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素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素养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5 17:2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
  一、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新闻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五要素”和“倒金字塔式”结构。
  2.思维发展与提升:明确本文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
  3.审美鉴赏与创造:关注时事新闻,培养读报习惯。
  4.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掌握消息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构筑成了一个庞大的视听世界,而人们要了解世界日常接触最多的文体之一便是新闻。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的报道,它使我们足不出户,可遍知天下事。那么,同学们对新闻又了解多少呢?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2.介绍背景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4月22日,毛泽东同志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3.文体介绍:新闻
  (1)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各个时期的优秀新闻作品,汇聚成社会生活史、文化史浩瀚的资源。
  (2)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本单元以新闻类文章为主,有消息、报告文学、新闻评论等多种体裁。
  三、诵读训练
  (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1.掌握字音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芜湖(wú)
  溃退(kuì)
  荻港(dí)
  摧枯拉朽:这里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四、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的命令。
  此则消息的内容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排列,这种结构方式即为“倒金字塔式”,它的优点是便于读者选择性阅读。
  2.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简洁、概括。
  找出这则新闻的要素
  时间:1949年4月20日
  地点:长江前线
  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事件: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3.“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答: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找出新闻的导语部分,说说它在文中的特点及作用。
  特点:简洁,概括,把主要事件简明扼要的概括出来了。
  作用:为了尽快向读者报告重要的新闻事实,吸引读者的注意。
  4.本文主体部分有什么特点?
  以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依据逐步推进,脉络清晰,节奏明快,富有视觉动感。
  (二)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新闻的特点之一是真实性,即用事实说话,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冷静客观的风格传递信息。但是新闻都带有主观价值判断,这则消息蕴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出来?
  归纳: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品味:“经营了三个半月”说明经营之久,“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被打垮,溃退之快,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反差中显出敌军的不堪一击,反衬我军的英勇善战。
  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品味:景的“平”和“静”,衬出我军的从容镇定、如有天助、胜算在握;“万船齐放,直取对岸”,势不可挡,蔚为壮观。
  3.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品味:“不到”“即已”“正向”“突破”“占领”“进击”等词的搭配,凸显我军攻势猛烈,锐不可当、势如破竹。
  五、拓展延伸
  1.语言运用。
  在空格处各写一句话,把整个寓言补写完整。
  上帝派三位天使前往人间,各自完成一项使命。他吩咐第一位天使去寻找一个美貌的人,叮咛第二个天使选拔一个能干的人,委派第三个天使觅求一位品德高尚的人。第一位天使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带着一个人回来,完成使命。第二位天使也只用了十天时间,就带回一个人,完成使命。奇怪的是第三位天使去了整整一年,依然没有回音。上帝把他找回来,厉声训斥:“为什么别人早已完成使命,你却迟迟不归 ”
  那位天使非常委屈,据理申辩:“尊敬的上帝,你想,一个人外貌的美丑, ;一个人才干的大小, ;而一个人品德的高下, 。”
  2.能力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出三个适于评价“约旦河”“盐海”的成语。
  约旦河滚滚注入盐海,盐海对约旦河说:“你整天奔波,活得太累了吧 什么时候你也能像我一样舒服地徜徉在柔和之中,犹如富贵太太靠在沙发里一样 ”约旦河答道:“想永远保持新鲜,就不能整日躺在那里做梦!”若干年后,约旦河依然年轻秀美;而盐海呢,人们给它取了一个绰号,名叫“死海”。
  参考答案:
  1.语言运用。
  只消一眼就能看出;也只要几件事就能分辨;却需要长久考察啊 
  2.能力综合。
  如:自强不息、苟且偷安、流水不腐 
  六、学生再次朗读全文,主题探究
  明确:《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在公元1949年渡江战役将要胜利时 写的一篇新闻,原载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日报》 。
  面对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重大事件,作者举重若轻,挥动如椽之笔,仅用193字就写出了它的基本情况,及时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势如破竹的事实。
  七、课文总结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极为简洁,言简意赅,只有不到200字,但是具备了“五要素”和消息结构的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没有一个多余的字;而且叙述层次清楚,一目了然。导语部分交代了事件总体面貌;主体则分成三个层次展开:渡江战斗的时间、地点,国民党长江防线崩溃,我军破敌、进攻的态势。同时又不失生动,如用了一系列的四字句: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风平浪静、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形象地再现了战斗的情景。四字句音节短促,与所表达的解放军攻势的迅猛、凌厉相得益意彰。
  对于这样一件重大的具有历史性的军事行动,本来可以有更为丰富、甚至有更加复杂的情景描述,但是,文章却戛然而止。一连串文言色极很浓的词语的运用,不但符合新闻文体的简短明快的规范,而且更是表达了作者高瞻雄视一切的气概。
  八、作业布置:
  结合身边最新发生的事件写一则消息,要求完整、简洁、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