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9)生物选择性必修1单元测试卷
第2章 神经调节 过关检测(B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
B.脊髓仅是脑与躯干之间的联系通路
C.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不受意识的支配
D.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心跳减慢,胃肠蠕动会加强
2.导盲犬能够根据主人的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此时“口令”属于( )
A.非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
C.非条件刺激 D.条件刺激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需要膜上载体蛋白的参与
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柠檬汁刺激味蕾,感觉到酸味属于非条件反射
D.CO2刺激下丘脑内的呼吸中枢,会使呼吸加深加快
4.突触一般是两个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传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与肌肉或腺体细胞相接触
B.突触小体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C.突触后膜通常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D.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有关
5.图1是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示意图,图2表示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膜内K+浓度高于膜外
B.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0 mV
C.图2中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未处理),电表指针会发生1次偏转
D.图2中若在③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仍能测到电位变化
6.神经元之间信息的传递依赖突触结构,下图表示神经递质在突触处传递信息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储存于突触小泡中,为及时释放做好准备
B.兴奋传至突触前末端引发储存的神经递质主动转运出膜
C.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均会导致突触后细胞的兴奋
D.神经递质激活受体后可进入突触后细胞内发挥作用
7.神经细胞传送痛信号需由钙离子激活。下图是海蛞蝓的毒液阻断痛信号传送的示意图,毒液直接阻断( )
A.突触小体内合成痛信号
B.突触前膜处释放痛信号
C.C进入感觉神经细胞
D.受体细胞接受痛信号
8.下列与感受器、效应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的兴奋与效应器的反应先后发生
B.感受器的结构受到损伤会影响反射活动的完成
C.效应器细胞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D.感受器的兴奋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
9.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感知外部世界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还具有语言、学习和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学习和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密切相关
B.人类的记忆过程分为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四个阶段
C.重复训练是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重要措施
D.如果某人听不懂别人的讲话,可能是大脑皮层的S区出现问题
10.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K+内流是大多数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可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C.一次反射过程中一个神经元各部分同时兴奋
D.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11.下图是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图甲中,切断②,刺激④,不会发生反射,但⑤有反应
B.在图甲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若图乙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位的分布情况,则b为兴奋部位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的方向一致
12.研究发现,脑细胞中β淀粉样蛋白大量沉积会产生毒性,诱导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胆碱能神经元凋亡,乙酰胆碱浓度不足,导致患者出现记忆功能减退等一系列症状,进而形成阿尔茨海默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淀粉酶水解β淀粉样蛋白,减少β淀粉样蛋白含量可以预防该病
B.推测乙酰胆碱酯酶(可以水解乙酰胆碱)抑制剂可用来治疗该病
C.胆碱能神经元凋亡之后,乙酰胆碱浓度下降,不能通过存活的神经元增殖来补偿
D.乙酰胆碱可以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13.人体大脑皮层形成味觉离不开口腔细胞味觉受体蛋白与呈味物质的结合。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的W区受损伤,患者无法形成味觉
B.味觉的形成需要功能正常、结构完整的反射弧
C.味觉的形成与相关神经元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有关
D.信号分子与味觉细胞膜上受体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14.下图为某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在该反射弧中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
B.刺激③能引起①发生反应的现象属于反射
C.刺激⑤通常会引起①和②产生不同的反应
D.神经递质受体的特异性及分布保证了兴奋传递的单向性
15.帕金森病是一种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会出现静止性震颤(安静时肢体表现出有规律的抖动)、运动迟缓、精神障碍等病症。研究表明,帕金森病的发生与患者体内多巴胺(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的减少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前膜释放多巴胺时不会消耗能量
B.多巴胺能够导致突触后膜的电位变为外正内负
C.静止性震颤是多巴胺持续发挥作用导致的结果
D.增强多巴胺受体的敏感性可以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
16.将电表的两极连接到蛙坐骨神经表面,如图所示。在a处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引起了腓肠肌收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细胞是可兴奋细胞
