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上第五单元:作文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题 一
根据语文课本八上第五单元“写作实践一”的材料,抓住坎儿井的一两个特征,整理出一篇说明文。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写作指津
一般而言,说明文侧重于对事物、事理进行客观说明。基本特点是对所说明的对象作解释,重点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并将其阐述清楚。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而“特征”,就是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也是人们认识不同事物的依据。某种事物的形态、结构、变化、成因和功用等之所以跟其他事物不同,是因为在这些方面各自有不同的特点。把握事物的特征,可用到以下三种方法:
1.观察法。观察是思考的流露,是写作的源泉。只有全面、用心地观察,获取第一手材料,才能更好地提炼出被观察对象内在的、本质的特征。
2.比较法。比较是把握本质、分清是非的重要方法。善于比较,才能更清晰地了解到事物的特征。
3.借力法。想要写好说明文,就一定得借助外力,比如:查阅文献、上网搜索、请教老师或专业人士等。
佳作展示
沙漠中的“血脉”(片段)
吐鲁番气候极为干旱,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这里很久以前就出现了大片绿洲。原来,吐鲁番盆地分布着四通八达、犹如人体血脉般的坎儿井群和潜流网络。坎儿井主要分布在新疆东部的吐鲁番盆地和哈密盆地。盆地虽然酷热少雨,但临近雪山,每到春夏时节,大量冰雪融水便会渗到戈壁滩下,形成地下积水,可以为生产、生活所用。
吐鲁番人民勤劳聪明,他们利用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坡度大等特点,因地制宜地建造了坎儿井,把雪山融水从地下引到村庄和农田。坎儿井的主要渠道都修建在地下,水分不会因为炎热、狂风而大量蒸发,所以坎儿井能一直保持流量稳定。
可以说,遍布盆地的坎儿井群就是沙漠中的“血脉”。
点评
这一段重点讲了坎儿井水源的来源和吐鲁番人民的勤劳聪明,从这两个角度入手,说明了坎儿井水源丰富和流量稳定的特征。片段选点少,笔力集中,条理清晰地为读者介绍了坎儿井,让读者对坎儿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吐鲁番的宝井——“坎儿井”(片段)
坎儿井,《史记》中称其为“井渠”,遍布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新疆维吾尔语称之为“坎儿孜”。
坎儿井的特别之处有两点:一是结构很特殊。它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二是自流,无需动力。坎儿井通过地下渠道可以将地下水引至地面,用于灌溉和生活。因其具有水量稳定,水质好,自流引用,不需动力,风沙危害少,施工工具简单,技术要求不高等优点,坎儿井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点评
本段运用借力法(借鉴教材资料),采用多种说明方法,如引资料、分类别、列数据等,将坎儿井的特殊结构、成因、功用等言简意赅、准确精要地进行了说明。
智慧的结晶——新疆坎儿井
新疆地区多山地、盆地,气候十分干旱,水源因干旱区的高温蒸发而大量丧失,新疆各族人民创造出坎儿井这种利用地下水的巧妙方式来保护宝贵的水源。
坎儿井是一种井、渠结合,引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它依据山势坡度,按引水路线在地面挖出许多竖井,并在地下将这些竖井连通成渠,使深层地下水逐渐转变成浅层地下水,在需要水的地方引出至涝坝(蓄水池),然后引至农田灌溉。坎儿井可以有效地保护当地有限的水资源,有了坎儿井,当地人民就有了生存的基础。
坎儿井这种古老的集水方式,其开凿不仅十分艰苦,而且需要经验与智慧。坎儿井起挖在山地,出水在盆地绿洲,平均长度在3000米以上。在开挖线上,每隔数十米就要挖一口竖井。挖井人还需要知道什么地方地下有水,从开挖处到出水处要挖多少竖井,每个竖井需挖多深,这都要有丰富的经验。
有研究认为,现存最古老的坎儿井通水时间距今已约500年,甚至更早。到20世纪50年代末,新疆共有坎儿井1784条,年出水量6.826亿立方米,灌溉面积36.3万亩。但到了2003年,新疆的坎儿井数量已锐减至614条,年出水量减少56%,灌溉面积减少52%。
