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3张PPT)
诗词五首
品读国学诗词,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1、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五首诗词,体会不同 题材诗歌的韵律特点。
2、读懂诗意,赏析字词,感悟诗词用意之美。
3、知人论世,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4、熟背五首诗。
学习目标
文体知识1.古体诗韵律特点: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2.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有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五言绝句。韵律特点:(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2)除收尾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3)一般来说,律诗必须押同部到底的平生韵。3.歌行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由汉魏乐府诗发展而来,通常以“歌”“行”命名,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可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形式富于变化。像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高适的《燕歌行》。文体知识4.绝句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悍。他是唐朝时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5.词词,是中国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它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故称宋词。词的风格大体上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种。“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秦观、周邦彦“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饮酒(其五)
陶渊明
陶渊明,东晋诗人。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因不满官场黑暗,又不肯迎合权势,弃官归田,著名的隐士。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
《饮酒》是一首五言古诗,借“饮酒”之名,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走近作者
饮酒(其五)
lú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xuān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词诵读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词解读
建造屋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屋舍
喧嚣扰攘的尘世
如此,这样
闲适淡泊的样子
山间的云气
傍晚
想要分辨清楚,去已忘了怎样表达
诗意:
(我)在喧嚣扰攘的尘世结庐而居,却没有车马的喧嚣声。
问你怎么能这样呢?心里远离了尘世,居所自然显得偏僻安静。
在东面的篱笆下采摘菊花,悠闲自得地欣赏南山的景色。
傍晚时分,山间的云气更加秀丽,(天空中的)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边有隐居生活的真正意趣,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车马喧”指上层人士的交往,世俗中的名利。抛却了名利,看淡了功名利禄,心自然就“远”了。无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住在深山。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思考探究
2.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轼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苏轼的这段话 说说你的想法。
苏轼认为,“见南山”表现的是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时,无意间一抬头,南山之景映入眼帘。一个“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恬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相较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因此说“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3.如何理解《饮酒》(其五)中“真意”一词?
“真意”指诗人从自然与人的和谐中所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反映了世人厌弃官场、追求安闲自由的田园生活的愿望。
本诗写出诗人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意,获得恬静的心境,抒发了抒发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出他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和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课文主旨
理解性默写:
1.反映诗人的生活志向,表现他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的隐居生活,被王国维誉为“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的诗句是:
2.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哲理的诗句是:
3.表达了“可意会,不可言传” 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理解性默写:4.《饮酒》(其五)中,阐明作者远离世俗名利羁绊,虽身居“人境”而闲静无忧的原因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5.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运用象征手法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仿佛找到自我归宿,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在的心态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春望
杜甫
走进作者
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代表作:“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背景介绍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763)由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历时9年,使黄河流域萧条冷落,人烟断绝,兽游鬼哭。中国人口从900万户锐减至200万户,四分之三惨死。残存者以纸为衣。公元755年全国人口有5292万,到760年只有1699万,损失率达68%。可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词诵读
dǐ
zān
sāo
诗歌解读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
简直
插不住簪子
能够承受、禁得起
一种别住发髻的长条状首饰
国都沦陷而山河依然存在,春天的长安城满是乱草丛生、树木荒芜。
感伤时局纷乱,仿佛看见花儿也能流下伤心的泪水;痛恨离别,听见鸟叫也使人心惊。
战争的烽火接连几个月不熄,一封报平安的家信比万金还要珍贵。
愁得头上白发越搔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住了。
诗词译注
整体感知
诗中写了哪些意象?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首联:山河、草木(对偶)
颔联:花、鸟(对偶、拟人)
颈联:烽火、家书(对偶、借代、夸张)
尾联:白头、簪(夸张)
思考探究
1、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
(2)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
(3)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思考探究
2、谈谈你对《春望》这首诗中,作者用“草木深”三字写景的理解。
(1)“深”写出了长安沦陷后成空人稀、乱草遍地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2)“草木深”三字描写了春天城中草木繁密的荒芜之状,可见百姓离散,无人整治。
(3)通过写景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
思考探究
3、思考一下,《春望》中“望”指的是什么?
