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济南版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训练卷十二 专题12 免疫与健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济南版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训练卷十二 专题12 免疫与健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3.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2-12 19:4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届济南版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训练卷十二
专题12 免疫与健康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
一、单选题
1.将乙肝疫苗注射到正常人身体上,可以预防乙型肝炎,其中乙肝疫苗和预防乙型肝炎的方法分别属于(  )
A.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特异性免疫
2.得过甲型肝炎的人,以后通常不会再得此病,正确的解释是(  )
A.体内迅速产生相关抗体 B.体内具有了该抗原
C.皮肤能够阻挡该病毒 D.白细胞能够吞噬该病毒
3.全世界每年有数万人死于狂犬病。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
A.狂犬病病毒有线粒体
B.狂犬病病毒属于传染源
C.给狗定期注射疫苗是为了切断传播途径
D.被狗咬伤后注射抗毒血清属于特异性免疫,此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4.下列各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
A.蛔虫病和艾滋病 B.夜盲症和糖尿病
C.高血压和呆小症 D.甲亢病和贫血病
5.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假疫苗案引起国家高度重视,疫苗的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下列有关疫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B.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
C.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传染源
D.接种疫苗属于特异性免疫
6.我们身体的天然屏障是指 (  )
A.神经 B.皮肤和黏膜 C.眼睛 D.脾脏
7.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艾滋病(AIDS)是一种免疫缺陷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IV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共同组成
B.HIV会通过分娩、哺乳等方式传给胎儿或婴儿
C.患者的免疫系统被病毒瓦解后不能抵御病原体
D.为防止感染艾滋病,应避免与患者的一切接触
8.预防蛔虫病,我们应做到(  )
①不喝不干净的生水 ②生吃瓜果和蔬菜必须洗净 ③饭前便后要洗手 ④不随地大便 ⑤粪便要发酵处理,杀死虫卵后再做肥料.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9.关于艾滋病的检测、防治和研究,现有的医学及技术水平还无法达到的是(  )
A.用药物缓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状,减轻病人的痛苦
B.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艾滋病病毒,研究艾滋病病毒的结构
C.用接种疫苗的方法有效预防艾滋病
D.用检测抗体的方法来确诊艾滋病患者与携带者
10.自2015年6月,韩国出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发现传染患者后,医院及时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其原来生活环境进行消毒,这两项措施分别属于(  )
A.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B.保护易感者,切断传播途径
C.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D.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
11.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是人体对“自己”和“非己”成分的识别并排除异己的生理功能
B.免疫能够帮助人体适应外界环境
C.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具有的,而特异性免疫则因人而异
D.皮肤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构成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12.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被毒蛇咬伤后注射的抗毒血清是蛇毒的特异性抗体
B.溶菌酶在第二、第三道防线中都能发挥吞噬作用
C.患者移植匹配的器官后,需要药物降低自身免疫能力
D.体液中的溶菌酶能破坏病菌的细胞壁进而使其失去活性
13.目前滥用抗生素的现象比较普遍,下列对抗生素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抗生素是由青霉分泌产生的
B.抗生素使细菌和病毒产生耐药性变异
C.细菌耐药性变强是抗生素选择的结果
D.抗生素能杀灭所有细菌和病毒
14.为了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目前,科学家正在致力研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接种的疫苗和在抗体发生的免疫反应分别是(  )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特异性免疫
15.正在换流行性感冒的病人属于
A.传染源 B.病原体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16.禽流感疫情的发生迫使我国多地都关闭了活禽交易市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感染禽流感的家禽,属于病原体
B.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属于切断传插途径
C.对健康人注射流感疫苗,属于控制传染源
D.传染病都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
17.H7N9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是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下列有关H7N9禽流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H7N9禽流感病毒是引起该病的病原体
B.H7N9禽流感病毒由外面的蛋白质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没有细胞结构
C.一旦发现家禽感染上H7N9禽流感后,立即深埋这些家禽,这属于控制传染源
D.小明曾感染H5N1禽流感,治愈后体内已产生抗体,所以不会再患H7N9禽流感
18.下列关于“OTC”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病人可自行判断和使用的药品
B.病人不需要处方就能购买的药品
C.剂量较大、服药天数长,需医师指导的药品
D.不需要医嘱就能服用的药品
19.我国自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开始了预防接种工作,现在婴儿刚一出生医院就给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这属于(  )
A.非特异性免疫 B.增加吞噬细胞数量
C.特异性免疫 D.预防神经炎
20.下列哪项不属于遗传病(  )
A.苯丙铜尿症 B.血友病 C.糖尿病 D.白化病
二、判断题
21.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三、填空题
22.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通过空气传播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传染病,流感病人鼻腔里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鼻腔粘膜受到它们的刺激,机体就会接二连三地打喷嚏.一个喷嚏最远可喷至4米开外,飞沫中携带者大量病原体.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流感病毒属于    .