幸好目前已启动坎儿井的抢救工程,人们已经认识到,与现代引水技术相比,坎儿井有着保护、净化水资源和不消耗其他能源的优势,其文化价值更是不可估量。抢救工程实施以来,越来越多曾经干涸的坎儿井又流出了汩汩清水。
坎儿井是劳动人民创造性智慧的结晶,文章紧紧抓住新疆坎儿井创造性这一主要特征进行说明。先介绍坎儿井的灌溉原理,如何使深层地下水逐渐转变成浅层地下水,引出至涝坝(蓄水池)进行灌溉,这不得不让人佩服劳动人民的创造力。接着,写了坎儿井的开凿,开凿的过程十分艰辛,但文章的侧重点放在了开凿的难度上,什么地方地下有水,挖多少竖井、挖多深,这都需要丰富的经验,从而体现新疆人民的智慧。最后,在坎儿井的历史和现状中体现它的优势和文化价值。
题 二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它们或外观独特,或历史悠久,或有重要的意义,或有特殊的功能。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介绍某一建筑。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津
初写说明文,一定要懂得说明须抓住特征的道理。
首先要善于观察和比较,假如没有条件直接观察,也可以通过查找、分析资料,从中提炼概括出事物的特征。明确了事物特征后,便是准确、显明、集中地说明特征,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1.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说明某一建筑物的特征,往往选用空间顺序;说明某种事物的演变,则常采用时间顺序;说明某一类事物的共性特征,大多采用逻辑顺序。
2.确定说明的主次和详略。要想说明事物的特征被集中显明地突现出来,就一定要把说明的重点放在主要方面。比如《中国石拱桥》中说明赵州桥的部分,尽管也介绍了它的历史与现状等,但重点却放在它的结构特点上,因为作者想借赵州桥的例子,集中说明中国石拱桥“结构巧”的特征。
3.还可以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说明方法,既突出事物的特征,同时也避免文章枯燥乏味。
佳作展示
巴黎“铁娘子”
在塞纳河南岸法国巴黎的战神广场上,矗立着世界著名建筑、巴黎最高建筑物——埃菲尔铁塔。这座庞然大物,法国人并未将其称作“大将军”“大英雄”,而是亲切地称呼它为“铁娘子”。
“铁娘子”首先当然是因“铁”制而得名。埃菲尔铁塔是世界上第一座钢铁结构的高塔,通身钢铁镂空结构、300多米身高、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而7000吨钢铁、12000个金属部件和259万只铆钉更是打造了它的金刚不坏之身。埃菲尔铁塔设计新颖独特,是由著名设计师、结构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倾力打造。“在巴黎,唯一看不到埃菲尔铁塔的地方就是在埃菲尔铁塔上。”埃菲尔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有上、中、下三个瞭望观景台,可同时容纳上万人。不同的观赏平台有不同的视角,也给游客带来不同的观赏体验。据说一个世纪以来,每年约有300万人参观塔顶,俯瞰巴黎全景,震撼不已。
有人认为埃菲尔铁塔具有大男子的钢铁气概,而身在浪漫之都,热情的法国人更赋予了它巾帼英雄般的坚韧色彩。埃菲尔铁塔是为迎接世界博览会在巴黎举行和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修建的。作为一座永久性的纪念建筑,“铁娘子”也如钢铁一般坚强,在100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它更是目睹多少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来自世界各地的仰望者都曾用他们温热的手掌抚过塔面冰凉的铁杆。直到今天,“铁娘子”还保持着完美的水平面。
“铁娘子”这个建筑史上的奇迹将会一直以高傲、优雅、从容的姿态俯视并守护着这座城市。
点评
作者主要介绍了埃菲尔铁塔的外形特征和历史,突出它外形高大雄伟、历史悠久的特征。考证史料,并且将其称成“铁娘子”,不仅形象生动,同时让它更富有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文情感。文章详细介绍了埃菲尔铁塔的结构特点和外形特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介绍了它的结构特征。在说明顺序的安排上,从整体概说到具体分说的逻辑顺序,思路清晰。
