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材全解》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同步练测: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学教材全解》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同步练测: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1-09 16:3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建议用时
实际用时
满分
实际得分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回答1~ 3题。
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同时,有很多科技人员迁往西部地区,二者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⑥
2.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① B.② C.④ D.⑥
3.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的决定性因素是(  )
A.① B.② C.③ D.⑥
4.有关我国民工流动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
①从山区流向平原 ②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③从农村流入城镇 ④从内陆地区到沿海地区 ⑤主要迁出人口是青少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下表为我国南部沿海某城市人口增长统计资料。读表,回答5~6题。
年 份
户籍人口/万人
总人口/万人
1982年
2
2.8
1998年
120
750
2007年
200
1 400
5.由上表可知,该时期我国国内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
是( )
A.由平原流向山区
B.由农村流向城市
C.由城市流向农村
D.由人口稠密地区流向人口稀疏地区
6.引起该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资源   B.资源、政策  
C.政策、经济   D.气候、经济
下图中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7~8题。
7.有关甲、乙、丙三地区当今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人口主要由乙、丙两地迁往甲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8.引起上述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收入差距 B.家庭婚姻
C.工程建设 D.文化教育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省某年的人口迁移统计表
(单位:%),回答9~10题。
务工
经商
工作
调动
分配
录用
学习
培训
拆迁
搬家
婚姻
嫁娶
随迁
家属
投亲
靠友
其他
全省
67.1
1.5
1.6
6.6
1.3
5
6.6
4.5
5.8
农村
76.4
0.6
0.9
5.1
0.2
3.2
5.7
4
3.9
城镇
17.6
6.2
4.9
14.4
7.3
14.5
11.3
7.1
16.7
男性
35.3
8.3
1.8
2
11
4.4
15.2
7.4
14.6
女性
27.8
4
0.8
3.7
8.9
15.6
20.1
7.8
11.3
9.从表中可以看出,影响该省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文化因素
C.政策因素 D.经济因素
10.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务工经商中农村比重大于城镇,原因是乡村
交通便利、外出方便
B.由于婚姻嫁娶导致的人口迁移女性高于男性,反映了我国传统婚嫁习惯
C.由于拆迁搬家导致的人口迁移农村低于城镇,反映了我国城市化速度较慢
D.自然因素对全省人口迁移没有影响
下图为中国、美国(本土)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回答11~13题。
11.“二战”之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是(  )
①东北工业区的吸引 ②美国的南北战争 ③环境因素 ④新兴产业的吸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与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  )
①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②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③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 ④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3.关于中、美两国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由人口多的地区迁往人口少的地区
B.都是由经济因素决定的
C.增加迁入地的环境压力
D.对迁出地不产生经济影响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14题16分,15题12分,16题20分,共48分)
14.下图是“二战”前后(除亚洲外)人口迁移模式图(注:图中箭头表示人口迁入或迁出的方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在北美两侧横线上加绘两个箭头,以表示其“二战”前后人口迁移的方向。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洲或地区的名称。

(3)简述D地区“二战”后成为人口迁入区的主要原因。


15.读我国流动人口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2010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情况和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表。
占全国流动总人口的比重
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
流 出
流 入
四川16.8% 安徽11.3% 湖南11.0% 江西8.6% 河南7.4% 湖北6.3% 其余38.6%
广东36.7% 浙江9.0% 上海7.6% 北京6.6%
江苏6.4% 福建5.1% 其余28.6%
流动人口城乡构成
乡 村
75.6%
22.8%
城 市
24.4%
77.2%
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总数:26 139万(人)材料二 根据2009年对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的监测结果绘制的“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纵坐标单位为岁,横坐标数值为百分比)”。
(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
点为流动人口城乡构成以______为主,主要流向_______,流动人口年龄结构以______为主。
(2)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入城市主要是因为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口大量流动对流入地区的积极影响有:提供______ 、促进______ 、加快 ______ 。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2007年2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7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中指出,在国际移民大潮中,中国海外移民呈扩大趋势,目前的移民人数已达3 500万,被认为是国际上的最大移民群体,其中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是中国移民最主要的聚集地。
材料二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我国将推进人才强国战略,鼓励和引导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积极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
(1)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目前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方向是什么?
(2)为什么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会成为目前我国移民最主要的聚集地?
(3)我国海外移民数量逐年增多,对我国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4)我国为什么要鼓励和引导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

