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13.三峡
目 录
基础
知识
壹
贰
课文内容解析
叁
文言知识积累
肆
总结
归纳
伍
中考
链接
壹
基础知识
一、基础知识——文学常识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魏范阳人,地理学家、散文家。历任东荆州刺史、御史中尉等职。他一生好学,博览群书,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做的注释。《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它叙述了两岸各地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大大丰富了原著内容,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一、基础知识——生词注音阙(quē)叠嶂(zhàng)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素湍(tuān)绝(yǎn)长啸(xiào)属(zhǔ)引 哀转(zhuǎn)贰
课文内容解析
二、课文内容解析——朗读节奏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重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至于/夏水/襄(xiānɡ)陵,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绝 (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jùn)/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jiàn)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相连的
高峻的山峰
有时
传达
于
朝于白帝发
省略、状后
断绝
即使
v→n
译文: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遮蔽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见太阳,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有时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互文:重叠岩嶂,隐蔽天日
互文:
自非亭午不见曦,
自非夜分不见月。
到
二、课文内容解析——疏通文意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极
水 树 山 草
n→v下霜
译文:在春、冬两个季节,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消失
清:adj→n 清波
虚指 几
n→状语:在空谷
互文:素湍回清,绿潭倒影
所以
v→n回声
二、课文内容解析——疏通文意
第一段:
1、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
连绵(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缺处)
高峻(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这一层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山的特点?
夸张修辞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二、课文内容解析——内容解析
第二段:
1、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
凶险、湍急(沿溯阻绝 朝发白帝……不以疾也)
2、这一层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夏水的特点?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对比手法
3、写三峡山的“高峻”与写夏水的“迅疾”有什么关系?
写山峰的高峻、江面的狭窄为写夏水的迅疾做铺垫。
二、课文内容解析——内容解析
第三段:
1、三峡的春冬有何景物?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各自特点。
湍:素 潭:绿 清:回 影:倒
巘:绝 柏:怪 泉:悬 瀑布:飞漱
水:清 树:荣 山:高 草:盛
2、这一层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
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来描绘景物
(从高、低、远、近方面写
仰视、俯视、平视不同的视角写)
二、课文内容解析——内容解析
第四段:
1、作者描写“猿声”的作用是什么?
渲染三峡秋景的凄凉。
2、作者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引用渔者的歌谣来说明三峡秋景的凄凉,以衬托游者哀愁的心情。
二、课文内容解析——内容解析
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峡”是指两山夹水的地方,山高谷狭才有夏水的湍急。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
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二、课文内容解析——内容解析
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描写三峡四季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三峡风光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课文内容解析——内容解析
叁
文言知识积累
通假字
略无阙处 (“阙”通“缺”,空缺。)
哀转久绝 (“转”通“啭”,婉转发声。)
三、文言知识积累
古今异义
三、文言知识积累
古义: “自非亭午夜分”
自
今义:
古义: “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
今义:
古义:“或王命急宣”
或
今义:
古义: “虽乘奔御风”
虽
今义:
古义: “不以疾也”
疾
今义:
古义:“良多趣味”
良
今义:
自己
如果
到了
表示另提一事
有时
或者
即使
虽然
快
疾病
甚,很
良好
词类活用
三、文言知识积累
虽乘奔御风 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回清倒影 清:形容词作名词,清波
每至晴初霜旦 霜:名词作动词,下霜
空谷传响 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林寒涧肃 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
