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 (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 (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7 19:0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我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始于书信。汉魏六朝文人的尺牍重在实用。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尺牍的实用功能明显淡化,审美性能日益强化,有些尺牍刻意写成纯粹的文学作品。

文学常识
“答谢中书书”中的两个书该如何理解?
书①:中书,南朝时候的官员称谓。
书②:即书信,是文体的一种。
所以由此我们知道,“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中书的一封信。
文题解读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欣赏文中不同景物的特点,领略不同的写景手法。
3.感受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和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2、创作背景。
1、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学家。早年游历访道时足迹遍及江浙的名山胜水,后退隐茅山。梁武帝礼聘而不出,便常以书信的形式询问他朝廷大事,时人称其为“山中宰相”。
预习检测
陶弘景一生历经宋、齐、梁三朝。政权交替频繁,时局动荡不安,战争连绵不断,皇室内部也因为争夺皇位的斗争,时常发生宗室血腥事件。一些文人墨客主张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洒脱。
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答谢中书书》就是陶弘景隐居时回复谢中书的一封信。
听读●音韵节奏
1、 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自己不会读的字词
(1)凝神静听,细细体会字音、停顿、节奏的把控。        
(2)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2、 听读课文,用笔划分语句节奏“/”并做好重点字词读音的标注。
自读提示:读音准确 、 停顿正确、 语速适中。
3、 齐读课文,读出情感,读出意境。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边读边梳理文意,用笔圈点勾画出文言实、虚词的用法及意义,并对疑难之处做好标注。
六字翻译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等可不翻译。
替: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语序,符合现代汉语习惯。
补:补出省略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选:结合文言语境选择适合的意项。
互动提示:我运用_______方法翻译_____句,我的翻译是:_________,我觉得重点词语有:_________应该翻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遇到的困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读●文言翻译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
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
能与其奇者。
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四季。
消散。
坠落。
指水中潜游的鱼。
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译读●文言翻译
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可听到)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欣赏、领悟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译读●文言翻译
“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具体的描写景物的句子和词语入手,赏析这奇丽之景。
“我从 (句或词)发现奇丽之景,它奇在写出了 。”
可从以下角度来赏析:
动静 声色
视听 时空
远近 俯仰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时间为5分钟。
品读●语言情感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入:耸入 。
见: 看见。
“入”极写山之高。“见”极写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交:交相。
俱:都。
静态描写:作者以平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多彩的气象。一个“交”字,有目眩神迷之意;一个“俱”字,则现终年常绿之色。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由描写静态景物转入描写动态景物。“将”,赋景物以动态,而动中自然有静。“乱”,极写动态,打破清晨的宁静,使得景物极具生命力。
将:将要。
乱:纷乱。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动态描写。“颓”字写出了夕阳落山的动态,“竞”字生动地展现了鱼儿争相跃出水面的状态,渲染了傍晚热闹欢快的气氛。
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仰视、俯察
平远的视角极目远眺
静景
动景
研读●内容探究
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的?
①从观察角度来看,由仰视到俯视再到平视;
②从景物状态来看,由静态到动态;
③从感官角度来看,视觉听觉有机结合;
④从时间选择来看,选择朝和夕两个特定的时间段的生物活动,是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作者笔下的山川景色很美,请具体说说美在哪里。
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相映衬。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景象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深入探究
动静相衬之美。一是山水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清流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青林翠竹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晓雾将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夕日欲颓为静,沉鳞竞跃为动。
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游鱼跃水。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1)表现了作者对谢灵运的钦佩与追慕;期待与谢灵运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2)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
(3)能与先贤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4)表达了自己恬淡的心境及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
悟读●思想情感
康乐: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18岁时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谢灵运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大批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第一个以山水作为诗歌主要描写对象的诗人。他的诗歌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山水诗歌的形成。因此赢得了中国山水诗派开山鼻祖的称号。
悟读●思想情感
陶弘景生于世家望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17岁时就入南朝为官,在朝廷任职20年。37岁这年,陶弘景辞官隐退,隐居山林。梁朝建立后,梁武帝很感激陶弘景给予的有力支持,亲笔写了一份情真意切的御书“山中何所有,卿何恋而不返?”,盼望陶弘景出山辅政,重回朝廷。然而,徜徉于大自然怀抱之中,并为道家仙风所陶醉的陶弘景,接到诏书后,深思很久,下定了不出山的决心。提笔写下“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厌倦官场
淡泊名利
热爱自然
寄情山水
……
总引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仰视——高峰入云
四季景 俯瞰——清流见底
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写景 晓雾将歇
日变景
夕日欲颓
抒怀 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课堂小结
1、随文读写: “借鉴本文的写法,描写自然界中的一处景物,写出该景物的特点,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2、背诵课文及翻译,课后习题。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