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5 09:0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华盛顿纪念碑
维多利亚女王纪念碑
协和广场方尖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
封建君主的傲慢、殖民掠夺的炫耀
个人主义的自夸、人民英雄的崇敬
人民英雄纪念碑具有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写和精华,是中华民族矗立在世界上的根基,是祖先英灵所在,是整个民族世世代代的敬仰和祭拜。
20 人们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周定舫
预学
瞻仰 巍峨 矗立 镏金
上溯 重幔 镶嵌 挑衅
俯瞰 梭镖 天堑 南麓
zhān
wēi
zhù
liú

màn
xiāngqiàn
xìn
kàn
suō
qiàn

巍峨:高度雄伟。
销毁:烧毁,毁坏。
挑衅:借端生事。
峻峭:山高而陡。
逾越:超越。
俯瞰:从高处往下看。
前赴后继: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
怒形于色:形容内心的愤怒难以压制。
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充满正气。
永垂不朽:永远流传,不磨灭。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个国家级公共艺术工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会聚了郑振铎、吴作人、梁思成、刘开渠等一大批当时中国最优秀的文史专家、建筑家、艺术家。从1949年9月30日毛主席亲自奠基,直至1958年5月1日正式落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耗时最长的大型艺术项目。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设不仅聚集了当时的能工巧匠,其碑石石料的采集场面也颇为宏大。纪念碑由17000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其中采自青岛浮山的纪念碑碑心石是建碑中最主要的大石料,是中国建筑史上极为罕见的完整花岗石,其石坯长14.4米,宽2.72米,厚3米,重达320吨以上,采运工作历时7个半月,于1953年4月1日动工至10月16日大石料运抵天安门广场工地,从开采到运输共计7116名工人参与其中。
据不完全统计,纪念碑从奠基到落成部分耗费就达3亿余元。
1961年3月4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列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项,序号为33号。
任务一 对比阅读,初步了解文章的思想主题
问题:《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的标题与本文的标题在结构上完全不同,有人认为本文的标题应该
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取消副标题,你怎么看这种差异?你是否赞成“换标题”?
1、《中国石拱桥》以实用为主,审美为辅,《苏州园林》虽是居所,却以审美价值
高著称,《人民英雄纪念碑》则是纪念性建筑,其主要价值在“纪念”,有明确
的主题思想,体现作者鲜明的审美态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所以纪念碑建筑
的本质特征要服从于表现纪念意义,并且从标题贯穿到结尾。
2、原文是一篇采访通讯,这样的标题更合适。
注意联系"巍峨""雄伟""庄严""顶天立地"等描述性词语和"万分崇敬"等表达心情的词语,体会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整体特点。
介绍"庄严隆重的奠基礼"、建造时的全民支援,强调碑的高度、石材的坚硬洁白,既具体而准确地说明建筑本身,又体现其象征意义。
碑文虽短,字字千钓,铭刻历史,歌颂英雄。英雄为人民牺牲,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又一次瞻仰",再一次致敬。回扣标题,照应开头,再次揭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内涵。
活动:利用课文旁注,梳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内涵
为人民而牺牲的英雄,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活动:本文最重要特点就是围绕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把对建筑本身的说明和对其内涵的表现融为一
体,建筑方面的因素 服从于表现纪念意义,请你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明。
“既要看到它的外部特征,又要掌握它的内在实质。”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采写回忆》
示例
第1段中的“万分崇敬”一语点出了这座纪念碑所包含的伟大意义,“巍峨、雄伟、庄严”作为纪念碑的整体特征,是其伟大意义在建筑上的表现。
2--5 说明人民英雄纪念碑体量巨大、外观庄严,介绍革命领袖和全国人民对纪念碑建设的关怀和支持,细说碑身装饰花纹的意义等,这些都是对建筑本身的说明。同时,文章又不断提示我们,这一切都是为了体现先烈们的丰功伟绩,表达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怀念和敬仰之情。文章对建筑本身的介绍,虽然涵盖了纪念碑结构的各个部分,但并不追求过于精细的说明,而是以呈现纪念意义为主。
6-10 使用描摹画面的方式说明十幅大浮雕,使静态的浮雕化为动态的历史场景,浮现于读者眼前。这既是对人民英雄纪念碑重要组成部分的具体说明,也是对碑文内容的生动呈现,更是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一中心的深刻诠释。
任务二 细读课文,理解划分文章结构的多样性
活动:请同学们跟着周定舫的脚步去领略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风采(段落内容概括)
1、总体特征
2、位置
3、兴建过程、建筑体量、象征意义
4、栏杆、题字、碑文
5、结构造型
6、总体介绍大浮雕
7、“虎门销烟”“金田起义”
8、“武昌起义”“五四爱国运动”“五卅运动”
9、“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队”
10、“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支援前线”“欢迎解放军”
11、感受和思考
活动:同学对文章的结构梳理发生了分歧,你同意哪位同学?说说原因。