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素湍绿潭 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的水
一词多义
绝 沿溯阻绝(隔绝)
哀转久绝(消失)
绝巘多生怪柏(极)
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属 属引凄异(连续)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三、文言知识积累
以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认为)
能以径寸之木(用)
阙 略无阙处(“阙”通“缺” 空缺)
不知天上宫阙(宫殿)
或 或王命急宣(有时)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
清 回清倒影清 (清波)
清荣峻茂(水清)
特殊句式
三、文言知识积累
1.清荣峻茂。
2.有时朝发白帝。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省略主语,(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介词结构后置,“有时朝(于)白帝发”。
互文“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
互文“素湍回清,绿潭倒影”。
互文“重叠岩嶂”,“隐蔽天日”。
15
肆
总结归纳
总貌
分写
三峡
山
山高峡深
连绵不断
夏
春冬
秋
水流湍急
风平浪静
清荣峻茂
林寒涧肃
哀猿啸谷
水
雄奇
奔放
奇丽
凄婉
四、总结归纳
《三峡》是一篇著名的古代写景散文,作者描述了
三峡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赞美欣赏之情。
四、总结归纳
主题思想
写景散文
写景类散文是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写作手法,以表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和特定物件为主要内容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景物是一个独立的艺术整体,也是一个能独立承担作者情感的艺术载体。作者通过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来描绘景物的色彩、声音、形状等特点;通过发挥想像,虚实结合,来表达作者独特的内心体验,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归纳
写景散文的类别
第一种是写实景物的。
这种以对自然的、人工的景观的精确描写见长,实景实写,不隐喻,不象征,一切意义都从描写对象本身的形态中显示出来,几乎看不见作者留下的主观痕迹。在文中,花鸟虫鱼,山川风物,村野民俗等等,都是自然地、原形原貌地再现。
四、总结归纳
写景散文的类别
第二种是写感觉化景物的。
从主观感觉层面对环境物象进行描写,不再是对景物进行纯客观描写,而是用作者的特定心境、特别感觉去扫描景物,使景物出现一种主观化、感觉化了的变异。
四、总结归纳
写景散文的类别
第三种是写情意化景物的。
这是一种作者用有情的眼光去观照景物,让景物浸染上作者的主观感情,从而又通过所描述的景物来感染读者。用这种方法写出来的景物不产生变异效果,景还是真景,物也是真物,只是变得含情含意,或有情有意。在写法上,有的用触景生情的方法,先写景,再写情,写得情景交融。有的是移情入境,一切景语皆情语,让情感自始至终与所写景物相和相融。也有的是边描摹景物,边站出来抒情,让抒情与描写相伴相随。
四、总结归纳
写景常用的写作方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移步换景。
托物言志,卒章显志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调动多种感官写景(听觉,视觉,触觉等)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景(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
想象,象征,联想
四、总结归纳
写景常用的写作方法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抓住景物色彩特征描写景物。
抓住景物形状特征描写景物。
抓住景物的声音特征描写景物。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点面结合、白描细描、铺垫悬念、
正面侧面 ,间接抒情,直抒胸臆。
衬托,正衬,反衬。以乐衬哀,以哀衬哀。
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用典 ,对比 。
四、总结归纳
正面描写是直接对准描写对象进行刻画,要形神俱备,才能显得生气勃勃。
侧面描写是着意写对象的周围事物,或以物衬物,或以景物烘托人物,或以人物烘托景物,或借助他人刻画此人,使所描写的对象更为鲜明,更为突出。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四、总结归纳
景物描写的要点:
首先,描绘景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其次、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来描绘景物
⑴动、静结合
⑵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
⑶从视、听、嗅、味、触等多角度写
⑷从高、低、远、近方面写
⑸仰视、俯视、平视不同的视角写
四、总结归纳
伍
中考链接
(2022·株洲)阅读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电。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五、中考链接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在 ②略无阙处 阙:同“缺”,缺口
B.①至于夏水襄陵 襄:冲上 ②沿溯阻绝 绝:隔断
C.①虽乘奔御风 奔:飞奔 ②素湍绿潭 素:素雅
D.①林寒洞肃 肃:肃杀 ②属引凄异 引:延长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特征。
①第②段,作者化用李白的诗句写出了夏水 的特点。
②第③④段,作者分别用四个字的“ ”和“ ”概括描写了三峡春冬和秋季的景象,语言凝练俊雅。
五、中考链接
参考答案
1.C
2.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水流湍急;清荣峻茂;林寒涧肃
五、中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