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写作《学写传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写作《学写传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8 21:49:2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学写传记
教学目标:1.认识小传的特点;2.能根据用途来撰写小传。
一、认识小传
老师背几句《济南的冬天》导入。
《济南的冬天》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温情的老舍,现在我们再通过一段小传进一步了解老舍其人。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40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
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是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读完后,你了解了老舍的哪些内容?(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列出:姓名,字号,外貌,年龄,发愤著书,教书,结婚……)
我们从这样一段短短的文字中,了解了那么多内容,让老舍这个形象在我们的心中鲜活了起来。为了更好的探寻小传要写什么,我们试着给这些内容分成三类,你会怎么分呢?(基本情况,主要经历,自我评价)
小结:原来小传要介绍姓名、籍贯、职业、家庭组成等基本情况,结合主要经历,集中表现特长爱好、性格特点、行事风格等,还可以加入作者对传主的评价或他人对传主的评价。(分钟)
二、尝试写传
出示班刊征稿启事(要做成征稿启事的样子)
同学们刚进入初中,彼此之间还不够了解,为了给同学们搭建交流的平台,班级公众号开设了“为你立传”专栏,请你为自己或熟悉的同学写一篇小传,发到8888888888@。
(一)梳理材料
1.填写传主资料卡(简要填出即可)(教师可以给一些自己的示例)
基本情况
主要经历(与别人不一样的;对成长有影响的生活、学习经历)
评价(自我、他人)
2.哪些内容最能体现出传主的独特性?请在相应的内容前加五角星。(5分钟)
(二)依据“传主资料卡”,完成小传。
基本情况(有独特性的,可详写一些。如:姓贾,名平凹,无字无号。娘号“平娃”,理想于顺利;我写“平凹”,正视于崎岖。一字之改,音同形异,两代人心境可见也。)
主要经历(与别人不一样的;对成长有影响的生活、学习经历)如:……三岁……二十七岁……三十四岁……
评价(自我、他人)(可以单独放在结尾,也可以融入到基本情况和主要经历中。)
提示:小传要写出传主的独特性(与一般人不一样的东西)。(10分钟)
(三)评议小传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对照表中小传的要求,讨论是否都已达标。推选组内优点或缺点表现最为明显的一篇展示。
小传评分表
评分角度 标准 自评 互评
内容 材料真实(10分)
事件典型(10分)
个性鲜明(10分)
语言 简洁凝练(10分)
言真意切(10分)
小结:……(10分钟)
老师小传:
XXX,钱塘人也,年方二十九,生于人间天堂,长于田林之野。上有双亲兄长,自幼衣食无忧,又得父母宠爱有加,故吾虽无黛玉之才,亦无貂婵之貌,亦觉人生之幸。
幼时顽皮开朗,常奔玩于田间,与男孩无异。母甚忧,乃遍寻诗书,命予苦读。未料从此雅好读书,偶写诗文以自娱。
年十六,独往金华求学,幸得免受中、高考之患,故继学师范。此后四载,醉心文学,每每沉醉于孔孟之道、诗书之雅、言辞之美。亦扬所长,参与活动,屡登舞台。然未曾忘学师之本心,苦练师道,二十三岁,遂得偿所愿。
为师六载,以待生亲,获“向日葵老师”之雅号,幸甚至哉。
吾为巾帼之身,而素怀须眉之志,虽不求闻达,惟以勤补拙,守一方讲台,此生足矣!
总结:回望历史的长河,
多少英雄伟人如璀璨星辰,永放光芒
人们为他们著书立传,为赞美,也为纪念
还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却为“失败者”作传,
比如茨威格,他为一群英国人作传,
尽管他们不是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英雄;
再比如胡适,他为一名普通的女大学生作传,
只因她有令人敬仰的志气……
而无论为谁立传,
只要言真,情真,以真取信,必能以情动人
三、作业
请为鲁迅笔下的阿长立传!在《朝花夕拾》的名著阅读交流活动中展示。(5分钟)
姓贾,名平凹,无字无号。娘号“平娃”,理想于顺利;我写“平凹”,正视于崎岖。一字之改,音同形异,两代人心境可见也。生于1953年2月21日,孕胎期娘未梦星入怀,生产时亦没有祥云罩屋。幼年外祖母从不讲甚神话,少年更不得家庭艺术熏陶。祖宗三代平民百姓,我辈哪能显贵发达?原籍陕西丹凤,实为深谷野洼;五谷都长而不丰,山高水长却清秀,离家十年季季归里;因无衣锦还乡之欲,便没“无颜见江东父老”之愧。先读书,后务农;又读书,再弄文学;苦于心实,不能仕途;拙于言辞,难会经济;捉笔涂墨,纯属滥竽充数。若问出版的那几本小书,皆是速朽玩意儿,哪敢在此列出名目呢?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