②③④⑤
⑥⑦⑧⑨⑩

①②
⑥⑦⑧⑨⑩
③④⑤
①②③
④⑤
⑥⑦⑧⑨⑩


②③
④⑤
⑥⑦⑧⑨⑩

(A)
(D)
(C)
(B)
分析明确:A 总分总的结构划分:总体特征---具体说明---总体感受
B 登临台阶过程划分:尚未登台---登上台阶---走下台阶
C 参观过程划分:远处眺望---近处瞻仰---点题告别
D 没有层次关系,只是内容梳理
文章层次结构的划分是依据不同的角度的,不可一概而论,只要能帮助理解课文即可。
活动:细读课文7--10段,依据例子完成下表
汉白玉大浮雕 概述事件 描写状貌 精彩赏析 阐释意义
虎门销烟 1839年6月3日,群众在虎门销毁鸦片 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边,倾倒在放有石灰的窖坑里销毁,一股股浓烟从石灰池上升起。 "愤怒的""一箱箱""一股股",写出了群众的情绪和销烟的细节 表现出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坚定决心
武昌起义
自己喜欢的浮雕
1911年新军在武汉举行起义
起义的新军和市民,摧毁了湖广总督门前的大炮,正向总督府里冲去。总督府内熊熊的火焰冒向天空;总督府的牌子,被打断在阶前;撕碎了的清朝的龙旗,被践踏在地下。
“打断”“撕碎”“践踏”表现了革命者的大无畏气概和清朝统治者的腐朽与虚弱的本质。
结束了二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
任务三 快速浏览课文,把握说明的顺序
活动:圈画关键词,填写相关内容,把握说明顺序
A.台阶—平台— —两侧上部— (由下而上)
B.题词—碑文(由 到 )
C.双层汉白玉栏杆—碑身— (由四周到中央)
D.销毁鸦片烟—金田起义……
E. 碑主题—碑文— (由主到次)
F.第6段—第7到10段(由 到 )
碑身四周
碑顶