B.静息时电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C.a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可以传到b处
D.刺激a处,电表指针会发生两次相同方向的偏转
17.纳洛酮是一种有效的类吗啡拮抗剂,通过竞争受体而起作用。科学家从小鼠大脑中提取出蛋白质混合物,同时逐滴加入一定量放射性标记的纳洛酮和不同类型的试剂,如下表。将混合液置于特殊介质上用缓冲液冲洗,如果纳洛酮能和蛋白质混合物中的成分结合,则会从介质上检测出稳定的放射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实验中加入的试剂种类 试剂类型 无法再检测出放射性时的试剂浓度
吗啡 麻醉剂 6×10-9M
美沙酮 麻醉剂 2×10-8M
左啡诺 麻醉剂 2×10-9M
苯巴比妥 非麻醉剂 10-4M,滴加试剂无显著影响
A.纳洛酮可能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B.实验中加入非麻醉剂的目的是作为对照组
C.由表可知,与纳洛酮竞争作用最明显的试剂是美沙酮
D.麻醉剂与纳洛酮竞争相同位点使实验组放射性降低
18.医学上常通过检查膝跳反射的灵敏性来判断脊髓是否受损。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B.正常情况下,膝跳反射不受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控制
C.受试者膝跳反射正常,说明受试者的神经系统是完好的
D.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叩击膝盖下方的韧带不能发生膝跳反射
19.NO是最早发现的气体神经递质,与一般的神经递质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下图表示自主神经元支配血管平滑肌舒张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均需要消耗ATP
B.神经递质均需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C.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不会引起G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
D.膜两侧Ca2+浓度差会影响乙酰胆碱的释放和NO的合成
20.图1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的一种环状连接方式,在图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C点膜内外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图3为2个神经元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1
图2
图3
A.若图1中各突触的生理性质一致,则兴奋经该结构传递后持续时间将延长
B.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入较高浓度NaCl溶液中重复实验,图2中B点将会上移
C.在图3中,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刺激时,将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D.人体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
21.(9分)图1为某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其中①和②表示神经元的相关结构(甲、乙、丙、丁是神经元上的4个位点)。图2为神经中枢中某一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图2结构的名称是 ;B所处的内环境成分是 。
(2)兴奋在图2结构处的传递方向是 (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原因是 。若C为某肌细胞的细胞膜,则B作用于C后引起的生理效应是 。
(3)现欲通过实验探究图1中a或b为效应器还是感受器。某小组同学以电表为实验仪器,以乙和丙两点的膜外侧为电表两个电极搭载的位点进行实验:刺激位点甲,若电表指针偏转 次,说明局部电流 (填“能”或“不能”)通过神经中枢的突触传递到②,则a为感受器,b为效应器;刺激位点甲,若电表指针偏转 次,说明局部电流 (填“能”或“不能”)通过神经中枢的突触传递到②,则a为效应器,b为感受器。
22.(8分)乙酰胆碱(ACh)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下图甲、乙、丙是人类大脑皮层中部分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以及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 、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结构叫作突触,图甲②处的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填“树突”“轴突”或“细胞体”)。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乙中的信息分子通过 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 ,再到达突触后膜。
(3)已知图丙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内部含有2个突触,则在④箭头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若电表指针偏转 次,则可以证明阴影中含有突触。
(4)研究发现,学习与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释放,多巴胺 (填“可以”或“不可以”)充当神经递质。短时记忆可能与 有关,尤其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 的建立有关。
23.(12分)神经病理性疼痛是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而直接造成的疼痛,是由脊髓的SG区发生功能障碍造成的,科研人员对其发病机理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图1中 (填图中字母)是感受器,其受到刺激后,兴奋沿传入神经传至位于SG区的神经纤维末梢,引起储存在 内的谷氨酸(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谷氨酸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膜内电位发生的改变是 。突触后神经元受到刺激后,经一系列传递过程,最终在 产生痛觉。
(2)SG区神经纤维末梢上分布有离子通道N(如图1),该通道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密切相关。科研人员利用通道N抑制剂处理SG区神经元,给予突触前神经元一定的电刺激,测定突触后膜的电信号变化,得到图2所示结果。
①据图2可知,抑制剂处理导致突触后膜的电信号频率降低,推测通道N开放,会引起突触前神经元 ,导致SG区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增强,出现痛觉敏感。
②依据本研究,开发减缓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的思路是 。
(3)SG区的神经元包括兴奋性神经元与抑制性神经元两大类。为进一步研究该突触前膜释放的谷氨酸所作用的神经元类型,科研人员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了抑制性神经元,用通道N激活剂处理小鼠的SG区神经元,给予突触前神经元一定的刺激,分别检测有绿色荧光和无荧光的神经元细胞膜的电信号频率的变化。若 ,则可判断谷氨酸的作用对象为兴奋性神经元。
