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三单元:天气
3.测量气温
核心素养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实地测量一天中的气温,掌握气温计的使用方法,了解一天的气温是在变化的。
科学思维: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以此绘制成柱状统计图,通过数据整理,分析获得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逐渐形成推理论证意识。
探究实践: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绘制柱状统计图,分析气温规律。
态度责任:在测量一天的气温活动中,能保持对气象研究的兴趣,感受工具的使用对测量精准性带来的作用。
科学聚焦
01
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的重要记录数据。
(2)一天中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
……
(1)今天的气温是多少?
(3)如何测量呢?
科学探索
02
1
学习气温计的使用方法。
2
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温馨提示
(1)在指定的地点测量气温。
(2)活动中尽量轻声,不打扰其他班级上课,完成后快速
安静地回到教室。
(3)小组合作,每个人都要参与测量、读数。
(4)按照使用方法规范测量,及时记录。
(5)气温计要轻拿轻放,如有破损,要及时告诉老师来处理。
选择一天中的五个时间点,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柱状图。
根据图例填一填
测量时间 气温(℃)
早晨(8:00) 7
上午(10:00) 9
中午(12:00) 12
下午(14:00) 15
傍晚(16:00) 11
1.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是在_______。
2.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是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点
早晚气温较低、午后气温较高
气象预报通常会报一天(24小时)内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是指一天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下午2到3时;最低气温是指一天内气温的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清晨日出前。
3
在天气日历上坚持记录每天的气温。
科学研讨
03
研讨一:为什么要严格按照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测量气温?
测量是很关键的一步。如果测量方法不对,那么测量结果肯定是错误的。比如气温计放置的位置或者时间不对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研讨二: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相同吗?描述一下气温的变化。
不考虑寒潮或者暖流的影响,气温的变化主要受日照的影响。9点以后温度上升较快,如果是多云或者阴天,则气温上升较慢。但一般都在下午14:00左右达到最高,然后缓慢下降,到凌晨5:00左右达到最低,然后开始缓缓上升。
从图中我们能发现每天教室外气温的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清晨和傍晚的气温较低,中午和下午的气温较高。
研讨三:使用柱状图描述气温有什么优点?
(1)能够使人们较容易看出各个时间温度的高低。
(2)易于比较各时间点之间的温度差。
(3)能清楚的表示出一天中的五个时间点的气温变化特点。
科学拓展
04
气象工作者是如何测量气温的?
百叶箱
气象预报通常会报—天(24小时)内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是指—天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下午2到3时;最低气温是指一天内气温的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清晨日出前。
课堂总结
05
1.气温计的使用方法
(1)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流通的地方。
(2)悬挂在空气中。
(3)保持干燥。
(4)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
(5)示数稳定后再读取。
2.选择一天中的五个时间点测量气温,将数据绘制成柱状图。柱状图
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天气变化规律。
3.白天的气温一般是先升后降。
4.天气预报通常会报一天(24小时)内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是指一天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下午2到3时,最低气温是指一天内气温的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清晨日出前。
知识整理
不到
变化的
齐平
流通
清晨日出前
下午2点到3点
先升后降
同一地点,同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