碑身两侧
大浮雕
概述
具体
空间
时间
逻辑
A、B、C的说明顺序是 顺序;D是 顺序,兼有方位顺 序;E、F的说明顺序是 顺序。

②③④⑤
⑥⑦⑧⑨⑩

活动:试着以下列结构分析文章的说明顺序
全文:总---分---总 (逻辑)
主体:总---分 (逻辑)
核心:概述---具体 (逻辑)
段落:硝烟(东)----渡江(北) (时间、空间)
瞻仰记
活动:阅读作者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采写回忆》一文中关于“瞻仰记”来历的详细说明,结合
你初读课文的体验,谈谈采用这种方式写作的好处。
【材料】
我在采访大量素材的同时,脑海中就开始思索和提炼此文的主题思想。这篇说明文的中心思想是,表述人民英雄纪念碑庄严、雄伟的特点,反映1840年以来,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究竟采用什么方式来介绍这座纪念碑呢 当时,我曾设想了两种方式。一是既反映纪念碑的建筑特点,又反映全国亿万人民为了表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所作出的贡献。比如,中央领导同志如何关心,建筑师如何设计,雕塑家如何创作,建碑工人如何劳动,全国各地如何支援,等等。二是采用瞻仰的形式,根据自己的观察所得,围绕纪念碑的特点,按照顺序一层一层地进行有条有理的说月。......我决定采用第二种方式表述。
—— 周定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采写回忆》
明确:
本文在写法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采用“瞻仰记”的形式进行说明,由作者“带着”读者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
① 这一形式更具整体感和现场感,更容易表现纪念碑的纪念意义和给人带来的心灵冲
击。
② 写于人民英雄纪念碑刚刚建成之时,还没有举行正式的落成典礼,“瞻仰记”这种
写法,有助于读者在有限文字的阅读中形成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整体印象和基本
认识。
③ 这种写法便于在客观的介绍中恰当表达作者的感受、认识,使读者产生情感和思想
上的共鸣。
任务四 朗读课文,把握语言的准确和庄重
活动:比较读,试着分析原文几处修改的理由
1、当天傍晚,毛主席率领全体与会代表(原文:政协委员)为纪念碑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奠
基礼,毛主席亲自执锨铲土,为纪念碑奠定基石。
理由:
有些当选的政协委员没有出席会议,也没有参加典礼,改为“与会代表”更符合史实
2、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原文:月台)。
理由:
“月台”具有庄重色彩,“平台”通俗易懂,更适合向全国人民介绍纪念碑的说明文。
3、小(原文:大、小)碑座的(上、下)四周,雕刻着以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
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原文:“高贵”“纯洁”和“坚忍”),表示全
国人民对英雄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
理由:
原文方位表达不清晰,修改后方位明确,与实物所见一致;后文的修改更为准确。
4、大部分(原文:每幅)浮雕里有20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
表情(原文:性格、思想、感情)和姿态都不相同。
理由:
“大部分”更符合事实;“性格、思想、感情”很难再浮雕上真实有区别的表现出来。
5、远远望去,在一座雄伟峻峭的山(原文:半山腰)里,游击队员们正穿过高大的树林和茂密的
青纱帐,去和敌人战斗。
理由:
“一座雄伟峻峭”与“半山腰”搭配不当。
活动:从课文第7段至第10段中选择一段,仿照播音员的语气朗读
要求:
1、研究怎样读才能体现段落中不同表达方式的效果。
2、怎样读才能体现文中画面描摹的动态感。
3、怎样读才能传达出文章的感彩。
往南转到碑身的后面,看到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庄严画面。深夜,起义的新军和市民,摧毁了湖广总督门前的大炮,正向总督府里冲去。总督府内熊熊的火焰冒向天空;总督府的牌子,被打断在阶前;撕碎了的清朝的龙旗,被践踏在地下。辛亥革命,结束了二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
朗读设计:
“庄严”“摧毁”“打断”“撕碎”“践踏”“结束”等词语要重读,声音高亢,以体现革命军大无畏气概和清朝统治者的腐朽与虚弱的本质。
“了”“去”“向”“在”等词语应该声音延长,以表现武昌起义的胜利过程。
“天空”“封建帝制”等词语语调上扬,以强调武昌起义的巨大历史意义。
整个语段要表现出人民英雄的丰功伟绩。
任务五 借鉴课文写法,撰写说明文
期待已久的淳安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今日终于正式开馆。
  相信很多人对淳安的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并不陌生,甚至很多人在开馆之前都已慕名而至。
  淳安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是我国首座全面展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奋战征程的纪念馆,占地120亩,总投资6000余万元,主体建筑面积7274平方米,是一座集红色教育、廉政教育、国防教育和党史研究、干部培训、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场馆。
  今天,在淳安县中洲镇厦山村,淳安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举行了开馆仪式。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杭州市委常委、秘书长许勤华,杭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陈擎苍,淳安县委书记朱党其,县长柴世民等各级领导,方志敏之女方梅、粟裕之子粟寒生等革命先辈的后人作为特邀嘉宾,先遣队经过的闽浙皖赣四省各个县市的党史研究室代表,以及国内研究北上抗日先遣队有关历史的专家学者,淳安各部门乡镇代表,共计100余人参加了开馆仪式活动。
