意义20没有任何动物比蚂蚁更勤奋,然而它却最沉默寡言。课件22张PPT。第4节 免疫调节 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知道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
能力目标:
通过介绍淋巴细胞的种类、分化和功能等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从科学事实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有机体生活在一个隐藏着敌意的环境中,它必须提防可能使其微妙平衡的组分遭到破坏的那些输入。
超量的输入,即便是必需的能量和刺激,都可能是有害的。首要的生存任务就是减少和避免偏离它们与环境相互作用所要求的标准。
生命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不断从外界吸收负熵以维持和调节自身的有序。(与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生命系统是一台自我调控的精密机器。生命体作为一个开放系统,随时可能受到细菌、病毒的入侵,体内自身也产生衰老、破损、死亡、异常的细胞。这些变化是否会影响稳态的维持呢?
这时,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能发生作用吗?
那生命体又该如何应对呢?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吞噬细胞等淋巴细胞(发挥免疫
作用的细胞)T细胞B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在骨髓中成熟)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一道防线)皮肤的保护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非特异性免疫唾液、胃液等也属于第一道防线。溶菌酶的作用 吞噬细胞的作用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二道防线)2.特异性免疫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三道防线)抗体3.方式及过程
体液免疫的过程:靶
细胞思考:生物体的细胞免疫将入侵细胞的抗原释放出来以后,又是如何将抗原消灭的呢?细胞免疫的过程:三、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识别“自己”、排除“非己”成分的一种保护性功能。
1.抵抗抗原的入侵,防止疾病。
2.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损伤的细胞。
3.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免疫系统受损会引起什么问题?
1.容易受到病菌的入侵。 2.可能会引发癌症。 我们身体每天都可能产生癌细胞。
免疫是不是越强大越好呢?
1.过于灵敏、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
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2.引起过敏反应。四、免疫学的应用
1.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的发
生。
2.人工标记的抗体可以检测发现体内组织中的抗原。
3.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1.现有一幼鼠,先天无胸腺,此鼠的免疫状况是( )
A.有全部的细胞免疫能力
B.丧失一切免疫能力
C.有全部的体液免疫能力
D.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D2.(2012·广东高考)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
B.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C.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T 细胞产生记忆细胞
D.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B3.组成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
A.吞噬细胞 B.杀菌物质
C.皮肤、黏膜 D.抗体
4.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作用的免疫是( )
A.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
C.自身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CB5.(2011·重庆高考)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经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 )
A.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
B.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凝集素
C.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D.刺激机体释放出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 【解析】选A。本题考查免疫及治疗的相关知识。对于人体来说,外毒素就是一种抗原,抗毒素就是抗体。注射抗毒素,属于被动免疫,可以及时中和体内的外毒素,起到治疗作用。 6.下列免疫与体液免疫无关的是( )
A.抑制病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
B.抑制病毒的繁殖
C.直接杀伤靶细胞
D.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C1.2.3.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把自学成才的钥匙,这就是:理想、勤奋、毅力、虚心和科学方法。
——钱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