雷峰塔
杭州西湖是世界文化遗产,雷峰塔就是其中一个著名景点。
雷峰塔始建于公元977年,是吴越国最后一位国王钱弘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而建。初叫“皇妃塔”,因塔成之时恰逢北宋朝廷追谥钱弘俶的夫人孙氏为“皇妃”,故名。后来,因其所在的山峰叫“雷峰”,而逐渐被人们称为“雷峰塔”。有诗云:“西湖南岸夕照山,夕照山上雷峰尖 。白蛇留在湖南岸,谁知塔为黄妃添?”后人将雷峰塔景致称“雷峰夕照”,列为“西湖十景”之一。
雷峰塔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初建时就已有现在的造型,其间经历过严重的损毁和火烧,后来又因为被盗挖而在1924年坍塌,鲁迅还写了一篇《论雷峰塔的倒掉》。2002年重建,在建筑上保持原塔的风格。
现在的雷峰塔全塔高约71.7米,分为台基、塔身、塔刹三部分。其中台基高9.8米,塔身高45.8米,塔刹高16.1米,总建筑面积达到6089平方米。远远望去,就像是立于山峰的一座灯塔,一位巨人。从下往上仰望,仿佛看到了一颗八角星,这是因为塔身的设计采用的是平面八角形楼阁式制形,这也是宋塔的一大风格。每一层都有铜瓦覆盖,每个角上都挂有风铃,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登上塔顶,又可以将西湖的美景尽收眼底,湖心的三岛在这里看来也变得渺小而别有一番韵味。
慕名而来的游人大多数是听过《白蛇传》这个传说故事的,法海为了阻止许仙和白娘子相爱,将白娘子压在雷峰塔下。许多游人也因此会进入塔身,去细细体会《白蛇传》的场景。
漫步西湖一圈,到了傍晚,坐在西湖边的长椅上,你会欣赏到期待已久的“雷峰夕照”。夕阳的金光照在雷峰塔上,金光闪闪的湖面倒影像鱼鳞一般闪耀,这时的塔和山变得朦胧隐约,如一幅水墨画,让人陶醉。
雷峰塔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它的美是生动的,是有韵味的。雷峰塔是杭州西湖不可或缺的一处景点,一颗闪耀的明星。
点评
雷峰塔是“西湖十景”之一,作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作者主要介绍了雷峰塔的历史和外形特征。雷峰塔从名字的由来,到坍塌重建,几经变迁,沉淀的是文化。考证史料,引用诗文,让雷峰塔更富有历史的厚重感。接着文章详细介绍了雷峰塔的结构特点和外形特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介绍了雷峰塔的结构特征。从不同角度看雷峰塔,像巨人,像八角星,像水墨画,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雷峰塔的外形特征,突出了雷峰塔古色古香的韵味,让人流连忘返。作者犹如一位导游为大家一一介绍了雷峰塔,走入塔内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致呢?文章却戛然而止,很有节制,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题 三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少物品,比如毛巾、炒锅、电视机、手机、自行车等。选取你最熟悉的一种物品作为写作对象,查阅相关资料,以《我的生活少不了它》为题,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津
一、精选说明对象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许多非常重要的物品,因此,可写的对象非常多。而从题目要求看,显然只能写一种物品。这就需要进行选择。首先要扣住“少不了”这个词进行,把那些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极其喜爱、极其重要的物品挑选出来,比如用于上网的无线路由器,用来快速热饭热菜的微波炉,上放学时骑的变速自行车,学习累了时拉的小提琴等。其次,要看一看可写的物品中,哪一件自己最熟悉,最特别,又最有感情,最想把它写出来,而且能写好。最后,在反复对比中确定说明对象。
二、获取事物特征