  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也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是主力红军长征前派出的一支主力部队,全军前后共1万余人,深入闽、浙、赣、皖四省国民党统治地区,历时6个多月,行程5600余里,经过浴血奋战,最后在国民党优势兵力围攻下遭到失败。
  这是中共党史和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极具震撼力的历史事件,是中央红军长征前夕第一缕红飘带!他们历经苦难,无数次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英勇插入国民党统治区的腹地,用血肉浇铸、凝聚而成 “奉献”与“牺牲”不朽丰碑,在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据了解,展馆于2015年底投入试运行,纪念馆分为展览馆、研究中心、革命旧址三大板块。展览馆布展面积3732平方米,设计参观路线400米,参观时长约60分钟。以“铁血军魂”为主题,通过“启程”、“征战”、“重整”、“浴血”、“新生”、“人物春秋”六大板块,以详尽、权威的史实和创新的展示手段,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行军路线、不屈斗争、英勇精神全面展现在观众面前。
  在试运行期间,仅2016年1月至8月底,就接待了4.6万余人参观,15人以上的团队有600多个。平均每天有200多人来馆参观,最多的一天6月25日有近2000人。在此开展的“两学一做”培训达38场1800余人次,这里成了“两学一做”重要学习基地。
  该纪念馆的建设将党史遗址保护利用与红色旅游的开展相结合,拓宽了旅游经济范围、提高了红色文化建设水平,对宣传和研究红军北山抗日先遣队的历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材料一
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国首座全面展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奋战征程的纪念馆在浙江淳安落成开馆。这是一座集红色教育、廉政教育、国防教育和党史研究、干部培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场馆。
2016年9月23日,在淳安县中洲镇厦山村,淳安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举行了开馆仪式。
中国共产党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时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烈士之女方梅、原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粟裕之子粟寒生、原中组部副部长李步新之女李小帆、原宁夏政府主席黑伯理之子黑良慈、开国少将刘毓标将军之女刘东东、开国少将乔信明之女乔阿光、乔春雷、开国少将刘文学之女刘晓陵、老红军谭志刚之子谭建闽等,先遣队经过的闽浙皖赣四省各个县市的党史研究室代表、以及国内研究北上抗日先遣队有关历史的专家学者、淳安各部门乡镇代表等200余人参加了开馆仪式活动。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是中央1934年6月决定,由红7军团及所辖第19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而后于11月初,又将红7军团与闽浙赣军区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组成更强有力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其主要任务是以争取以运动战消灭敌人,创建皖浙边新苏区,一方面策应中央主力红军大转移,一方面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推动全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这是中央红军长征前派出的一支主力部队,全军前后共1万余人,深入闽、浙、赣、皖四省国民党统治地区,历时6个多月,行程5600余里,经过浴血奋战,最后在国民党绝对优势兵力围攻下遭到失败。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是红军长征的先头部队,是长征的序曲,以向东行动来吸引敌人,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先遣队以巨大的牺牲保护了红军主力的西去突围长征。方志敏、寻怀洲等革命先烈就牺牲在先遣队的行动中。粟裕时任军团参谋长,与政治部主任刘英一起带着先遣队突围出来的八百人,编成挺进师,转战浙江三年,后下山编入新四军,转战南北。
这是中共党史和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极具震撼力的历史事件,是中央红军长征前夕第一缕红飘带!他们历经苦难,无数次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英勇插入国民党统治区的腹地,用血肉浇铸、凝聚而成 “奉献”与“牺牲”不朽丰碑,在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该纪念馆的建设将党史遗址保护利用与红色旅游的开展相结合,拓宽了旅游经济范围,提高了红色文化建设水平,对宣传和研究红军北山抗日先遣队的历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
写作要求:
1、阅读材料和图片。
2、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3、可借鉴“瞻仰记”样式。
4、体现建筑的象征意义和历史价值。
从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到渐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再到东阳革命烈上陵园;从73011部队军史陈列馆,到舟山鸦片战争遗址公园,再到侵浙日军投降仪式旧址。浙江这片土地上分布着众多与百年以来中国革命密切相关的建筑,它们见证了我们民族的荣辱兴衰和初心不改。淳安有着丰富的红色教育基地,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便是我们身边值得瞻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