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1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1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1 22:0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杜牧(803—852),字牧之,晚唐文学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其为“杜樊川”。杜牧是宰相之孙,自视甚高,喜好谈兵,对自己的军事才能十分自负,怀抱用世之心,却始终抑郁不得志。其作品多讽喻时政,有《樊川文集》传世。代表作有诗《泊秦淮》,文《阿房宫赋》等。
作者简介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跟律诗一样,讲究平仄,押韵严格。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文体知识
《赤壁》选自《樊川诗集注》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版)。诗人任黄州刺史时所作。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西北长江南岸。杜牧所咏的赤壁并非三国时孙、曹大战的地方,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杜牧游览赤壁,有感于三国时代吴蜀联军大败曹兵的历史,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怀古咏史之作。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是作者借题发挥,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慨。
写作背景
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扫平河北,北征三郡乌桓,消灭袁氏残余。
建安十三年元月,曹操回到邺郡,训练水军,准备南征,统一天下。
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曹操率大军十余万南征刘表,八月,刘表病死,九月,曹操兵不血刃取得荆州。
刘备败走长坂坡,被曹操派遣的精锐骑兵追上,刘备军主力被歼灭,刘备侥幸逃到夏口,与关羽、刘琦等汇合。
赤壁之战
曹操为方便训练水军,提高水军战斗力,将战船用铁索相连,周瑜发现曹军弱点,设计施以火攻,火船乘东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军丢盔弃甲,败走华容。 时周瑜年仅33岁!
从曹操南征到引军败走近半年的时间,而赤壁之战持续则一个多月,这次战役周瑜以三万精锐大败曹操十余万大军,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与此同时,孙权的使者鲁肃与刘备取得联系,刘备派诸葛亮为使前往孙吴,准备联合抗曹。诸葛亮以高明的外交手段成功缔结了孙刘联盟,联合抗曹。孙权派都督周瑜统率吴军精锐三万人,迎战曹操于乌林、赤壁。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赤 壁
[唐]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xiāo
【诵读指导】前两句叙事,语调宜平缓;后两句议论,语调应低沉。本诗的朗读节奏可划分为“四三”式。
cháo
biàn
诗词诵读

jiānɡ
怀古诗(咏史诗)
关于“戟”
诗歌理解
诗歌理解
折戟 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古代兵器
销蚀

辨认出是前朝遗物。
拿,取。
诗意:折断的铁戟沉没在泥沙里还没有销蚀掉,拿起来磨光洗净,认出是前朝的遗物。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将”“磨”“洗”“认”动词,表现诗人对前朝古物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思索。
兴感之由
(叙事)
点出此地有过历史风云。
暗寓岁月流逝而物存人非之慨。
简评:前两句诗交代兴感之由,由一支折戟引起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给。
帮助。
诗意: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诗歌理解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虚写。设想与事实相反的结果,表明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其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又运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以东吴两位美女的命运来暗示东吴的命运,含蓄形象,给诗歌增添了无限情致,可谓别出心裁。
(议论)
“东风”除了实指外,也可指周瑜取胜的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有利条件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
1.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又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哲理思考呢?(历史观)
任何英雄人物都不能凭空地创造历史,都是要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人和事业的成功是离不开有利条件,离不开机遇的。
2、本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诗“,那么抒发的作者什么样的”怀“呢?
周瑜:雄姿英发
东风
机遇
客观条件好
赢得了赤壁之战的伟大胜利
杜牧:英姿勃发
无东风
无机遇
报国无门
这首咏史抒怀诗,借赤壁之战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成败的深刻感悟,含蓄地反映出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主旨归纳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歌赏析
赤 壁
杜 牧
记叙
议论
写实
七绝
兴感之由
感慨
主旨:
对周瑜的不屑嘲讽,诗人生不逢时之叹,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咏史诗
铺垫
虚写
以小见大
典型考题
1、根据提示默写古诗名句。
(1)《赤壁》中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咸宁中考)杜牧《赤壁》中诗人慨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同时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
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2、阅读《赤壁》,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
A、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曹魏命运,体现“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
B
【解析】“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曹魏命运”表述有误,诗人以“二乔”命运折射的是东吴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