要想说明好生活中的某一物品,就必须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在确定好要写的“它”之后,同学们一定要对这一物品进行观察,从外形到构造,从功能到使用方法,必须要全面深入进行了解,如果所介绍的产品有说明书,一定要找出来仔细进行阅读。只有足够多地占有资料,介绍起来才能如数家珍,才能“言别人未所言”。这里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在观察事物特征时,最好把说明对象最突出的某一特征提取出来,比如扫地机器人的识别和记忆功能,新型台灯的智能调光功能等。把握住了这些主要特征,后面行文时就能有的放矢,突出重点。
三、认真进行构思
写《我的生活少不了它》这一作文,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开篇点题,直截了当地告诉读者,“我”的生活中少不了什么;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对“它”展开介绍,突出其主要特征;最后有感而发,再次强调“我”的生活少不了它,顺利结束全文。
四、巧妙进行说明
“巧”体现在紧扣事物特征上。文章的主体部分,一定要围绕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展开说明,把它的特点准确地介绍给读者。“巧”体现在“有序”上。有顺序进行说明,文章才能有条不紊。整体上,可按照形状、功能、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这样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而在介绍形状时,又可按照由上而下、而外到内的空间进行说明。“巧”体现在用好说明方法上。要突出事物的特征,让说明准确、生动、易懂,最好的方法就是灵活运用各种说明方法,比如介绍蒸烤机的外形时,打个比方,列举一下长、宽、高的数据,多么生动而简明。“巧”体现在用好多种表达方式上。虽然本文写的是说明文,但由于所介绍的物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说明中穿插一点有趣的生活故事,加入几句简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无疑会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佳作展示
我的生活少不了它
在省城工作的表姐说要送我一件礼物。什么礼物呢?盼望着,盼望着,礼物终于到了。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裹,原来,表姐送我的是一把电动牙刷。我的牙齿一直不好,与刷牙不到位有很大关系,表姐真是太用心了!
这把电动牙刷是黑色的,长约25厘米,它的柄比普通牙刷的柄要粗得多,圆鼓鼓的。牙刷头和普通牙刷头差不多大小。充电的底座方方的,牙刷可以直接插在里面。牙刷的中间有一个圆圆的按钮,一摁开关,牙刷轻轻震动,发出“呜呜呜”的声音。
这把电动牙刷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第一,它一键可以切换5种变频模式,触控调节4种不同力度,可以自由组合20种美牙方案,具有日常清洁、日常呵护、牙龈护理、变频按摩等多种模式,能为牙齿敏感、牙龈萎缩、龋齿等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体验。
第二,它能提供约33000次-38000次/分钟的振动频率,上下振动形成流动洁力,将水流切入微小齿缝,从而让牙菌斑、牙结石无处可躲。
第三,这把牙刷具有2分钟计时功能,确保每次刷牙都能达到牙医推荐的时长。不仅如此,它还内置智能芯片,每次使用时都能自动开启上次的力度与模式,无需手动调节。
最后,这把牙刷采用的是感应式充电,放上即充,非常简单。它使用的是大容量锂电池,充满一次电,能用30天。还有,牙刷头可以拆卸,坏了以后随时可以更换新的。
了解了这把电动牙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后,我迫不及待地挤上牙膏,开始试用。摁下开关,尝试不同方式,那种感觉简直是太爽了,我感到牙齿前所未有的轻松,以前的不舒服似乎一下地消失了。
我知道,从此我的生活肯定少不了它。
点评
这篇文章说明的是电动牙刷。作者先写表姐送“我”一件礼物,巧妙引出说明对象;然后从电动牙刷的外形写起,重点扣住“功能强大,使用方便”这一特征进行介绍,通过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把电动牙刷的性能逐一列举出来;最后点题,结束全文。文章结构完整,事物特征鲜明,语言简洁明了,令人读后印象深刻。
我的生活少不了它
