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2.3.4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概述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2.举例说出微生物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
3.运用图解方法归纳总结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循环过程;
4.确立生态意识,提高爱护大自然、保护自然环境的自觉性。
新知导入
在动植物的体内外,在土壤、空气、冰川、大海、沙漠中,到处都有微生物存在。它们通过旺盛的代谢活动,维持着生物圈的秩序和繁荣。
新知讲解
生物圈中的“清洁工”
地球上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动物每天都要排出许多粪便,生物圈却并未因此垃圾堆积如山,这主要归功于生物圈中的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观察思考
观察下图,尝试描述腐生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讨 论
1. 腐生微生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2. 腐生微生物与绿色植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腐生微生物可以分解动物遗体和排泄物;
腐生微生物可以分解植物遗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重新吸收和利用。
新知讲解
生物圈中的“清洁工”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以分解生物遗体、粪便为生,可将生物遗体、粪便中的有机物最终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归还到大自然中。可见,腐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生物圈中扮演着“清洁工”的角色。它们不仅净化了环境,而且使生物圈中的碳得以周而复始地循环。
课堂练习
【解析】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营腐生生活)。(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营寄生生活)。如:链球菌可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疾病。(3)与动植物共生。如:根瘤菌+豆科植物,根瘤固氮;肠道内细菌+动物,帮助消化。
细菌在自然界中最重要的作用是:( )
A.制造有机物
B.分解动植物遗体
C.杀死多余动植物
D.净化空气
B
新知讲解
生物圈中的“氮肥厂”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氮肥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肥料之一。空气中大约含有 79% 的氮气,但是不能被绿色植物直接吸收利用。
新知讲解
生物圈中的“氮肥厂”
生物圈中的一些微生物,能够把空气中的氮气固定下来,转变成可以被植物利用的氮肥,这个过程叫做固氮作用,这样的微生物叫做固氮微生物。
新知讲解
生物圈中的“氮肥厂”
生物圈中的固氮微生物就像一座座微型氮肥厂,源源不断地把氮气转变成氮肥,供植物利用。
新知讲解
生物圈中的“氮肥厂”
根瘤菌是生活在豆类植物根内部的一类固氮微生物。1 公顷土壤中的根瘤菌每年可以固定 10 ~ 15 千克氮,相当于向土壤中施加 50 ~ 75 千克硫酸铵。
新知讲解
生物圈中的“氮肥厂”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已经知道利用微生物的固氮作用来提高肥效,例如,用豆粮间作、瓜类与豆类轮作等种植方式来提高产量。
轮作间作
新知讲解
生物圈中的“氮肥厂”
现在,人们已经能够人工培养固氮微生物,用固氮微生物拌种或施播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课堂练习
【解析】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根瘤菌有固氮作用,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二者互惠互利,共同生活。
大豆根部的根瘤菌所起的作用是( )
A.制造有机物
B.对植物有害
C.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含氮物质
D.分解根中的有机物,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
C
课堂总结
生物圈中的“清洁工”
生物圈中的“氮肥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课堂练习
1.细菌对自然界的影响主要是( )
A分解动植物遗体
B制造有机物
C杀死多余动植物
D净化空气
2.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中有不少细菌是有益的,有些细菌给人类带来危害
B.病毒不属于分解者,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不起作用
C.酿酒、造醋等酿造工业离不开酵母菌和曲霉
D.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B
A
课堂练习
3.细菌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一生理过程属于(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4.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中有不少细菌是有益的,有些细菌给人类带来危害
B.病毒不属于分解者,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不起作用
C.酿酒、造醋等酿造工业离不开酵母菌和曲霉
D.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B
B
课堂练习
5.下列各组的两种生物间关系不属于共生的是( )
A.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
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C.人与肠道中的大肠杆菌
D.人与足趾上致足癣的真菌
6.在根瘤菌和大豆的共生中,根瘤菌的作用是( )
A.固氮
B.提供二氧化碳
C.提供水分
D.提供有机物
A
D
课堂练习
7.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因为它能_______。( )
A.合成有机物
B.防止疾病
C.进行光合作用
D.分解有机物
8.在下列生物中,能把生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是( )
A.豆科植物
B.枯草杆菌
C.草履虫
D.食肉动物
B
D
课堂练习
9.“冬虫夏草”是我国名贵的药物和高级补品,分布在我国青海、贵州、云南、西藏、甘肃等地海拔3500-5000m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冬虫夏草”,通称虫草.冬天在感染的昆虫体内形成菌核,外表保持原来虫形,到次年夏季温暖潮湿,适于菌体生长时,从虫体头部长出一根,棕色有柄的棒状子座,长4-11cm,粗约3mm,形拟一根野草,因而得名“冬虫夏草”.
(1)“冬虫夏草”是______
A.植物 B.动物 C.细菌 D.真菌
(2)根据以上叙述,判断虫草与昆虫之间的关系______共生.(填是或不是).
(3)构成“冬虫夏草”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
(4)“冬虫夏草”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可将动植物遗体中的______分解.
D
不是
细胞
分解者
有机物
课堂练习
10.某生物科技小组的同学将同时死去的10条小金鱼分成甲、乙两组,甲组的5条小金鱼灭菌后放在无菌的塑料袋内保存起来,乙组的5条小金鱼被深埋在一棵大树的根部.数十天后,发现乙组的5条小金鱼全腐烂了.请根据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_____组.
(3)该实验中甲、乙两组为什么要选用同时死去的5条小金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菌、真菌对动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
乙
控制实验变量,保证实验中只存在有无细菌这一变量
作业布置
巩固提高:
1.题
2.题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