(1)望见都城破败的景象。
(2)盼望收到家人报平安的来信。
(3)盼望自己能为国效力
(4)渴望朝廷早日平定叛乱
(5)盼望与亲人早日团聚
本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困居长安时的所见、所感、所盼、所思,抒发了他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情感。
课堂练习
1、杜甫在《春望》写出了因战乱与家人难通音信,对家人安危魂牵梦萦的诗句是: , 。
2、杜甫《春望》中的诗句“ ,
”以花鸟之物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感时伤世的情感。
3、杜甫《春望》中承上启下,运用移情于物表达忧国伤时之情的句子是 , 。
4、《春望》中写出望中之所见,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 , 。
5.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而日益衰老的语句:
, 。
感时花溅泪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恨别鸟惊心
雁门太守行
李贺
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 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称为“诗鬼”。有"太白仙才, 长吉鬼才"之说。 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知人论世:
《雁门太守行》,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当时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当时仅仅17岁。此诗写激昂慷慨、逆境奋战、誓死疆场的英雄。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诗词诵读
lín
zhī
xié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
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城墙仿佛将要坍塌
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军中号角
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胭脂,色深红
河名
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
指宝剑
诗词解读
诗意:
敌军似乌云压进,城墙仿佛要坍塌,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闪闪发光。
秋色里,遍地响起军号,号角声直冲云天,,边塞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救援的军队半卷着红旗,向易水河畔进发,冰霜湿透了鼓皮,鼓皮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答谢君王招纳贤才的恩情,手握宝剑奋战沙场,随时准备为国捐躯。
思考探究
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从这首诗中找出作者利用的色彩,说说有什么作用?
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
不但鲜明浓艳,而且它们跟黑色、秋色、玉白色等交织在一起,
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了悲壮的
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
思考探究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中,“满”“凝”两个字极富表现力,请你试作简要分析。一个“满”字扩大了激战的场面,反映出边防战士英勇杀敌的冲天气势;一个“凝”字,形象地描绘出边防将士血流遍地的场景,即牺牲的重大,烘托出战斗的激烈。思考探究
2、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借景抒情。借用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摆黄金招揽人才的典故,写出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写出了赤壁之战对东吴的重要性。赞颂了边关战士的战斗意志和誓死卫国的壮志豪情。
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描绘的是将士们在边境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1、《雁门太守行》一诗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而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志气还很旺盛的的诗句是:
, 。
2、《雁门太守行》一诗中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奇异的边塞风光的诗句是:
, 。
3、《雁门太守行》一诗中写军队不畏寒夜浓霜,夜袭敌阵的诗句是: , 。
4、《雁门太守行》一诗中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决心的诗句是: , 。
理解型默写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5、《雁门太守行》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将士们寒风中征战易水河,于苦寒之中不惮危难的诗句是:
, 。
6.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 ”一句从听觉角度渲染了战场悲凉的气氛。“ ”一句从视觉角度描写了从白天鏖战到夜晚,浴血奋战,伤亡惨重,晚霞映照着战场的情景。
理解型默写
塞上燕脂凝夜紫
角声满天秋色里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诗词五首后两首品读国学诗词,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赤壁》《渔家傲》1、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两首诗词。2、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3、品析字词,感悟诗词用意之美。4、知人论世,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习目标赤 壁——杜牧杜牧,字,世称“”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诗人、散文家,与“”其诗多为讽刺时政之作,以七绝最为出色。主要作品:《过华清宫》、《江南春》、《山行》、《泊秦淮》、《赤壁》等。有《樊川文集》传世。走进作者牧之杜樊川李商隐并称”小李杜题材:咏史诗咏史诗指借吟咏、评论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来抒发情怀、讽刺时事。一般咏史诗的写作手法都是借古讽今、咏古抒怀。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jǐxiāocháo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古代兵器销蚀拿,取辨认出是前朝遗物。前朝,这里指赤壁之战的时代。指周瑜,字公瑾,东汉重要将领。火烧赤壁之事即铜雀台。曹操建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东吴美女,被称为大乔、小乔。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诗意: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 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 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1、“借物兴叹”是杜牧咏史绝句《赤壁》的主要写法。请你结合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说明这一点。赏写法,品析艺术美1.借“折戟”叹指当年的赤壁之战。2.