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济南版生物八下5.1.4 生物进化的原因 课件(33页PPT)+视频2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济南版生物八下5.1.4 生物进化的原因 课件(33页PPT)+视频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2-21 14:32:26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5.1.4 生物进化的原因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分析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蛾的数量变化和长颈鹿的进化过程,概述自然选择学说。
2.分析家鸽品种的选育过程,知道人工选择的原理和应用。
3.认同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新知导入
常刮大风的海岛,有许多无翅和残翅的昆虫。为什么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特别多?
原始
昆虫
有翅
力大
有翅
力小
无翅
大风大浪
有翅
力大
生存
生存
淘汰
无翅
新知讲解
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环境污染前后两种类型桦尺蛾数量变化
1950年
1850年
新知讲解
1.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环境污染前后两种类型桦尺蛾数量变化及分析
时间 环境 类型 原因 结论
污染前
污染后 浅色
深色
浅色多
深色少
浅色少
深色多
深色的桦尺蛾易被鸟类发现,被吃掉
浅色的桦尺蛾易被鸟类发现,被吃掉
适者生存
污染前
污染后
新知讲解
生物的进化与环境的改变密切相关
2.桦尺蛾数量变化的实验探究
②实验现象
③实验结论
体色与树干颜色(环境色彩)相一致的个体不易被前来捕食的鸟儿发现,容易逃避敌害的捕食。与树干颜色(环境色彩)差别较大的个体,易被前来捕食的鸟儿发现而被捕食。因此,体色与环境色彩相一致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
数量相等的深色和浅色桦尺蛾同时放到黑的树干上,观察。
鸟飞过后,深色桦尺蛾逃过了灾难
①实验方法
新知讲解
生物进化论的奠基者
二、自然选择学说
1.达尔文简介
1859年
1809.2.12~1882.4.19
新知讲解
2.长颈鹿的进化过程
长颈鹿祖先的颈和前肢在长度上存在差异。在植物繁盛时期,每只长颈鹿都可以获得足够的食物
在缺乏青草的时期,颈和前肢长的长颈鹿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容易得到食物而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
新知讲解
颈和前肢短的长颈鹿因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容易饿死,生存下来的机会就比较少
环境的不断选择使颈和前肢长的长颈鹿被保留下来,逐渐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
长颈鹿祖先的颈和前肢在长度上存在差异,有颈和前肢长的,也有颈和前肢短的,且颈和前肢的长短是可以遗传的
(1)变异
新知讲解
(2)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在植物繁盛时期,每只长颈鹿都可以获得足够的食物。在缺乏青草的时期,颈和前肢长属于有利变异,具有这些有利变异的长颈鹿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容易得到食物而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颈和前肢短是不利变异,具有这些不利变异的长颈鹿因吃不到高处的树叶而容易饿死,生存下来的机会就比较少,留下的后代也更少
环境的不断选择使颈和前肢短的长颈鹿被淘汰,使颈和前肢长的长颈鹿被保留下来,并将颈长的变异遗传给后代、逐代积累加强,逐渐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
(3)遗传
新知讲解
1.为什么长颈鹿祖先的颈和前肢有的长、有的短?
2.你认为环境变化在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尝试描述长颈鹿的进化过程。
长颈鹿的祖先存在颈长、颈短前肢长、前肢短等各种变异类型。由于环境变化,在缺乏青草的时期,颈和前肢长的长颈鹿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所以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相反,颈和前肢短的长颈鹿由于得不到足够食物而死亡。经过逐代的遗传积累,就进化成现在的长颈鹿
生物普遍存在着变异现象。长颈鹿祖先的颈和前肢有的长,有的短,是因为这些性状产生了变异
环境变化在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
新知讲解
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3.自然选择
(1)概念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
新知讲解
绝大多数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即生物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
(2)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过度繁殖
产生的大量个体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材料,还加剧了生存斗争
新知讲解
在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都要为争夺有限的生存条件而进行斗争
②生存斗争
种内斗争
种间斗争
同种生物之间的斗争
不同种生物之间的斗争
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斗争
新知讲解
生物在繁衍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遗传变异现象
③遗传变异
生物个体既能保持亲本的遗传性状,又会出现变异。而生物的变异,有的可以遗传,有的则不能遗传;有的利于生物的生存,有的则不利于生物的生存
白化动物
新知讲解
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同时将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因不适应环境而易被淘汰
④适者生存
注意
生物的变异在先,环境的选择在后,是环境选择了生物
规律总结
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
自然选择的中心论点
自然选择的过程
过度繁殖
遗传变异
(内因、基础)
提供大量
提供多种
被选择的材料
生存斗争
(动力、手段、过程)
适者生存
(结果)
自然选择(控制进化方向)
加剧
(生存条件有限)
(外因、前提)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使生物总是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和发展
新知讲解
(3)意义
经过一代一代的自然选择,生物的有利变异被定向积累,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新类型
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就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①自然选择是一种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
②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生物永远处于发展进化的过程中,不会停止在某一个水平上
生物
有害变异
有利变异
(被淘汰)
(被保留)
有害变异
有利变异
(被淘汰)
(被保留)
……
新知讲解
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类的需求和爱好
三、人工选择
1.家鸽品种的选育过程
选择的主体是人,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的需求和爱好;而在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中,选择的主体和决定性因素都是自然环境,结果是适者生存
1.在各种家鸽品种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2.家鸽品种的培育过程与长颈鹿的进化过程有什么区别?
