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孟子三章》
——富贵不能淫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
2.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
3.背诵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名言警句。
第一课时
本文选自 。
《滕文公下》
富贵不能淫
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
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这些著作被统称为“诸子散文”。诸
子散文大致经历了语录体(如《论语》)、对话体(如《孟子》)、
专题论文(如《荀子》)三个阶段的发展。诸子散文思想上都
坚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文风上各具风采。这类作品的代
表有《老子》《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
《韩非子》等。
一、知识链接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与节奏。
2.在孟子心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
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富贵不能淫
孟子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
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
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
/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③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 。
④父命之 命: 。
⑤往送之门,戒之曰 戒: 。
⑥往之女家 女: 。
⑦必敬必戒 戒: 。
教导、训诲
告诫
同“汝”,你
谨慎
①丈夫之冠( )也 冠: 。
②往之女( )家 女: 。
guàn
rǔ
行冠礼
三、词语理解。
同“汝”,你
真正、确实
(一)重点实词
⑧以顺为正者 正: 。
⑨得志,与民由之 由: 。
⑩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 。
富贵不能淫 淫: 。
贫贱不能移 移: 。
威武不能屈 屈: 。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准则、标准
遵从
实现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惑乱,使……迷惑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改变,使……动摇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
(二)“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作助词:
①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③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不译。
④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
丈夫之冠也/女子之嫁也/此之谓大丈夫
何陋之有/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
公将鼓之/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二)“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2.作代词:
①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她、它”。
②指示代词,相当于“这/那(这件事)”。
3.作动词,相当“去”“到”“往”。
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委而去之
(代词,代这座城池)
亲戚畔之/天下顺之
(代词,代得道者或失道者)
寡助之至/多助之至/往送之门
(动词,到)
父命之/母命之/戒之曰
得志,与民由之
(代词,指正道)
(代词,他,指成年的男子/她,指出嫁的女子)
肉食者谋之
(代这件事)
四、熟读并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
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都害怕;他们安居家中,便战
争停息,天下太平。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
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行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女儿
出嫁时,母亲给以教导,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
一定要恭敬、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
遵循的规则。(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
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实现
志向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志向时时候,独自
走自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
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一)参考译文:
(二)朗读并结合译文尝试背诵课文。
“破”
五、巩固练习,梳理结构
何谓
“大丈夫”
景春:
是“大丈夫”
态度: 、 。
孟子:
鄙视
大丈夫
的标准
个人修养:
讲仁德,守礼法,合道义
责任担当:
穷达有道
处事原则:
不淫,不移,不屈
富贵不能淫
纵横家
羡慕
崇拜
态度: 、 。
不屑
是“ ”
纵横家
妾妇
“立”
六、课后达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摘抄文中名言警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测:翻译句子
他们一发怒,诸侯都害怕;他们安居家中,便战争
停息,天下太平。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
你的丈夫。
③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
④得志,与民由之。
实现志向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
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⑤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二、研读课文,理清思路: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
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
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
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
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用景春的话提出“什么是大丈夫”论题,为下文的批驳树靶子。
针对景春的论点和论据,先破后立。先直接批驳景春的
错误观点;然后用“ ”深刻而尖锐地讽刺了公孙衍
和张仪不是真正的大丈夫;最后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妾妇之道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
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
无非是迎合君王的喜好,是在行“妾妇之道”,这样的
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
三、思考探究:
1.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大丈夫?
③富贵不迷惑,贫贱不动摇,威武不屈服。
2.在孟子心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①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
②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
①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 曲意
顺从诸侯往上爬,没有原则, 这种顺从与妇人对丈夫的
顺从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因此,他们奉行的不过是“妾妇
之道”,不是大丈夫。
3.孟子在论述“大丈夫之道”时,为何会提到“妾妇之道”
②孟子以“妾妇之道”类比公孙衍、张仪所行之道,
挖苦了公孙衍、张仪,反驳了景春的错误观点,又引出
下文对“大丈夫之道”的论述,在对比中突显“大丈夫
之道”的本质与内涵。
文章以景春的话开篇,论述了大丈夫应具有的优秀
品质。“大丈夫”在古代是对品德高尚、节操高尚的人
的尊称,而真正的大丈夫应该行得正、站得直,为理想
的正义目标去奋斗。
3.小结:
四、巩固练习
(一)一词多义
天时不如地利
兵革非不坚利也
利
形容词,有利
形容词,锋利,锐利
三里之城
城非不高也
城
名词,内城
名词,城墙
形容词,最正确的
往送之门,戒之曰
动词,告诫
戒
必敬必戒
形容词,谨慎
以顺为正者
名词,准则,标准
正
立天下之正位
(二)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
1.三里之城
2.池非不深也
3.委而去之
4.与民由之
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内城
城市
护城河
池塘
离开
遵从
缘由
“……者,……也”表判断
(三)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非……也”表否定判断
②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③此之谓大丈夫
“此之谓”表判断
在当今社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提醒人们,不能因为别人的威逼利诱而做出违法
乱纪、危害社会的事情,应该不畏强权坚持正义。
五、拓展延伸
1.探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2.沟通古今:在当今社会,你认为哪些人是“大丈夫”?为什么?
示例:“医学泰斗”钟南山
2020年1月18日,一张照片刷屏网络。这位84岁的耄耋老人
满脸倦容,正倚靠着餐车座椅闭目休息,他就是钟南山。当天,
钟老刚从深圳回到广州,接到消息后立马赶往武汉。
1月20日,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
南山发出疫情存在“人传人”的预警,呼吁全国人民“不去武汉,不出武汉。”而他,却不顾个人安危,选择了逆行而上。正是他
的准确研判,为国家防止疫情蔓延赢得了宝贵时间。
与病毒赛跑,与死神抢人,仅靠阻断传染源是不够的,还必
须进行科研攻关。他带领团队成功分离出活毒株,开展首个全国
范围的新冠病毒疾病临床特征研究。
当疫情肆虐全球,钟南山先后与美国、法国、日本等国的科
研临床专家进行国际远程连线,分享我国救治病患的经验,为推
进全球抗疫合作做出重大贡献。
六、板书设计
富贵不能淫
景春发问
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
孟子批驳
妾妇之道( 论证)
何谓“大丈夫
不失节操
合乎礼义
类比
《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
非凡。反复朗读课文,从中举一两个例子做具体分析。
五、课后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