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
教学目标
1、多朗读,以读促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2、从典型事例中分析人物精神品质;
3、理解来自弱国的“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和藤野对它的尊重,是我俩感情联系的纽带,也是文章的暗线。学会紧抓这一“辔头”读散文。
导入
鲁迅当年曾对读到《朝花夕拾》初稿的青年说过,要锻炼着撒开手,只要抓紧辔头,就不怕放野马。联系散文写作解读“放野马”“抓紧辔头”。今天要继续学习的《藤野先生》就能很好的印证这一理论。
二、知感激之情
1、扫读全文,从文章中找一个情感性的词语填入横线。
鲁迅 藤野先生
2、齐读第37段,说说感激的原因。为中国,为学术。
三、析感激之情
1、同学们,教鲁迅医学的只有藤野先生一人吗?从哪里可以得知?速读初识藤野的第6~10段,说说为什么鲁迅只记住了他,以致后来还感激他?
——第六段第一、二句。不拘小节,潜心研究。
2、四人分故事读11~23段。藤野先生做了哪些事?这些事为什么让鲁迅心存感激呢?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了解女人裹脚,求实问理。
四、究感激之情
1、学到这儿,我就联想到我们的老师也兢兢业业,关心热爱学生,但同学们写给老师的贺卡、信件,多数用的词语也就是谢谢老师、感谢老师,如果鲁迅是日本学生,恐怕也写的是感谢。为什么此处用“感激”一词呢?
——第29段第一句话交代,中国是弱国,“我”是“弱国”子民。弱国子民收到一视同仁的对待,甚至优待,自然是意想不到的,心存感激也是必然了。
2、补充:《谨忆周树人君》——藤野严九郎
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日本人还骂中国人做猪头三。在有这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生之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
我少年的时候,曾承福井藩校出身的姓野坂的先生教过汉文,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国的先贤,同时总存着应该看重中国人的心情,这在周君就以为是特别亲切和难得了吧。
由此可见,藤野先生有一种崇高的精神品质让我感动,是什么呢?
——毫无民族偏见,对我认真负责,对我严格要求,对我热情诚恳,始终如一地关心、帮助“我”。为中国,为学术。所以鲁迅才觉得更为珍贵,值得感激。
3、“还骂中国人做猪头三”,瞧不起中国人,侮辱中国人,在本文的匿名信事件、电影事件中有叙写。默读24~31段,思考:和写感激藤野先生有什么样的关系?
——反衬毫无民族偏见,凸显感激之情。前者还有直接关系。同时,交代了弃医从文的原因,能看出鲁迅怀揣爱国之志,也是鲁迅惜别的原因。
男生齐读注解6双引号的内容。
4、全文哪一段最能看出藤野先生对我的影响之大,至今我还在怀念、感激他?写一个比喻句形容心中的藤野先生的分量,作为副标题。
——瞥照片。齐读最后一句。把感激、怀念的深情化为有益于国家、民族的实际行动。
——无路可走时的救星。一盏不灭的心灯。
5、到日本留学的时候,鲁迅谢了一首小诗明志:
《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我的心无法逃避爱神射来的神箭,我炽爱着仍遭受侵略和封建压迫的家园。
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
表明鲁迅是怀揣爱国之志来到东京的,在东京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感?和写藤野先生以及感激藤野先生是否无关?
——赏樱花、学跳舞,失望。“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国内是不能呆了,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清国留学生的留而不学、醉生梦死,让人极度的失望,为他去仙台而结识藤野先生做了铺垫,更衬托藤野先生的出现有如黑幕上的一抹亮色,让“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有如找到了人生理想的寄身之所,内心自然激动不已。
五、提升总结:
1、学生总结:怀揣爱国之志的弱国子民鲁迅在国内碰壁,在东京绝望,去小小的仙台,还受到侮辱,幸好有一个这样的藤野先生让人心存感念。作为日本人的藤野先生的“为中国”“为学术”,至今也激励着我,让我继续寻求“为中国”的道路。
2、填对联:自由驰骋运椽笔,( )淌华篇。 (情到至深)。
六、作业:替鲁迅写一封信给藤野先生,表达感激之情,男生实写为主,女生虚写为主。
七、板书设计
负责
怀揣爱国之志 为中国 严格
的弱国子民 鲁迅 感激 藤野先生 热情
为学术 求实
毫无民族偏见
八、教学后记
这节课例,是语文备课组内的一节公开课。《藤野先生》是鲁迅散文中的经典,是大师自由驰骋运椽笔,情到至深淌华篇的代表作,值得师生含英咀华。但由于学生的心理年龄不够成熟,生活阅历较浅,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阶段,且本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深刻,又与特定的时代背景关系密切,学生学起来有较大的难度,易“消化不良”,老师教的时候也容易犯“肢解”的毛病。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考虑到“情”往往是一篇诗文尤其是叙事写人散文的灵魂,这节课,我尝试一线一贯之,抓住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情这一根本,分三个环节:知感激之情,析感激之情,究感激之情,层层深入,展开对课文的教学。
理解来自弱国的“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和藤野先生对它的尊重,是他们感情联系的纽带,也是文章的暗线。学会紧抓这一“辔头”读散文。鲁迅强烈的爱国情、救国情,首先源于特定的时代,清国留学生的留而不学、醉生梦死,让人极度的失望,为他去仙台而结识藤野先生做了铺垫,更衬托藤野先生的出现有如黑幕上的一抹亮色,让“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有如找到了人生理想的寄身之所,内心自然激动不已。这一点,根据学情,确定为教学难点。
这节课上下来,感觉思路清晰,也让学生找到了文章中的“文脉”,体会到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之情,以及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自然受益匪浅。
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学法指导方面,应尽量加入分享、提问、质疑环节,注重知识的生成,更显精彩。