信鸽
观赏鸽
肉食鸽
岩鸽
归巢性强、飞翔持久
羽色悦目、体态新奇
营养丰富、繁殖力强
新知讲解
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不断选择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
2.人工选择
(1)概念
(2)举例
饲养动物和栽培植物都是对野生动植物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
各种颜色的茶花
新知讲解
人们利用生物的变异特性,通过人工方法不断地培育所需要的个体,淘汰不需要的个体,以改良生物的性状,培育优良品种
(3)原理
形态各异的金鱼
新知讲解
3.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比较
选择方式 自然选择 人工选择
选择因素 自然环境 人类
选择过程 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通过人类的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类型的过程
选择结果 保留的有利变异涉及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行为等,有利于物种的生存,不一定对人类有利 保留的变异一般是人所能观察或体验到的,满足人类的需求,但不一定对生物自身有利
进化速度 时间长、速度慢或骤然发生 时间短、速度快
共同点 ①对变异的选择;②能创造生物的新类型 新知讲解
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的原因:
变异是不定向的,害虫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了抗药性变异,药物对这种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没有抗药性的个体会被淘汰,有抗药性的个体得以生存,并逐代积累。所以,害虫群体的抗药性会逐渐增强,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新知讲解
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有利于动物逃避敌害、捕食猎物
四、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1.保护色
(1)概念
(2)意义
(3)举例
动物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
夏天的雷鸟
冬天的雷鸟
落叶上的蛙
泥土上的蛙

新知讲解
通过活动,理解保护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1)活动目的
保护色是如何形成的?
(2)提出问题
(3)作出假设
保护色的形成是环境对动物进行选择的结果
(4)制订和实施计划
参考P23内容进行
(5)分析实验结果
通过对第1代至第5代“幸存昆虫”的分析,结果是“幸存者”的颜色越来越与“树干”(即环境)的颜色相似
保护色的形成是环境对动物进行选择的结果
(6)得出结论
课堂练习
1.我国的金鱼品种众多。形成众多金鱼品种的原因主要是( )
A.自然选择 B.人工选择
C.生存环境不同 D.食物不同
2.(2020 湖南郴州)下列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相符的是( )
A.生物普遍存在过度繁殖的现象
B.资源有限,生物需要进行生存斗争
C.适应环境的生物生存下来
D.生物的变异一定有利于适应环境
D
B
课堂练习
3.原本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某生物种群,现人为地把它们分隔成A、B两个种群,如果A种群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而B种群的生活环境保持原状,则( )
A.A种群的进化速率比B种群快 B.A种群的进化速率比B种群慢
C.两个种群的进化速率一样 D.两个种群都保持原水平不变
4.(2019 湖北宜昌)下列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的形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②它的后代有颈长和颈短的变异 ③为吃到高处的树叶,它努力伸脖子会使颈部更长 ④缺乏青草时,长颈成为了有利于生存和繁殖的有利变异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C
A
课堂练习
5.养鸡场饲养员用杀虫剂杀苍蝇,第一次使用杀虫剂效果显著,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药效逐渐下降。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A.药效下降是因为苍蝇体表产生了保护膜
B.苍蝇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苍蝇对杀虫剂有应激性,趋利避害
6.(2020 辽宁辽阳)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生物变异是定向的,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B.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C.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并繁衍后代
D.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生物进化
A
A
课堂总结
1.自然选择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其中,过度繁殖是进化的前提;生存斗争是进化的动力;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内因;适者生存是进化的结果。
2.人工选择的结果是培育了满足人类需求和爱好的生物新品种。
板书设计
饲养动物和栽培植物
生物进化的原因
自然选择学说
创立者
达尔文
内容
过度繁殖——前提、外因
生存斗争——动力、手段、过程
遗传变异——内因、基础
适者生存——结果
意义
生物更加适应环境
人工选择
概念
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不断选择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
适用范围
作业布置
1.完成教材22页巩固提高。
2.收集关于生物进化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从报纸、杂志和互联网上收集关于生物进化的研究资料,写成文章,并在墙报上交流。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自然界中常见的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4.刚开始使用蚊香的时候,杀蚊子的效果很好,可到后来,效果不明显,请你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分析此现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