去年冬天,终于搬进了新房子,看着漂亮的装修,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最让我兴奋的是,新房装的是燃气热水器,这下好了,再也不用像过去使用太阳能热水器那样,一遇到阴雨天,就没有热水洗澡。
新房子的燃气热水器安装在卫生间旁边的过道上,它是一个长方体,全身乳白色。我用卷尺量了一下,它高57厘米,宽36厘米,厚15.5厘米。在它的正面,靠上的部分嵌着热水器的商标,黑底,中间是白色的图案和文字,显得非常大气。下面是深蓝色的显示屏和触摸屏,轻触一下开关,整个屏幕立即亮了起来,像一张快乐的笑脸。显示水温的数字特别显目,水温调节的符号清晰可见。热水器的顶部是排气管,锃亮的不锈钢排气管泛着光芒。热水器的底部,有三根管子,中间是燃气管,负责为热水器提供燃气,右边是进水管,左边是出水管,只要一启动热水器,冷水源源不断地进,热水源源不断地出。
爸爸告诉我,这款热水器最大的特点就是智能。它能感受到外界的气温变化,根据不同季节,自动调节水温,为使用者提供最舒适的热水。它能对周围的空气自动进行侦察,一旦co等有害气体超标,就自动报警,停止工作,保护用户安全。即使水压再低,它也能正常启动,智能控温,水温上下变化绝不会超过1度。
听完爸爸的介绍,我轻触了一下点火开关,水温显示为44度,热水器立即打火并开始工作,发出了很轻微的响声。我跑到卫生间,拧开水龙头,花洒均匀地喷出水来,不一会,我就感到手上热乎乎的。我又跑到厨房间,拧开水龙头,热水也汩汩而出。这下好了,不仅全家人每天都可以舒舒服服地洗一个热水澡,以后冬天的时候,妈妈洗菜、刷碗再也不怕冷水伤手了。
一转眼,大半年过去,这台燃气热水器陪伴我度过了每一天,给了我最温馨的关爱,我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它了。
点评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燃气热水器。全文构思巧妙,开篇引出说明对象后,作者先按照空间顺序介绍热水器的外形;接着从三个方面介绍热水器的“智能”特征;随后记叙自己的使用情况;最后点题,浑然一体。行文过程中,作者灵活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增强了说明效果。同时,作者还把自己那种快乐的心情融入到字里行间,感染着读者的心。
我的生活少不了它
在拥堵的下班路上,宽阔的乡间小道旁,我独爱骑着爷爷送我的自行车纵情飞驰。说起来,我的生活可真少不了它。
我的出行最佳伙伴是一辆折叠式自行车。它的全身是淡黄色的,镶有时尚、动感的条纹,车座是黑色的,一副白色的车把上安有前后刹车,紫红色的圆形车铃一按便会发出“丁零零”的清脆响声,一个三角形的坐垫正放在车架上,两块弧线形的挡泥板遮挡了前后两轮,车轮很小,直径大概有四十厘米,后轮上银白色的小飞轮同大齿轮相连,再紧牵着脚踏板,輕轻一蹬,便有满满动力。
不只有漂亮的外观,我的自行车还具有良好的性能,车把和坐垫可以自由升高降低,车把的前置减震装备减少了我在坑洼地面上骑行时的不适感,灵敏的刹车更是一路为我的安全保驾护航。
自从它来到我的身边,我总会在需要出行时第一时间想到它。晨起我骑着它来到街巷早餐铺买一杯热腾腾的豆浆,放学后它带着我自由灵巧地穿梭在人来人往的街道口,而到了周末它更是我出行游玩、走亲访友的最佳伴侣。令我感到最惬意的便是周末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清风阵阵、花香袭人的乡间小路上骑行,随心调控车速,任由风儿在耳畔轻轻吹拂,卸下一周的疲惫。
从1790年法国的第一辆自行车到今天全球范围自行车的广泛使用,尽管人们逐渐有了更快捷的代步工具,但它仍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喜欢它不快不慢的节奏,喜欢它随心所欲的自由。出行伙伴自行车,我的生活少不了它。
点评
作者以折叠自行车为说明对象,先介绍了外观,抓住其“小巧方便,减震舒适”的特点,然后再写折叠自行车在我们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说明它对生活的重要性,点出离不开它的原因,逻辑严密。文中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折叠自行车轻巧的特点,给人准确直观的印象,也避免了文章的枯燥乏味。
我的生活少不了它
“姐妹一样长,进出总成双。酸甜苦辣味,总是它先尝。”这个谜语打一种常见的生活用品,你猜到是什么了吗?对,它就是筷子。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筷子,一日三餐顿顿都要用。由于方便快捷,中国对筷子的需求量一直很大,仅2016年我国竹制一次性筷子使用量约为257亿双,而一次性筷子的需求量据说一年可以达到450亿双!