24.(10分)某种海洋生物体内含有一种剧毒的非蛋白神经毒素A,毒素A能使神经、肌肉丧失兴奋性。为探究毒素A是如何对神经纤维或突触产生影响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并记录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 编组 对神经组 织的处理 用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后测得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mV 0.5 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mV
Ⅰ 浸润在生理盐水中 5 min 35 35
Ⅱ 10 min 35 35
Ⅲ 15 min 35 35
Ⅳ 5 min 30 25
Ⅴ 10 min 20 10
Ⅵ 15 min 10 -70
(1)表格中的“ ”是 。
(2)组Ⅰ的突触前神经元细胞膜两侧产生35 mV的电位差时,膜内外电位发生的变化是 ;突触后神经元细胞在0.5 ms后才能测到电位变化,传递延迟的主要原因是 。
(3)比较各组突触前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电位差,推测毒素A的作用机制可能是 。
(4)比较各组突触前、后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电位差,从突触结构和功能上推测毒素A的作用机制可能是 。
25.(11分)科学实验证明瘦素可以抑制食欲,减少能量的摄取,达到减轻体重的效果。通过实验发现, 瘦素可以与下丘脑神经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调节摄食行为。下图甲是瘦素通过下丘脑发挥作用的过程(局部示意图),图乙是利用电表测量人体反射弧中电位变化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瘦素和下丘脑神经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以促使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和分泌神经递质,使饱中枢的兴奋性 (填“增强”或“减弱”),使摄食中枢的兴奋性 (填“增强”或“减弱”)。
(2)若图甲中c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抑制,则此时突触后膜接受这种递质后的膜内电位是 ,g神经元 (填“能”或“不能”)将信息传递到大脑皮层。
(3)刺激图乙中的神经细胞D,电表指针会发生 次偏转;利用图乙装置,分别在a处和b处给予适宜刺激,电表指针出现的现象是 。
(4)图乙所示的反射弧不会出现在图甲中,理由是 。
应器。
人教(2019)生物选择性必修1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第2章 神经调节 过关检测(B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1答案:B
解析: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2答案:D
3答案:A
解析: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中,有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进出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A项正确。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因此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仍能完成,B项错误。柠檬汁刺激味蕾,感觉到酸味不属于反射,C项错误。呼吸中枢位于脑干,D项错误。
4答案:B
解析:突触小体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B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不论是静息状态还是兴奋状态,膜内K+浓度始终高于膜外,A项正确。静息状态时,膜外任意两点之间的电位差都是0 mV(膜内任意两点之间也是0 mV),B项正确。题图2中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未处理),电表指针会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项错误。在③处给予适宜刺激,右电极处电位呈负值,左电极处电位呈正值,结合题图1可知,装置所测电压呈正值。因此②处电流即使被阻断,兴奋不能传导到①处,但仍能测到电位变化,D项正确。
6答案:A
解析: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由突触前膜释放,并非主动转运出膜,B项错误。神经递质包括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会导致突触后细胞的兴奋或抑制,C项错误。神经递质激活受体后会与受体分开,被迅速降解或回收,D项错误。
7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神经细胞传送痛信号需由钙离子激活,而海蛞蝓的毒液会与Ca2+结合,导致Ca2+不能进入感觉神经细胞,使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关神经递质(痛信号)。
8答案:D
解析:因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先兴奋,效应器后兴奋,A项正确。反射的完成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感受器的结构受到损伤会影响反射活动的完成,B项正确。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和腺体细胞上有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C项正确。效应器的兴奋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D项错误。
9答案:D
解析:患者听不懂别人的讲话,说明H区即听觉性语言中枢受损。
10答案:B
解析: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细胞膜内K+的外流是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A项错误。神经细胞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冲动,并沿着神经纤维向临近部位传导,因此在一次反射过程中,一个神经元各部分兴奋不同步,C项错误。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D项错误。
11答案:D
解析:膜内侧的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膜外侧的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12答案:A
解析: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而该疾病是由蛋白质引起的,A项错误。由题意可知,引起该疾病的直接因素是乙酰胆碱浓度不足,因此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能抑制乙酰胆碱的水解,一定程度上可用来治疗该病,B项正确。神经元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增殖,C项正确。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以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D项正确。
13答案:C
解析:大脑皮层的W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与是否形成味觉无关,A项错误。味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只要兴奋能传导至大脑皮层的味觉中枢即可形成味觉,不需要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B项错误。信号分子与味觉细胞膜上受体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能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D项错误。