(2)打喷嚏是鼻粘膜受刺激后人体的反应,这是人体的第    道防线在起作用,属于    免疫.
(3)流感流行期间,通常对空气进行消毒,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这属于    .
(6)注射流感疫苗使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    ,这种获得的免疫属于    免疫(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23.把下列的传染病与传播途径对应起来.
A.体表传染病    a.食物和饮水
B.血液传染病    b.空气和飞沫
C.消化道传染病    c.吸血的节肢动物、输血等
D.呼吸道传染病    d.接触
四、综合题
24.请根据以下调查分析回答
肝炎患者用的碗筷要同家人分开,否则容易使家人染上肝炎,饭馆的餐具要严格消毒,否则容易使顾客染上肝炎,流感、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
(1)在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肝炎患者属于   ,肝炎患者用的碗筷要同家人分开,其目的是切断   。
(2)患过甲肝或接种过甲肝疫苗的人,能够抵抗甲肝病毒的再次侵袭,但对乙肝病毒却不起作用,此种免疫的特点是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这种免疫叫做   免疫。
25如图是关于人体免疫的卡通图解,请据图回答:
(1)   和   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在健康人清洁皮肤上落上的病菌很快死亡,是图   所起的作用.(填写图中字母代号).
(2)图B表示分布在呼吸道黏膜上的   ,它具有   作用.
(3)第三道防线主要由   和免疫细胞组成.第三道防线属于   免疫.
(4)为预防甲型HINI流感,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从免疫类型看这叫   免疫.这种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   ,对甲型HINI流感患者往往隔离治疗,这种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接种的乙肝疫苗属于抗原,接种乙肝疫苗产生的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属于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的第三道免疫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这种免疫叫特异性免疫。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抗原可能是病原体,也可能是自身细胞或其他异物。疫苗是由被杀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属于抗原
2.【答案】A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解:得过甲型肝炎的人,甲型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甲型肝炎病毒的抗体,抗体把甲型肝炎病毒消灭后,抗体仍然存留体内;以后再有甲型肝炎病毒侵入时体内迅速产生相关抗体,因此就不会再得甲型肝炎了.所以“得过甲型肝炎的人,以后通常不会再得此病”,正确的解释是体内迅速产生相关抗体.
故选:A
【分析】(1)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2)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3.【答案】D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狂犬病病毒属于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因此不具有线粒体,A错误;
B、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狂犬病毒属于病原体,B错误;
C、咬伤人的恶狗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动物,因此咬伤人的恶狗在传染病流行的环节中属于传染源,给狗定期注射疫苗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C错误;
D、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因此所注射的抗毒血清则属于抗体。被狗咬伤后注射抗毒血清属于特异性免疫,此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狂犬病毒属于病原体,通过接触传播,可以注射血清进行治疗。
4.【答案】A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
【解析】【解答】解:A、蛔虫病和艾滋病都属于传染病,A正确;
B、夜盲症是缺少维生素A引起的,糖尿病属于慢性病、现代文明病,都不传染;B错误;
C、高血压属于生活方式病、慢性病,呆小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都不属于传染病,C错误;
D、贫血贫血是由于血液中红细胞或是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引起的,甲亢病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都不属于传染病,D错误.
故选:A.
【分析】传染病指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判断是否是传染病应主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1:应该是有病原体引起的.2、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3、感染后可产生免疫.
5.【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计划免疫
【解析】【解答】解:A.疫苗通常是用失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A不符合题意;
B.疫苗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疫苗是抗原,B不符合题意;
C.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C符合题意;
D.接种疫苗后,人体可产生相应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人体的第三道免疫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这种免疫叫特异性免疫。
2、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抗原可能是病原体,也可能是自身细胞或其他异物。 疫苗是由被杀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属于抗原)。
6.【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分析】人之所以能够在具有许多病原体的环境中健康的生存,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人体通过这三道防线与病原体作斗争,使疾病得到痊愈,并且使人体获得抵抗病原体的免疫力.