答案与解析
1.C 2.A 3.C 解析:分析各小题题干展示的人口迁移现象产生的主导因素是解题的关键。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而国家提出的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使很多科技人员到西部创业。2.美国东北部纬度高,冬季气候寒冷,加之属于老工业区,环境污染较重。老年人追求优美的环境,多迁往光照充足、气候温和、空气清新的西部和南部地带。3.城乡经济收入的巨大差异是农民进城的决定性因素。
4.A 解析: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就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从地形看就是从山区到平原;从经济因素看就是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
5.B 6.C 解析:5.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由于国家放宽了户籍管理制度,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经济水平的差异导致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6.国家放宽户籍管理制度是政策因素;经济水平的差异是经济因素。
7.D 8.A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7.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四川盆地附近,乙地位于长江三角洲,丙地位于珠江三角洲,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8.引起上述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即收入差距。
9.D 10.B 解析: 9.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全省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务工经商,即经济因素。10.农村务工经商人口比例比城市大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导致的;在婚姻中,女性一般要迁到男方家庭,这反映了我国传统的婚姻习惯;自然因素对人口迁移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力在下降。
11.C 12.B 13.C 解析:11.“二战”以后,由于西部、南部环境条件较好,加之新兴产业的吸引,美国人口由东北部向南部、西部的“阳光地带”迁移。1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自发性迁移,且流动的规模较大。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13.中、美两国的人口迁移,都会对迁入地的环境产生压力。
14.(1)

(2)A——拉丁美洲 B——大洋洲 C——非洲 D——欧洲 (3)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
解析:(1)“二战”前人口主要从欧洲移向美洲及大洋洲;“二战”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移向发达国家。所以,
北美在“二战”前后都是人口移入地区。(2)A:“二战”前是人口迁入地区,“二战”后是人口迁出地区,符合的是拉丁美洲;B:“二战”前是人口迁入地区, “二战”后还是人口迁入地区,符合的是大洋洲;C:“二战”前是人口迁出地区, “二战”后还是人口迁出地区,符合的是非洲;D:“二战”前是人口迁出地区,“二战”后是人口迁入地区,符合的是欧洲。(3)“二战”后人口迁入国多为发达国家,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经济水平高和劳动力不足。
15.(1)乡村人口 东南沿海城市 青壮年 (2)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生活环境优越(任答两点) (3)大量劳动力 经济发展 城市化进程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1)结合材料一,从省区来看,流出人口多来自中西部省区,多流入东部地区;从城乡结构来看,流出人口以乡村人口为主。分析材料二,流动人口中青壮年人口的比重明显大于其他年龄段。(2)经济因素是引起目前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故主要从城市的拉力因素分析。(3)人口的大量流入主要为迁入地区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了资源开发、城市建设及经济发展等。
16.(1)由发展中国家移向发达国家,由经济欠发达地区移向经济发达地区。(2)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相对落后,而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是典型的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工作、生活环境好,收入水平高,而且这些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日渐成为其经济增长的瓶颈,客观上形成了对移民的吸引力,因此这些地区成为目前中国移民最主要的聚集地。(3)我国海外移民数量逐年增多,且以出国留学、工作为主,迁移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的人才流失,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4)我国的海外留学人员是我国的高素质人才,鼓励和引导其回国工作会对我国的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解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全球范围内的人口迁移规模越来越大,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成为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因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异导致人口大量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这样的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失,这也是我国鼓励和引导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