14答案:D
解析:兴奋在该反射弧的突触处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A项错误。刺激③能引起①发生反应的现象,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项错误。刺激⑤通常会引起①和②产生相同的反应,C项错误。
15答案:D
解析:突触前膜释放多巴胺的方式为胞吐,会消耗能量,A项错误。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B项错误。静止性震颤是多巴胺含量减少而导致的结果,C项错误。帕金森病的发生与患者体内多巴胺含量的减少有关,因此增强多巴胺受体的敏感性可以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D项正确。
16答案:D
解析:在a处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引起了腓肠肌收缩,说明神经细胞是可兴奋细胞,A项正确。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外侧都为正电位,电表指针不偏转,B项正确。刺激a处,肌肉收缩,说明a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可以传到b处,C项正确。刺激a处,电表指针先向左偏转,再向右偏转,D项错误。
17答案:C
解析:由表格数据看出,该实验研究不同麻醉剂对纳洛酮作用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麻醉剂的种类和有无,因此其中加入非麻醉剂苯巴比妥的一组为对照组,B项正确。加入左啡诺的一组与对照组的试剂浓度相比最低,说明左啡诺与纳洛酮竞争受体的作用最明显,C项错误。由于麻醉剂与纳洛酮竞争相同位点,导致纳洛酮与蛋白质混合物中的成分结合减少,故实验组放射性降低,D项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纳洛酮可能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A项正确。
18答案:A
解析: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A项正确。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受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控制,B项错误。受试者膝跳反射正常,只能说明受试者与膝跳反射有关的神经是完好的,C项错误。皮肤不属于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叩击膝盖下方的韧带也能发生膝跳反射,D项错误。
19答案:D
解析:NO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ATP,A项错误。题图中突触后膜上没有与NO结合的受体,说明神经递质不是都需要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的,B项错误。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会引起G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C项错误。分析题图可知,Ca2+能与NO合酶结合,也能促进囊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所以膜两侧Ca2+浓度差会影响乙酰胆碱的释放和NO的合成,D项正确。
20答案:D
解析:题图1中共有3个完整突触,若图1中环状结构内各突触的生理性质一致,兴奋经该结构传递后持续时间延长,A项正确。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导致Na+内流量增多,从而使题图2中的B点上移,B项正确。题图3中Y点受到刺激时,由于神经递质包括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因此将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项正确。在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D项错误。
21答案:(1)突触 组织液
(2)A→D→C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C收缩或舒张
(3)2 能 1 不能
22答案:(1)突触前膜 细胞体 (2)胞吐 突触间隙 (3)1 (4)可以 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 新突触
解析:(1)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图乙是图甲②突触的局部放大图。由图乙可知,图甲②处的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2)图乙中的信息分子为神经递质。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再通过扩散到达突触后膜。(3)图丙中的④位于传出神经上,阴影位于电表的两个电极之间。若阴影中含有突触,由于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即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所以在④箭头处给一个刺激,产生的兴奋能传到电表的右电极,但不能传到电表的左电极,电表的指针只能偏转1次。(4)神经递质的种类很多,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等。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23答案:(1)A 突触小泡 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大脑皮层
(2)①谷氨酸释放量增加 ②开发抑制通道N活性的药剂
(3)带绿色荧光的神经元电信号频率和幅度均无明显变化,不带绿色荧光的神经元电信号频率显著增加
24答案:(1)浸润在含一定浓度毒素A的生理盐水中
(2)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然后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需要一定的时间
(3)作用于神经纤维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抑制钠离子进入神经纤维
(4)影响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或干扰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或破坏突触后膜受体
25答案:(1)增强 减弱
(2)负电位 不能
(3)1 在a处给予刺激,电表指针偏转2次,在b处给予刺激,电表指针偏转1次
(4)图甲中缺少感受器和效应器,反射弧不完整
解析:(1)由题意可知,瘦素可使饱中枢的兴奋性增强,使摄食中枢的兴奋性减弱,从而减少能量的摄取。(2)图甲中c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抑制,则突触后膜不会发生电位逆转,膜电位仍为内负外正。由于c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g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抑制,所以g神经元不产生兴奋,不能将信息传递到大脑皮层。(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进行双向传导,在神经元间进行单向传递。刺激细胞D,电表b处会发生电位变化,电表指针发生1次偏转。刺激a处,a处和b处兴奋的时间不同,所以电表指针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b处,则只有b处有电位变化,电表指针发生1次偏转。(4)反射的发生依赖于完整的反射弧,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图甲中缺少感受器和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