现在的筷子材质与样式多种多样,有竹、木、骨、瓷、象牙、金属、塑料等材质制成的筷子。生活中,我们首选竹筷子,它无毒无害、环保、健康。质量好的竹筷子,遇高温也不会变形,而且价格又是最便宜的。次选的是本色木制筷子,最好不要彩漆的,虽然彩漆的筷子看起来漂亮,但因为涂料中含重金属铅以及有机溶剂苯等化学物质,对健康有害。再者,我们要慎选银筷子、不锈钢筷子和有着中国风的陶瓷筷子,这些筷子看起来颇具风情和别致,但手感有些重,尤其不适合小孩和老人用,而且导热性强,夹取过热的食物时,容易烫到嘴。陶瓷筷子易碎,不建议作为常用餐具。此外,对于塑料筷子,我们最好敬而远之。塑料筷子受热后易变形、甚至融化,会分解产生有害物质。
中国多竹筷,韩国多金属筷,日本多木筷。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筷子”呢?首先,筷子必须一头圆、一头方,圆象征天,方象征地,对应天圆地方,这是中国古人的朴素世界观。中国人讲究“阴阳两和”“好事成双”,意求圆满,这种“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观念,在筷子上得到完美体现,于是才有了“一双筷子”的说法。其次,中国筷子的形状近似长方体或圆柱体,较长且厚重,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象征人的“七情六欲”。筷子上的图案代表不同的寓意,中国人什么东西都要图个吉利,龙凤、梅兰竹菊、八仙过海、狮子、喜鹊、鱼等都是筷子舞台上的明星。
筷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历史悠久,从三千多年前的石器时代就出现了。筷子最开始称为“箸”,后来又因为“箸”的谐音“住”,而“住”又是代表一种停滞的意思。在古代那些商人因为生怕商品卖不出去,便想到将“箸”取其反义,改称为“筷”,取其“快”的含义,这样商品便会很快卖出去,从此生意就兴隆了。就这样,“筷”很快便代替了“箸”而传了下来。
一双小小的筷子却有大大的学问,它集实用功能与文化内涵于一身。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它。
点评
筷子,我们的生活确实少不了它,也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文章开头用一个谜语引出说明对象筷子,极有意思。接着,介绍了筷子的需求量、不同种类、外形特征和悠久历史。一次性筷子的需求量惊人,引发大家对环保问题的思考。对筷子种类的介绍更是一一道来,如数家珍,教大家如何从容地选择放心、舒适的筷子。介绍筷子的外形特征,小作者把笔墨放在寓意和文化上,透过简单的外形看到深厚的中国文化。承接外形寓意自然过渡到悠久历史,一个简单的故事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最后,总结筷子的特征“集实用功能与文化内涵于一身”,水到渠成,一气呵成。文章合理地使用列数字、举例子、分类别等多种说明方法,如果在介绍悠久历史时能引用一些史料,文章将更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