【解答】皮肤和黏膜是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黏膜的某些附属物有阻挡和清除异物的作用;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体;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共同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因此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即“天然屏障”是指是皮肤.
故选B.
【点评】掌握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7.【答案】D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艾滋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病毒,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A不符合题意。
B.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HIV携带者的血液、精液或乳汁、唾液、泪液和尿液中,主要通过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而传播,也可以通过输入含HIV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或使用未消毒的、艾滋病病人用过的注射器等传播,已感染HIV的妇女可通过分娩、哺乳等传给胎儿或婴儿,B不符合题意。
C.HIV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不能抵御病原体,因此病人常死于多种疾病的侵害,C不符合题意。
D.目前还没有可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易感人群,不过,与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等),不会使人感染艾滋病,因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母婴传播、性传播和血液传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8.【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解:蛔虫病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食不清洁的瓜果;勤剪指甲;不随地大便等.对餐馆及饮食店等,应定期进行卫生标准化检查,禁止生水制作饮料等.加强粪便管理 搞好环境卫生,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不用生粪便施肥等.使用无害化人粪做肥料,防止粪便污染环境是切断蛔虫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
故选:D
【分析】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其中有细菌、病毒、真菌(如引起黄癣病的霉菌)、原虫(如疟原虫)、蠕虫(如蛔虫)以及螨类(如疥螨)等.
9.【答案】C
【知识点】艾滋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病原体是艾滋病病毒,简称HIV;目前对艾滋病仍无有效的治疗药物,主要还是以预防为主,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是人类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的疾病,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10.【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解: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发现传染病患者后,医院及时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这属于控制传染源.
对其原来生活环境进行消毒,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选:C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1.【答案】D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AB、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能够帮助人体适应外界环境.AB正确.
C、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具有的,而特异性免疫则因人而异,C正确.
D、皮肤和粘膜属于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吞噬细胞,都属于第二道防线,而不是第一道防线,D错误.
故选:D
【分析】免疫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另一种是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主要指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12.【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因此被毒蛇咬伤的患者,注射的抗蛇毒血清属于抗体,能抵蛇毒,保护人体不被蛇毒侵袭,维持人的身体健康,而对其它病原体无效,这种免疫类型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正确。
B.溶菌酶在第二道防能发挥吞噬作用,在第三道防线中不能发挥作用,错误。
C.患者移植匹配的器官后,需要药物降低自身免疫能力,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正确。
D.体液中的溶菌酶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失去致病性这种免疫力是生来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作用,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指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体液中含有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能产生抗体、消灭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
13.【答案】C
【知识点】安全用药;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特性,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就形成了抗药性的细菌。
故答案为:C
【分析】凡是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如果应用合理,可以防治疾病,反之,则有可能危害健康.
14.【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从免疫学的角度看,给人体接种的疫苗是抗原。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所以给人体接种疫苗后,淋巴细胞会产生抵抗该抗原的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给人体接种疫苗在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是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B。
【分析】 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15.【答案】A
【知识点】传染病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其中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流感患者等,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如老人和小孩等,所以传染病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
【点评】此题考查病原体与传染病的病因与传染病的基本环节,难度一般,熟记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16.【答案】B
【知识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A、感染禽流感的家禽,属于传染源而不是病原体,A不符合题意;
B、从防治传染病的措施看,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属于切断传播途径,B符合题意;
C、对健康人注射流感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而不是控制传染源,C不符合题意;
D、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染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
a. 对急性传染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彻底治疗,防止病原体的扩散.
b. 患传染病的动物也要及时处理;
(2)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方法.
a. 要注意饮食卫生;
b. 加强水源和粪便的管理;
c. 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
d. 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减少病原体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3)保护易感人群:
a. 减少或防止易感者与传染源的接触机会;
b. 易感者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c.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17.【答案】D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H7N9禽流感病毒属于微生物,是引起H7N9禽流感的病原体,A正确.
B、H7N9禽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B正确.
C、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是动物,一旦发现家禽感染上H7N9禽流感后,立即深埋这些家禽,属于控制传染源,C正确.
D、感染过H5N1禽流感疾病的人康复后体内产生的抗体就永远的留在了体内,该抗体只对特定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起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无效,D错误.
