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说明对象,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文章结构和说明顺序。
2.学习常见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重点难点】
1.把握说明对象,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文章结构和说明顺序。
2.学习常见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设置,激情导入
师:“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里有我们快乐的童年。“二十四桥明月夜”里有杜牧的感慨与浪漫。“小桥流水人家”里有游子对家的温暖的渴望。 桥,总是连接着美好,连接着诗意,连接着浪漫。“桥”为何有这么高的美学价值?它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存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著名桥梁学家茅以昇的《中国石拱桥》一探究竟。
(板书:中国石拱桥 茅以昇)
二、出示目标,学生齐读
师: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
1.把握说明对象,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文章结构和说明顺序。
2.学习常见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学生齐读
三、预学展示,字词积累
课件展示:
1.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拱桥(ɡǒnɡ) 弧形(hú) 飞虹(hónɡ) 洨河(xiáo)
陡坡(dǒu) 匀称(chèn) 和谐(xié) 饮涧(jiàn)
桥墩(dūn) 河堤(dī) 铺砌(qì) 推崇(chónɡ)
漳州(zhānɡ) 巧妙绝伦(lún) 惟妙惟肖(xiào)
(2)理解词义
巧妙绝伦:形容非常灵巧,独一无二,没有什么可以相比的。
就地取材:就在原地选用需要的材料。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雕刻或模仿得非常好,很逼真。
交头接耳:交头:头靠着头;接耳:嘴凑近耳朵。形容两个人凑近低声交谈。
(点生读,师指导)
2.走近作者
茅以昇(1896-1989),原名以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我国著名桥梁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中国桥梁之父”。主持建造了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著有《中国桥梁史》《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2.文体知识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它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功能等,来说明事物的形态、本质和规律,使人获得相关知识;或阐明事理,给人以知识。
说明文的特点:科学性,即以传播科学知识为目的;条理性,即结构严谨有序;准确性,即语言准确严密。
说明文从说明对象上分,有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从语言风格上分,有生动说明文(科学小品文)和平实说明文。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局部,由主要到次要……)。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引用、画图表。
四、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师:请同学们听读课文,说一说: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文章是怎样介绍中国石拱桥特点的?
(播放课文录音)
(学生听读课文,在课文中勾画、讨论回答)
预设: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是通过举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来介绍中国石拱桥特点的,赵州桥是独拱石桥, 而卢沟桥是联拱石桥。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 默读1—2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写出了石拱桥的什么特点?
预设:石拱桥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2.“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预设: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石拱桥的外形特征,给人以美感。
3.读第3自然段,思考:本段可分几层意思,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哪些特点?
预设:①②句是第一层:通过《水经注》里的“旅人桥”说明我国石拱桥历史的“悠久”。
第③句是第二层:“几乎到处都有”说明分布之“广泛”。
第④句是第三层:“大小不一,形式多样”说明其“多样”;“惊人的杰作”说明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结构上都体现了“巧妙”。
第⑤句是过渡句,引起下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过渡语: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初识了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初读课文,了解了本文的说明对象和基本特征,我们这一节课继续探究作者是如何说明中国石拱桥的。
二、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 本文题目是《中国石拱桥》,文章却从第3段才开始写中国石拱桥。第3段和前两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预设:前两段是写石拱桥的一般特征,是对石拱桥特点的概述,从第3段开始写中国石拱桥,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这是按照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来说明的,所以第3段和前两段是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2.朗读课文第4、5自然段,说一说: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赵州桥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预设:按照逻辑顺序,先概括说明赵州桥的雄伟,再具体介绍其特点,最后总体评价其价值。运用了列数字、引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表达了作者的赞美和自豪之情。
例如:
(1)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赵州桥的长与宽,突出其雄伟。
(2)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桥洞的形状。
3.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标上相应的数据。
预设:
4.默读6—8段,找一找并说一说:作者在描写卢沟桥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预设:
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列数字:具体说明卢沟桥修建的年代之久以及石拱数量、长度等基本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作比较:通过比较,充分说明卢沟桥的结构坚固。
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摹状貌: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卢沟桥石狮子各种逼真的造型,突出了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使读者印象深刻。
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700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200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
举例子: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5.思考并讨论: 赵州桥和卢沟桥都是中国石拱桥的杰作,作者为什么要先说赵州桥,再说卢沟桥?
预设:作者之所以要先介绍赵州桥,有两个原因:一是从时间上说,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赵州桥要比卢沟桥修建年代早。二是从形式上说,赵州桥是独拱石桥,只有一个大拱,结构较简单;卢沟桥是联拱石桥,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结构较为复杂。这样介绍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6.根据课文内容概括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主要特征。
预设:
赵州桥是独拱石桥:一、只有一个弓型大拱(最长、无坡);二、拱肩上各有两小拱(省料、防洪、美观);三、28道拱圈拼成大拱(独立承重);四、结构匀称、环境和谐(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卢沟桥是联拱石桥:一、十一个拱联成整体,坚固;二、桥面用石板铺砌成,平坦;三、石栏上雕刻有狮子,美观。
6.第9段是怎样说明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的?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预设:作者按照由人到物、由主到次的顺序来说明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由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到设计施工的优良传统,再到建筑材料的丰富,主次分明,层次清晰。
主要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首先”“其次”“再其次”分项说明,由主到次,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7.朗读第10段,想一想:结尾的议论句有何作用?
预设:对前面的内容进行了总结,指出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得益于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提升了本文的思想高度。
8.文章写完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后,完全可以结束,为什么作者还要写我国解放后兴建的各种桥梁?
预设:这样写,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展示了我国桥梁事业的光辉成就,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全文结构严谨,升华了文章主题。如果不写我国解放后兴建的各种桥梁,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对中国石拱桥的介绍也就不够完整。
9.作者在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时,为什么要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
预设:赵州桥和卢沟桥历史悠久、气魄宏伟、驰名中外,有中国石拱桥的典型特点,很有代表性。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使读者对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认识得更具体、更明确、更深刻。
10. 既然赵州桥和卢沟桥都具有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作者为什么不选一个而要选两个呢?
预设:赵州桥和卢沟桥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前者是“独拱”石桥,后者是“联拱”石桥,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作者选择两例可以起到互相对照、互相补充的作用,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多样、多彩多姿的特点。
11.结合文中的句子,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1)《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预设:“大约”“可能是”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指出后面判断的根据,增强了表述的准确性。
(2)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预设:“在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说明更符合实际情况。
(3)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预设:“公元1189到1192年间”说明了修建时间,起止时间明确;“自16米到21.6米”,可见桥拱长度并不对称,是作者在核实了每个石拱的长度后所做的结论,列举数字精确、具体;“约”表示大概,去掉后变成完全确定,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几乎”强调了桥面与河面并非完全平行。
师小结: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从以上例句可以发现:本文使用数字准确;无法使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字词来限定;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测的语言来表达;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意思更准确。因此,我们体会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准确”二字。
三、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请完成本课《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