借“沉沙”,叹指英雄无用武之地,暗讽当时统治阶级的昏庸。3.借“铁未销”,叹只英雄壮心不已,希望大展身手的志向。2、赏析诗歌后两句的妙处?这两句不直接续写政治军事形势的变化,而是反说历史,借“二乔”命运来代指东吴的命运,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写出了“赤壁之战”对东吴的重要性,形象生动,给诗歌增添了无限的情致。赏写法,品析艺术美3、前后两句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前两句是记叙。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后两句是议论。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郞方便,那么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由叙事引发议论。1、人们常说历史无法假设,杜牧假设“东风不与周郎便”是为了表达什么?(结合诗人生平与诗歌写作背景探索)杜牧,字牧之,晚唐诗人。祖父做过宰相,他自己也有着出众的军事和政治才华,他始终希望自己的才华能够受到朝廷的重视,重振大唐的繁荣;可是晚唐腐败的朝廷并不能给他这样的机会。杜牧这是在借咏怀史事,抒发他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知人论世1、后两句议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见解和思想感情?1.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2.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3.认为周瑜的成功在于东风之便。暗含自己怀才不遇、无处借“东风”的不平。曲折的表达了作者慨叹自己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思考探究1.借古物兴感慨的诗句是:。理解性默写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2.运用议论手法诗中隐含作者独特的见解,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情绪以小见大,借二乔的命运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响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在《赤壁》中,作者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评判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4、杜牧在《赤壁》中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着笔,仅以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5.杜牧的《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作者夸大东风 的作用,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渔家傲——李清照李清照,号,章丘人(今属山东),是婉约派的代表。宋代女词人,有“”之称。主要作品:《如梦令》《声声慢》《醉花阴》等后人有《漱玉词》辑本创作风格:创作之词前期多写少女,少妇的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走进作者易安居士千古第一才女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渔家傲【南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zhuǎn)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yīn)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学诗谩(màn)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渔家傲南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句话用典,出处是《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波涛翻滚的云。一说指海涛银河→银河流转,指天快亮的时候天帝居住的地方情意恳切如飞蓬般轻快的船叹息,感叹用典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同“漫”空、徒然回答高飞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诗意:天边的云彩如同汹涌的波涛,与清晨的雾气连接成一派迷蒙壮观的景象。天上的星河流转,无数的星星闪烁,好像千帆竞舞。仿佛梦魂归帝所,仿佛我的梦魂回到了天帝住的地方,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听到天帝在说话,殷勤恳切地问我要回何方。九万里风鹏正举。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希望借助风力去到理想的地方。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我告诉天帝,路途遥远而天色已到黄昏,即使我能写出惊人的诗句,但毫无用处。路长嗟日暮:表达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茫然不知所措的心情。谩有:有怀才不遇之感。表达了词人有大鹏高飞之志品析语言1、请赏析上阙“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的写作妙处。其中天、云、雾、星河、千帆等意象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画卷。接、连二字将广阔的天空、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辽阔壮美的画卷,有迷茫无际之感。船摇帆舞,星河转动,既有生活的真实感,又有梦境的虚幻,虚虚实实,为全篇奠定了奇情壮采的基调。2、下阙那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赏写法,品析艺术美用典1、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出处是《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知人论世通过这首词作者表达了什么?(结合诗人生平与诗歌写作背景探索)公元1127年,金人大举南侵,北宋覆亡。两年后,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漂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但李清照性格爽直,不愿受生活的束缚,所以有时她会乘着想象的翅膀飞向另一个世界,去那里寻求自己的理想。这首《渔家傲》就是写于这样的背景之中。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想要回到没有悲伤和凄苦的仙境去,以及对黑暗现实社会的不满之情。课堂小结这首词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在李清照生活的时代,渴望的光明和自由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她借助梦境大胆提出自己想要冲破束缚、展翅高飞,追求自由美好生活的愿望。1、《渔家傲》中描写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的句子:,。2、《渔家傲》中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3、写诗人晚年孤独无依,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遇不幸或怀才不遇,只能奋力挣扎的苦闷的诗句:。4、《渔家傲》中“。”一句,表达了词人决心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乐观的寻求幸福的理想与愿望,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理解性默写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干帆舞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