故选:D
【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
(3)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18.【答案】C
【知识点】安全用药
【解析】【解答】解:药品主要包括非处方药和处方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为了保证人民健康,我国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使用说明书中标注了警示语,明确规定药物的使用时间、疗程,并强调指出“如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应向医师咨询”.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Rx.
故选C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药品的分类以及安全用药等知识.思考解答.
19.【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解: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医院给婴儿接种的卡介苗和乙肝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因此现在婴儿刚一出生医院就给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选:C
20.【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
【解析】【解答】ABD、苯丙铜尿症、血友病和白化病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ABD正确.
C、糖尿病是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不属于遗传病,C错误.
故选:C
【分析】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据此解答
21.【答案】(1)错误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可以吞噬病原体。在特异性免疫中处理抗原的抗原决定簇(这种处理指使抗原内部的抗原决定簇暴露)然后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另外在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出来的抗体和抗原结合后,抗体的Fc段可以和吞噬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从而将抗原吞噬消灭。因此,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重要作用,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
防线 构成 功能 类别
第一道 皮肤和黏膜 阻止或杀死病菌,消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吞噬、溶解病菌
第三道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22.【答案】病原体;一;非特异性;切断传播途径;抗体;特异性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解:(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从传染病学分析,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
(2)皮肤和黏膜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能清扫和阻挡异物、杀菌等作用,此功能是针对所有的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病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流行不起来,所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流感流行期间,通常对空气进行消毒,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4)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的抗原性,人体注射疫苗后,免疫 系统便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使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不过这种免疫力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因此注射流感疫苗使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这种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
(1)病原体;
(2)一;非特异性
(3)切断传播途径
(4)抗体;特异性
【分析】(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 节,其中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流感患者等;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 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如老人和小孩等.所以传染病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就流行不起来.
(2) 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23.【答案】d;c;a;b
【知识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解: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将人类传染病分为四类.
传染病类别 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 病原体主要传播途径 发病季节 常见病例
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黏膜、肺 飞沫、空气传播 冬、春 流行性感冒、百日咳、肺结核等
消化道传染病 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 饮水和食物传播 夏、秋 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蛔虫病等
血液传染病 血液和淋巴 吸血昆虫传播 四季 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疟疾等
体表传染病 皮肤和体表黏膜 接触传播 四季 破伤风、狂犬病、沙眼、癣等
故答案为:d c a b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依据传播途径的不同,人类传染病可分为四类: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
24.【答案】(1)传染源;传播途径
(2)特异
【知识点】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肝炎患者能够向外散播病原体,故属于传染源;餐具、碗筷上可以带有肝炎病毒,将其消毒,杀死病毒,防止通过餐具碗筷传染给健康人,故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
(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某种抗体只与刺激它产生的那种抗原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抗原被清除后,相应的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就会很快被体内存留的抗体按同样的方式加以清除,从而起到预防传染病的作用。故患过甲肝或接种过甲肝疫苗的人,能够抵抗甲肝病毒的再次侵袭,主要是他们获得了针对甲肝病毒的抗体,并且只对甲肝有抵抗作用,不能抵抗乙肝病毒。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做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传染源;传播途径;(2)特异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三道防线:
防线 构成 功能 类别
第一道 皮肤和黏膜 阻止或杀死病菌,消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吞噬、溶解病菌
第三道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25.【答案】(1)B;D;D
(2)纤毛;清扫异物
(3)免疫器官;特异性
(4)特异性;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
【知识点】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三道防线;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解:(1)图B是呼吸道纤毛的对病原体的清扫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图D表示人体皮肤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因此图中B和D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在健康人清洁皮肤上落上的病菌很快死亡,是图D所起的作用.(填写图中字母代号).(2)图B表示分布在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它具有清扫异物作用.(3)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因此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4)注射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给人体接种的疫苗是抗原.为预防甲型HINI流感,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产生的抗体只对只能预防甲型HINI流感病毒,对其它病原体没有免疫作用,因此从免疫类型看这叫特异性免疫.注射型HINI流感疫苗体内产生的抵抗型HINI流感病毒的抗体,因此可以有效预防型HINI流感病毒的感染,所以这种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对甲型HINI流感患者往往隔离治疗,这种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
故答案为:(1)B;D;D(2)纤毛;清扫异物(3)免疫器官;特异性(4)特异性;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
【分析】(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组成 功能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⑵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4)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5)图A表示体液中的溶菌酶溶解病菌;图B表示呼吸道纤毛的对病原体的清扫作用;图C表示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图D表示人体皮肤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